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序列论文-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

外源序列论文-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源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基因水稻,旁侧序列,事件特异性检测

外源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1](2016)在《转基因水稻吉生粳2号的外源基因旁侧序列分离及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染色体步移方法从转基因水稻吉生粳2号基因组中分离了外源基因T-DNA整合左边界旁侧序列,长度为297 bp。通过对左边界旁侧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分析定位了外源基因T-DNA在吉生粳2号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为水稻基因组第1号染色体的第41 607 441 bp处(Gen Bank sequence ID:NC_008394.4)。依据整合位点右侧设计的1条引物和TDNA右边界设计的3条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分离到了右边界旁侧序列。根据左边界旁侧序列和T-DNA整合位点,建立了吉生粳2号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为转基因水稻吉生粳2号的身份识别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李国攀,熊萍萍,荣俊[2](2015)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外源基因表达元件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克隆了天冬酰氨合成酶A(asn A)基因的启动子Pasn A和终止子Tasn A,双酶切获取p UC18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将这3个片段组装成一个可以方便插入外源基因的表达元件。测序结果分析表明,Pasn A是巴氏杆菌asn A基因的强启动子,具有原核生物典型的Pribnow盒和SD序列。p UC18的多克隆位点mcs具有多个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Tasn A是巴氏杆菌asn A基因的强终止子,具有很好的回文结构,在发卡结构后面有一段富含A/T区。3个片段表达元件(Pcms T)的构建为完整的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质粒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9期)

李光蓉,张洪军,高丹,唐宗祥,符书兰[3](2015)在《基因组重复序列分离与小麦-外源渐渗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小麦族外源物种的优异基因转移到栽培小麦中,为小麦分子育种创制了一大批可持续利用的种质资源。由于小麦族植物基因组结构的复杂性,特别是基因组中重复序列达80%以上,为准确鉴定小麦-外源渐渗系新种质带来了困难。在小麦与非洲黑麦(Secale afrianum)、多年生簇毛麦(Dasypyrum breviaristatum)和茸毛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ssp.trichophorum)杂交后代的抗性新种质鉴定中,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方法,我们分离了黑麦染色体组Ty1-copia重复序列、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和端部近端部重复序列pHv122,以及偃麦草J和J~s染色体组特异转座子序列,结合基于合成探针的重复序列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技术,高效准确鉴定了小麦-外源双二倍体、异染色体系、渐渗系中外源染色体结构和组成,同时发现野生黑麦和栽培黑麦、一年生簇毛麦和多年生簇毛麦染色体组重复序列遗传分化特征,以及簇毛麦染色体组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的进化关系。进一步结合小麦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原位杂交方法,鉴定了外源染色体的转入诱导产生一批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重组新类型,发现远缘杂交自发诱导的小麦染色体断裂重组,主要发生在高度重复序列富集区域。本研究开发的新型重复序列标记,可用于高效准确鉴定小麦染色体工程创新材料,辅助育种选择,同时为深入开展染色体基因组学研究与小麦族基因组进化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8)

侯雪新[4](2015)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中间隔序列外源性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s)是近些年来发现与古细菌、真细菌等原核生物基因横向转移密切相关的功能结构,认为它是原核生物适应性免疫结构。CRISPR结构中的间隔序列被认为是其截取的外源性入侵的基因,因此了解原核生物中CRISPR结构中间隔序列存在规律,对研究CRISPR结构的功能和工作机制,了解细菌基因横向转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在现有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原核生物中检索全部CRISPR/CAS系统中间隔序列,发现其中的分布规律,了解间隔序列的噬菌体、质粒来源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整理现有CRISPR数据库中的2762株细菌基因组中CRISPR/CAS系统和其中间隔序列数据,整理GenBank数据库中发表的1444个噬菌体、4598个质粒基因组数据。利用BLASTN软件对间隔序列数据与噬菌体、质粒基因组进行相似性比较,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结果1、在2762个细菌基因组中整理出1940个基因组存在确定或可能的CRISPR结构和90096条间隔序列,多数基因组具有1~50条间隔序列(1414/1940, 72.9%)。间隔序列数量>250条的仅有58个基因组(58/1940,3.0%)。古细菌占13株(13/150, 8.6%),而真细菌有45株(45/2612,1.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29.98, p<0.01)。2、间隔序列相似性比较结果:共发现245个细菌基因组的1055条间隔序列,成功比对上363个噬菌体,比对成功率仅为0.12%; 104株菌株的201条spacer序列,成功比对上320条质粒。结论1、细菌基因组中的CRISPR/CAS系统间隔序列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古细菌基因组中CRISPR/CAS系统存在更多的间隔序列。2、相似性比较中噬菌体、质粒来源的间隔序列所占比例低,提示与细菌和噬菌体基因组发现较少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大幅度提高成功率。提示存在更多的外源性基因入侵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5-06-30)

