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650000

通讯作者:伍新田,男主研方向:脑血管疾病邮箱:wuxintian2011@126.com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共6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选用天麻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56%(P<0.05)。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的Vm均较之前有明显加快(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PI虽然比治疗前均所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以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促进病情恢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中枢性眩晕范畴,一般病程较长切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文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共64例,均经TCD检查证实发生后循环发生改变或经MRI/CT检查显示有梗死灶。其中男27例,女37例;年龄42~85岁,平均(61.80±6.72)岁;发病类型包括:38例后循环区域短暂性脑缺血和26例后循环区域脑梗死。排除标准:脑梗死或颅内出血、感染、占位等疾病导致的中枢性眩晕;外伤或抗生素、抗心律失常及镇痛剂等药物所引起的中枢性眩晕;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对治疗药物使用禁忌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调节血糖和血脂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在基础上,对照组选用天麻素(生产企业: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3046)进行治疗,即将600g的天麻素注射液加入到250ml的氯化钠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实验组则采用前列地尔(生产企业: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565)进行治疗,即将2ml(10μg)前列地尔加入到1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后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眩晕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包括血流平均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疗效标准

治愈:呕吐、恶心及眩晕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消失,但起身或站立仍有轻微不稳感;有效:眩晕偶有发作,程度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EEV评分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1周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2例头胀、1例心慌和1例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出现头胀、心慌和静脉炎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后循环系统是指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三部分,提供并保障小脑、脑干、枕叶以及上段脊髓等区域的血液需求。而造成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栓塞和穿支动脉病变[2]。鉴于后循环的动脉细小和治疗难度大的现实难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前列地尔注射液作为一种以脂微球为载体的静脉注射制剂,由于具有脂微球的包裹作用,因此前列地尔不易失活。同时,前列地尔又具有易于分布于受损血管部位的靶向特性[3],能够快速、高效地聚集在病灶部位,发挥其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如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溶解白血栓,防止形成血栓;抑制氧自由基,阻止组织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促进红细胞变形,调节微循环障碍;稳定溶酶体膜,延缓细胞坏死;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血管壁的完整,确保血液流动性;促进缺血半暗区的侧支循环,改善半暗带状况;增加脑部血流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阻止神经元细胞凋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的血流平均速度(Vm)均较之前有明显加快(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血管搏动指数(PI)虽然也比治疗前均所有改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相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以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促进病情恢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振芳,司秋霞,郑建彪等.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2):39-40.

[2]刘涛.前列地尔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4):75-77.

[3]王海波.不同剂量前列地尔的应用安全性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7):1380-1380,1381.

标签:;  ;  ;  

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