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新型给水管材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蔺世平[1](2020)在《污水入廊工程工艺设计及BIM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立交及新机场管廊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下管廊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一步,是新型市政基础实施建设的重要单元,提倡综合管廊建设可以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有效提高城市防灾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随着综合管廊建设日趋规模化,对综合管廊设计人员素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合管廊涵盖专业众多,目前常规专业包括:工艺、结构、电气、通风、消防、标识、自控等专业,工艺专业作为综合管廊设计的总体专业,在综合管廊前期方案及后期施工图设计中,具有引领及决定作用,工艺专业的方案设计合理及成熟与否是下游专业顺利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根据住建部要求,管廊建设中条件具备情况下污水管道应纳入综合管廊,污水管道作为重力流管道,其入廊要点不同于常规压力管道。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工艺专业在综合管廊设计中的思路及细节进行梳理,从管廊断面选择、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及出线设计分别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力流污水入廊,通过结合污水入廊典型工程对污水入廊要点进行总结,分别对污水入廊先决条件、管材选择、接驳设计、同舱分析、通风监控、检修防水等附属设计进行研究,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法。目前设计人员应对综合管廊常规平、纵、横设计中已较为成熟,但作为综合管廊复杂节点的出线井设计因其占据工作时长较多且细节考虑因素较多,目前一般采用BIM解决,本文对BIM技术在工艺专业用的应用提出设计思路,可较好的解决复杂节点设计。本文结合青岛部分综合管廊工程对污水入廊及工艺专业设计要点及细节展开分析,并提出BIM设计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加以论证,为污水入廊、工艺专业设计及BIM应用提供设计原则及思路。
朱战魁[2](2020)在《不均匀沉降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供水事故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安全、平稳运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供水管道往往敷设在地下,其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然而,目前埋地供水管道力学性能的研究偏重于单一因素的影响,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管道不均匀沉降和腐蚀是导致供水管道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不均匀沉降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的力学性能有助于提高埋地供水管道安全事故的主动防控能力,保障城市市政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从管材、管径、水压和埋深四个方面调查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现状,同时选定城市隧道施工和冲蚀空洞作为引起埋地供水管道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其次,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综合考虑城市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范围和双线隧道施工时地层移动的规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求解地下管线在单、双线隧道施工条件下转角、弯矩和剪力等力学响应的新方法,并且基于管道应力状态,提出了一种邻近城市隧道施工的埋地管道安全状态评价方法。接着,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埋地钢管和球墨铸铁管两种供水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可以同时考虑周围地层对管道约束作用和管道周围冲蚀空洞的埋地供水管道全周地基弹簧模型,分析了冲蚀空洞尺寸、管径、壁厚、内压、埋深、地表荷载和土质类型等因素对管道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冲蚀空洞是影响埋地供水管道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冲蚀空洞长度的增大,由冲蚀空洞引起的管道纵向应力会大于环向应力,纵向应力成为管道的主控应力。管壁厚度对埋地供水管道安全性能的影响显着,在设计时适当增加管道壁厚能够有效提高管道安全性能。然后,以埋地钢质供水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含腐蚀缺陷的埋地供水管道数值分析模型,对冲蚀空洞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给出了DN300、DN600和DN1000三种管道在不同内压、温度作用和腐蚀程度下的失效空洞长度。研究表明:在冲蚀空洞和腐蚀耦合作用下,低内压管道的位移和应力增长速率较快,管道表现出与冲蚀空洞单一作用时不同的力学响应。低内压高腐蚀管道和高内压高腐蚀管道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对某园区城市市政供水管网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评价了邻近隧道施工的埋地供水管道以及冲蚀空洞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的安全状态,对隧道施工和园区城市供水管网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夏恩阳[3](2020)在《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系统策划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经过三十年的建设,珠海市已由一座边陲小镇建设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都市。随着珠海市生态市园林城的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新小区的建设与使用,建造出更多市民宜居的新城标。值得引起关注的是,珠海市中心城区老城区还存在一大批老旧社区,这些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社区由于“先天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社区环境较差,配套设施欠缺,许多建筑楼宇经过多年的使用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旧,乱搭建的现象随处可见,存在安全隐患,逐渐显露出影响城市发展等不和谐因素。