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用真菌论文-马麦艳,张相锋,马正海,焦子伟

药食用真菌论文-马麦艳,张相锋,马正海,焦子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食用真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硒酸钠,蛹虫草,子实体,富硒

药食用真菌论文文献综述

马麦艳,张相锋,马正海,焦子伟[1](2019)在《Na_2SeO_3对药食用真菌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及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Na_2SeO_3对药食用真菌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及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的影响,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蛹虫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新疆本地蛹虫草菌种作为富硒载体,采用瓶栽法,系统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对蛹虫草菌丝、子座、子实体生长,产量、生物转化率、总硒及其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1(硒浓度20 mg/L)和处理2(硒浓度4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无影响,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最高,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明显增加;从处理3(硒浓度60 mg/L)至处理7(硒浓度20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受到抑制,其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呈显着性差异(P<0.05),呈降低趋势,并随着硒浓度增加,抑制越明显;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逐渐降低,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硒浓度20~4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进行蛹虫草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蔡旭[2](2019)在《3株药食用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是一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诸多的重要成果。药食用真菌资源丰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可再生性,其类型多样,现代药学研究证实部分药食用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活性。在前期筛选过程中,发现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固体发酵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目前药食用真菌研究多局限于子实体、种植、发酵工艺、多糖、营养价值评价等层面,对其固体发酵产物研究报道较少。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一种新型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是HSCCC成功分离的重要步骤。高速逆流色谱与真菌固体发酵技术结合分离活性成分,探索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其提供可靠科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案。本论文分为叁章,分别介绍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菇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肿瘤活性,并建立了对活性成分进行高效快速的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方法。1通过多种现代色谱和生物技术对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并利用MS、NMR、IR、UV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出化合物55个,其中新化合物1个,首次分离的化合物50个;GC-MS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9个。从中筛选出了萘-γ-吡喃酮asperpyrone F、酚类hydroxytyrosol、苯甲醛类化合物分别对HepG2、A549、SW480具有较强的活性;酚类hydroxytyrosol、苯甲醛类化合物具有优于阳性药物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本章节研究丰富了侧耳属、玉蕈属、香蘑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为其深入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与物质的基础;表明药食两用真菌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值得深入发掘的重要活性天然产物来源。1.1从糙皮侧耳固体发酵物共分离鉴定出24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类型为二聚萘-γ-吡喃酮类、甾体类、脂肪酸类,分别为:asperpyrone F(1);aurasperone A(2);fonsecinones B(3);aurasperone E(4);fonsecinones A(5);asperpyrones C(6);asperpyrones B(7);flavasperone(8);5,8-Dihydroxy-10-methoxy-2-methyl-4H-naphth-o[1,2-b]pyran-4-onen(9);pyrophen(10);Isopyrophen(11);7-hydroxy-4-methoxy-5-methylcoumarin(12);5-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13);hydroxytyrosol(14);p-Hydroxy-benzeneethanol(15);2-ethyl-1,4-Benzenediol(16);stearic acid(17);oleinic acid(18);glyceryl monooleate(19);9,12-octadecadie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20);ergosterol(21);brassicasterol(22);campesterol(23);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24)。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1、化合物13-19、化合物21、23首次从侧耳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GC-MS分析得到26种易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醛、呋喃、酯类化合物。选择化合物1-7,14-16用A549、MG63、SW480、Hep G2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浓度10μg/m L时,化合物1-7对Hep G2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1的抑制率达59.3%;14-16对A549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14的抑制率达64.9%。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在浓度10μg/m L时,化合物1-7,14-16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15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相当。