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耗水论文-张瑞文,赵成义,王丹丹,施枫芝,郑金强

生态耗水论文-张瑞文,赵成义,王丹丹,施枫芝,郑金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耗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胡杨林地,HYDRUS-1D模型,土壤水分变化,水分条件

生态耗水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文,赵成义,王丹丹,施枫芝,郑金强[1](2019)在《极端干旱区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林生态耗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极端干旱区胡杨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和胡杨生态耗水特征。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对极端干旱区胡杨林土壤水分运动和蒸散发过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林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和生态耗水变化差异明显。随着下垫面水分条件趋于湿润,土壤水分含量和湿润锋入渗深度均出现增加,入渗深度分别达到100,120,150cm。下垫面水分条件改变导致土壤水分存蓄情况发生变化。下垫面水分补给增加的同时胡杨林蒸散发呈明显增加,其中植被蒸腾增加显着。随着水分条件逐渐湿润植被蒸腾占总蒸散比例由55%升至65%。研究显示,随着下垫面水分条件逐渐湿润,极端干旱区胡杨林生态耗水量逐渐增加,其中植物蒸腾消耗是造成水分耗散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小英[2](2019)在《京郊农业的绿色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刚过“叁夏”,走入京郊顺义,已看不到村民在路边晾晒小麦的场景。潮白河畔、昔日绵绵无际的金色麦田,渐已变成郁郁葱葱的树林、整齐划一的大棚……蓝天白云下,俨然一幅水清林绿、蔬果飘香的都市田园图景。这是“京东粮仓”顺义的改变,也是整个京郊大地绿色变奏(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7-05)