本研究是以环境整治为主的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其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改造老旧社区的供水、排水体系,完善社区内的配套设施,打造“海绵化”小区。(2)改造活动空间、道路系统和植物绿化配置,打造心理舒适度优化的旧居住区系统。(3)基于建筑形态创意和地方特色,进行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立面改造,总结建筑立面改造的施工经验,为今后的改造工程提供借鉴。通过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研究着作,收集珠海城市历史、商业发展历史、建筑历史、装饰元素等历史与现状的资料,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及为实地调研目标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实地调查,详细记录分析旧居住区的环境现状和其隐患问题,通过手机对旧居住区进行拍摄照片取证,绘制建筑分布图和建筑外立面细部装饰细节图,设置调查问卷了解业主对改造工程的支持程度与改造意见,为本文的实践研究提供数据支撑。选取国内外旧小区环境改造和建筑外立面改造的成功案例,分析案例的设计经验和改造手段,结合工程实际的建设条件,提出合适珠海市旧小区的环境和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方案。
刘卯钊[4](2019)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管道入廊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又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本身投资较大,若将排水管道纳入敷设,则必将大幅度增加建设投资。因此,在实际方案决策时,排水管道入廊方案往往被排除在外,所规划的方案实施后是否能发挥足够的效果和作用是有待进一步评价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盲目将排水管道入廊方案排除也不符合我国政府有关指导意见。本文主要从排水管道系统的特点和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入手,以技术经济分析手段,探讨排水管道入廊的技术方案和经济比较,提供一定的决策思想和评价方法。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综述,分析和阐述了综合管廊建设特点、综合管廊造价构成体系、排水管道设计原理及敷设特点,分析了排水管道入廊的优点和难点,提出了排水管道入廊优化技术方案和布置要点。论文根据排水管道入廊引起初期造价变化的因素,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提出了排水管道入廊方案建设费用分析模型,以此对不同组合条件下的方案进行了造价估算,通过对初期造价变化曲线的分析,可归纳出不同条件下排水管道入廊适宜性的评判标准和分析结果。论文还分析了排水管道入廊与直埋敷设条件下的维护运行费用,提出了采用综合造价的评价方法。以50年为评估期限,分析了不同地形及综合管廊断面大小对综合造价的影响,经综合造价对比,得出了主要的分析结果:道路纵坡与排水管道坡向相同时,从综合管廊横断面面积因素分析,支线综合管廊污水管道入廊方案优于直埋方案;在不增加综合管廊舱室的前提下,增大干线综合管廊的综合舱只将污水管道纳入,或者单独增加一个污水舱只将污水管道纳入,这两种情况下的排水管道入廊方案,其综合造价小于污水管道直埋方案;当干线综合管廊增加一个排水舱将雨水和污水管道纳入或者增加一个污水舱只纳入污水管,并且增加一个雨水舱作为雨水箱涵排水,这两种情况下的排水管道入廊方案综合造价大于排水管道直埋方案。论文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多方面探讨了排水管道入廊方案综合评价体系,以具体工程案例讨论了初期造价评价方法以及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徐卫民[5](2019)在《南京-高淳长距离引江输水管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单一供水水源的风险以及村庄缺少达标、洁净生活饮用水的风险日益凸显。选择并建设长距离输水工程以及科学合理地配置区域水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准备建设长距离的输水工程。南京市根据水资源现状,结合现状区域供水管网的建设情况,对全市在建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距离最长、投资最多的输水管网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特别是针对大口径供水管道在穿越河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障碍时可实施的新型穿越方式,以及施工组织、方案比选、管材选择、管径确定、管道接口、管道腐蚀等技术与要点开展了全方位研究,该研究对全市及周边地区区域供水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南京-高淳长距离引江输水管线工程实践,对长距离、大口径净水输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难点开展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文中对设计阶段涉及的设计规模、输水方式、输水管材的确定和选用均进行了讨论,经多方案比选认为采用从主城引水并输送清水的方式经济效益最为明显,可解决高淳区供水安全问题和溧水区供水水量不足问题。工程输水管采用单根管道输水,口径主要为DN1600、DN1400、DN1200,管材以球墨铸铁管为主,穿越河道、高速匝道等特殊地段可采用钢管或PE管。针对施工中遇到的不同障碍类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多种施工方法。如引江工程输水管线沿高速公路外侧敷设,一般多采用开挖施工法;给水管道穿越障碍物如道路、高速、河道等时,采用非开挖施工法(包括顶管、水平定向钻进);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明架、沉管等施工方法。
马杰[6](2019)在《供水管网改造中新型给水管材的优选方案研究》文中认为在给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工程中,设计往往不够优化,对供水管材的选用往往存在“能用就行、便宜就好”的问题,对管材的承载力、老化、施工环境影响和供水质量往往缺乏考虑,造成管材选用的错位。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给水管材种类繁多,新型给水管材层出不穷。工程方在面临选型时,缺乏有效的方法论。这就造成施工质量的缺乏控制,进一步危害改造工程以及人民的用水质量。本文针对目前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TRIZ理论和基于LINGO软件的数学寻优方法的管网优化设计和新型给水管材的优选方案,为工程方进行选材提供方法论指导。首先,为了解决在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的方案设计阶段,管网功能需求与结构限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套基于TRIZ理论进行新型给水管材优选的方法,该方法将管网设计中需求与功能的矛盾转化成TRIZ语义下的标准技术矛盾,并使用范式化的方法解算,从而使工程人员可以快速针对具体管网的问题,选择最适宜的管材;其次,为了解决在具体工程问题中的管材布置和管网协调配置的最优规划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LINGO软件的数学寻优方法,将管网优化问题转化成数学的寻优问题,建立管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使用LINGO软件求解,从而使工程人员可以快速进行管网最优协调规划。