1.2从真姬菇固体发酵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类型为苯甲醛类、蒽醌类、甾体类、脂肪酸类,分别为:echinuline(1);citreorosein(2);1,8-dihydroxyanthraquinone(3);1-dihydroxyanthraquinone(4);anthrarufin(6CI)(5);alizarina(6);alatinone(7);rheochrysidin(8);5-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9);4,6-dimethoxyphthalide(10);4,7-dimethoxyphthalide(11);2-(3,8-epoxy-7,9,11-heptadienyl)-6-hydroxy-5-methyl-16-butenyl)benzaldehyde(12);2-(3,8-epoxy-7,9-hep-tadienyl)-6-hydroxy-5-(17-methyl-16-butenyl)benz aldehyde(13);dihydroauroglaucin(14);2-(E-3-heptneyl)-3,6-dihydroxy-(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15);isotetrahydroauroglaucin(16);iso-dihydroauroglauci(17);flavoglaucin(18),chaetopyranin(19);6'-Oxo-chaetopyranin(20);javanicin(21);(2α)-A'-Neogammacerane-2,22-diol(22);β-sitosterol(23);stigmasterol(24);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 24-ethyl homolog(25);episterin(26);octadecanoic acid(27);oleinic acid(28);glyceryl monooleate(29)。化合物1-29均为首次从玉蕈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GC-MS分析得到化合物13个,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选择化合物12-20用A549、MG63、SW480、Hep G2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苯甲醛类化合物对SW480的细胞毒活性较强,其中19的IC50为13μg/m 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实验显示化合物12-2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3-15、化合物17的IC50分别为12.5、10.6、3.7μg/m L,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维生素C。1.3从花脸香蘑固体发酵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1-hydroxy-6-methyl-9,10-anthraquinone,该化合物对四种不同的人肿瘤细胞A549、Hep G2、MG63、SW480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A549的IC50为48.2μg/m L,细胞毒活性相对较强。2利用不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对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大米固体发酵乙酸乙酯粗提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其中合适的溶剂体系是HSCCC成功分离的关键。根据平均极性p?和粗样品的K值选择溶剂体系,是利用溶剂系统与目标化合物“相似相溶”的原理。第一、二章第5节运用该原理选择了相应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对糙皮侧耳、真姬菇固体发酵所产生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快速高效地分离,得到萘-γ-吡喃酮5个、苯甲醛类衍生物6个。结果表明利用平均极性p?和粗样品的K值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为HSCCC溶剂体系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HSCCC选择溶剂体系的方法,扩大了紫外吸收法选择溶剂体系的范围,可适用于多个类似的化合物或同分异构体的分离。薄层色谱估算法是通过薄层色谱分析目标化合物Rf值与其在相应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K值之间的联系,利用HEMWat溶剂体系和SSE展开剂系统的等效对应表进行快速且实用的溶剂选择方法。第叁章运用该方法选择了相应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从花脸香蘑粗提物中一步分离得到蒽醌类化合物1个。以上实验结果,表明HSCCC是分离二聚萘-γ-吡喃酮、苯甲醛类衍生物、蒽醌类化合物的强大技术,为快速高效地分离真菌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了科学、方便、高效的方法,为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途径方案。2.1根据文献调研,探讨了以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为指导标准,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分离已知的化合物。在该方法指导下,从多种溶剂体系中选择了溶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v/v),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4.92接近已报道的二聚萘-γ-吡喃酮化合物的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5.04,且粗样品K=0.63处于“最佳点”范围内。通过HSCCC从糙皮侧耳粗提物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到了(fonsecinone B和asperpyrone F)、(asperpyrone C,fonsecinone A和aurasperone A)两组二聚萘-γ-吡喃酮同分异构体,纯度分别为89.0、94.1、95.9、90.9、96.2%,回收率分别为91.3、93.5、90.7、93.4、95.8%,建立起了对糙皮侧耳活性化合物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当溶剂体系平均极性接近已报道的类似化合物溶剂系统平均极性时,且粗样品K值处于“最佳点”。参考类似化合物的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缩小溶剂体系选择范围,并结合粗样品K值从多个溶剂体系中选择最佳体系的方法是可行的。2.2根据文献调研,探讨了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分离未知化合物。在该方法指导下,固定叁项溶剂体积比,从多种溶剂体系中选择了溶剂体系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8:3:8:1,v/v),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真姬菇粗样品K值具有线性关系,方程式:Y=19.333X2-118.44X+182.14,R2=0.997(Y代表K值,X代表平均极性p?)。通过HSCCC从真姬菇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到两组类似的苯甲醛衍生物,分别为iso-dihydroauroglaucin,isoaspergin,isotetrahydro-auroglaucin,flavoglaucin;6'-Oxo-chaetopyranin和chaetopyranin,纯度分别为93.8、95.6、97.4、95.0、90.7、90.1%,回收率分别为95.4、94.2、95.7、93.4、95.8、92.8%,建立起了真姬菇活性化合物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在溶剂体积发生规律性改变时,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的K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该方法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该方法扩大了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在溶剂体系选择中的应用范围,相对于参考已知文献并计算平均极性p?和K值的方法更简单、快速,可用于成分未知的样品分离。2.3薄层色谱估算法是利用HEMWat溶剂体系和SSE展开剂系统的等效对应表进行快速且实用的溶剂选择方法,研究表明薄层硅胶板上目标化合物Rf值在0.29和0.71之间(最佳值为0.5)将具有0.4至2.5之间的K值(最佳值为1)。该方法简单快捷,但国内报道较少。在该方法指导下,选择了溶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9:1:9:1,v/v),并石油醚替代正己烷,取上层溶剂展开目标化合物,其Rf值接近0.5。通过HSCCC从花脸香蘑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1-hydroxy-6-methyl-9,10-anthraquinone,纯度为95.6%,回收率为97%,建立起了花脸香蘑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薄层色谱估算法用于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丰富了HSCCC溶剂系统的选择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7)

