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部吴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部吴语,蟹摄一等韵,读音层次
南部吴语论文文献综述
施俊[1](2019)在《论南部吴语蟹摄一等韵的读音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南部吴语上丽片、瓯江片及婺州片咍韵均有叁个层次的对应。其中层次Ⅰ均为上古之部字,上丽片和瓯江片保留较多,婺州片个别方言保留。咍韵与泰韵表现出文白的交错对应,咍韵的白读为泰韵的文读,咍韵的文读为泰韵的白读。泰韵受咍韵影响较深,上丽片和婺州片咍泰韵关系紧密。瓯江片泰韵还受到灰韵的影响,原因在于咍灰韵主元音不同。咍泰韵的这种双向制约关系起因于权威话的渗透,但这种格局的形成则受制于自身的音系结构。(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9年02期)
盛益民,毛浩[2](2018)在《南部吴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来源类型新探——从浦江(虞宅)方言的人称代词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讨论了吴语金衢片浦江(虞宅)方言人称代词的词形及相关人称领属结构、反身表达等,同时考察了复数标记"得"的多功能性及相关演变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重新探讨了南部吴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来源类型。(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施俊[3](2018)在《论南部吴语入声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调和韵两个方面讨论南部吴语入声的演变。上丽片保留喉塞尾和短时特徵,瓯江片失去喉塞尾但保留入声调值,金衢片入声一部分舒化一部分保留喉塞。从金衢片方言可以看出,入声舒化遵循的是"调值相似"原则,与调类无关。因此,有的方言归上声,有的归平声,调值基本相同。从历时上看,舒化可能始于阳入,这与发声态有关。入声韵的演变主要讨论"阳入同韵"现象,前人认为古阳声韵和古入声韵同时丢失辅音韵尾,我们认为两者的演变有先后,不可能同时丢失。就南部吴语而言,鼻音成分应先于喉塞成分脱落。同时我们还讨论了金衢片两类入声字的条件演变。(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施俊[4](2018)在《论南部吴语果摄一等韵的读音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南部吴语上丽片、瓯江片及婺州片18个方言点果摄一等韵的层次比较发现,上丽片上山小片有层次Ⅰ、层次Ⅱ、层次Ⅲ和层次Ⅳ四个读音层次,上丽片丽水小片和瓯江片有层次Ⅰ、层次Ⅱ和层次Ⅳ的对应,婺州片只有层次Ⅱ和层次Ⅳ的对应。其中层次Ⅰ为上古方音层,同一片区内发生较为一致的创新音变,层次Ⅱ为上古读音层,层次Ⅲ为中古读音层,但此层读音消失较快,仅上山小片有保留,但收字很少,广丰、玉山仅一字。层次Ⅳ为近古读音层,该层读音各点相对一致。(本文来源于《中文学术前沿》期刊2018年01期)
孙宜志[5](2017)在《南部吴语桓韵的读音层次及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部吴语山摄合口一等桓韵的读音有四个层次:层次Ⅰ为先秦层次,这一层次与先秦歌部对转;层次Ⅱ为《切韵》的前期层次,这一层次在上山小片与通摄一等韵母相同,在金衢片、瓯江片和丽水小片与臻摄合口一等韵母相同;层次Ⅲ音类分合关系在上山小片复杂多样,在其余片端系与覃韵相同,帮系和见系有的不与其余韵类合流,有的与其余韵类合流,可以把这一层次称为《切韵》层次;层次Ⅳ为文读。同时探讨了各个层次的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孙宜志[6](2017)在《南部吴语果摄一等字的层次及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部吴语果摄一等字的今读有七个层次。层次Ⅰ:歌戈与咍灰合韵;层次Ⅱ:歌戈与皆佳合韵;层次Ⅲ:歌戈与麻二合韵;层次Ⅳ:歌戈与脂韵合韵;层次Ⅴ:歌戈分韵;层次Ⅵ:歌戈合韵;层次Ⅶ:受地区优势方言或普遍话影响而形成的文读层次。层次Ⅰ符合先秦语音特点,层次Ⅱ符合西汉语音特点,层次Ⅲ符合东汉语音特点,层次Ⅳ是先秦转入微部的字在晚唐时期与支脂之微合韵的缘故。层次Ⅴ和层次Ⅵ符合隋代《切韵》的语音特点。(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孙宜志[7](2016)在《南部吴语齐韵字的读音层次及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部吴语齐韵字的今读有七个层次:层次Ⅰ齐灰合韵,层次Ⅱ齐咍合韵,层次Ⅲ齐麻叁合韵,层次Ⅳ齐支白读合韵,层次Ⅴ、层次Ⅵ和层次Ⅶ都是齐与脂之支微合韵,层次Ⅴ是韵母脱落介音而形成的,层次Ⅵ是主要元音受前高元音介音影响而形成的,层次Ⅶ是精组个别齐韵字在与脂之支微合韵的过程中变化更快先行与精组止摄叁等字高化并裂化而形成的。层次Ⅰ和层次Ⅱ反映的都是两汉魏晋时期的语音特点,层次Ⅲ是先秦脂部字向层次Ⅳ演变的中间阶段。层次Ⅳ反映的是六朝的语音特征,层次Ⅴ晚于层次Ⅳ,层次Ⅵ和层次Ⅶ反映的是宋代以后的语音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6年03期)