同时,为了缩短寻优时间和工程量,本文使用神经网络算法学习上述寻优过程,从而实现快速解算。本文提出的方法综合考虑了不同管材造价成本、施工成本、质量年限、供水能力、环境冲击等方面,根据本文方法选用管材,可以得到综合各方面因素的最优解。最后,本文以天津市某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为例,试用文中提出的选材方法论,通过将依照本文提出方法选型的成本、环境、可靠性结果数据和项目实际数据进行比较,测试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对比表明,应用本文方法进行选型,相比于实际项目的方案,综合成本节约了19.8%,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李蕊[7](2019)在《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在沈阳市给水扩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给水管网在城市建设中一直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在改建、扩建中受到道路、建筑物、文物古树、绿地、原有地下管网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开挖施工管道敷设成本大大增加,非开挖修复技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而在分开挖修复技术中,PE管“U”型折叠法内衬修复技术(穿插管工艺)的应用可提升管道使用价值、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与传统的方法相比,交通影响小、不环境破坏少、施工周期短、综合成本便宜、安全等优点。多种不易施工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本技术非常的先进、实用,同时适用很多情况,可在市政工程系统推广使用,前途十分广阔。本论文结合沈阳市北部增水工程实例,对穿插管工艺在城市增水工程中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水厂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了增水工程工艺方案选择、管道材质比较与选择、具体施工方法与过程,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沈阳市供水存在以下问题:供水量无法满足需水量;管道老化严重,跑冒滴漏严重,无法满足管网末端供水水量、水压要求,供水保证率较低,无法满足现状供水要求;沈阳北部原有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道地面环境复杂,现场作业环境狭小,不适合大面积开挖工艺施工;水质分析不能满足生活用水需求。提出本课题与北部增水的解决方案。对增水项目由来背景详细介绍及本文工程方案选择研究论证,以及基于“U”型内衬PE管道非开挖修复改造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遵照给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结合沈阳市给水工程,最终选择“U”型HDPE管内衬修复技术作为城市给水工艺。通过“U”型HDPE管内衬修复技术沈阳北部给水工程的应用进行经济性与社会效益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果:在满足工程质量和需要的条件下选用HDPE管材的经济管径;施工机械且安装方便容易。使用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少;选择非开挖施工方式节省成本,工期短,社会效益好;解决了沈阳市供水问题,提高了管道的技术水平,追平发达国家供水管道水平,有利于环保。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突出了“U”型折叠法内衬修复技术在本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给水网络管道承压能力问题,不破坏环境,综合成本低、安全性好。节省了建设资金约900万元。
孙晓晶[8](2016)在《给排水工程常用塑料管道应用及施工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和对健康生活的热切追求,人们对于环保管材的需求日益迫切。有相关调查表明,采用冷镀锌钢管供水,管材一般使用寿命不到5年就会锈蚀,并且水质发生恶化,有浓重的铁腥味。新型塑料管材与传统金属管材相比具有性质稳定、重量轻、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在市场上需求量逐年增加。给排水管网就如同一个城市的血管,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城市居民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水源,这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城市的给排水工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给排水管材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尤为重要。以科学专业的手段选择合适的管材,在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运行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维修投资,节约施工成本。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给排水管道的发展及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新型塑料管材的需求量和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新型塑料管道的普及率远不比上发达国家,塑料管材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我国目前常用的新型塑料管材包括PE管、UPVC管、PPR管、PB管、RPMP管等,这几类管材在我国目前是应用比较普遍的,在给排水工程中的需求量在逐年增长。本文对这几种管材的特性、种类、生产工艺、管材的选择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通过与传统管道进行对比,突显出了新型塑料管道性质稳定、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等优良特点。新型塑料管道作为一种新兴管道,其材质和管道特性决定了其在工程施工中与传统管材必有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型塑料管道的施工工序要比传统管道少,管道敷设、安装简便。但其管道连接要求更为严格,并在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和管道试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还对新型塑料管道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如何对管道进行维护保养。总之,新型塑料管道施工不要受传统管道施工经验的影响。最后本文还指出了新型塑料管材的普遍使用给管材市场带来的市场问题。较大的塑料管材和管材原料的市场需求量可以为厂家和商家带来很大的利润,但塑料管道生产专用原料相对较少,于是在巨大利益和产销不对等等因素促使下一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导致塑料管材市场上管材质量良莠不齐。对此,我们要加大市场监督、政府调控力度,还要商家严格自律,坚守职业道德。