王亚敏,谢梦洲,张超文,瞿昊宇,向茗[3](2019)在《药食用真菌灰树花防治肿瘤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寻找针对肿瘤的安全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成为肿瘤研究中的迫切关注点,灰树花作为大型的药食用真菌,在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中以其显着的抗肿瘤活性引发关注,并引发了全世界对其相关活性和功效机制的深入探索。为了开发一款在防治肿瘤中安全有效的药膳产品,对灰树花肿瘤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从文献研究中发现,灰树花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着的活性并在肿瘤治疗中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在肿瘤防治有关产品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03期)

罗青,王国霞,刘瑞霞[4](2018)在《药食用真菌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药食用真菌在抑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探讨各种药食用真菌子实体提取液和菌丝体发酵液对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展望其在食品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8年04期)

杜妍,韩一凤,陆震鸣,徐国华,许正宏[5](2018)在《药食用真菌菌丝提取物的降糖和降脂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药食用真菌是世界公认的具有良好疗效的药食同源物质。然而,其中主要生物活性的成分尚未研究透彻。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虫草头孢Cephalosporium sinensis、蝙蝠蛾被孢霉Mortierella hepiali、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等6种菌丝体的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的降糖降脂活性。我们通过人类肝癌细胞株Hep G-2建立了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和油酸(OA)诱导的甘油叁酯(TGs)沉积模型,并对24种提取物的降糖降脂活性进行了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的作用浓度下(<300μg/m L),猴头菌和灵芝的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以及虫草头孢的正己烷提取物剂量依赖性的增加Hep G-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虫草头孢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以及灵芝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蝙蝠蛾被孢霉的正己烷提取物剂量依赖性的抑制OA诱导的TGs合成。这些结果表明,药食用真菌可以被用来调控糖脂代谢紊乱。(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高赏[6](2016)在《药食用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药食用真菌的酿酒酵母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将实验用的药食用真菌进行分离纯化,用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取其代谢产物进行酿酒酵母抑制活性试验,筛选具有该活性的菌株。再从活性菌株中分离出具有酿酒酵母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DPPH法、Fenton法和邻苯叁酚自氧化法对7种最为常见食用真菌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酿酒酵母抑制活性试验,筛选出了两种活性较好的的菌株,分别为鸡枞菌和BLG-3。从鸡枞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叁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两种为麦角甾醇和腺嘌呤核苷。麦角甾醇在4 mg/m L浓度下平均抑菌直径为11.7 mm,具有较好的酿酒酵母抑制活性。从BLG-3代谢产物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鉴定为胶霉毒素,其在4 mg/mL浓度下平均抑菌直径为12.6 mm,具有较好的酵母抑制活性。7种食用真菌提取物对DPPH都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姬菇菌柄、茶树菇菌盖和香菇菌盖的提取物较其他样品的清除效果强;对羟基自由基除茶树菇菌盖提取物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余提取物的清除能力较弱;对超氧阴离子除茶树菇菌盖较强,茶树菇菌柄和香菇菌盖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外,其余提取物的清除效果较弱。结论:由于酿酒酵母是筛选抗肿瘤药物的良好模型,麦角甾醇和胶霉毒素对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这两种化合物在筛选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7种食用真菌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茶树菇菌盖综合抗氧化活性最佳。(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杨静,丁重阳,顾正华,张梁,石贵阳[7](2015)在《以豆浆为培养基的叁种药食用真菌发酵过程多糖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豆浆对药食用真菌发酵产多糖的影响,对灵芝、金耳、冬虫夏草叁种真菌以豆浆为培养基得到的多糖进行了结构和离子交换层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叁种药食用真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具有较大差异,在单糖组成方面,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叁种主要单糖的摩尔百分比具有较大差异,同时多糖中不同分子量的各个组分比例也有较大差异。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显示,金耳和灵芝发酵液较虫草发酵液,多糖峰型变化较大,但二者峰型较相似。叁种真菌多糖经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后发现,叁种多糖都是由中性和酸性多糖组成,但冬虫夏草发酵液中的中性多糖比例远低于酸性多糖,而金耳和灵芝多糖中酸性多糖比例高于中性多糖。本研究以豆浆为培养基探究叁种药食用真菌发酵多糖结构的变化,不仅为多糖结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还为真菌豆浆发酵产品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5年05期)

