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型包虫病论文-蒲鹏,刘丽,王国俊

泡型包虫病论文-蒲鹏,刘丽,王国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泡型包虫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柱,泡型包虫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泡型包虫病论文文献综述

蒲鹏,刘丽,王国俊[1](2019)在《脊柱泡型包虫病的影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脊柱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特征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脊柱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3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检查。结果 13例脊柱泡型包虫病中,1例单椎体和12例相邻多椎体破坏,共34个椎体受累。CT扫描26个(76.5%)椎体表现为簇状或弥漫的蜂窝状、囊样和斑片样溶骨性骨质破坏。18个(52.9%)椎体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19个(55.9%)可见结节、砂砾样钙化或死骨形成。21个(61.8%)椎体附件受累,20个(58.8%)骨性终板局限性骨质破坏,13个(38.2%)椎间盘破坏,12个(35.2%)椎间隙变窄、消失。8例MRI扫描病例中,抑脂T_2WI椎体及附件小囊泡检出率为62.5%(5/8)。综合CT和MRI扫描发现,在13例伴椎旁软组织泡型包虫病中,87.5%(7/8)显示高信号小囊泡。结论脊椎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影像表现互为补充,综合分析更有利于准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丽春[2](2019)在《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的84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总有效率值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39例和30例,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差异突出。结论对于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指导,有重要的作用,符合当前实际护理要求,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护理指导等,提升整体存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几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8期)

康莹丽,鲍海华,王理祎[3](2019)在《MRI对泡型包虫病肝门部胆管侵犯与肝门部胆管癌鉴别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对肝泡型包虫病(HAE)肝门部胆管侵犯与肝门部胆管癌(HCCA)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肝门部泡型包虫病(35例)和肝门部胆管癌(20例)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二者对胆管影响的特点及胆管的侵犯率,比较二者胆管形态、管壁强化之间的差异,归纳二者T_1、T_2、DW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HAE肝门部胆管侵犯:肝总管并肝右管侵犯发生率71.4%(25/35);肝左管侵犯发生率28.6%(10/35); HCCA肝门部肝总管上段侵犯发生率为70%(14/20),左右肝管同时侵犯发生率为30%(6/20);二者胆管梗阻性扩张、胆管截断表现无差异(P>0.05);二者管壁增厚、管壁强化、胆管内软组织肿块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CCA管壁强化发生率为100%(20/20);管壁增厚发生率为90%(18/20),胆管内软组织肿块影90%(18/20);而HAE管壁强化及管壁增厚发生率均为5.7%(2/35),无胆管内软组织肿块影。结论 HAE肝门部胆管侵犯管壁增厚强化及胆管内软组织肿块影发生率明显低于HCCA,这些征象有助于二者鉴别,对选择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苏伟,赵明恩,阳丹才让,樊海宁,王海久[4](2019)在《自噬相关蛋白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rapamycin,m TOR)、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及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cl-2 homeodomain protein,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在肝泡型包虫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分析自噬与肝泡型包虫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正常肝组织及边缘带样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C3、Beclin-1、mTOR在肝泡型包虫病边缘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水平;用Tissue FAXS PLUS定量系统分析各个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LC3、Beclin-1在泡型包虫病灶边缘组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 m TOR在泡型包虫病灶边缘肝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肝组织(P<0.001)。结论在肝泡型包虫病进展过程中,自噬可能参与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徐睿,余鑫[5](2019)在《肝泡型包虫病CT钙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泡型肝包虫病的CT钙化特点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6例行CT检查的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按影像学表现进行分型,分析病灶钙化特点,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泡型包虫病26例,共29个病灶,肿块型占27.6%(8/29),混合型占62.1%(18/29),假囊肿型占10.3%(3/29),所有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进一步分析病灶内钙化形态及分布特点:斑点状占24.1%(7/29),地图状占58.6%(17/29),大片状占17.2%(5/29);各类型病灶钙化分布与其最大直径无相关性(r=0.052,P>0.05)。结论泡型肝包虫病的钙化程度与其病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与囊型肝包虫病比较,泡型肝包虫病的钙化有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利于两种类型包虫病及其它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赵萍,张阳,马蕊谦,阿米哪,纽燕娜[6](2019)在《多学科合作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性肝切除患者加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多学科合作模式在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性肝切除患者加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历史对照的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例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肝脏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2018年4月-2019年1月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加速康复路径护理,观察两组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加速康复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各阶段疼痛均有所减轻,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总发病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终末期肝包虫病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康复效果,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郭琴,鲍海华[7](2019)在《影像学诊断在肝泡型包虫病临床应用的价值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一种少见但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寄生虫。临床上肝泡型包虫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为晚期,并且肝泡型包虫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的影像学诊断。主要的影像学方法为:超声、CT、MRI。叁种影像学方法对诊断肝泡型包虫病有各自的优劣势,本文对各种影像学方法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2期)