傅国[9](2016)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给水管材的技术经济分析与选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民生水平稳步提高,科技的创新进步使得供水管材也得到了极大地扩展。上世纪中后期占尽输送水管道市场优势的镀锌钢管由于会造成许多水质问题,已经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机制下退出了生活供水管材的优选行列,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管材如塑料管、塑料金属复合管及建筑薄壁不锈钢等纯金属管道。各种高科技设备、创新工艺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供水管道种类繁多、玲琅满目,在使用方便的同时也确实为我们的选择带来了诸多困难。进入新世纪以来,群众对物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重视,同样也越来越关注家中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目前在设计中大多数情况都是主观、盲目的选择供水管材,其科学性、合理性不甚完善。因此,在住宅设计中为如何选择供水管材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章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工具对普通高层住宅中的供水管道进行方案比选,分析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回顾如今国内外新型管材发展历史及应用情况后,首先对我国目前设计市场上主流的几种供水管材进行简单说明,分别对各类管道的优缺点、技术功能特性及应用情况作扼要阐述为下文中应用价值工程结合AHP提供理论依据。(2)将层次分析法(AHP)工具运用于本人参与设计的具体工程实例中,在对项目工程概况加以说明后根据管材初选原则,提出供水管道的3种备选方案。随后运用价值工程功能分析结合技术功能系统图对供水管材的备选方案进行方案比选。技术功能系统图层次模型明了,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性,能够与层次分析法(AHP)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互为使用。(3)在使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备选管材进行功能评价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判断矩阵,依据其数据处理方式求各功能重要度及权重,随后用“0-10评分法”由建设单位代表,给排水专业设计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代表组成评分小组打分,为备选管材的各个功能评定分数,得到功能系数;根据甘肃省临夏市当地各类供水管材的安装造价知道价格结合实际工程量得出备选管材的成本价格,利用相对值法算出成本系数;最后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原理,计算出各备选管材的价值系数,依据其系数的高低选出系数最高的即为该普通高层住宅工程供水管材的最优方案。本文创造性地将两种不同理论工具——价值工程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起来,用于论证日常设计中先前并无重视的供水管材科学选择的老问题,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帮助工程设计师、建设单位及使用者等较为合理准确地挑选到技术功能、经济成本最优的给水管选材方案,使其设计更趋科学。
柳现锋[10](2015)在《建筑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优化》文中提出给水管道作为现代建筑的一部分,涉及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息息相关,但现实生活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问题。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人们或许关注更多的是建筑物的外表、内部装潢、功能设施,殊不知一个小小的给水管道会影响到整栋楼的建筑使用,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本文从市场调查了解各种材料性能入手,深入发掘实际生活中涉及给水管道的现实问题,立足从设计源头做起,以管材性能为基础,切实兼顾满足使用功能、符合卫生标准、性能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可行、效果美观大方、造价合理适中等要素,总结出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的一些优化方法和措施,为当今社会现代化建筑和人们绿色健康生活贡献一份力量。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的多种供水管材,论述了各自的使用性能、适用环境以及优缺点;介绍了我国建筑方面给水专业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了给水管道在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际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1.管道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应用需求、工作环境、安装方法、工作压力以及使用温度等来确定,本文通过对不同管材的对比分析得出:当前,给水系统主管以衬(涂)塑镀锌钢管等金属复合管材居多,也有用薄壁不锈钢等高档管材的,支管以PP-R等塑料管材居多。就方便施工和造价高低而言,薄壁不锈钢管材档次高、卫生条件好,施工方便,但价格较高;衬(涂)塑复合镀锌钢管,档次适中,符合卫生条件,方便施工,价格适中;末端支管部分,尤其是需要墙(板)内暗敷的管道,用PP-R等塑料管材卫生达标,施工方便,价格适中。2.管道设计应根据客户需求从给水供应系统设计、供水管道布置、供水立管的分布、供水支管的分布、供水管道隔振降噪设计、水表设置等方面,结合其他管线进行周密合理的设计与排布,做到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达到外表美观。3.管道施工应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正确选择管径,及时合理变径,消除给水管道噪音等。从安全可靠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管道设计,按照开挖管沟标准开挖管沟,合理的安装给水管道防止出现管道堵塞、漏水等问题,合理的避开其他管道的影响,从而优化出管道施工的最佳方案。4.管道施工造价分析,应兼顾经济性与可靠性,要在管材选优的条件下尽量的减少施工的费用。5.通过对医院、办公楼、宾馆三个不同项目进行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优化,得出针对不同的场所及客户的需求,做到了施工方便、总造价经济适用,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和维护,满足了客户的最大需求。
二、建筑新型给水管材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新型给水管材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污水入廊工程工艺设计及BIM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立交及新机场管廊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可行性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国内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 |