张群[8](2013)在《药食用真菌液体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食用真菌是指可食用的、对疾病有治疗、预防或抑制作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一类真菌,其药食用部位有子实体、菌核菌丝体和发酵液等。药食用真菌在液体发酵过程中,除菌丝或孢子会大量增殖外,还会产生多糖、多肤、生物碱、酶、核酸、氨基酸、维生素、植物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衰老、抗溃疡等多种功效。(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刘影,孙阔[9](2013)在《药食用真菌β-葡聚糖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药食用真菌β-葡聚糖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我科门诊和住院的高血脂患者:胆固醇>5.8mmoI/L、TG>2.4mmoI/L为入选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1、2、3及安慰剂组,动态观测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药食用真菌β-葡聚糖可显着降低高血脂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叁酯及LDL水平,并能升高HDL的水平;对肝肾功能及血糖无明显的影响。结论药食用真菌β-葡聚糖对高血脂症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安全的制剂。(本文来源于《中国保健营养》期刊2013年01期)

何国庆,李苗[10](2012)在《我省成功破译灵芝神秘疗效基因密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5月21日讯( 何国庆 通讯员 李苗)湖南农业大学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及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联合湖南万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在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向全球发布了灵芝基因组精细图谱。这是目前世(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2-05-22)

药食用真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肿瘤是一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诸多的重要成果。药食用真菌资源丰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可再生性,其类型多样,现代药学研究证实部分药食用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活性。在前期筛选过程中,发现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固体发酵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目前药食用真菌研究多局限于子实体、种植、发酵工艺、多糖、营养价值评价等层面,对其固体发酵产物研究报道较少。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一种新型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是HSCCC成功分离的重要步骤。高速逆流色谱与真菌固体发酵技术结合分离活性成分,探索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其提供可靠科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案。本论文分为叁章,分别介绍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菇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肿瘤活性,并建立了对活性成分进行高效快速的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方法。1通过多种现代色谱和生物技术对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并利用MS、NMR、IR、UV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出化合物55个,其中新化合物1个,首次分离的化合物50个;GC-MS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9个。从中筛选出了萘-γ-吡喃酮asperpyrone F、酚类hydroxytyrosol、苯甲醛类化合物分别对HepG2、A549、SW480具有较强的活性;酚类hydroxytyrosol、苯甲醛类化合物具有优于阳性药物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本章节研究丰富了侧耳属、玉蕈属、香蘑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为其深入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与物质的基础;表明药食两用真菌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值得深入发掘的重要活性天然产物来源。1.1从糙皮侧耳固体发酵物共分离鉴定出24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类型为二聚萘-γ-吡喃酮类、甾体类、脂肪酸类,分别为:asperpyrone F(1);aurasperone A(2);fonsecinones B(3);aurasperone E(4);fonsecinones A(5);asperpyrones C(6);asperpyrones B(7);flavasperone(8);5,8-Dihydroxy-10-methoxy-2-methyl-4H-naphth-o[1,2-b]pyran-4-onen(9);pyrophen(10);Isopyrophen(11);7-hydroxy-4-methoxy-5-methylcoumarin(12);5-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13);hydroxytyrosol(14);p-Hydroxy-benzeneethanol(15);2-ethyl-1,4-Benzenediol(16);stearic acid(17);oleinic acid(18);glyceryl monooleate(19);9,12-octadecadie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20);ergosterol(21);brassicasterol(22);campesterol(23);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24)。