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联乙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轭聚合物,聚联乙炔,传感器,Pb~(2+)
联乙炔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鹏[1](2019)在《胸腺嘧啶-1-乙酸修饰的聚联乙炔脂质体用于Pb~(2+)的可视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联乙炔(PDA)由于其独特的共轭结构和突出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和传感领域。在体系内添加各种外部刺激后,PDA可以经历由蓝色到红色的比色过渡以及从非荧光到荧光的变化。不但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容易地检测其光学变化也可以实现肉眼识别。这些特性使PDA成为用于构建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平台的优异材料。近年来,已经报道了许多基于聚联乙炔的光学响应的生物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实现对被分析物的识别和分析,包括温度,金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胺,水,气体,糖,碳氢化合物,新霉素,肝素,病毒,酶,细菌和癌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被检测和分析的对象逐渐变得种类繁多且性质各异。因而,为扩大聚联乙炔传感器的识别对象并提高其检测和分析性能,需要进一步开发新型的基于聚乙炔材料的优异传感器,构建出灵敏度更高、识别效率更好的聚联乙炔识别体系。本论文,我们以构建新型聚联乙炔传感器为目标,典型的重金属元素Pb~(2+)作为检测和分析对象,通过合理设计和合成聚联乙炔单体,成功构建了新型的基于聚联乙炔功能组件的传感系统,并成功实现了对Pb~(2+)的高效、灵敏的识别和检测。本研究为了扩展检测Pb~(2+)的方法和提高基于聚联乙炔传感器用于Pb~(2+)的检测性能,我们设计并合成了胸腺嘧啶-1-乙酸改性的聚联乙炔单体PCDA-TAA,并通过PCDA-TAA和PCDA以摩尔比为1:9的比例制备了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器。这种改性过的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器不仅能够实现对水相中Pb~(2+)比色检测和荧光检测,而且还具有对Pb~(2+)优异的专一性。检测机理实验显示,对Pb~(2+)的识别机理可能是胸腺嘧啶-1-乙酸基团和羧基基团对Pb~(2+)强的络合作用对聚联乙炔脂质体造成了刺激并随之产生了颜色的变化和荧光的增强。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改性聚联乙炔单体的设计和合成,制备了聚联乙炔脂质体;并通过对检测体系的条件进行探索、优化和改进,成功利用这种新型的聚联乙炔传感器实现了对水相中Pb~(2+)的灵敏性和选择性的检测。另外,本研究也验证了新型Pb~(2+)传感器的检测机理,这为聚联乙炔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设计基础和指导,并为人们设计新的基于聚联乙炔类型的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顺利,朱雪锋,杨方源,潘学聪,干为[2](2018)在《聚联乙炔囊泡羧基端链有序-无序转变的二次谐波与双光子荧光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和调控具有π共轭骨架的聚联乙炔(PDAs)囊泡的界面特性对其变色传感化学及生物靶标分子的能力极其重要.本文采用联乙炔作为模型分子,通过调节紫外光辐照剂量制备了具有不同相态的PDAs水溶液样品(包括单体、蓝色相、紫色相和红色相).基于具有表面选择性的二次谐波(SHG)技术和zeta电位测量,通过探测探针分子D289在囊泡表面的吸附行为来研究PDAs囊泡变色过渡转变中界面构型的变化. SHG探测结果表明:在PDAs囊泡变色转变过程中,D289分子吸附贡献的共振SHG信号强度急剧衰减,对应的吸附自由能和双光子荧光信号强度均略有减小.依据zeta电位测量结果估算,具有不同相态的PDAs囊泡表面吸附D289分子的表面密度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小.因此,SHG信号强度的衰减可归因于囊泡骨架结构发生扰动而驱动囊泡的羧基端链逐渐扭曲,进一步诱导D289分子取向变化及其整体结构的有序-无序转变.(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3期)
李帅,陈春风,张莉,刘鸣华[3](2017)在《联乙炔超分子凝胶中的手性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联乙炔分子由于它能够规则排列的光聚特性,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分子之一。紫外光照射在联乙炔分子所形成的超分子凝胶上,发生1,4加成反应,从而得到了聚联乙炔。我们通过两种方法制备了表现超分子手性的聚联乙炔凝胶。第一种方法中,将联乙炔酸与手性凝胶伴侣分子LHC18(L-组氨酸的衍生物)共组装形成超分子凝胶,紫外光的辐照可导致联乙炔酸的光聚合,并发现手性信息可从LHC18凝胶因子成功传递到聚联乙炔基团。另一种方法是将手性谷氨酸共价连接到联乙炔酸分子,利用谷氨酸的氢键和联乙炔酸的疏水相互作用,可自组装形成超分子凝胶并实现拓扑光聚合,实现手性的放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期刊2017-07-24)
