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路车辆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车,底盘测功,降挡测速,加载力
道路车辆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孟进军[1](2019)在《道路运输车辆底盘测功时降挡测速后加载力及速度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道路运输车辆底盘测功时常见的降低1挡甚至几挡进行测量的降档测速问题,通过加载力变化ΔF_E与车速变化Δv_e之间关系的计算,分析加载力变化ΔF_E与车速变化Δv_e之间的关系,说明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进行操作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9年02期)
史格力[2](2017)在《道路交通事故叁维碰撞车辆速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事故频发、高死亡率是我国面临的两大难题。为公平划分责任、科学分析事故成因,往往需要对事故发生时的车辆速度进行鉴定。车辆叁维碰撞作为最复杂的碰撞形态,车速再现难度较大,且再现结果精确度较差,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叁维碰撞车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首先对汽车翻滚事故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Pc-Crash软件模拟单车弯道翻滚事故,经过验证得出车辆翻滚或跳跃公式更符合侧翻+翻滚阶段的结果,并提出在侧滑印迹曲率半径未知情况下的汽车翻滚事故前行驶速度计算方法。其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车辆二维碰撞和叁维碰撞的车速简化算法,通过引入道路交通事故再现软件Pc-Crash,提出了简化算法与Pc-Crash结合的车速再现方法,并对车辆二维碰撞和叁维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再现分析。最后,引入不确定度理论,提出基于不确定度理论的车速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抛体模型叁种车速理论计算方法中,使用该方法对车辆二维碰撞和叁维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并与Pc-Crash软件再现结果进行了比对。在对汽车翻滚事故和车辆二维碰撞事故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车辆叁维碰撞事故提出了简化算法与Pc-Crash结合的车速再现方法、基于不确定度理论的车速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的事故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徐丽莉[3](2016)在《人工智能试水城市管理的前瞻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与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演讲时说。为此,杭州市政府联合13家企业为城市安装了一个城市数据大脑,第一次让摄像(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6-10-17)
王岳,陈雨人[4](2016)在《低等级公路交叉口与城市道路非信号灯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特征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面交叉口是低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事故多发位置,了解并掌握距离交叉口不同位置车辆运行速度特征,对于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车实验技术分别采集低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非信号灯交叉口进口道距交叉口中心远,中,近3种不同距离的车辆运行速度,对比分析两者的特征差别,建立了距离交叉口不同距离的车辆运行车速特征分布函数,从而获得低等级公路交叉口与城市道路非信号灯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特征变化规律,为交通管理和设施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柏楠[5](2015)在《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自适应的自主驾驶车辆纵向速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主驾驶车辆纵向行驶过程中,环境的干扰因素对其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道路坡度的变化、车辆质量的改变、风阻的变化、路面摩擦阻力的改变等。在上述干扰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提高自主驾驶车辆纵向速度控制器对于干扰的自适应能力,是速度控制器设计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具有干扰自适应能力的速度控制器被相继提出,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已在实际中应用的比例内模速度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一个内模环节,可以有效得到当前环境的干扰量,将干扰量经过滤波反馈给控制器从而提高了控制器对环境干扰的自适应能力。但是,该控制器的内模环节得到的干扰量包括了很多的干扰因素,而不同的干扰因素又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道路坡度随路面起伏变化较快,而车辆质量通常在一次实验过程无变化。因此,上述的比例内模速度控制器对环境干扰量进行统一滤波处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自主驾驶车辆速度控制器对环境干扰的自适应能力,可以考虑对环境中的主要干扰信息进行估计。然而,由于环境干扰中的不同干扰信息具有不同的特性,这增加了估计器的设计难度。另外,车辆系统具有的高度非线性,其纵向运动所涉及的车辆子系统也较为复杂,如何建立适合用于实际控制器设计的车辆纵向模型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设计对主要环境干扰因素即道路的坡度及车辆的质量具有较好自适应能力的速度控制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首先,本文针对自主驾驶车辆的纵向运动建立了适合实际应用的车辆加减速表格模型,不同于传动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本文建立的车辆加减速表格模型不仅描述了车辆的纵向动力学特性,而且描述了车辆加减速过程中节气门开度、制动压力和车辆纵向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其更适合用于实际的车辆控制。