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风力机论文-刘海盟,高飞,赵云翔,刘松,张圆圆

变速风力机论文-刘海盟,高飞,赵云翔,刘松,张圆圆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速风力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VSWT,风力发电机,桨距控制,MATALB

变速风力机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盟,高飞,赵云翔,刘松,张圆圆[1](2017)在《基于MATLAB的变速风力机控制系统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风机空气动力学模型、机械传动系统模型和变桨距机构模型,设计变速风力机桨距PI控制器,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对比高风速时桨距角不变和桨距角控制在两种情况下的风力机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基本正确,变桨距控制策略下,风力机在高速风下可以接近甚至精确运行于额定功率下,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7年30期)

王磊,陈晨,沈涛[2](2017)在《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高阶非仿射变速风力机系统全局跟踪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阶非仿射变速风力机的特性,提出自适应神经网络全局跟踪控制方法,实现对变速风力机转速的跟踪控制,解决由风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导致的变速风力机控制中长期存在的非线性时变参数问题。首先,建立变速风力机的非线性模型,通过系统转换,将非仿射系统模型转换为仿射的严格反馈系统模型。然后,使用神经网络观测器对系统不可得到的状态进行估计。最后,将自适应神经网络全局跟踪控制方法用于系统的局部控制器,并通过仿真验证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张金芳,郭萍,赵建勋[3](2015)在《变速风力机最大风能追踪的概率密度函数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风力机的单质量模型设计控制器控制变速风力机捕获最大的风能。由于风速不服从高斯分布,为快速稳定地捕获最大风能并减少系统变量的波动性,根据风轮转速与最佳转速的跟踪误差概率密度函数设计了控制器。通过控制跟踪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呈尖窄型分布,保证系统的跟踪误差逐渐减小并稳定在零附近。文章将误差的熵和均方值引入性能指标,并将其最小化来设计最优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5)论文集》期刊2015-07-31)

曹九发,王同光[4](2012)在《变桨变速风力机功率曲线的优化及仿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风力机运行的风速存在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尤其海上风力机,大风速经常出现。当风速到达切出风速时,风力机将马上停机,并且断开电网。这样的控制策略不仅影响电网的质量,而且对风力机结构部件的疲劳和结构强度存在不利影响。本文在某风力机的理论功率曲线的基础上,针对额定风速以上的功率曲线,通过优化风轮转速和浆距角的方法,最后得到一条新的风力机理论运行的功率曲线。风力机在新的理论功率曲线下运行,可以提高风力机捕获的风能,而且可以改善风力机结构要求。(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12)

王贤立,柴玉华[5](2012)在《变速风力机变桨距系统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速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采用变桨距控制来稳定输出功率,但是桨距角的改变会引起攻角的改变,从而引起叶片气动性能的改变,所以在变桨距控制过程中,必须保证合适的攻角,以确保风力机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采用统一变桨距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预测攻角仿真研究了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控制过程,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型能正确模拟各种风速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变速风力发电机的功率控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2年09期)

陈冉,陈志辉,陈杰,陈家伟,龚春英[6](2012)在《一种变速风力机全风速范围发电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风力机系统复杂的机械阻尼和大惯量等强非线性因素的存在,增大了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的难度。同时,对于变速风力发电系统而言,风力机的转速控制器设计是实现发电控制策略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定桨距变速风力机全风速段的发电策略,针对传统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不同运行状态之间的过渡过程迅速平滑,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动态载荷;其次,基于现有的风力发电系统分析了定桨距风力机的小信号模型,推导了风力机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为转速控制环设计了P ID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全风速段发电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陈忠维,徐献忠[7](2012)在《多级变速风力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风力机发电技术,通过对其工作原理和方法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该风力发电技术是一种风能利用率相对较高、经济实用、技术适用简单可靠的风力发电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公安海警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石一辉,鲁宗相,闵勇,乔颖,陈惠粉[8](2011)在《变速风力机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变速风电机组并网运行引起的风电场安全问题应给予更多关注。以变速风力机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力机稳定性与运行状态、控制策略、发电功率以及风速的关系。针对定功率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失稳现象,建立了定功率控制过程中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研究平衡点的稳定性,近似给出了风力机的稳定运行边界。从物理概念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阐述了桨距角和风速变化引起的风力机失稳过程,并提出了风力机稳定性的判别方法。(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曾凡超,张兴,朱波,黎芹[9](2010)在《基于Boost变换器的变速风力机MPPT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MPPT策略——基于Boost变换器来实现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PMSG)的最大功率跟踪。文中详细分析了风力机功率曲线与Boost变换器占空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占空比控制的MPPT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及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0年10期)

蒋磊,邓召义,查俊[10](2010)在《变速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变速风力机的静态特性,在Matlab/Simulink的环境下建立了变速风力机的仿真模型,在不同的风速下进行仿真研究,讨论了变速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与叶尖速比及桨距角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为变速风力机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0年02期)

变速风力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高阶非仿射变速风力机的特性,提出自适应神经网络全局跟踪控制方法,实现对变速风力机转速的跟踪控制,解决由风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导致的变速风力机控制中长期存在的非线性时变参数问题。首先,建立变速风力机的非线性模型,通过系统转换,将非仿射系统模型转换为仿射的严格反馈系统模型。然后,使用神经网络观测器对系统不可得到的状态进行估计。最后,将自适应神经网络全局跟踪控制方法用于系统的局部控制器,并通过仿真验证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速风力机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盟,高飞,赵云翔,刘松,张圆圆.基于MATLAB的变速风力机控制系统建模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

[2].王磊,陈晨,沈涛.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高阶非仿射变速风力机系统全局跟踪控制方法[J].太阳能学报.2017

[3].张金芳,郭萍,赵建勋.变速风力机最大风能追踪的概率密度函数控制[C].第26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5)论文集.2015

[4].曹九发,王同光.变桨变速风力机功率曲线的优化及仿真计算[C].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5].王贤立,柴玉华.变速风力机变桨距系统建模与仿真[J].可再生能源.2012

[6].陈冉,陈志辉,陈杰,陈家伟,龚春英.一种变速风力机全风速范围发电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

[7].陈忠维,徐献忠.多级变速风力机技术研究[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2

[8].石一辉,鲁宗相,闵勇,乔颖,陈惠粉.变速风力机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11

[9].曾凡超,张兴,朱波,黎芹.基于Boost变换器的变速风力机MPPT系统的研究[J].微电机.2010

[10].蒋磊,邓召义,查俊.变速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0

标签:;  ;  ;  ;  

变速风力机论文-刘海盟,高飞,赵云翔,刘松,张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