王慧[4](2017)在《联乙炔及其聚合物功能化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乙炔基团具有共轭π-电子体系,是一种富电子基团。在UV光或γ射线辐射下,联乙炔单体之间会发生拓扑化学聚合,形成烯-炔交替的共轭聚联乙炔(PDAs)。PDAs是一种半导体聚合物,π-电子离域在整个共轭体系主链中,因此,PDAs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子性质。当PDAs接受各种环境刺激时,会发生明显的肉眼可辨的颜色变化,这使PDAs在化学或生物传感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PDAs体系中引入具有特定结构或功能的另一组分,制备具有特异性传感性能的PDAs传感器,可以扩大PDAs的应用领域。周期性介孔有机硅(简称PMOs)是一类独特的有机-无机杂化的介孔材料,其中,桥联有机基团共价键合在材料的孔壁上,呈周期性排列,不会堵塞孔道。PMOs材料具有有序的介孔孔道、较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共价嵌在孔壁上的有机官能团,使其在催化、吸附、生物医学、光电材料以及传感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以联乙炔基团为基础,制备了联乙炔桥联硅氧烷和双联乙炔桥联硅氧烷。以阳离子叁聚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通过共缩聚和蒸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分别制备了联乙炔杂化的PMOs纳米颗粒和薄膜材料。之后,利用254 nm的紫外光辐射联乙炔PMOs薄膜,诱导联乙炔基团发生拓扑化学聚合,得到了聚联乙炔杂化的PMOs(PDAPMOs)薄膜。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以及固态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等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将双联乙炔桥联硅氧烷与罗丹明B有机硅前驱体混合,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和接下来的拓扑化学聚合过程制备了罗丹明B功能化的双聚联乙炔(RB/bis-PDA)薄膜,成功将罗丹明B单元引入到PDAs体系中,构建了一种对金属铝离子有高灵敏响应的双比率吸收传感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阳离子叁聚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通过联乙炔桥联硅氧烷(DASi)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共缩聚作用,制备了一系列的联乙炔杂化的周期性介孔有机硅(DAPMOs)材料。在对材料的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DASi的荧光激发光谱中,在240和285 nm处出现了两个吸收带,归属为共轭C≡C-C≡的π-π*电子跃迁,这与DASi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一致。而对于杂化材料DAPMOs,除了以上信号带之外,在330 nm处还出现了一个新的信号峰,这个信号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联乙炔分子之间形成了聚集体,因为嵌在二氧化硅框架中的联乙炔基团排列致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很强。此外,以阳离子叁聚表面活性剂和癸基紫精作为混合模板剂,构建了孔壁和孔道间的PMOs基电荷转移(CT)体系,其中的电子供体为孔壁中的联乙炔基团,电子受体为孔道中的癸基紫精分子。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软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证实了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在330 nm光激发下,此CT体系中还发生了从孔壁上的联乙炔聚集体向CT复合物的能量转移。(2)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和拓扑化学聚合过程制备了一系列的聚联乙炔杂化的周期性介孔有机硅(PDAPMOs)薄膜。所得到的蓝色PDAPMOs薄膜对温度响应灵敏,在热刺激下,会发生一个多步的热致变色过程,外观颜色相继变为紫色、红色和黄色,变色温度范围比较宽,从室温到150 ℃以上。这个多步的颜色转变过程可以被分为两大阶段:可逆的蓝-紫-红转变和不可逆的红-黄转变。第一阶段中的紫色和红色之间的转变是完全可逆的,红色相恢复为紫色相的过程非常迅速,而且此转变过程可以多次循环。利用拉曼光谱和温度相关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 PDAPMOs薄膜比色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比色转变与PDAs主链的构象变化密切相关。此外,PDAPMOs薄膜还可以对机械力和有机溶剂比色响应,因此扩大了 PDAs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3)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基为连接基团,合成了双联乙炔桥联硅氧烷,然后以一定的比例与罗丹明B有机硅前驱体混合,通过蒸发诱导协同组装和接下来的拓扑化学聚合过程制备了罗丹明B功能化的双聚联乙炔(RB/bis-PDA)薄膜。