然后,针对道路坡度和车辆质量变化,设计了基于车辆加减速表格模型的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联合估计器,相比于目前已有的估计方法,本文设计的联合估计器不仅可以对车辆加速过程中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进行有效估计,同时还可以对车辆的制动过程中的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进行有效估计。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设计的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自适应的自主驾驶车辆纵向速度控制器,相比于比例内模速度控制器,本文设计的控制器对环境中的主要干扰量即道路的坡度和车辆的质量进行了估计,并根据其特性对估计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滤波处理后反馈给控制器,从而有效提高了速度控制器对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的自适应能力。对于上述的工作,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实验验证。首先,通过高精度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veDYNA和实际的无人驾驶平台,对本文建立的车辆加减速表格模型、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联合估计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后,对比验证了比例内模速度控制器和本文设计的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自适应的自主驾驶纵向速度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本文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包括进一步完善本文建立的车辆加减速表格模型以及针对更多的干扰信息进行估计,进一步提高速度控制器对环境干扰的自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徐进,邵毅明,赵军,杨奎[6](2015)在《山区道路弯坡组合路段重载车辆行驶速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山区复杂公路叁维空间线形条件下的重型车辆运行速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弯坡组合路段运行速度建模思路并给出了实现技术。以基于平面和横断面要素的运行速度曲线作为纵坡路段的期望速度;同时,在加速度模型中引入单位质量比功率来反映货车动力性能差异和荷载情况;再通过加速性能使用系数和速度敏感性阈值来描述驾驶行为差异性;最后,以2条直坡道和2条复杂山区公路作为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预测出坡道任意位置的速度值,用其可以得到车速降低/升高至某一值时的行驶距离,从而能够对临界坡长进行控制;能够体现平面线形的影响,借助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复杂山区公路空间线形的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徐令仪,尹怡欣[7](2013)在《基于油门踏板位置和车辆速度的道路纵向坡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坡度的在线检测,对于提高智能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油门踏板位置和车辆速度的道路纵向坡度检测方法。首先,在对车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运动的动力学模型。然后,推导出了道路坡度角与车辆牵引力和车辆速度的函数。结合车辆牵引力与油门踏板位置的函数关系,则可以获得道路坡度角与车辆油门踏板位置和车辆速度的函数,从而直接由车辆油门踏板位置和两次采样时刻的车辆速度实时计算出道路的坡度角。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E卷)》期刊2013-07-26)
张华玉[8](2013)在《自主驾驶车辆速度及道路坡度估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驾驶车辆的发展得益于各种控制、通信、信息融合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实现均需在准确已知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前提下进行。就目前来看,车辆行驶状态信息主要是通过车载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但随着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控制技术的增加,所需的汽车状态信息会大幅度地增多,尤其是现在的自主驾驶车辆,所需车辆状态信息更加之多,这时,所有状态信息均用传感器测量得到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是由于过多的车载传感器易产生信息冗余、信息错乱、信息丢失等现象,另一方面,安装大量的车载传感器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成本。由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着车辆安全性能技术的提高。同时对于自主驾驶车辆控制技术所需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繁多,而准确已知车辆的纵向速度、侧向速度、道路坡度等是自主驾驶车辆控制的基础,而上述信息不能利用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即使能测量到,但通常该仪器也十分昂贵。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目前实验室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高速公路车辆智能驾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研发需要,根据自主驾驶车辆红旗HQ430轿车现有的状态信息,本文对红旗HQ430轿车未知且必须的状态信息提出估计方法进行估计。考虑车辆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系统,各状态变量之间具有极强的耦合性,因此,本文设计了非线性全维观测器对自主驾驶车辆红旗HQ430轿车的纵向速度、侧向速度及道路坡度进行估计。