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1、化合物13-19、化合物21、23首次从侧耳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GC-MS分析得到26种易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醛、呋喃、酯类化合物。选择化合物1-7,14-16用A549、MG63、SW480、Hep G2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浓度10μg/m L时,化合物1-7对Hep G2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1的抑制率达59.3%;14-16对A549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14的抑制率达64.9%。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在浓度10μg/m L时,化合物1-7,14-16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15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相当。1.2从真姬菇固体发酵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类型为苯甲醛类、蒽醌类、甾体类、脂肪酸类,分别为:echinuline(1);citreorosein(2);1,8-dihydroxyanthraquinone(3);1-dihydroxyanthraquinone(4);anthrarufin(6CI)(5);alizarina(6);alatinone(7);rheochrysidin(8);5-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9);4,6-dimethoxyphthalide(10);4,7-dimethoxyphthalide(11);2-(3,8-epoxy-7,9,11-heptadienyl)-6-hydroxy-5-methyl-16-butenyl)benzaldehyde(12);2-(3,8-epoxy-7,9-hep-tadienyl)-6-hydroxy-5-(17-methyl-16-butenyl)benz aldehyde(13);dihydroauroglaucin(14);2-(E-3-heptneyl)-3,6-dihydroxy-(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15);isotetrahydroauroglaucin(16);iso-dihydroauroglauci(17);flavoglaucin(18),chaetopyranin(19);6'-Oxo-chaetopyranin(20);javanicin(21);(2α)-A'-Neogammacerane-2,22-diol(22);β-sitosterol(23);stigmasterol(24);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 24-ethyl homolog(25);episterin(26);octadecanoic acid(27);oleinic acid(28);glyceryl monooleate(29)。化合物1-29均为首次从玉蕈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GC-MS分析得到化合物13个,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选择化合物12-20用A549、MG63、SW480、Hep G2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苯甲醛类化合物对SW480的细胞毒活性较强,其中19的IC50为13μg/m 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实验显示化合物12-2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3-15、化合物17的IC50分别为12.5、10.6、3.7μg/m L,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维生素C。1.3从花脸香蘑固体发酵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1-hydroxy-6-methyl-9,10-anthraquinone,该化合物对四种不同的人肿瘤细胞A549、Hep G2、MG63、SW480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A549的IC50为48.2μg/m L,细胞毒活性相对较强。2利用不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对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大米固体发酵乙酸乙酯粗提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其中合适的溶剂体系是HSCCC成功分离的关键。根据平均极性p?和粗样品的K值选择溶剂体系,是利用溶剂系统与目标化合物“相似相溶”的原理。第一、二章第5节运用该原理选择了相应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对糙皮侧耳、真姬菇固体发酵所产生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快速高效地分离,得到萘-γ-吡喃酮5个、苯甲醛类衍生物6个。结果表明利用平均极性p?和粗样品的K值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为HSCCC溶剂体系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HSCCC选择溶剂体系的方法,扩大了紫外吸收法选择溶剂体系的范围,可适用于多个类似的化合物或同分异构体的分离。薄层色谱估算法是通过薄层色谱分析目标化合物Rf值与其在相应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K值之间的联系,利用HEMWat溶剂体系和SSE展开剂系统的等效对应表进行快速且实用的溶剂选择方法。第叁章运用该方法选择了相应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从花脸香蘑粗提物中一步分离得到蒽醌类化合物1个。