考虑到联乙炔单元发生拓扑化学聚合的要求以及螺内酰胺-罗丹明衍生物的开环信号的强弱,将双联乙炔桥联硅氧烷和罗丹明B有机硅之间的摩尔比定为10:1。罗丹明B单元是通过相应的有机硅氧烷的水解/缩合过程固定在PDAs基质中的。所制备的蓝色相RB/bis-PDA薄膜仍然保留了 PDAs的热致变色特性,在高温处理下会转变为黄色相。蓝色和黄色RB/bis-PDA薄膜都可以选择性识别Al3+。在结合了 Al3+的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观察到两个独立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为罗丹明单元开环的吸收峰(556 nm)和蓝相(617 nm)或黄相(470 nm)PDAs的吸收峰。利用这两个吸收信号的强度比(A556/A617或A556/A470),此RB/bis-PDA体系可以作为Al3+的比率紫外-可见吸收传感器。最后,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研究了 RB/bis-PDA薄膜中Al3+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RB/bis-PDA薄膜中的A1以6-配位的结构存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5)
王东恩[5](2017)在《功能聚联乙炔组装体的构建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类独特的共轭聚合物,聚联乙炔具有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由蓝到红的颜色变化,并伴随无荧光到有荧光发射的性质。这种特殊的光学性能使其在生物和化学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聚联乙炔的比色和荧光传感器已成功实现了对病毒、细菌、蛋白质、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多种生物和化学分析物的识别检测。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分析检测对象层出不穷,这对聚联乙炔型传感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因此,进一步发挥聚联乙炔材料优异的传感性能,构建更加灵敏高效的聚联乙炔识别体系,扩展其检测对象和应用范围是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以新型聚联乙炔传感器的构建为出发点,选取生物和化学中一些重要的分析物为检测对象,通过对二乙炔单体合理的设计和合成,成功地构建了几类基于聚联乙炔功能性组装体的传感体系,在实现对这些分析物识别检测的同时,通过对聚联乙炔检测体系和机理进行改进和创新,克服聚联乙炔传感器自身的一些局限,从而提高聚联乙炔传感体系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功能化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体系,通过酶引发分子内自降解反应的方式实现了对β-葡萄糖醛酸酶(β-GUS)简单、快速和实时的分析检测。在该研究中,首先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二乙炔单体PCDA-GlcA,该单体包含一个β-D-葡萄糖苷酸基元作为亲水端基,将其通过一个能发生分子内自降解消除反应的4-羟基-3-硝基苄醇化合物与氨基化的二乙炔单体相连。利用该单体和10,12-二十五烷二炔酸(PCDA)以摩尔比率为3:7制备的聚联乙炔脂质体能够灵敏地实现对β-GUS活性的实时可视化分析检测。机理研究表明,该体系对β-GUS的识别机理是酶特异性水解β-D-葡萄糖苷酸基元所引发分子内的自降解反应和随后的一系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聚联乙炔共轭骨架构象的变化,而产生光学信号的响应。最后,为了验证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所构建的检测体系成功用于对酶抑制剂的抑制效率测定,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构建了包裹有聚联乙炔脂质体的凝胶微球传感体系用于对铅离子(Pb~(2+))更加灵敏和非侵扰性的检测。在该研究中,首先设计合成了一个多巴胺改性的聚联乙炔脂质体PCDA-DA,利用该单体和PCDA以摩尔比率为1:9制备的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对水中Pb~(2+)比色和荧光的检测,并且具有非常好选择性。检测机理实验表明,其对Pb~(2+)的识别机理可能是多巴胺基团和羧基基团对Pb~(2+)强的络合作用而引起聚联乙炔产生光学响应。为了克服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体系的局限(如稳定性差、灵敏度低),我们进而结合微流控芯片液滴技术,将聚联乙炔脂质体溶液与海藻酸钠水溶液混合制备成液滴,利用海藻酸钠遇钙离子形成凝胶的原理,将混合液滴进行固化,从而构建了包裹聚联乙炔脂质体的海藻酸盐凝胶微球。首次利用该聚联乙炔脂质体的固定化凝胶微球传感体系,在提高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对Pb~(2+)更加灵敏的检测,可视化检测限可达200 ppb,并且凝胶微球在检测完成后能够从样品中移除,实现一种非侵扰性的检测。3.