李成龙[3](2019)在《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树种蒸腾耗水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人类发展所要面对的世界性问题,森林中乔木蒸腾耗水对土壤-植被-大气循环系统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生理生态学和水文生态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直关注的科学问题,而了解森林中优势树种的耗水特征及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的关键。位于西南的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是目前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仅有的原生性强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喀斯特地区原生性森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为揭示喀斯特森林蒸腾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四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扩散探针法测定样树的蒸腾耗水,依托贵州荔波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观测塔上的Campbell自动气象站监测环境因子,定时定点测量样树的一系列生理指标,结合样品室内测试与分析,采用了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四个优势树种小果润楠(Machilus microcarpa)、裂果卫矛(Euonymus dielsianus)、云贵鹅耳栎(Carpinus pubescens)、朴树(Celtis tetrandra)的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阐释了样树生物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比较了四个树种的耗水策略及抗旱性能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小果润楠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蒸腾速率为晴天>阴天>雨天,且差异极显着(P<0.01),晴天的日平均蒸腾速率(62.2 g·m~(-2)·s~(-2))是阴天(14.8g·m~(-2)·s~(-2))的4.2倍,是雨天(2.7 g·m~(-2)·s~(-2))的23.04倍,阴天是雨天的5.48倍。小果润楠单株年平均蒸腾速率为17.93 g·m~(-2)·s~(-2)。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速率依次为秋季(25.24g·m~(-2)·s~(-2))>夏季(19.3 g·m~(-2)·s~(-2))>春季(16.49 g·m~(-2)·s~(-2))>冬季(10.7 g·m~(-2)·s~(-2)),最高月的蒸腾耗水速率出现在10月,平均日蒸腾耗水速率达44.62 g·m~(-2)·s~(-2)。小果润楠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2.87 kg/d。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秋季(3.97kg/d)>夏季(3.04 kg/d)>春季(2.60 kg/d)>冬季(1.68 kg/d)。2)裂果卫矛的蒸腾曲线晴天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窄”,阴天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曲线,雨天表现双峰型和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宽”。在叁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和其他条件下相比,裂果卫矛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差异显着(P<0.05)。裂果卫矛单株年平均蒸腾速率为27.3 g·m~(-2)·s~(-2),范围为(0.97~61.85)g·m~(-2)·s~(-2)。各季节的单株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秋季(46.01g·m~(-2)·s~(-2))>夏季(37.52 g·m~(-2)·s~(-2))>冬季(19.8 g·m~(-2)·s~(-2))>春季(5.85 g·m~(-2)·s~(-2))。裂果卫矛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4.24 kg/d。裂果卫矛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秋季(6.64kg/d)>夏季(5.41 kg/d)>春季(2.86 kg/d)>冬季(0.84 kg/d)。3)朴树的蒸腾曲线晴天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窄”,阴天表现为双峰型,雨天表现双峰型和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宽”。在叁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和其他条件下相比,朴树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差异显着(P<0.05)。朴树单株年平均蒸腾速率为32.21 g·m~(-2)·s~(-2),范围为(1.39~66.38)g·m~(-2)·s~(-2)。各季节的单株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夏季(60.57 g·m~(-2)·s~(-2))>秋季(38.16 g·m~(-2)·s~(-2))>春季(28.29 g·m~(-2)·s~(-2))>冬季(1.83 g·m~(-2)·s~(-2))。朴树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4.61 kg/d。朴树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夏季(8.67 kg/d)>秋季(5.46 kg/d)>春季(4.05 kg/d)>冬季(0.26 kg/d)。4)云贵鹅耳枥的蒸腾曲线晴天和阴天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并存,雨天表现单峰型曲线。在叁种典型天气中,晴天和其他条件下相比,云贵鹅耳枥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差异极显着(P<0.01)。晴天的日平均蒸腾速率(60.00 g·m~(-2)·s~(-2))是阴天(4.34 g·m~(-2)·s~(-2))的13.82倍,是雨天(2.31 g·m~(-2)·s~(-2))的25.97倍,阴天是雨天的1.88倍。叁种天气条件下的蒸腾峰值均滞后于太阳辐射。云贵鹅耳枥单株年均蒸腾速率为43.82 g·m~(-2)·s~(-2),范围为(1.2~88.73)g·m~(-2)·s~(-2)。各季节的单株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夏季(77.84 g·m~(-2)·s~(-2))>秋季(57.14 g·m~(-2)·s~(-2))>春季(35.82g·m~(-2)·s~(-2))>冬季(4.49 g·m~(-2)·s~(-2))。云贵鹅耳枥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4.19 kg/d。云贵鹅耳枥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夏季(7.45 kg/d)>秋季(5.47 kg/d)>春季(3.43 kg/d)>冬季(0.43 kg/d)。5)环境因子与蒸腾速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无论是按照何种条件划分,Solar和VPD与蒸腾速率都有很强的相关性,且都对蒸腾有促进作用,太阳辐射在晴天对蒸腾的影响程度:晴天>阴天>雨天。晴天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最高,降雨和蒸腾呈现负相关,对蒸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因土壤深度不同对蒸腾的影响存在差异。测量土壤温度时,应分层测量。6)在剔除边裁面积因子的条件下,比较四个树种蒸腾速率的异同。除裂果卫矛,朴树、云贵鹅耳枥、小果润楠的蒸腾速率均是冬季最低,且冬季蒸腾和其他季节均差异显着(P<0.05),其中,朴树、云贵鹅耳枥等落叶树种冬季蒸腾和其他季节均是差异极显着。朴树、云贵鹅耳枥等落叶树种在季节尺度下的蒸腾速率大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这说明落叶树种具有相似的蒸腾耗水策略。而常绿树种小果润楠、裂果卫矛季节尺度下的蒸腾速率大小均是秋季>夏季,这说明常绿树种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也具有相似的耗水策略。不同树种在生长季的蒸腾速率大于非生长季,云贵鹅耳枥、朴树等落叶树种在夏季的蒸腾速率远远大于常绿树种裂果卫矛和小果润楠,但在冬季时远远小于常绿树种。7)样树叶片水平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类似。四个树种蒸腾速率随着气孔导度大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说明气孔导度可以直接影响蒸腾。各个树种的叶面积指数存在月度和季节差异。四个树种的抗旱性大小为:裂果卫矛>小果润楠>云贵鹅耳枥>朴树。(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陶宇[4](2018)在《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耗水分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耗水分量进行比较研究,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流域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田块尺度土壤—水—大气—植物模型(SWAP),在太湖流域水汽通量监测试验基础上对林地、茶园和耕地的生态耗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1)林地蒸腾量占据耗水量的87.80%,在林地生态系统调节水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态耗水呈以8月为峰值的单峰曲线;(2)茶园茶株蒸腾和株间蒸发占据耗水的94.86%,两者比值大约为3∶1,茶株的人工修剪对各分量的年内变化有影响;(3)耕地作物蒸腾和棵间蒸发占据了耗水量的94.73%,两者比值约2∶1,并呈现麦季(1—5月)和稻季(6—11月)2个时段特征;(4)流域竹林枯枝落叶层厚,树林冠层厚实,园地茶株由于修剪后枝叶还未恢复,耕地小麦和水稻作物有生长初始阶段,所以林地相比园地和耕地土壤蒸发偏低。[结论]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叶面积指数、人工修剪作用对耗水量年内变化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陆婷[5](2018)在《南北疆典型小流域遥感蒸散发及生态耗水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散发包括植物蒸腾(Transpiration)和地表蒸发(Evaporation),地表蒸发包括水面和土壤的蒸发,它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也地表水热平衡的重要参量,准确估算区域蒸散发在水资源合理分配利用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农业方面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气象数据和Landsat 8影像,结合SEBS模型,计算南北疆典型小流域呼图壁县和策勒县2016年12个月份的月平均蒸散发量,分析了二者蒸散时空分布规律并进行对比分析。使用彭曼公式计算结果、微型蒸渗仪和涡度相关仪的观测结果对遥感蒸散模型估算的蒸散量估算精度进行验证。分析气温、气压、风速、日照时数、NDVI等对蒸散发有影响的气象或遥感因子与蒸散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遥感反演的蒸散发结合土地利用,利用蒸散发法计算南北疆典型小流域呼图壁县和策勒县草地和林地的生态耗水量,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来看,呼图壁县和策勒县2016年12个月的月平均蒸散量的总体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呼图壁县2016年月平均蒸散量1月-8月为上升趋势,并在8月达到最大值,8月-12月为下降趋势,随季节变化明显。策勒县2016年月平均蒸散量1-7月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在7月达到最大值,7月-12月呈下降趋势。策勒县2016年12个月的月平均蒸散量均高于呼图壁县,且变化幅度较大,蒸散量最大值与最小值跨度较大,达到2.929mm。策勒县2016年月平均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而呼图壁县2016年月平均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二者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2)从空间分布来看,呼图壁县和策勒县的蒸散量都与该县的地理单元有密切联系,二者地理单元都分为叁个部分: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沙漠。南部山区由于草地、河流等分布较广,水分供给充足,蒸散量最大;中部平原由于农田分布,蒸散量较南部山区较小;北部沙漠水分供给不足,植被覆盖低,蒸散量最小。总体来看,呼图壁县和策勒县的蒸散量空间分布均呈现南部>中部>北部的态势。(3)呼图壁县和策勒县影响月平均蒸散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气温和气压,其中,呼图壁县月平均蒸散量与气压成负相关关系,除此之外,呼图壁县月平均蒸散量还受到日照时数影响较大,其次为NDVI和风速,而策勒县月平均蒸散量与NDVI、风速、日照时数没有相关性。(4)呼图壁县林地的单位面积生态耗水量总体大于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耗水量。策勒县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耗水总体大于林地的单位面积生态耗水量,其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耗水量大于呼图壁县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耗水量。(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01)

