导读:本文包含了作家自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长史,乡村少年,沈从文
作家自传论文文献综述
唐小林[1](2019)在《一个作家的成长史和心灵自传——读戴斌的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圳这个高楼林立,遍地都是富人,繁华而又浮躁的大都市里,来自湖南平江,荣获特区文学大奖的作家戴斌的作品,以其深刻、准确地反映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而享誉文坛。其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小说《深南大道》不知感动了多少深圳人。有谁知道,有多少深圳人,尤其是那些工作在流水线上的打工妹们,为小说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洒下了多少同情的眼泪。随着戴斌的小说《零售爱情》在深圳荣获大奖,戴斌的小说已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和文学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来源于《南风》期刊2019年22期)
张俊翔[2](2019)在《后苏联小说中的自传性童年书写——以俄罗斯“叁十岁一代”作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童年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文学的发生动力之一,不少作家都把自身的童年当作标志性的创作素材和重要的审美对象。本文以"叁十岁一代"作家的小说为例,分析自传性童年书写的依据、类型和特征。该创作族群追忆童年,旨在基于纪实与想象的交织、个人情志与集体记忆的融合表达对纯真本我的认同,揭露心灵的创伤。今昔关联的童年回忆机制在叙事层面体现为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在意义层面既重塑个体的日常生活,又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注脚,凸显了生命话语的实质和社会话语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凤楠[3](2019)在《俄罗斯第一浪潮侨民作家自传体小说中的童年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侨民文学总共有叁次浪潮,成就最突出也是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中有众多文学精英,如阿·托尔斯泰、蒲宁、扎伊采夫、什梅廖夫、库普林、列米佐夫等着名作家和诗人。这一批侨民作家对往昔难忘岁月的深情回望,对剧烈历史变动的深刻记忆,对自身所属一代人命运道路的回顾,对民族文化之根的追寻,时常闪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对童年的回顾与追忆成为他们重要的创作主题。侨民作家第一浪潮有数位作家有自传体小说作品,本文选择伊·什梅廖夫的《禧年》、阿·托尔斯泰的《尼基塔的童年》和伊·蒲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青春年华》这叁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研究文本,对叁位作家自传体小说中的童年主题进行研究。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叁章)和结论叁部分。绪论部分概述国内外学者对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一浪潮作家自传体小说中童年主题的研究状况,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学术价值及论文创新点。第一章明确了童年的概念,分析了作家们书写童年主题的原因,介绍了俄罗斯文学中自传体小说童年主题的发展历程,不同时代的作家笔下有各具特色的童年。第二章以《尼基塔的童年》《禧年》《阿尔谢尼耶夫的青春年华》这叁部小说为例,分析了活泼调皮的尼基塔、虔诚乖巧的万尼亚和敏感细腻的阿尔谢尼耶夫这叁个人物,展现了童年主人公的成长与变化,还描写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形象,叁部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的多样魅力。第叁章对叁部小说叙述人称及视角以及时间主题进行了分析。叁部小说使用了叁种叙事时间,分别是宗教时间、自然时间和绵延时间,这叁种叙事时间各有特色,与小说文本相得益彰。结语部分则对前文内容和逻辑进行归纳和疏理,童年是作家们永远回不去的天堂,承载着永恒美好的记忆。这些作品反映的不仅仅是作家们的个人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莉[4](2019)在《所有的文字当中都有作家的自传》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78岁的蒋子龙,笔耕不辍一甲子。他对中国文坛的特殊贡献在于,首开“改革文学”的先河,以《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等一系列表现工厂、城市改革的中短篇小说,对引领思想观念转变、推进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2018年12(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9-05-15)
何萍,康莉[5](2019)在《作家的“心理自传”——《马丁·伊登》自传体小说文体欣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是一部最能够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风格的作品。作为杰克·伦敦的半自传小说,特别是深刻的刻画了作者的心理的一部小说,本文展开对小说《马丁·伊登》的文体分析与欣赏。(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16期)