2.1 燃气入廊 |
2.2 污水入廊 |
2.3 与地铁等结合 |
2.4 兼顾人防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综合管廊工艺设计研究 |
3.1 项目概况 |
3.2 横断面设计 |
3.3 平面设计 |
3.4 纵断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力流污水入廊研究 |
4.1 污水管线入廊的先决条件 |
4.2 污水管线入廊要点 |
4.3 入廊污水管道管材选择 |
4.4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接驳设计 |
4.5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检修设施 |
4.6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防水问题 |
4.7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管线通风设施 |
4.8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管线监控设施 |
4.9 污水管线入廊同舱管线分析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岛市污水入廊工程实例分析 |
5.1 中德生态园纵七路综合管廊工程 |
5.2 青岛新机场工作区、航站区综合管廊工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BIM在综合管廊出线井中的应用 |
6.1 出线井分类 |
6.2 直埋出线 |
6.3 十字出线 |
6.4 T形出线 |
6.5 端墙出线 |
6.6 节点结合 |
6.7 设计修改 |
6.8 BIM应用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2)不均匀沉降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埋地供水管道事故原因 |
1.3.2 隧道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研究 |
1.3.3 管线渗漏水的影响研究 |
1.3.4 管线腐蚀的影响研究 |
1.3.5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埋地管道力学性能研究 |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城市供水系统现状调查及管道计算参数的选定 |
2.1 引言 |
2.2 城市供水系统现状调查 |
2.2.1 管材 |
2.2.2 管径 |
2.2.3 水压 |
2.2.4 埋深 |
2.3 埋地供水管道计算参数的选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隧道施工对邻近埋地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单线隧道影响的修正方法 |
3.2.1 管-土-隧道相互作用计算模型 |
3.2.2 现有单线隧道施工影响范围的计算方法 |
3.2.3 单线隧道影响的修正方法 |
3.2.4 方法验证 |
3.3 双线隧道影响的计算方法 |
3.4 埋地管道安全状态评价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冲蚀空洞对埋地供水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数值模型 |
4.2.1 管道特性 |
4.2.2 管土相互作用 |
4.2.3 单元类型与边界条件 |
4.2.4 荷载条件 |
4.2.5 冲蚀空洞的模拟 |
4.2.6 网格划分与模型收敛性 |
4.2.7 模型验证 |
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3.1 冲蚀空洞的影响 |
4.3.2 管径的影响 |
4.3.3 壁厚的影响 |
4.3.4 内压的影响 |
4.3.5 埋深的影响 |
4.3.6 土质类型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冲蚀空洞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力学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数值模型 |
5.2.1 管道特性 |
5.2.2 管土相互作用 |
5.2.3 缺陷几何形状 |
5.2.4 荷载条件与边界条件 |
5.2.5 单元划分 |
5.2.6 失效准则 |
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1 腐蚀的影响 |
5.3.2 内压的影响 |
5.3.3 温度的影响 |
5.3.4 失效空洞长度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际工程应用 |
6.1 工程概况 |
6.2 隧道施工对邻近埋地供水管道的影响研究 |
6.2.1 计算参数 |
6.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6.2.3 埋地供水管道安全状态评价 |
6.3 冲蚀空洞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安全状态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系统策划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程建设条件 |
2.1 区域位置和现状 |
2.2 城市自然条件 |
2.3 市政管网配套现状 |
2.3.1 给水现状 |
2.3.2 污水现状 |
2.3.3 雨水现状 |
2.4 社区现状 |
2.4.1 社区管线现状 |
2.4.2 其他管线系统现状 |
2.5 社区内环境现状 |
2.5.1 整体景观系统 |
2.5.2 道路交通系统 |
2.5.3 绿化系统 |
2.6 社区内建筑现状 |
2.7 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 |
2.7.1 给排水管网系统 |
2.7.2 给水及消防系统 |
2.7.3 基础设施 |
2.7.4 出入口及车辆停放 |
2.7.5 建筑结构与沿街建筑立面 |
2.7.6 景观绿化与生活配套设施 |
2.8 改造项目的问卷调查 |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3.1 工程设计指导思想 |
3.2 方案技术路线 |
3.3 设计原则 |
3.4 设计参数 |
3.4.1 地面硬化 |
3.4.2 照明供电设计 |
3.4.3 管道设计工艺参数 |
3.4.4 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
3.4.5 污水系统设计参数 |
3.4.6 化粪池设计参数 |
3.4.7 给水及消防设计参数 |
第四章 工程设计方案与施工控制 |
4.1 给水及消防系统整治改造 |
4.1.1 给水及消防系统现状 |
4.1.2 给水和消防系统整治改造 |
4.2 排水系统整治改造 |
4.2.1 排水系统现状 |
4.2.2 整治方案 |
4.3 小区内环境及绿化景观整治改造 |
4.3.1 项目景观改造工程内容 |
4.3.2 绿化景观系统 |
4.3.3 交通系统 |
4.3.4 配套服务设施 |
4.4 建筑立面改造 |
4.5 施工控制 |
4.5.1 控制目标 |
4.5.2 控制措施 |
第五章 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技术分析 |
5.1 概述 |
5.2 建筑外立面改造 |
5.2.1 案例借鉴 |