施俊[8](2016)在《论南部吴语齐韵的读音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南部吴语上丽片、瓯江片及金衢片19个方言点齐韵开口字的比较发现,上丽片、瓯江片及金衢片均有两个读音层次的对应:层次Ⅰ和层次Ⅱ。其中层次Ⅰ的特点是读如咍、灰韵,是该区域的共同保留,上丽片收字最多,瓯江片及金衢片收字较少。层次Ⅱ在上丽片和瓯江片方言中有较多的读音变体,前者主要表现在高元音i后裂化为ie而形成的读音对立,后者主要体现在高元音i在不同声母组下的读音变体,其中一个变体为i前裂化ei,而金衢片则多不变,仍读i,显示出音变的区域创新性。这两个读音层次与南部吴语支韵的其中两个层次表现相同。同时,文章认为以《切韵》的音类分合关系来判断读音层次的时间顺序可能会出错,因为这是建立在各方言都应与《切韵》的音类分合关系相同的错误假设之上的。最后,文章还讨论了至少有两类当前学界认为的文白异读应看成是同一层次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郑伟[9](2015)在《吴语和南部江淮官话音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介绍和分析史皓元等(2006)对吴语与南部江淮官话的比较研究入手,讨论了北部吴语通语音系的构拟、南部江淮官话和吴语方言属性的检测标准、北部吴语与江淮官话若干共享特征的性质、方言研究的参照系等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文章认为:(1)构拟北部吴语共同音系时,有必要针对共时平面上音韵特征的不同性质划分不同类型的标准;(2)在检测南部江淮官话的方言属性时,需要考虑它跟北部吴语的历史联系;(3)边界地带方言的音韵特征可能来自内部演化或外部接触;(4)《切韵》是现代方言音韵的共时调查和历时研究必不可少的参照系。(本文来源于《语言学论丛》期刊2015年01期)
施俊[10](2014)在《论南部吴语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南部吴语上丽、瓯江及婺州叁片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指出上丽片支韵有五个层次。除上丽片开化、江山、广丰及玉山部分方言点有支韵Ⅳ层读音外,瓯江和婺州片各方言有支韵Ⅰ层、Ⅱ层、Ⅲ层、Ⅴ层(文)这四个层次。其中支韵Ⅰ层与歌韵读音相同,是上古音的遗留。支韵Ⅱ层与咍灰韵合流。支韵Ⅲ层在上丽和瓯江片方言中有较多的读音变体,前者主要表现在高元音i后裂化为ie而形成的读音对立,后者主要体现在高元音i在不同声母组下的读音变体,其中一个变体为i前裂化ei,这是两片方言相区别的重要创新音变之一。文章指出南部吴语支韵的ie或ei不是反映《切韵》时期与脂之韵相区别的古老读音。支韵Ⅴ层是文读层读音。最后,文章还讨论了高元音裂化形成的读音对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文白读以及能否从某些层次中发现方言音系格局的本来面目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4年05期)
南部吴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讨论了吴语金衢片浦江(虞宅)方言人称代词的词形及相关人称领属结构、反身表达等,同时考察了复数标记"得"的多功能性及相关演变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重新探讨了南部吴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来源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部吴语论文参考文献
[1].施俊.论南部吴语蟹摄一等韵的读音层次[J].语言研究集刊.2019
[2].盛益民,毛浩.南部吴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来源类型新探——从浦江(虞宅)方言的人称代词谈起[J].汉语史学报.2018
[3].施俊.论南部吴语入声的演变[J].汉语史学报.2018
[4].施俊.论南部吴语果摄一等韵的读音层次[J].中文学术前沿.2018
[5].孙宜志.南部吴语桓韵的读音层次及演变[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孙宜志.南部吴语果摄一等字的层次及演变[J].语言科学.2017
[7].孙宜志.南部吴语齐韵字的读音层次及演变[J].中国语文.2016
[8].施俊.论南部吴语齐韵的读音层次[J].语言科学.2016
[9].郑伟.吴语和南部江淮官话音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学论丛.2015
[10].施俊.论南部吴语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J].中国语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