梁雨婕[6](2019)在《阅读的位置——由宋代女性作家作品自传体解读而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之后,评论家公认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传统的自传体解读产生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男性的主体思维的介入,伴随着阅读过程的偷窥心理;二是大众传播的影响。当摆脱自传体解读的传统思维时,作为纯粹作者的女性作家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角度,借助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的是属于她们自己的个性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女性作家建构自身形象的同时,也遵照传统价值观表达自我意识。(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于冬云[7](2018)在《自传小说中的自我真实与小说外的作家真实——库切的自传叁部曲与坎尼米耶的《库切传》》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切是一个文学声誉极高,公众曝光度极低的作家。他在自传叁部曲小说《男孩》《青春》和《夏日》中,以第叁人称叙事视角探究特定时空、特定语境中的自我真实。坎尼米耶的《库切传》运用传统的传记写作手法,将库切自1940年至今的丰富生平材料收容在文本中,客观呈现小说外作家库切的真实生活,具有权威的实证价值。两种不同的传记为读者理解库切搭建起有益的桥梁。(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杨秋雪[8](2017)在《简评爱尔兰作家卡瓦纳及其自传《年轻无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30代起,爱尔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乔伊斯、叶芝和萧伯纳等作家的作品都被译介到了中国,但我国学者对于30年代具有影响力的爱尔兰诗人帕特里克·卡瓦纳的关注却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卡瓦纳及其作品《年轻无知》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26期)
谢子元[9](2016)在《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自传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文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以胡适的《四十自述》、郭沫若的《沫若自传》、郁达夫的《自传》、沈从文的《从文自传》,以及《巴金自传》《庐隐自传》《资平自传》《钦文自传》《林语堂自传》等为代表,构成了我国现代自传文学的第一个高峰。现代自传的创作主体是作家,现代作家自传从个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长卷、心灵和风俗画卷,展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心路历程,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现代文坛群像图。现代作家自传既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的产物,又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进一步解放个性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也成为新时期以来自传文学继续发展的基石和重要资源。中国自传现代性的发生肇始于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束缚自我的传统文化和制度崩解,个性获得极大释放,自我重新发现,一定程度上获得解放的人要求表现自我、张扬自我,这种要求与外部条件遇合,催生了现代自传。向来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无自传传统,但以《浮生六记》为代表的优秀作品仍然是现代自传发生的重要民族文化资源。这部古代自传在1920年代的广泛传播和西方自传的译介形成为合力性因素,为我国现代自传的登场进行了预热。一些理论倡导者、西方自传的译介者、出版商共同为现代自传的发生作出了类似于“助产士”式的贡献。自传创作需要自传冲动和动力,现代作家大多在刚刚步入中年时即热衷于自传创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自传文学重要性的认识和开辟文学新路的自觉;另一方面则因为这批自传作家都是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文化英雄”,他们有通过自传确认这种新“文化英雄”地位、进一步建构文化话语权的潜在意识;第叁,解决生存压迫和突破文网压制也是部分作家进入到自传创作领域中的驱动力。历史性与文学性统一是现代自传文学的本质属性,也是自传作家创作的双重压力,保持二者的有机平衡殊非易事。作家的身份使得这个难题具备了较好的解决条件,然而真正实现二者有机平衡的佳作仍为数有限。自传又是作者“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对话、周旋与交战,这一过程就是作者对自我身份进行确认和建构的过程。作者往往在自传中围绕一个主体身份,塑造多重复杂形象,从而构成性格丰富的立体、圆形而非扁平的人物形象。现代作家自传还以童年叙事的丰富性、忏悔或暴露话语的真诚与大胆为鲜明特色,这也是现代自传体现其现代性的重要方面。