5.2.2 改造思路 |
5.2.3 改造建设内容 |
5.2.4 建筑外立面改造方案 |
5.3 项目筹备 |
5.3.1 流程总览 |
5.3.2 勘察、设计和造价 |
5.3.3 介入现场 |
5.4 实施改造 |
5.4.1 开工准备 |
5.4.2 流程总览 |
5.4.3 实施改造 |
5.5 改造效果 |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与造价控制 |
6.1 工程技术方案 |
6.1.1 排水管材的比选 |
6.1.2 供水管材的比选 |
6.1.3 绿化树种的比选 |
6.1.4 透水砖的比选 |
6.2 工程造价控制 |
6.2.1 工程预算 |
6.2.2 同类工程预算对比 |
6.2.3 造价控制结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工程直接费表 |
致谢 |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管道入廊方案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综合管廊工程研究现状 |
1.2.2 排水管道入廊研究现状 |
1.2.3 城市工程管线规划与建设研究现状 |
1.2.4 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综合管廊系统以及造价体系分析 |
2.1 综合管廊概述 |
2.1.1 综合管廊的概念 |
2.1.2 综合管廊的类型 |
2.1.3 综合管廊系统特点 |
2.2 综合管廊总体布置原则及建设概况分析 |
2.2.1 总体布置原则 |
2.2.2 断面形式分析 |
2.2.3 管线入廊选择分析 |
2.2.4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 |
2.3 综合管廊造价体系分析 |
2.3.1 工程造价的含义 |
2.3.2 工程总造价的组成 |
2.3.3 综合管廊总造价的组成 |
2.3.4 工程造价计价的基本方法 |
2.3.5 综合管廊造价计价的方法 |
第3章 城市排水管道入廊技术分析 |
3.1 城市排水系统分析 |
3.1.1 城市排水系统体制 |
3.1.2 城市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 |
3.2 城市排水管道特点分析 |
3.2.1 排水管道水力特性 |
3.2.2 排水管道埋深 |
3.2.3 排水管道施工方法 |
3.2.4 排水管道直埋敷设的问题 |
3.3 排水管道入廊分析 |
3.3.1 排水管道入廊的优点 |
3.3.2 排水管道入廊的难点 |
3.3.3 排水管道入廊技术分析 |
第4章 排水管道入廊方案造价适宜性分析 |
4.1 排水管道入廊方案造价适宜性分析思路 |
4.2 排水管道入廊与排水管道直埋方案初期造价分析 |
4.2.1 综合管廊和直埋排水管道造价分析 |
4.2.2 影响排水管道入廊后综合管廊初期造价因素分析 |
4.2.3 总体条件设定 |
4.2.4 初期造价评判标准 |
4.2.5 排水管道入廊长度和道路纵坡对初期造价影响分析 |
4.2.6 排水管道入廊长度和综合管廊横断面面积对初期造价影响分析 |
4.3 排水管道入廊与排水管道直埋方案运行维护造价分析 |
4.3.1 直埋排水管道检修费用 |
4.3.2 直埋排水管道日常清淤费用 |
4.3.3 直埋排水管道检修对交通的影响 |
4.3.4 综合管廊中排水管道的运维费用 |
4.4 排水管道入廊和直埋方案综合造价分析 |
4.4.1 排水管道入廊和直埋敷设方案综合造价组成 |
4.4.2 排水管道入廊长度和综合管廊横断面面积对综合造价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排水管道入廊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
5.1 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
5.1.1 多目标决策理论 |
5.1.2 层次分析法 |
5.1.3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步骤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排水管道入廊方案综合评价体系 |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3.2 确定评价指标 |
5.3.3 各指标要点分析 |
5.3.4 评价指标赋值 |
5.3.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6 综合评价分值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排水管道入廊方案造价分析 |
6.2 直埋排水管道造价分析 |
6.3 排水管道入廊方案综合评价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不同条件下排水管道入廊方案和直埋方案工程造价 |
(5)南京-高淳长距离引江输水管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3 项目概况 |
1.3.1 项目区域概况 |
1.3.2 区域水资源状况 |
1.3.3 供水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需水量预测、建设规模和目标 |
2.1 需水量预测 |
2.1.1 服务范围及设计年限 |
2.1.2 用水量预测 |
2.1.3 需水量确定 |
2.2 工程规模和目标 |
2.2.1 工程规模 |
2.2.2 水质、水压目标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方案比选 |
3.1 输水方式 |
3.1.1 输送清水与输送浑水方案比选 |
3.1.2 从主城引水与从江宁引水方案比选 |
3.1.3 从主城引水与高淳水厂深度处理方案比选 |
3.2 输水线路 |
3.3 输水管口径确定 |
3.4 输水管材 |
3.4.1 管材选用的基本原则 |
3.4.2 常用管材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施工步骤及技术措施 |
4.1 施工准备 |
4.1.1 技术准备 |
4.1.2 现场准备 |
4.1.3 材料堆放 |
4.1.4 机械及材料的准备 |
4.1.5 其它准备 |
4.2 施工组织 |
4.2.1 劳动力使用及进场计划 |
4.2.2 机械设备使用及进场计划 |
4.3 施工部署 |
4.3.1 工程质量检测手段 |
4.3.2 质量保证措施 |
4.4 主要施工方法 |
4.4.1 开挖施工法 |
4.4.2 顶管施工法 |
4.4.3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法 |
4.4.4 其他施工法 |
4.5 工程实例 |
4.5.1 开挖施工法——管道直埋穿越城北二路 |
4.5.2 开挖施工法——加套管直埋穿越规划古塘互通 |
4.5.3 顶管施工法——穿越现状溧水西匝道 |
4.5.4 水平定向钻进法——穿越上坊互通匝道 |
4.5.5 水平定向钻进法——穿越蒲塘河 |
4.5.6 明架法施工——穿越中心河 |
4.5.7 沉管法施工——穿越新桥河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施工质量控制 |
5.1 管道试压 |
5.1.1 试验压力 |
5.1.2 试压具备的条件 |
5.1.3 试压准备 |
5.1.4 试压 |
5.1.5 质量检查 |
5.2 管道冲洗 |
5.2.1 冲洗管道段落划分 |
5.2.2 冲洗步骤 |
5.2.3 管道冲洗时间 |
5.2.4 冲洗压力 |
5.2.5 保障措施 |
5.3 管道消毒 |
5.3.1 消毒方法 |
5.3.2 消毒程序和注意事项 |
5.4 工程验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供水管网改造中新型给水管材的优选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 |
1.2.1 管材研究进展 |
1.2.2 TRIZ研究进展 |
1.2.3 LINGO研究进展 |
