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载龄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早龄期,多级加载,静力试验
加载龄期论文文献综述
余敏,童栋华,池寅,叶建乔,杜新喜[1](2018)在《截面形状对早龄期钢管混凝土柱多级加载变形及承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施工过程中钢管混凝土柱受多级荷载作用,而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研究时,大多将所受荷载简化为钢管的初应力问题,忽略了荷载的多级加载过程与早龄期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共同影响。为研究多级荷载下早龄期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分别对早龄期方形和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多级加载变形试验和多级加载后试件的轴压承载力试验,分析了不同加载制度对方形和圆形截面试件的变形,以及多级加载后轴压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多级荷载下方形和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的早龄期徐变变形均非常明显;同时不同加载制度对试件的变形也有较大影响;在相同加载条件下,圆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值要小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值;多级加载过程对圆形及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成熟期短柱试件的轴压承载力影响有限,可以忽略。研究可为钢管混凝土柱的连续性施工变形控制和力学性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黄叙钦,李艺林,安平和,郑鹏[2](2017)在《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混凝土合理加载龄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在运营阶段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陕西地区已建成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成桥后的下挠情况,得出收缩徐变是导致连续刚构桥后期下挠的主要原因,而混凝土初始加载龄期是收缩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以某连续刚构桥为依托,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对连续刚构桥成桥后的挠度变形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盲目缩短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建议连续刚构桥混凝土的合理加载龄期取7d左右为宜.(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王涛[3](2017)在《基于早龄期加载的PVA纤维超高强混凝土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代表性的建筑物横空出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超级工程即将成为新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这些超级工程包括摩天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等。它们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高强以及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主流的研究方向,在超级工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相对于普通强度混凝土更具有优越性,工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的出现一般是由于耐久性降低的缘故。混凝土徐变一般是导致工程耐久性破坏的原因之一。现阶段面向超高强混凝土领域研究尤其是对基于早龄期加载的混凝土徐变性能的研究资料更是缺乏。本文主要是面向早龄期加载的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性能进行相关的研究,设置了C80、C100、C120叁种等级的超高强混凝土;根据工程中常见的未待混凝土成熟硬化即开始加载施工的实际情况,基于混凝土龄期,设置了以3天、7天、14天作为加载龄期,同时又设置了体积掺量分别为0.0%、0.25%、0.5%、1.0%的PVA纤维来综合研究早龄期加载的PVA纤维超高强混凝土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性能。本文主要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介绍了混凝土的徐变机理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又分析了国内外常见的徐变预测模型,并对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考虑因素做了对比介绍。这为分析超强混凝土的徐变特性与提出适用于PVA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预测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试验研究,结合B3变异系数法,评选出了ACI209(92)徐变预测模型为修正研究的对象。本文研究了混凝土的强度对徐变发展速率影响,基于ACI209(92)徐变预测模型提出了强度修正因子。基于PVA纤维在混凝土徐变中的阻裂机理与改善效果的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基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了PVA纤维在混凝土徐变中的阻裂机理,并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最后依据原ACI209(92)徐变预测模型中塌落度影响系数提出了PVA纤维混凝土塌落度综合影响系数,将PVA纤维混凝土未加载前的塌落度影响系数与加载后在持荷周期内的徐变系数的影响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之一。同时根据早龄期加载对徐变影响的研究,补充了混凝土强度对加载龄期基准影响系数的影响修正系数。结合所有的研究,最终提出了基于早龄期加载的PVA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预测修正模型。(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叶建雄,陈勇,严小康[4](2016)在《早龄期加载对粉煤灰混凝土变形及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加载龄期和加载应力对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变形及加载后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混凝土的变形量逐渐降低,当掺量为30%时,变形量减少了33.6%;随着加载龄期提前或加载应力增大,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变形量增大,其中,加载应力的影响尤其明显,60%加载应力(60%的标准养护条件下7d轴心抗压强度)比20%加载应力下混凝土最终变形量增加了277.2%;混凝土初始加载时间提前或加载应力增大会导致加载后粉煤灰混凝土强度下降,加载应力比加载龄期对加载后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祝国华,张少庆[5](2016)在《加载龄期对桥梁长期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加载龄期是影响徐变系数的重要因素,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往往是影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长期性能的主要原因,在现行规范中,未能明确的对加载龄期做出规定。本文通过JTG D62-2004规范中规定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根据已知工程实例的数据从位移和应力两个方面对比四种加载龄期工况对长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龄期的增大,各关键截面的累计位移逐渐减小,且边跨跨中挠度对加载龄期的敏感度较大;就各关键部位的应力损失而言,主跨跨中截面对加载龄期最敏感,其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04期)