构建了一类新型的具有荧光信号自放大效应增强的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体系,并将其用于灵敏和选择性检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在该研究中,设计合成了一类链端带有萘酐衍生物荧光基团的二乙炔单体,将该类单体与PCDA经共组装制备了二乙炔脂质体结构,在该脂质体未聚合之前,表现出源自于萘酐衍生物荧光团强烈的绿色荧光,通过光引发二乙炔脂质体聚合,该荧光基团的荧光可发生猝灭,而聚联乙炔的热致变色又可使其荧光恢复,从而实现了聚联乙炔传感体系荧光信号自放大效应的增强。对该现象的详细机理研究表明,引起荧光基团荧光猝灭的原因是受激发的荧光团向形成的共轭骨架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荧光恢复则是由于热致变色引起了脂质体形态的变化,导致了荧光团与共轭骨架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弱了它们之间能量转移过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S也能够引起该体系发生荧光恢复,并伴随独特的颜色变化,通过对其吸收和荧光变化的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所构建的新的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体系,能够实现对CS更加灵敏和选择性的检测,检测的灵敏度相比与传统的利用聚联乙炔红相荧光性质进行检测的灵敏度高出一个数量级。4.构建了苯硼酸和萘酐衍生物功能化的聚联乙炔脂质体传感器,研究了其光学性质,初步探索了其对细胞表面聚糖的标记和成像。在该研究中,分别合成了对羟基苯硼酸改性的二乙炔单体PCDA-pBA和萘酐衍生物取代的二乙炔单体PCDA-Nap,制备了系列两种单体不同摩尔率的二乙炔脂质体分散液。光聚合实验发现,单体PCDA-Nap在总的二乙炔单体中所占摩尔比率不超过10%时,萘酐衍生物荧光基团的荧光能够有效地被形成的聚联乙炔共轭骨架猝灭。热致变色研究发现,以苯硼酸功能化的单体PCDA-pBA制备的脂质体溶液具有温度可逆响应性质,而随着单体PCDA-Nap的引入,所得脂质体体系逐渐丧失了热可逆性。本研究还利用苯硼酸与唾液酸能够形成稳定硼酸酯结构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单体PCDA-pBA、PCDA-Nap和氨基化改性的二乙炔单体PCDA-EA的复合聚联乙炔脂质体,初步实现了对细胞表面含唾液酸残基的聚糖的标记和成像。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二乙炔单体的设计和合成,以及对检测体系的优化和改进,成功地构建了几类功能化的聚联乙炔组装体,实现了对几种生物和化学分析对象的灵敏和选择性的检测。该研究为聚联乙炔材料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指导,同时也为构建更加灵敏和高效的聚联乙炔型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王世超[6](2016)在《Bola型联乙炔衍生物的界面聚合性质研究:金属调控与超分子手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液界面上组装超分子聚合物作为由界面化学和聚合物科学交叉衍生出的研究方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为了实现超分子聚合物的组装,我们需要对构建砌块的几何结构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一些微妙的设计。在所有的构建砌块中,由排列有序的联乙炔衍生物(DA)光聚合得到的聚联乙炔(PDA)的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包括纳米线,纳米棒,螺旋纳米带和纳米管等多样的PDA纳米结构被发现。但是,大部分的界面组装研究集中于一端为亲水头基,另一端为疏水尾链的传统DA两亲分子,Bola型DA两亲分子界面组装研究较少。而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为在界面上研究这一类两亲分子提供了一个动态可调的二维组装方法。本论文中,我们利用LB膜技术来研究Bola型DA分子10,12-二十二碳二炔二酸(DDA)在气/液界面上的超分子组装、聚合行为与超分子手性构筑。1.我们研究了DDA分子的界面组装行为,从表面压-分子面积曲线可以看出DDA分子在水亚相表面形成的是多层膜结构。通过DDA分子与以组氨酸为头基的Bola型两亲分子的共组装,在气/液界面上形成了二组分超分子结构。红外数据表明组氨酸头基上的咪唑基团与DDA分子上的羧基之间的氢键与离子相互作用对超分子结构的形成非常重要。不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LB膜形貌是不同的,当摩尔比例为2:1时,在紫外光照过程中发现有螺旋结构形成。从光照前后的CD信号也能看出光照过程中手性的产生。这些实验结果不仅使我们进一步了解Bola型两亲分子的界面组装机理,也为今后在气/液界面上组装类似螺旋超分子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2.通过在亚相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离子(Ag+,Cu2+,Zn2+,Cd2+和Ni2+)调控气/液界面上Bola型DA两亲分子的组装,发现所制备的LB膜在紫外光照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聚合行为。通过AFM的观察,发现不同亚相金属离子所制备的LB膜呈现不同的表面形貌。红外光谱数据表明不同的金属在界面组装时与DDA分子有着不同的配位方式。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在亚相中添加金属离子是调控Bola型DA两亲分子界面组装的一个简便方法,另一方面所添加的不同金属离子也使制备的LB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孟妍,刘鸣华[7](2015)在《紫色相的聚联乙炔螺旋纳米管》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小分子能够通过自组装而形成螺旋结构的手性纳米管,其可作为手性模板合成无机手性材料,以及用于手性识别和催化等。在前期研究者我们发现以谷氨酸为头基的Bola两亲分子能够形成单壁的螺旋纳米管,最近我们将联乙炔整合之Bola分子中,发现其仍旧能够形成螺旋的单壁纳米管结构,经紫外UV 254nm光照聚合后能够聚合成紫色的相纳米管,而通常情况下紫色相的聚联乙炔不易获得,下一步工作尝试将该纳米管将用于手性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期刊2015-07-17)