1.3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于TRIZ的新型给水管材优选方法 |
2.1 TRIZ介绍 |
2.2 基于TRIZ设计供水管网和优选新型给水管材的方法论 |
2.3 供水管网的抽象化系统建模 |
2.4 应用TRIZ求解供水管网设计及新型给水管材选型的实际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LINGO和机器学习的新型给水管材优选布置方法 |
3.1 概述 |
3.2 基于LINGO的供水管网系统及新型给水管材布置优化方法 |
3.3 基于机器学习的供水管网快速优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给水管材优选方法在天津市某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的应用 |
4.1 项目背景介绍 |
4.2 基于TRIZ的供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及新型给水管材优选 |
4.3 基于LINGO的供水管网系统量化优化设计及新型给水管材的定量优化布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在沈阳市给水扩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沈阳市城区概况 |
1.1.2 沈阳市水资源概况 |
1.1.3 沈阳市城区供水总况 |
1.1.4 沈阳市供水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管道发展现状 |
1.2.1 国外供水管道使用及发展情况 |
1.2.2 国内供水管道使用及发展现状 |
1.3 管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 |
1.3.1 金属管道修复技术概况 |
1.3.2 金属材料及焊接修复技术 |
1.3.3 PCL复合内衬修复技术 |
1.3.4 复合套管修复技术 |
1.3.5 涂层修复技术 |
1.3.6 复合材料修复技术 |
1.3.7 非开挖修复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课题来源 |
1.5 实施非开挖穿插管修复工艺的必要性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1.6.4 研究意义 |
第2章 工程背景 |
2.1 水厂介绍 |
2.2 供水格局介绍 |
2.3 存在问题 |
2.4 工程概况及方案比较分析 |
2.5 方案确定 |
2.6 工程设计 |
2.6.1 工程规模 |
2.6.2 施工工艺流程 |
2.6.3 工程技术要求 |
2.7 主要工程量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U”型HDPE管内衬修复技术在城市增水工程中应用的经济性及社会性分析 |
3.1 不同管材的经济性比较分析 |
3.2 不同施工方式的经济性比较分析 |
3.3 不同施工方式的工期比较分析 |
3.4 不同施工方式的环境影响比较比较分析 |
3.4.1 交通影响 |
3.4.2 施工扬尘及噪音影响 |
3.4.3 弃土垃圾影响 |
3.4.4 地下水影响 |
3.4.5 资金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U”型HDPE管内衬修复技术在沈阳市北部给水工程应用 |
4.1 “U”型HDPE管内衬修复技术概述 |
4.1.1 主要特点 |
4.1.2 适用范围 |
4.2 工程概况 |
4.3 施工准备 |
4.3.1 材料计划 |
4.4 实施方案 |
4.4.1 工程施工特点 |
4.4.2 编制依据 |
4.4.3 计划安排 |
4.5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 |
4.5.1 围挡施工及文明施工措施 |
4.5.2 开挖探坑及管线检测 |
4.5.3 管材运输、下管 |
4.5.4 P E管材焊接、变形、穿插、翻边 |
4.6 钢管连接件防腐及水泥墩支护 |
4.7 管道试压 |
4.8 作业坑回填 |
4.8.1 作业坑回填 |
4.8.2 作业坑回填材料安排 |
4.9 各分段施工流程 |
4.9.1 第一分段施工 |
4.9.2 第二、三分段施工 |
4.10 管线加固投产后的管理 |
4.11 质量保证措施 |
4.12 管道施工消除质量通病措施 |
4.13 安全措施用电管理措施 |
4.13.1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及上报程序 |
4.13.2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
4.13.3 其它方面管理 |
4.1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给排水工程常用塑料管道应用及施工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给排水工程中管材的发展历程 |
1.2.1 国外给排水工程中管材的发展历程 |
1.2.2 国内给排水工程中管材的发展历程 |
1.3 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1.3.1 选题依据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常用新型塑料管道性能分析 |
2.1 聚乙烯(PE)管 |
2.1.0 PE管的分类 |
2.1.1 单层实壁管 |
2.1.2 PE管的特性 |
2.1.3 PE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
2.2 硬聚氯乙烯(UPVC)管 |
2.2.1 UPVC管的分类 |
2.2.2 UPVC管的特性 |
2.2.3 UPVC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
2.3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 |
2.3.1 PPR管的特性 |
2.3.2 PPR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
2.4 聚丁烯(PB)管 |
2.4.1 PB管的特性 |
2.4.2 PB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
2.5 玻璃钢夹砂(RPMP)管 |
2.5.1 RPMP管的特性 |
2.5.2 RPMP管在国内外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塑料管道施工工艺特点研究 |
3.1 沟槽开挖 |
3.1.1 开挖沟槽类型的选择 |
3.1.2 沟槽开挖宽度计算 |
3.1.3 注意事项 |
3.2 管道基础 |
3.3 管道安装与连接 |
3.4 支墩 |
3.5 管道与检查井连接 |
3.6 管道水压试验 |
3.7 沟槽回填 |
3.8 工程实例分析 |
3.8.1 工程概况 |
3.8.2 沟槽开挖的比较 |
3.8.3 水力学方面的比较 |
3.8.4 施工工序的比较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型塑料管道施工质量与市场发展研究 |
4.1 新型塑料管道施工质量问题 |
4.1.1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问题 |
4.1.2 室内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问题 |
4.2 新型塑料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
4.2.1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
4.2.2 室内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
4.2.3 优化完善新型塑料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