以上实验结果,表明HSCCC是分离二聚萘-γ-吡喃酮、苯甲醛类衍生物、蒽醌类化合物的强大技术,为快速高效地分离真菌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了科学、方便、高效的方法,为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途径方案。2.1根据文献调研,探讨了以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为指导标准,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分离已知的化合物。在该方法指导下,从多种溶剂体系中选择了溶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v/v),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4.92接近已报道的二聚萘-γ-吡喃酮化合物的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5.04,且粗样品K=0.63处于“最佳点”范围内。通过HSCCC从糙皮侧耳粗提物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到了(fonsecinone B和asperpyrone F)、(asperpyrone C,fonsecinone A和aurasperone A)两组二聚萘-γ-吡喃酮同分异构体,纯度分别为89.0、94.1、95.9、90.9、96.2%,回收率分别为91.3、93.5、90.7、93.4、95.8%,建立起了对糙皮侧耳活性化合物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当溶剂体系平均极性接近已报道的类似化合物溶剂系统平均极性时,且粗样品K值处于“最佳点”。参考类似化合物的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缩小溶剂体系选择范围,并结合粗样品K值从多个溶剂体系中选择最佳体系的方法是可行的。2.2根据文献调研,探讨了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分离未知化合物。在该方法指导下,固定叁项溶剂体积比,从多种溶剂体系中选择了溶剂体系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8:3:8:1,v/v),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真姬菇粗样品K值具有线性关系,方程式:Y=19.333X2-118.44X+182.14,R2=0.997(Y代表K值,X代表平均极性p?)。通过HSCCC从真姬菇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到两组类似的苯甲醛衍生物,分别为iso-dihydroauroglaucin,isoaspergin,isotetrahydro-auroglaucin,flavoglaucin;6'-Oxo-chaetopyranin和chaetopyranin,纯度分别为93.8、95.6、97.4、95.0、90.7、90.1%,回收率分别为95.4、94.2、95.7、93.4、95.8、92.8%,建立起了真姬菇活性化合物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在溶剂体积发生规律性改变时,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的K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该方法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该方法扩大了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在溶剂体系选择中的应用范围,相对于参考已知文献并计算平均极性p?和K值的方法更简单、快速,可用于成分未知的样品分离。2.3薄层色谱估算法是利用HEMWat溶剂体系和SSE展开剂系统的等效对应表进行快速且实用的溶剂选择方法,研究表明薄层硅胶板上目标化合物Rf值在0.29和0.71之间(最佳值为0.5)将具有0.4至2.5之间的K值(最佳值为1)。该方法简单快捷,但国内报道较少。在该方法指导下,选择了溶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9:1:9:1,v/v),并石油醚替代正己烷,取上层溶剂展开目标化合物,其Rf值接近0.5。通过HSCCC从花脸香蘑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1-hydroxy-6-methyl-9,10-anthraquinone,纯度为95.6%,回收率为97%,建立起了花脸香蘑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薄层色谱估算法用于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丰富了HSCCC溶剂系统的选择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食用真菌论文参考文献

[1].马麦艳,张相锋,马正海,焦子伟.Na_2SeO_3对药食用真菌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及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9

[2].蔡旭.3株药食用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3].王亚敏,谢梦洲,张超文,瞿昊宇,向茗.药食用真菌灰树花防治肿瘤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9

[4].罗青,王国霞,刘瑞霞.药食用真菌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郑州师范教育.2018

[5].杜妍,韩一凤,陆震鸣,徐国华,许正宏.药食用真菌菌丝提取物的降糖和降脂活性(英文)[J].菌物学报.2018

[6].高赏.药食用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6

[7].杨静,丁重阳,顾正华,张梁,石贵阳.以豆浆为培养基的叁种药食用真菌发酵过程多糖变化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15

[8].张群.药食用真菌液体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

[9].刘影,孙阔.药食用真菌β-葡聚糖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

[10].何国庆,李苗.我省成功破译灵芝神秘疗效基因密码[N].湖南日报.2012

标签:;  ;  ;  ;  

药食用真菌论文-马麦艳,张相锋,马正海,焦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