林高致[6](2015)在《不同加载应力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特性与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显示,徐变对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与长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加载应力对徐变具有较大影响。但目前对于不同加载应力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特性,及其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机制和特性研究缺乏。鉴于此,本文针对不同加载应力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特性与影响展开研究,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首先开展了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引入混凝土层次理论与砂浆体积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并结合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路面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然后调研分析国内外徐变试验标准,分析混凝土徐变主要影响因素;并设计徐变试验,改进压缩徐变装置设计拉伸徐变装置,改进试验步骤,提高加载速率。基于材料设计和徐变试验装置,开展了应力分别为0.4、0.6、0.8MPa的拉应力加载和4.5MPa的压应力加载的,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的徐变度、徐变柔度及徐变系数结果分析显示,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徐变发展速率总体随加载龄期增长而降低,拉压徐变度发展存在明显不同,拉压徐变比可近似采用与时间相关的幂函数表征。加载应力为0.4MPa与0.6MPa的试件第1天徐变发展速率接近,加载应力为0.8MPa试件第1天徐变发展速率显着大于加载应力为0.4MPa与0.6MPa的试件。假定0.4MPa试件不发生损伤,根据0.4MPa、0.6MPa、0.8MPa试件徐变试验测得的弹性模量计算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加载应力为0.60MPa与0.80MPa的混凝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随加载应力增大而增大;同时损伤试件徐变度发展存在下降与恢复的现象。通过压缩徐变度试验结果对常用徐变预估模型对于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预估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扩展叁次幂模型预估路面混凝土徐变精度较高,通过拉压徐变异性以及拉伸损伤度对压缩损伤进行修正,获得不同加载应力的拉伸徐变预估模型。通过GKM链模型拟合徐变预估结果,获得GKM链模型参数,并采用FZUJPES专用程序模拟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并与足尺板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不考虑应力水平对徐变影响,考虑应力水平影响后模拟结果与足尺板早龄期板角位移监测结果更加符合;考虑应力水平对徐变的影响后,路面板中心顶部主应力、板角位移减小。(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5-06-01)
郑江,童锋发[7](2014)在《加载龄期及湿度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和(JTGD62-200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99年版和2005年版、ASSHTO-1994规范中在相同条件下,通过不同的加载龄期、不同的环境相对湿度等其中一个参数变化时对各规范收缩应变、徐变系数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结论为:混凝土收缩应变主要与环境的相对湿度有关;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各规范相差较大,铁路规范中徐变系数仅与加载龄期有关,与混凝土的所处相对湿度无关,且其徐变系数相差不大;公路规范中加载龄期及湿度均对其有影响,但湿度对混凝土徐变系数影响更为敏感;在设计和施工中尤其是混凝土前期养护时的湿度应重点关注。综合分析表明,JTGD62-2004考虑参数较多、较为合理,建议铁路规范进行适当调整。(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方淑君,肖啸,李杰[8](2013)在《多跨连续梁合龙顺序的优化以及混凝土初始加载龄期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衡阳耒河的预选合龙方案为依据,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该桥4种不同方案的施工过程,从最终合龙后在短期组合作用下跨中底板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承载能力组合状态下每跨的最大累计位移2方面对合龙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到最合理的合龙顺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形与混凝土加载龄期有关,混凝土徐变随加载龄期的增长而单调的衰减,考虑不同的混凝土初始龄期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在成桥,成桥3a;成桥10a后桥梁跨中最大挠度,确定合理的初始加载龄期,节省施工时间的同时对后期挠度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任更锋,胡景雨,王儒雅,王春生[9](2011)在《多跨连续大跨度混凝土梁桥合理加载龄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施工方法与施工过程的控制对混凝土梁桥在营运阶段的受力性能有很大影响。为分析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对混凝土梁桥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国内已建成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技术现状,确定了加载龄期是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以某八跨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代替混凝土弹性模量来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并与有限元法相结合逐步计算超静定连续梁桥中混凝土收缩徐变次内力。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梁桥加载龄期对成桥后的线型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不可以盲目的为了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混凝土的加载龄期。通过计算分析,建议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加载龄期选择5~7 d为宜。(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1年08期)
杨杨,吴炎平,李鹏,许四法[10](2010)在《加载龄期和养护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拉伸徐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灰比为0.3的高性能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者所设计的早龄期拉伸徐变装置的改进,对处于20℃和35℃条件下的混凝土拉伸徐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加载龄期和养护温度对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拉伸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龄期混凝土的徐变随着加荷龄期的增大而显着减少,养护温度的提高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并且随着养护温度的提高,拉伸徐变呈递减趋势。(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0年04期)
加载龄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在运营阶段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陕西地区已建成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成桥后的下挠情况,得出收缩徐变是导致连续刚构桥后期下挠的主要原因,而混凝土初始加载龄期是收缩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以某连续刚构桥为依托,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对连续刚构桥成桥后的挠度变形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盲目缩短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建议连续刚构桥混凝土的合理加载龄期取7d左右为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载龄期论文参考文献
[1].余敏,童栋华,池寅,叶建乔,杜新喜.截面形状对早龄期钢管混凝土柱多级加载变形及承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2].黄叙钦,李艺林,安平和,郑鹏.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混凝土合理加载龄期[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王涛.基于早龄期加载的PVA纤维超高强混凝土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7
[4].叶建雄,陈勇,严小康.早龄期加载对粉煤灰混凝土变形及强度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
[5].祝国华,张少庆.加载龄期对桥梁长期性能影响分析[J].城市地理.2016
[6].林高致.不同加载应力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特性与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5
[7].郑江,童锋发.加载龄期及湿度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比较分析[J].交通科技.2014
[8].方淑君,肖啸,李杰.多跨连续梁合龙顺序的优化以及混凝土初始加载龄期的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
[9].任更锋,胡景雨,王儒雅,王春生.多跨连续大跨度混凝土梁桥合理加载龄期分析[J].混凝土.2011
[10].杨杨,吴炎平,李鹏,许四法.加载龄期和养护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拉伸徐变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