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碳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碳材料,多巴胺,对电极,电化学传感
多孔碳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舒远,郭鹏,魏菁,柯培玲,汪爱英[1](2019)在《多孔碳材料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及其超声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巴胺浓度检测对于神经生理学、相关药物控制及疾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电化学手段是一种能够实现DA的快速有效检测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DA的检测效果,常采用石墨烯、金属纳米颗粒等纳米材料对电极进行修饰。而多巴胺易氧化,自聚合后附着在电极表面,使电极检测性能下降。由于上述纳米修饰电极多采用滴涂法制备,纳米材料和电极之间存在结合力差的问题,对电极清洁的同时也会对造成电极结构破坏,从而降低检测效果。多孔碳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化学惰性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其叁维骨架结构具有一定的机械稳定性,是良好的电极材料。本文以PET无纺布为模板的块体多孔碳制备电极,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线性范围为0.8-400μM,检测限低达0.2μM。并且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超声清洗可清除多巴胺污染物,实现电极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马兴瑾,彭华龙,杨慧丽,刘崇波[2](2019)在《基于MOFs的多孔碳材料在吸波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碳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质轻、电磁衰减能力强等特点,作为吸波隐身材料获得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由于其有序规整的结构,以及结构和功能可设计性等优势而成为材料化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MOFs经高温煅烧可制备结构有序的多孔碳复合材料,近年来在电磁波吸收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本文综述了基于MOFs的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微波吸波剂的吸波性能、优势、制备方法和在吸波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基于MOFs的多孔碳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31期)
宋金枝,李昊,杜民兴,鹿文慧,曹珊[3](2019)在《胶原纤维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其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固体废弃物不能有效处理也成为制约皮革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也成为近年来关注的重点。胶原纤维是皮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天然生物材料。胶原基碳材料作为一种源自天然产物的多孔碳材料,具有高亲水性,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已在吸附材料、电极材料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从长远来看,开发胶原基碳材料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皮革固体废弃物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对近年来生物基质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以胶原蛋白为碳源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汤燕明,孙丽霞,郑燕宁,兰雄雕,周利琴[4](2019)在《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酸钙微球作为模板剂、多巴胺为包覆剂,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并将其用于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优化的固定化条件为p H6.5、酶浓度为4 g/L和固定化温度为50℃,测得酶的固定化量为1614.37 mg/g,酶最大的比活为2.22×10~4 U/g。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显示出提高的p 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在70℃的温度条件下放置1 h后,固定化木瓜蛋白酶依然保留其初始活性的56.7%,而游离木瓜蛋白酶仅为11.5%。储存10 d后,固定化木瓜蛋白酶仍保留了其初始活性的72.9%,而游离蛋白酶在第10天时只剩余5%的活性。在重复使用5次后,固定化木瓜蛋白酶仍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因此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作为固定化酶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赵静,王苗苗,张建安,吴明元,吴庆云[5](2019)在《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微球,以其作为氮掺杂多孔碳材料(NPC)的前驱体,经ZnCl_2溶液浸渍后,分别在450℃、600℃和700℃这3个不同温度下碳化制得多孔碳材料NPC-H450、NPC-H600和NPCH700。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NPC对CO_2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碳材料NPC-H450、NPC-H600和NPC-H700的比表面积大,分别为1114m~2/g、1644m~2/g和931m~2/g;氮含量高,质量分数分别为11.33%、12.12%和13.35%。制备的NPC对CO_2及Cu~(2+)均有良好吸附的性能。在0℃、1atm条件下,NPC-H450对CO_2的吸附量为3.40mmol/g,NPC-H700在常温下对Cu~(2+)24h的吸附量可达62.88mg/g。(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王岩,王升高,钟艳,周明晨,李国梁[6](2019)在《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碳化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基纳米纤维制备多孔碳材料催化剂,然后采用KOH活化法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碳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计时电流法研究催化剂的ORR稳定性。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与Pt/C进行比较,起始电位相差52 mV,ORR电子转移数为3.63,趋近于四电子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非金属碳材料催化剂拥有良好ORR活性和ORR稳定性,并且在碱性电解液中拥有良好的抗甲醇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留,谭周亮,张福平,吕银,魏婷婷[7](2019)在《猕猴桃果皮制备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皮,这些废弃物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本文以废弃猕猴桃果皮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了杂原子掺杂多孔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氮气吸附-脱附(BET)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果皮预碳化、活化的方法可以得到N、O、S杂原子原位共掺杂多孔碳;经过氢氧化钾活化后,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幅增加,比表面积最高可达1698. 