刘海明[5](2015)在《植物外源性miRNA序列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是一种由长度在20个左右的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ξnoncoding RNAο,它可以通过对mRNA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的稳定性进行干扰,从而影响mRNA在动物或是植物的体中mRNA的表达传统观念认为,植物miRNA是不可能通过动物的胃肠消化过程,进入到动物体内的然而,随着近几年的科技的进步,有关外源性miRNA在不同物种间进行传播,甚至相互影响的文章相继发表,尤其是有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发现——植物miRNA能有效的避开消化到等不利因素的破坏,稳定的存在于摄入者的循环系统以及器官内有些植物的miRNA可能存在于动物体内,并与该动物体内的miRNA一样参与到动物的生理调控作用中外源植物miRNA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的方式调控生理过程,从而影响到其身体状况那么植物外源性的miRNA究竟是随机进入动物体内的的还是有选择的ǐ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关联ǐ外源与其本身miRNA的相似性又如何?为了探究该这些问题,本文在研究前人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鉴于这类课题缺少实验数据,在本实验的进行中存在如下诸多困难:如何来选取miRNA数据;如何对不同物种间数据进行比较;如何对选定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对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等鉴于上述问题,本文从序列分析角度对前人实验获得的外源性miRNA序列进行分析,包括序列的保守性分析和碱基含量分析,希望能够从以上结果中得到植物外源性miRNA能够特异性存在于人体的一些证据和规律同时,将这些外源性miRNA序列与人体自身的miRNA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它们间的异同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植物外源性miRNA能够存在于人体内部并不是随机现象,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选择性倾向;植物外源性miRNA与人类自身的miRNA相似性很差,与人体自身的miRNA作用方式应该有所不同有关植物外源性miRNA序列特征这一研究,虽然其仍需要进一步的生物实验手段和数据进行验证支持,但是本文的研究为这一新型植物外源性跨物种的相关探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戴亮芳,唐甸深,赵俊,邓小娟,罗向东[6](2014)在《东乡野生稻渐渗系中外源DNA的遗传与序列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耐冷渐渗系IL5243和IL5335及其双亲为试验材料,利用139对SSR引物和35对AFLP引物分析东乡野生稻DNA在两耐冷渐渗系中的遗传与DNA序列变化特征,探讨基因组结构和序列变化对外源基因渐渗的作用及影响。SSR和AFLP的分析结果表明,BC1F10的耐冷渐渗系对双亲基因组的继承趋于稳定、纯合,绝大多数条带(85.15%~90.77%)与受体亲本协青早B一致,4.33%~7.17%的东乡野生稻外源DNA条带已成功导入渐渗系中。DNA测序及BLAST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被导入的外源DNA序列具有抗逆、抗病或其他生物学功能,但两耐冷渐渗系在遗传继承双亲遗传物质的同时,还呈现一些基于基因组DNA序列变化的非孟德尔式变异,包括亲本序列丢失和新序列出现以及碱基的颠换或转换,这些序列变异不仅可发生在非编码区的重复序列中,也可发生在功能基因序列中。研究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DNA渐渗诱发受体基因组产生广泛的变异,对拓宽栽培种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4年06期)