汤杰,卢圣国,段许佳,罗芳,韩毓旺[8](2015)在《氨基苯硼酸修饰的聚联乙炔囊泡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显色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氨基苯硼酸修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为单体,经囊泡组装、聚合制备了一种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异性识别检测的聚联乙炔衍生物(APCDA-PB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单体官能团和囊泡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后的聚联乙炔衍生物可特异性识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刺激反应后显现不同的颜色,且A650处吸光值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15期)
严晓娟[9](2013)在《多功能纳米聚联乙炔脂质体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型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一直以来都是极具前景并被近代医学所迫切需求的。传统的方法是将药物载体和示踪剂相结合,实现对病灶部位的示踪诊断和药物治疗,由于其较差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受到了限制。脂质体被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最具潜力的药物载体之一,集载药和示踪功能的脂质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聚合物脂质体是将脂质体与功能型聚合物相结合,具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药物可控释放和荧光示踪功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多功能药物载体。本论文紧靠前沿研究方向,基于现代医学对癌症治疗手段的迫切需要,拟定了研究思路,即从合成功能型聚合物脂质体出发,将脂质体与功能型聚合物(polydiacetylene,PDA)相结合制得PDA脂质体,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物功能进行研究,综合优化得到集示踪和控释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药物载体系统。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一、PDA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本文中首次利用薄膜蒸发-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了PDA脂质体和PDA载药脂质体,与传统制备PDA脂质体采用的薄膜分散-超声法相比,制备得到的PDA脂质体尺寸可控、粒径分布均匀、体系稳定性好。二、具有可逆荧光特性的PDA脂质体。首次发现了 PDA脂质体在加热和光照条件下,具有不同荧光发射波长的可逆现象,综合运用了荧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动态光散射仪、静态荧光探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其光学性质及微观结构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PDA脂质体的可逆光学性质与其微观构象有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PDA骨架的共轭程度和侧链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其外观形貌尺寸、晶格分布及荧光发射。这种可逆光学性质在生物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叁、PDA脂质体的形貌、尺寸、性质和功能研究。1.形貌、尺寸及性质。本文对采用薄膜蒸发-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的PDA脂质体的形貌、尺寸、Zeta电位、膜性质、聚合物骨架结构及荧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得到的PDA脂质体粒径均匀、尺寸可控、水溶性好、在溶液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灵敏的颜色变化和荧光发射强度。2.载药和控制释放功能。