马磊,朱建雯[6](2018)在《克拉玛依地区不同地类的生态耗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区,如何对克拉玛依地区的地表蒸散进行遥感反演?如何对该区域的生态耗水量进行定量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以克拉玛依地区作为研究区,首先,利用HJ遥感影像进行不同地类提取,得到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专题图及各地类面积;然后,运用遥感技术提取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地表比辐射率、地表温度等,在气象数据的支撑下,根据SEBAL模型对研究区蒸散发进行遥感反演,从而得到了研究区的蒸散发专题数据;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根据生态耗水量近似等于地表蒸散量与降雨量之差,计算得到了研究区生态耗水量数据。这将有利于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耗水分布规律,对干旱、半干旱区保障生态需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区域生态用地进行生态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并对农业、城市等发展做出科学地规划。(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张晓宇[7](2018)在《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与耗水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的生长和耗水是森林水分利用的研究重点,对当前推进节水林发展、抗旱树种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常见的林木生长方法有普通测定法、年轮法、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等,并对3个林木生长模型(全林分模型、径阶分布模型、单木生长模型)的优劣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比较;从叶片尺度、单株尺度、林分尺度和区域尺度分别比较了林木耗水方法的差异和优劣。通过综述,确定各方法的优劣和使用范围,以更好的指导科学实验,得出精确结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8年01期)

白岩[8](2016)在《干旱绿洲农田生态系统葡萄冠层蒸腾耗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蒸腾作为理解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基础数据,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完整准确地掌握作物蒸腾耗水规律,能够为灌溉管理、作物产量预测、生态保持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两年葡萄液流速率、气象因子和生态因子数据的同步观测,本研究采用树干液流技术测定单树葡萄蒸腾耗水量,分析西北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葡萄蒸腾耗水规律,并采用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将单树葡萄蒸腾耗水量扩展为葡萄冠层蒸腾量,同时利用冠层蒸腾数据计算得到冠层导度值,通过分析冠层导度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对葡萄冠层导度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和预测。本研究采用涡动相关技术测得葡萄冠层蒸散发量,并与扩展得到的葡萄冠层蒸腾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不同天气条件下葡萄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差异显着,不同月份葡萄树液流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差异。胸径越大的葡萄树日耗水量明显越大,胸径与日均耗水量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指数关系;(2)全冠层覆盖期间葡萄冠层导度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均呈现出顺时针回环状特征,且白天不同时间段葡萄冠层导度对各气象因子的响应,以及冠层导度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显着不同。不同生长阶段冠层导度回环特征具有季节变化性。本研究分阶段模型在预测葡萄冠层导度日变化时的效果较理想;(3)综合使用树干液流和涡动相关技术有助于掌握生态系统蒸散发规律以及有效区分蒸散发的组分。全冠层覆盖阶段葡萄冠层蒸散发以葡萄蒸腾为主,日均冠层蒸腾占日均蒸散发的比重达到85.8%。本研究综合使用树干液流、涡动相关、微气象观测等先进技术,较全面地掌握了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葡萄冠层蒸腾、冠层蒸散发及冠层导度变化规律,这将有助于改进当前对于绿洲农田生态系统下垫面与大气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为西北干旱区绿洲农田水资源的分配、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9](2016)在《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时空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的影响,从生态水文的新角度来管理流域水资源,本文借助遥感、野外监测等方法获取地表基本参数,基于GIS技术与方法,以网格为基本单元,计算流域生态耗水量,评估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5年的年总耗水量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浙西区、环太湖的北缘以及湖西区林木分布区,耗水量及其截留量、蒸散量等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一致,耗水量较大值区域对应着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2)太湖流域1985~2000年以及2000~2010年耗水量显着减少的区域明显多于流域耗水量增多的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浦东浦西区、苏锡常区和杭嘉湖区叁大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周围,多受建设用地扩张侵占了耕地的影响;(3)1985、2000、2010年年耗水量分别为1068.8、1041.5、960.2 mm,1985~2000年间的减小幅度(2.53%)明显小于2000~2010年间的幅度(7.78%),与太湖流域的近25年耕地面积1985~2000年减少程度(3.99%)和2000~2010年减少程度(11.09%)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03期)