6 m~2/g。在叁电极体系下对制备的碳材料超级电容器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钾与猕猴桃果皮质量比1∶3时,电极材料具有最佳的超电性能;在扫描速率为5 m V/s时,材料的比电容为221. 1 F/g,同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经过4000次的长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3. 2%。(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艳艳,严立京,曾显清,李泽珩,周蜀东[8](2019)在《生物衍生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作为高能锂硫电池的固硫材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穿梭效应,低导电性,巨大的体积膨胀是阻碍硫正极实际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设计固硫碳材料结构,但是,碳基固硫材料的制备通常很复杂并且成本较高。因此,发展一种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来制备高能硫电极的碳基材料十分必要。在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熔融盐法的生物衍生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BNPC)。BNPC有序的蜂窝结构有利于硫和固定多硫化物并且容纳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高度石墨化促进了硫正极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此外,掺杂的氮不仅可以提高BNPC的导电性,还为硫和多硫化物提供固定位点,这在抑制穿梭效应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因此,S@BNPC电极呈现出1189.4mA?h/g的高初始比容量,在0.2C下循环300圈后仍然有703.2mA?h/g的容量,衰减速率每圈只有0.13%。这项工作为碳基固硫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6期)
王莉萍,田敬,李静莎,曾宪光,彭志光[9](2019)在《血红细胞状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聚氰胺氰尿酸为氮源和自牺牲模板,葡萄糖为碳源,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一种高氮含量(9.81%)和高比表面积(631.46m~2/g)的血红细胞状氮掺杂多孔碳材料。该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中的起始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均优于商用20wt%Pt/C催化剂。该催化剂主要是通过四电子途径来催化氧还原反应过程。其优异的催化活性来源于原位掺杂的高含量氮与叁维(3D)高比表面积多孔网络结构的协同作用,这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有趣的是,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墨氮的比例,而不是氮元素的总含量。(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6期)
宋开绪,崔丽莉,何兴权[10](2019)在《铁氮共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ORR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中阴极需要使用高活性的电催化剂来加速氧气还原反应(ORR)过程,目前最有效的催化剂都是地球储量稀缺且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催化活性较高但价格低廉的新型催化剂是实现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必经之路。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和杂原子修饰的碳材料因其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采用水热和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富含氮的铁掺杂多级孔碳材料。并通过SEM、TEM、XRD、XPS和Raman等手段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利用CV、LSV和I-T等手段评价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富含氮的铁掺杂多级孔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同时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ORR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多孔碳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孔碳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质轻、电磁衰减能力强等特点,作为吸波隐身材料获得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由于其有序规整的结构,以及结构和功能可设计性等优势而成为材料化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MOFs经高温煅烧可制备结构有序的多孔碳复合材料,近年来在电磁波吸收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本文综述了基于MOFs的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微波吸波剂的吸波性能、优势、制备方法和在吸波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基于MOFs的多孔碳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碳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舒远,郭鹏,魏菁,柯培玲,汪爱英.多孔碳材料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及其超声稳定性研究[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2].马兴瑾,彭华龙,杨慧丽,刘崇波.基于MOFs的多孔碳材料在吸波方面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9
[3].宋金枝,李昊,杜民兴,鹿文慧,曹珊.胶原纤维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9
[4].汤燕明,孙丽霞,郑燕宁,兰雄雕,周利琴.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J].食品科技.2019
[5].赵静,王苗苗,张建安,吴明元,吴庆云.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6].王岩,王升高,钟艳,周明晨,李国梁.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7].刘留,谭周亮,张福平,吕银,魏婷婷.猕猴桃果皮制备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电性能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刘艳艳,严立京,曾显清,李泽珩,周蜀东.生物衍生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作为高能锂硫电池的固硫材料(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9].王莉萍,田敬,李静莎,曾宪光,彭志光.血红细胞状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10].宋开绪,崔丽莉,何兴权.铁氮共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ORR性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