张岩,胡永浩,杨帆,郑海学[7](2014)在《口蹄疫病毒外源序列插入位点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对口蹄疫病毒(FMDV)蛋白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发现FMDV能够表达外源基因片段。通过对FMDV的基因进行改造和修饰研究,进而实现了不同应用目的,如提高病毒滴度、引入标记、提高免疫应答、降低致病性等。文中主要从FMDV接受外源基因插入位点角度来介绍现阶段关于FMDV表达外源基因相关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潘晓寒[8](2013)在《外源序列插入位点在基因组中的分步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源插入序列如转座子,反转座子,可整合到染色体的质粒序列等一直是生物研究的热点。这些可移动的序列代表了分子水平上的基因交换行为,这种基因交换产生的多样性可以打破物种隔离,可见可转移分子对基因进化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可转移分子在基因组上的插入位点的偏好可以观察基因组对于自身突变位点的调控。在生物体自身的外源序列由于生物体自身的抑制作用逐渐积累突变与周围序列同化,因此基因敲除数据库的存在成为研究外源序列插入位置特征的好材料。通过统计生物的基因敲除数据库外源序列插入的位置周围序列的GC含量和GC变化(CV),对外源插入序列在基因组插入位置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转座子及T-DNA与转座子易插入在基因组GC含量高,CV值低的所在,而反转座子的周围序列并不存在这种规律。而产生这种规律的原因,认为是由于转座子及T-DNA在基因组中的转移过程中存在双链断裂,而反转座子则更倾向于存在单链断裂。(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20)

李一帆[9](2013)在《g10-L翻译增强序列提高外源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体基因工程是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有效途径之一。与核转化技术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基因拷贝数多,表达率高,遗传性状稳定,生物安全性高,能够避免基因沉默和位置效应等。翻译效率是决定表达能力的关键因素,一些翻译增强子能明显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来源于T7噬菌体基因10前导序列(g10-L)的一段九个碱基的翻译增强子序列(UUAACUUUA)已被证实在大肠杆菌中能明显提高多种外源基因表达产量达40~340倍,其原理可能是增强mRNA与16S核糖体的识别结合能力进而促进翻译。实现叶绿体转化需要一个有效的转化载体,这种转化载体中必须具备几个基本元件:同源重组的同源臂、完整的外源基因表达盒(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和调控序列)、筛选标记基因。Lux Ct是以荧光素酶基因Lux AB为基础进行适当改造而成,含有高效的内源性atpA基因启动子及5'UTR和3'UTR,表达盒为atpA5'UTR-gfp基因-rbcL3'UTR。 LuxCt为一种穿梭载体,既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也可以在真核生物中表达,但是不能进行诱导表达。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血管生成依赖性过程。Cansta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为Ⅳ型胶原α2链的非胶原区。在体外,它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从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在体内,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目前,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的这种“休眠疗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在本研究中构建含有人Canstatin的重组表达载体,通过检测Cansta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来验证g10-L翻译增强序列提高外源蛋白表达的功能。方法我们首先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人Canstatin 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提取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出人Canstatin基因全长,以及分别在5'UTR下游和3'UTR上游添加了g10-L翻译增强序列(UUAACUUUA)的人Canstatin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在pMD18-T载体上并用PaeR7I、SphI进行酶切鉴定。然后利用酶切、连接等方法将表达盒为atpA5'UTR-gfp基因-rbcL3'UTR的Lux Ct构建成表达盒为atpA5'UTR-canstatin基因-rbcL3'UTR的人Canstatin叶绿体表达载体,同时分别构建在5'UTR下游和3'UTR上游添加了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叶绿体表达载体,并用PaeR7I、SphI进行酶切鉴定。之后为了能够分别在5'UTR上游和3'UTR下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对第一部分的实验进行补充,我们又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以构建好的不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表达盒为atpA5'UTR-canstatin基因-rbcL3'UTR的重组载体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进行PCR,分别扩增得到在5'UTR上游、3'UTR下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atpA5'UTR-canstatin基因-rbcL3'UTR片段。之后分别连接在pMD18-T载体上并用AvaI、SphI进行酶切鉴定,则分别在5'UTR上游、3'UTR下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完成。最后,将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分别在大肠杆菌DH5a中进行原核表达,提取蛋白,并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进行检测,初步验证g10-L翻译增强序列(UUAACUUUA)提高外源蛋白表达的功能。结果1.人Canstatin基因片段以及分别在5'UTR下游、3'UTR上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UUAACUUUA)的人Canstatin基因片段的扩增用TRIzo1试剂提取A549细胞总RNA,28S和18S条带清楚,说明纯度较高。利用RT-PCR方法得到700bp左右的人Canstatin基因全长以及添加了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基因片段,并且克隆在pMD18-T载体上,酶切鉴定正确。2.人Canstatin叶绿体表达载体以及分别在5'UTR下游、3'UTR上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UUAACUUUA)的人Canstatin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表达盒为atpA5'UTR-canstatin基因-rbcL3'UTR的人Canstatin叶绿体表达载体,同时分别构建在5'UTR下游和3’UTR上游添加了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叶绿体表达载体,并经酶切鉴定说明构建成功。3.补充构建分别在5'UTR上游、3'UTR下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UUAACUUUA)的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构建,经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分明在5’UTR上游、3’UTR下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表达盒为atpA5'UTR-canstatin基因-rbcL3'UTR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对第一部分载体的构建进行了补充。同时也构建了不添加翻译增强序列以及分别在5’UTR下游、3’UTR上游添加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4.人Canstatin蛋白的原核表达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将两组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分别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原核表达,提取蛋白,之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24KDa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并且添加了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表达载体的条带要强于没有添加翻译增强序列的表达载体的条带,说明蛋白表达量有所提高。可以初步说明g10-L增强序列(UUAACUUUA)对外源蛋白的表达有增强作用。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Canstatin叶绿体表达载体以及分别在5’UTR下游、3’UTR上游添加了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叶绿体表达载体。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以及分别在5’UTR上游下游、3’UTR上游下游添加了g10-L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3.Western blotting检测的结果表明g10-L翻译增强序列(UUAACUUUA)对外源蛋白的表达有提高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4-01)