许龙[10](2015)在《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需水与生态耗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区域内降水稀少,蒸发剧烈,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更是受到水分等条件的限制而变得脆弱不堪。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即变荒漠,更是把干旱区内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新疆水资源总量有限,再加上新疆是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更是挤占了生态用水,生态环境正常生长需要的水资源得不到满足而变得更加脆弱。对于新疆整个地区而言,其用水结构的不合理是促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呼图壁河流域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内,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内流区,上游山区为径流的形成区,中下游的平原、荒漠区为径流的耗散区,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只有5.14亿m3。由于流域中下游地区内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流域内分布着大面积的灌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需水得不到补充,流域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以2011年为基准年来估算其生态需水量和生态耗水量,希望能够为该流域的水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主要根据流域内的气象资料、植被面积等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运用潜水蒸发法等计算植被的生态耗水量;河道内的生态需水用蒙大拿等方法计算;河流生态耗水量即为河道的水面蒸发量。研究结果为: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2011年的生态需水总量为9.28亿m3。河道外生态需水量为7.34亿m3,其中天然林地、天然草地、农田防护林、农田作物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0.84亿m3、3.67亿m3、0.38亿m3、2.45亿m3;河流生态需水量为1.94亿m3。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2011年生态耗水量为5.04亿m3。其中,天然林地、天然草地、农田防护林、农田作物的生态耗水量分别为0.33亿m3、1.63亿m3、0.25亿m3和2.82亿m3,分别占生态耗水总量的6.55%、32.34%、4.96%和55.95%。河道水面蒸发耗水量为0.01亿m3,占生态耗水总量0.20%。2011年呼图壁河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35亿m3,通过对比分析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需水量与可利用水资源量可以得出,2011年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整体处于生态缺水的状态,生态缺水量大约为1.93亿m3。通过对比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耗水量与可利用水资源量可以看出,在可利用水资源量7.35亿m3当中已有5.04亿m3的水分用于生态消耗,有2.31亿m3的水资源量用于流域内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态环境储水。(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5-05-26)

生态耗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刚过“叁夏”,走入京郊顺义,已看不到村民在路边晾晒小麦的场景。潮白河畔、昔日绵绵无际的金色麦田,渐已变成郁郁葱葱的树林、整齐划一的大棚……蓝天白云下,俨然一幅水清林绿、蔬果飘香的都市田园图景。这是“京东粮仓”顺义的改变,也是整个京郊大地绿色变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耗水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文,赵成义,王丹丹,施枫芝,郑金强.极端干旱区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林生态耗水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张小英.京郊农业的绿色变奏[N].北京日报.2019

[3].李成龙.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树种蒸腾耗水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响应[D].贵州大学.2019

[4].吕文,杨桂山,万荣荣,陶宇.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耗水分量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8

[5].陆婷.南北疆典型小流域遥感蒸散发及生态耗水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18

[6].马磊,朱建雯.克拉玛依地区不同地类的生态耗水研究[J].绿色科技.2018

[7].张晓宇.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与耗水研究进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

[8].白岩.干旱绿洲农田生态系统葡萄冠层蒸腾耗水研究[D].兰州大学.2016

[9].吕文,杨桂山,万荣荣.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时空格局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

[10].许龙.呼图壁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需水与生态耗水研究[D].新疆大学.2015

标签:;  ;  ;  ;  

生态耗水论文-张瑞文,赵成义,王丹丹,施枫芝,郑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