相当一部分现代作家的自传也是其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这些自传又富含文学史内容,但在已有的现代文学史中却难以寻觅作家自传的地位。造成这一错位的主要原因是大文类主义盛行和长期的文类歧视,同时也因为现代自传经典作品的数量不够,造成了文学史家对作家自传和整个自传文学的漠视。对现代作家自传的文本细读仍不充分。胡适的《四十自述》、郭沫若的《沫若自传》、沈从文的《从文自传》是现代作家自传中的代表作品,萧红的《呼兰河传》则是长期以来存在体裁争议的作品,将之纳入现代作家自传进行研究虽有尝试性,对于拓展自传文学研究领域却是有意义的。本文将上述四部作家自传定位于现代自传文学的过渡之作、成熟之作、经典之作和特异之作,并联系作者的自传观和自传创作情况,进行文本的研读和个案研究。《四十自述》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作品,然而其历史性与文学性的分裂也是最突出的;《沫若自传》因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和文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研读的重点;《从文自传》是内容和形式都非常独特的自传,在当时和后世都广获好评;《呼兰河传》既被研究者和传记作者作为萧红生平研究的材料库,作为萧红的童年自传解读自有一定的理由,担心将其作为自传会影响其文学地位是完全不必要的。探究这几部代表作品各自特色是个案研究的着力点。现代自传在1930年代前后走过了短短的高潮期,到20世纪末才迎来了第二次发展。但中国自传文学无论是作品的经典性,还是其文学地位,及其“给文学开生路”的贡献,与世界范围的“非虚构”文学崛起态势相较都还不够,中国的现代自传仍有待不断更生。(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东玥[10](2016)在《中国现代自传的两个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自传观念随之沓来,中国传统自传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并在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推进中逐渐完成现代转型。其中,学者自传与作家自传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传风貌:学者自传突出自传的史学层面,而作家自传突出自传的文学层面。以学者自传与作家自传为研究中心,是窥探现代学术与文化,乃至社会发展趋势的一条有效路径。以胡适为中心的学者自传时间观念强、史料价值高、学术氛围浓,其表面上是生平事略,蕴含的却是在学术领域上开荒拓土的心路历程,以及整个中国现代学者群体的文化理想;以郁达夫为中心的作家自传在模式上深受卢梭影响,内容上重视私人情感,写法上突显戏剧场景,整体呈现方式偏向文学的一边,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学者自传与作家自传的不同风貌由学者与作家两类群体的不同特质造成,背后是学术与文学的差异:学者与作家来自“读书人”的内部分化,二者分途由来已久并愈演愈烈。在文学和学术的博弈中,社会越来越难以听到文学的声音,文学与学术的深刻隔阂实际上会带来许多负面问题。此外,中国现代学者自传与作家自传也并非井水不犯河水,特定条件下常能达成精神契合:一方面,中国现代学者自传与作家自传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学者与作家共同具备现代知识分子的特质。总的说来,学术与文学的深层次沟通交流仍有待开发,二者若能在更多领域实现共融,无疑是一件幸事。从这个意义上看,考察现代自传只是一个研究起点,由此触及的学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作家自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童年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文学的发生动力之一,不少作家都把自身的童年当作标志性的创作素材和重要的审美对象。本文以"叁十岁一代"作家的小说为例,分析自传性童年书写的依据、类型和特征。该创作族群追忆童年,旨在基于纪实与想象的交织、个人情志与集体记忆的融合表达对纯真本我的认同,揭露心灵的创伤。今昔关联的童年回忆机制在叙事层面体现为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在意义层面既重塑个体的日常生活,又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注脚,凸显了生命话语的实质和社会话语的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家自传论文参考文献
[1].唐小林.一个作家的成长史和心灵自传——读戴斌的散文[J].南风.2019
[2].张俊翔.后苏联小说中的自传性童年书写——以俄罗斯“叁十岁一代”作家为例[J].当代外国文学.2019
[3].李凤楠.俄罗斯第一浪潮侨民作家自传体小说中的童年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4].王莉.所有的文字当中都有作家的自传[N].甘肃日报.2019
[5].何萍,康莉.作家的“心理自传”——《马丁·伊登》自传体小说文体欣赏[J].校园英语.2019
[6].梁雨婕.阅读的位置——由宋代女性作家作品自传体解读而引发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7].于冬云.自传小说中的自我真实与小说外的作家真实——库切的自传叁部曲与坎尼米耶的《库切传》[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8].杨秋雪.简评爱尔兰作家卡瓦纳及其自传《年轻无知》[J].校园英语.2017
[9].谢子元.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10].李东玥.中国现代自传的两个方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