史雪红[8](2019)在《13家医院跨国跨省同步直播资源共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史雪红)医疗行业全国远程直播较为平常,但实现跨国的直播却不多见。9月2日7时30分,在伊犁州友谊医院手术室内,新疆医科大学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温浩,率领手术团队,与该院普外科手术团队联合开展新疆首例复杂肝泡型包虫病(本文来源于《伊犁日报(汉)》期刊2019-09-06)

尼玛,次旦旺久,陈雨琪,罗春兰[9](2019)在《肝泡型包虫病颅内播散的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颅内播散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MRI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肝泡型包虫病合并颅内播散的泡型脑包虫病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10例泡型脑包虫病均有原发肝脏泡型包虫病,同时合并肺内播散者7例;10例病变共检出47个病灶,其中颅内单发病灶2例(20%),多发病灶8例(80%);病变分布如下:6个(12.8%)病灶位于幕下,其中位于小脑半球者5个,位于脑干者1个;41个(87.2%)病灶位于幕上,其中顶叶17个,颞叶10个,额叶6个,枕叶8个。病变直径5mm~45mm,平均直径21mm。MRI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以稍高信号为主,T2WI以低信号为主,T2WI病变断面呈"多发囊泡状"高信号影,DWI图呈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较明显水肿信号环绕,增强后呈环形或花环样强化。结论颅内播散脑泡型棘球蚴多发生于幕上,MRI不仅能明确病变部位和形态特点,而且具有典型的信号特征,是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1期)

张宇,杨冲,王燚,唐几超,杨洪吉[10](2019)在《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治疗复杂肝泡型包虫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在体的离体肝切除联合离体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复杂肝泡型包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术中切除右叁肝、原位保留左肝S2、S3段在体内、离体切除中肝S4、S5、S8段泡型包虫、联合右肝S6、S7段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评估及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包虫主要位于中肝S4、S5、S8段并紧贴第一肝门,第二、叁肝门肝静脉系统广泛受侵,肝后下腔静脉前壁受侵,侵蚀肝中静脉,包绕侵蚀肝右静脉背侧支及腹侧支根部,侵蚀左肝静脉根部右侧壁。根据"在体优先"原则,先循镰状韧带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左侧肝实质,修补肝左静脉,原位保留左肝外叶;循肝右叶间裂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右侧肝实质至受侵肝静脉流出道处,分别离断右肝动脉、门静脉右支及右肝管,将右叁肝及尾叶整体切除;继续离体切除中肝的包虫病灶,利用异体血管重建右肝流出道,将重建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并行右肝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12 h,术中出血量约800 mL。肝切除术后行常规治疗,患者随访2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实施离体肝切除阶段原位保留了部分功能肝脏在体内,能够维护体循环和门静脉系统循环稳定,维持术中部分肝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肝脏,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可作为治疗终末期肝包虫病的有效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泡型包虫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的84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总有效率值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39例和30例,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差异突出。结论对于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指导,有重要的作用,符合当前实际护理要求,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护理指导等,提升整体存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几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泡型包虫病论文参考文献

[1].蒲鹏,刘丽,王国俊.脊柱泡型包虫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2].吴丽春.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康莹丽,鲍海华,王理祎.MRI对泡型包虫病肝门部胆管侵犯与肝门部胆管癌鉴别诊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4].苏伟,赵明恩,阳丹才让,樊海宁,王海久.自噬相关蛋白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2019

[5].徐睿,余鑫.肝泡型包虫病CT钙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19

[6].赵萍,张阳,马蕊谦,阿米哪,纽燕娜.多学科合作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性肝切除患者加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新疆医学.2019

[7].郭琴,鲍海华.影像学诊断在肝泡型包虫病临床应用的价值概述[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史雪红.13家医院跨国跨省同步直播资源共享[N].伊犁日报(汉).2019

[9].尼玛,次旦旺久,陈雨琪,罗春兰.肝泡型包虫病颅内播散的MRI表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张宇,杨冲,王燚,唐几超,杨洪吉.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治疗复杂肝泡型包虫病[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

标签:;  ;  ;  ;  ;  

泡型包虫病论文-蒲鹏,刘丽,王国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