丛雁方,张可煜,高飞,韦祖樟,郑浩[10](2012)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4/ORF5基因区间的反向遗传操作:插入外源序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ORF4/ORF5基因间隔区有10个核苷酸(nucleotide,nt),为了探索ORF4/ORF5基因间隔区作为外源基因插入靶点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突变PCR技术,获得一系列ORF4/ORF5间在不同位置插入不同碱基数及特定序列的突变体,随后进行了病毒拯救和复制分析。结果表明,在ORF4/5的10 nts间隔序列之前至少可插入13 nts;在间隔序列之后只能允许3 nts的插入;间隔序列之间能允许至少18 nts的插入,但允许插入的序列具有特异性,由此,暗示ORF4/5允许插入的外源序列与插入位置有关。本研究获得的诸多突变病毒为进一步研制PRRSV基因标识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外源序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克隆了天冬酰氨合成酶A(asn A)基因的启动子Pasn A和终止子Tasn A,双酶切获取p UC18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将这3个片段组装成一个可以方便插入外源基因的表达元件。测序结果分析表明,Pasn A是巴氏杆菌asn A基因的强启动子,具有原核生物典型的Pribnow盒和SD序列。p UC18的多克隆位点mcs具有多个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Tasn A是巴氏杆菌asn A基因的强终止子,具有很好的回文结构,在发卡结构后面有一段富含A/T区。3个片段表达元件(Pcms T)的构建为完整的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质粒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源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转基因水稻吉生粳2号的外源基因旁侧序列分离及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J].东北农业科学.2016

[2].李国攀,熊萍萍,荣俊.多杀性巴氏杆菌外源基因表达元件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

[3].李光蓉,张洪军,高丹,唐宗祥,符书兰.基因组重复序列分离与小麦-外源渐渗系鉴定[C].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2015

[4].侯雪新.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中间隔序列外源性来源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

[5].刘海明.植物外源性miRNA序列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戴亮芳,唐甸深,赵俊,邓小娟,罗向东.东乡野生稻渐渗系中外源DNA的遗传与序列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4

[7].张岩,胡永浩,杨帆,郑海学.口蹄疫病毒外源序列插入位点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4

[8].潘晓寒.外源序列插入位点在基因组中的分步特征[D].南京大学.2013

[9].李一帆.g10-L翻译增强序列提高外源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0].丛雁方,张可煜,高飞,韦祖樟,郑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4/ORF5基因区间的反向遗传操作:插入外源序列特性研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2

标签:;  ;  ;  

外源序列论文-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