为了设计非线性全维观测器,本文首先建立了红旗HQ430轿车的简化车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表征高速公路自主驾驶车辆行驶性能,利用该模型对车辆的纵向速度、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及道路坡度设计非线性全维观测器进行估计;其次,为了验证设计的非线性全维观测器估计效果,需进行试验验证,但考虑到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文章基于veDYNA软件建立自主驾驶车辆红旗HQ430轿车的仿真动力学模型,利用该仿真动力学模型替代真实车辆进行估计方法的估计效果仿真验证,为了保证仿真动力学模型的精确性,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实际进行红旗HQ430轿车相关实车试验,采集实车试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同时考虑车辆耦合特性,分别计算出车辆模型的纵向动力学及侧向动力学精度表;最后,对估计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在进行仿真验证前,本文给出了车辆仿真参数及观测器增益的选取过程,设计了各种不同工况对估计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并对非线性全维观测器估计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郝亮[9](2011)在《道路运行车辆速度离散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着。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运输方式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事故率上升,环境污染和管理不到位等。其中,车辆速度离散是导致事故率上升、交通流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车辆速度离散是指个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表现出的速度差异,这种差异是驾驶员主观选择的结果,但是如果这种差异过大则会导致事故率的上升以及交通流的紊乱,不利于交通安全,通过对不同类型道路的分析发现,高速公路上车辆的速度和速度离散的程度都要大于普通公路,导致的后果也更严重。因此,研究速度离散现象对于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车辆速度离散的特征、产生机理以及速度离散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数据收集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本文引用了车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以下简称SD),第85%位车速和第15%位车速差(以下简称V85‐V15)和速度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以下简称CV)叁个参数来表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使用交通事故数量、车辆需求安全距离和交通流速度叁个参数来表征交通安全,通过分析速度离散参数与交通安全参数的关系来反映速度离散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在对道路交通流数据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车辆速度离散现象的一般规律,以及车辆速度离散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吕鹏飞[10](2009)在《实时道路车辆速度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世界交通网报道,TrafficCast国际公司宣布,一种命名为Dynaflow系统的实时道路车辆速度监测系统在美国州际公路和主要干线公路上投入使用。TrafficCast公司表示,采用Dynaflow系统可以动态地模拟实时交通流量,整合并利用美国一级、(本文来源于《道路交通与安全》期刊2009年05期)
道路车辆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事故频发、高死亡率是我国面临的两大难题。为公平划分责任、科学分析事故成因,往往需要对事故发生时的车辆速度进行鉴定。车辆叁维碰撞作为最复杂的碰撞形态,车速再现难度较大,且再现结果精确度较差,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叁维碰撞车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首先对汽车翻滚事故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Pc-Crash软件模拟单车弯道翻滚事故,经过验证得出车辆翻滚或跳跃公式更符合侧翻+翻滚阶段的结果,并提出在侧滑印迹曲率半径未知情况下的汽车翻滚事故前行驶速度计算方法。其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车辆二维碰撞和叁维碰撞的车速简化算法,通过引入道路交通事故再现软件Pc-Crash,提出了简化算法与Pc-Crash结合的车速再现方法,并对车辆二维碰撞和叁维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再现分析。最后,引入不确定度理论,提出基于不确定度理论的车速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抛体模型叁种车速理论计算方法中,使用该方法对车辆二维碰撞和叁维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并与Pc-Crash软件再现结果进行了比对。在对汽车翻滚事故和车辆二维碰撞事故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车辆叁维碰撞事故提出了简化算法与Pc-Crash结合的车速再现方法、基于不确定度理论的车速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的事故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路车辆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孟进军.道路运输车辆底盘测功时降挡测速后加载力及速度变化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9
[2].史格力.道路交通事故叁维碰撞车辆速度计算方法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
[3].徐丽莉.人工智能试水城市管理的前瞻实践[N].中国环境报.2016
[4].王岳,陈雨人.低等级公路交叉口与城市道路非信号灯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特征比较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6
[5].刘柏楠.道路坡度及车辆质量自适应的自主驾驶车辆纵向速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徐进,邵毅明,赵军,杨奎.山区道路弯坡组合路段重载车辆行驶速度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徐令仪,尹怡欣.基于油门踏板位置和车辆速度的道路纵向坡度检测[C].第叁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E卷).2013
[8].张华玉.自主驾驶车辆速度及道路坡度估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3
[9].郝亮.道路运行车辆速度离散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
[10].吕鹏飞.实时道路车辆速度监测系统[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