本文以脂溶性的多烯紫杉醇或/和水溶性的盐酸小檗碱为模拟药物,利用了薄膜蒸发-超临界二氧化碳方法制备了单载药和双载药PDA脂质体,并对其抗癌效果和药物控制释放功能进行考察。其中,以两种药物都有一定药理作用的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为模拟活细胞,考察了载药PDA脂质体的抗癌作用。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得到的载药PDA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通过双重抗癌药物的包载,进一步提高了抗癌效果。载药PDA脂质体在体外模拟实验和细胞水平上实现了温度控释释放,且细胞毒性的检测结果也表明,通过温控药物释放,载药PDA脂质体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死癌细胞,显着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3.荧光成像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本文提出的PDA脂质体具有独特的较长波长的荧光发光性质,在短时间内能跨细胞膜进入癌细胞,具有在细胞内进行荧光示踪成像的功能,为实时监控和追踪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此外,由于盐酸小檗碱也有荧光特性,发射波长约为547 nm,与PDA脂质体的吸收波长相近(550 nm),因此,双载药PDA脂质体体系还可以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RET能有效增强PDA脂质体的荧光发射强度。不仅如此,通过药物和PDA对不同激发波长的响应,还可以得到药物载体及释放出来的游离药物在癌细胞内分布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10-22)
李玉军,周平,佘丽双,林振宇,郭隆华[10](2013)在《基于聚联乙炔(PDA)囊泡的溶菌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联乙炔(PDA)的表面分子在结合特定敏感物质时,可使其颜色从蓝色转变为红色,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变化。PCDA作为两性分子,在溶液中可自动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囊泡,基于脂质体仿生囊泡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气/液界面自组装囊泡的制备、聚合以及表征,构建囊泡的分子识别体系。Sulfo-NHS修饰PDA表面使其带有负电荷,与带有正电荷的溶菌酶利用静(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7)
联乙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解和调控具有π共轭骨架的聚联乙炔(PDAs)囊泡的界面特性对其变色传感化学及生物靶标分子的能力极其重要.本文采用联乙炔作为模型分子,通过调节紫外光辐照剂量制备了具有不同相态的PDAs水溶液样品(包括单体、蓝色相、紫色相和红色相).基于具有表面选择性的二次谐波(SHG)技术和zeta电位测量,通过探测探针分子D289在囊泡表面的吸附行为来研究PDAs囊泡变色过渡转变中界面构型的变化. SHG探测结果表明:在PDAs囊泡变色转变过程中,D289分子吸附贡献的共振SHG信号强度急剧衰减,对应的吸附自由能和双光子荧光信号强度均略有减小.依据zeta电位测量结果估算,具有不同相态的PDAs囊泡表面吸附D289分子的表面密度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小.因此,SHG信号强度的衰减可归因于囊泡骨架结构发生扰动而驱动囊泡的羧基端链逐渐扭曲,进一步诱导D289分子取向变化及其整体结构的有序-无序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乙炔论文参考文献
[1].陈曦鹏.胸腺嘧啶-1-乙酸修饰的聚联乙炔脂质体用于Pb~(2+)的可视化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陈顺利,朱雪锋,杨方源,潘学聪,干为.聚联乙炔囊泡羧基端链有序-无序转变的二次谐波与双光子荧光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3].李帅,陈春风,张莉,刘鸣华.联乙炔超分子凝胶中的手性传递[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2017
[4].王慧.联乙炔及其聚合物功能化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
[5].王东恩.功能聚联乙炔组装体的构建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王世超.Bola型联乙炔衍生物的界面聚合性质研究:金属调控与超分子手性[D].郑州大学.2016
[7].孟妍,刘鸣华.紫色相的聚联乙炔螺旋纳米管[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2015
[8].汤杰,卢圣国,段许佳,罗芳,韩毓旺.氨基苯硼酸修饰的聚联乙炔囊泡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显色检测[J].食品工业科技.2015
[9].严晓娟.多功能纳米聚联乙炔脂质体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10].李玉军,周平,佘丽双,林振宇,郭隆华.基于聚联乙炔(PDA)囊泡的溶菌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