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创意英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韵美,音美原则,创意再现
创意英译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1](2018)在《汉语古诗的音韵美在英译中的创意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音韵美是汉语古诗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在翻译汉语古诗时再现其音韵美有着重要意义。许渊冲教授在诗歌翻译方面造诣很深,采用头韵、尾韵、重复及拟声等多种手法创造性地再现了汉语原诗的音韵美。这说明在翻译中再现汉语古诗的音韵美是可能的,但是每首古诗要实现各自的音韵美,翻译策略各不相同,因诗而异。(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7期)
王雪[2](2018)在《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进入英语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瑟·韦利是英国比较有名的汉学家,以《中国诗歌170首》为代表作,其中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和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这一作品的出现,让诗歌走入西方社会群体的视野,促进了中国文学元素的延伸,在英语文学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阿瑟·韦利所着《中国诗歌170首》韦利,探讨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进入英语文学。(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5期)
姚俏梅[3](2015)在《创意英译策略在雷克思罗斯英译汉诗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为美国有名的现代诗人和翻译家,他的诗歌作品深受中国古诗影响。而他的诗歌翻译更是20世纪众多典籍英译本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他的译文诗意浓厚,情感真挚,意象清晰,语言优雅亲切,赋予读者一种极强的艺术魅力。他的译作的成功秘诀在于他擅长运用创意英译策略,通过自己的解读和解释,采用地道的英语自由诗形式,同样以诗意盎然的译诗来转达原诗的精神风貌和它的诗意境界。(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教师版)》期刊2015年02期)
徐幸[4](2015)在《《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英译项目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各国的密切交流愈来愈凸显外宣文本翻译的重要性。外宣资料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其翻译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功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长期以来,外宣资料的翻译一直局限于“忠实”、“对等”等传统的翻译观念当中,大部分仅注重语言层面的转换,从而忽视了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本报告将从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为特定的研究材料,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翻译实践,在分析译者的文化意识、交际意识等主体性作用之后分别探讨音译法、减译法、释译法、增译法等策略在外宣翻译中的实际运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本文将从交际目的和文化解读角度来具体阐述如何运用这些翻译策略以更好地对外宣传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15)
王昌玲[5](2014)在《庞德创意英译中国古诗之意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作者意图被遮蔽的译本,不宜采用以原文为归依的批评模式。借鉴约翰·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揭示庞德创意翻译意向性纵贯中国古诗英译全程的在场性,即对文本选择、理解与译文表达的决定性影响,倡导忠于译者意向性的批评标准,以期拓宽批评路径。(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王丽萍[6](2013)在《庞德中诗创意英译中的“种子移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usan Bassnett的"种子移植"概念,认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诗歌是可译的,反对"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的论断。通过分析《华夏集》中的具体实例,认为庞德在中诗翻译中对原诗的情感种子和意象种子都较好地实现了"移植"。(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闫朝晖[7](2012)在《庞德创意英译《刘彻》的“叁象”迭加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庞德的英译中国诗争议很大,一方面,误译、漏译比比皆是,甚至被余光中讥为"偷天换日式的‘意译’"[1]。另一方面,他的译作又被赞为"至高无上的美,诗的严格范例"[2]19,常常入选英美诗歌的重要选集中。钟玲称庞德这种忠实不足、优美有余的英译汉诗为"创意英译"。倘若暂且把是否忠实这(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14期)
李蓓蕾,朱挺[8](2011)在《审美与创意:关于近年国产影片片名英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缪斯女神之一,电影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元素,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审美体验。近年来,国产影片竞相走上国际舞台,而片名的英译也力求以创意促进观众对影片的直接感知和审美兴趣,成功地留下"冲击力"强烈的第一印象。大部分译名能较好地把握住艺术的朦胧感,拉近了审美距离;尽量保留文化特色;善于制造张力和美感,不仅成功地宣传了影片,其本身也是翻译的佳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1年20期)
葛文峰[9](2011)在《别具一格的翻译策略——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创意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创意英译"的翻译策略保留了汉诗的意境,译文意象鲜明、语言优美、语调生动,他所译汉诗在美国广为流传,成为诗歌翻译的经典。(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李冰梅[10](2009)在《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进入英语文学——以阿瑟·韦利翻译的《中国诗歌170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诗歌170首》是着名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在西方汉学界的立身之作。这部翻译诗集的成功,不仅让西方人了解了中国诗歌,还让中国文学元素成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并且影响着当代的英美诗坛。本文通过分析韦利该诗集中的《子夜歌五首》的创意英译及对美国当代着名女诗人卡洛琳·凯瑟的影响,揭示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让中国文学走入英语文学,进而探讨韦利的翻译对中国文化西传的意义及对整体文化战略的构建的参照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09年03期)
创意英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瑟·韦利是英国比较有名的汉学家,以《中国诗歌170首》为代表作,其中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和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这一作品的出现,让诗歌走入西方社会群体的视野,促进了中国文学元素的延伸,在英语文学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阿瑟·韦利所着《中国诗歌170首》韦利,探讨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进入英语文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意英译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波.汉语古诗的音韵美在英译中的创意再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2].王雪.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进入英语文学[J].文学教育(上).2018
[3].姚俏梅.创意英译策略在雷克思罗斯英译汉诗中的运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
[4].徐幸.《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英译项目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王昌玲.庞德创意英译中国古诗之意向性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王丽萍.庞德中诗创意英译中的“种子移植”[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7].闫朝晖.庞德创意英译《刘彻》的“叁象”迭加美[J].芒种.2012
[8].李蓓蕾,朱挺.审美与创意:关于近年国产影片片名英译的思考[J].电影文学.2011
[9].葛文峰.别具一格的翻译策略——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创意英译”[J].宜宾学院学报.2011
[10].李冰梅.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进入英语文学——以阿瑟·韦利翻译的《中国诗歌170首》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