4.3 新型塑料管道在我国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4.3.1 原料方面 |
4.3.2 生产环节 |
4.3.3 应用环节 |
4.3.4 管理方面 |
4.4 对市场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4.4.1 可借鉴的国外应用的成功经验 |
4.4.2 结合传统经验,发展新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9)高层住宅建筑中给水管材的技术经济分析与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国内新型管材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1.2 国外新型管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1.3 拟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在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论述内容框架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
2 常用的典型给水管材介绍 |
2.1 纯塑料管材 |
2.1.1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 |
2.1.2 给水用聚乙烯(PE)管 |
2.1.3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 |
2.2 钢塑复合管 |
2.3 纯金属管 |
2.3.1 薄壁不锈钢管 |
2.3.2 建筑给水铜管 |
3 给水管材技术经济分析的相关理论 |
3.1 层次分析法(AHP) |
3.1.1 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程序 |
3.1.2 层次递阶模型 |
3.1.3 层次分析法的评价尺度 |
3.1.4 判断矩阵的建立 |
3.1.5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3.1.6 层次单排序 |
3.1.7 层次总排序 |
3.2 价值工程 |
3.2.1 价值工程的定义 |
3.2.2 价值工程研究活动的程序和步骤 |
3.2.3 建设工程项目价值工程的过程 |
3.2.4 价值工程的功能系统图 |
3.2.5 价值工程的功能评价 |
4 某高层住宅给水管材的技术经济分析实例 |
4.1 工程实例概况简介 |
4.1.1 建设场地及建筑物概况 |
4.1.2 生活给水部分设计说明 |
4.2 建筑给水管选用原则及考虑因素 |
4.2.1 建筑给水管选用的技术经济原则 |
4.2.2 给水管道选用的规范标准 |
4.3 给水管道的技术功能对比 |
4.3.1 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功能评价 |
4.3.2 各功能指标层技术对比 |
4.3.3 确定功能重要度 |
4.3.4 层次总排序计算 |
4.3.5 功能系数计算 |
4.4 给水管道的经济成本对比 |
4.5 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对比 |
4.6 方案的选择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程设计图纸 |
(10)建筑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给水系统概述 |
1.1 常用管材类型及使用 |
1.1.1 金属管 |
1.1.2 非金属管 |
1.2 我国建筑给水现状以及给水管材发展展望 |
1.2.1 建筑给水发展现状 |
1.2.2 给水管材的发展与展望 |
1.3 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 管径选用和变化不合理,给水管道噪音问题 |
1.3.2 管道裸露外表结露 |
1.3.3 管线交叉,影响美观和使用 |
1.3.4 选材和设置不当,影响饮水卫生质量 |
1.3.5 给水管道漏水问题 |
1.3.6 管道未设倒流防止器和补偿器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优化 |
2.1 管道材料的选择与优化 |
2.1.1 给水管材的选用原则 |
2.1.2 给水主管管道选材对比分析 |
2.1.3 给水支管UPVC、PP-R、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使用对比分析 |
2.2 管道设计优化 |
2.2.1 给水供应系统的设计 |
2.2.2 供水管道布置的设计原则 |
2.2.3 供水立管的分布 |
2.2.4 供水支管分布 |
2.2.5 供水管道隔振降噪设计原则 |
2.2.6 水表设置 |
2.3 管道施工优化 |
2.3.1 针对现实存在问题的具体处理措施 |
2.3.2 给水管道的安装注意事项 |
2.3.3 给水管道施工注意事项 |
2.3.4 PP-R管、PP-R塑铝稳态管、PE管施工措施 |
2.3.5 管道施工中其他问题的处理措施 |
2.3.6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关系的处理 |
2.4 管道施工造价分析 |
2.5 工程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 |
2.5.1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
2.5.2 竣工验收及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
2.5.3 常用管材的综合单价对比 |
2.6 小结 |
第3章 工程案例 |
3.1 案例一,医院 |
3.1.1 工程概况 |
3.1.2 技术参数 |
3.1.3 管材选用 |
3.1.4 供水管线设计优化 |
3.1.5 造价分析 |
3.2 案例二,办公楼 |
3.2.1 工程概况 |
3.2.2 技术参数 |
3.2.3 管材选用 |
3.2.4 供水管线设计优化 |
3.2.5 造价分析 |
3.3 案例三,宾馆 |
3.3.1 工程概况 |
3.3.2 技术参数 |
3.3.3 管材选用 |
3.3.4 供水管线设计优化 |
3.3.5 造价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建筑新型给水管材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污水入廊工程工艺设计及BIM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立交及新机场管廊项目为例[D]. 蔺世平.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2]不均匀沉降和腐蚀耦合作用下埋地供水管道力学性能研究[D]. 朱战魁. 天津大学, 2020(02)
- [3]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系统策划与控制研究[D]. 夏恩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管道入廊方案技术经济分析[D]. 刘卯钊.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5]南京-高淳长距离引江输水管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控制[D]. 徐卫民. 东南大学, 2019(05)
- [6]供水管网改造中新型给水管材的优选方案研究[D]. 马杰. 天津大学, 2019(06)
- [7]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在沈阳市给水扩建中的应用研究[D]. 李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给排水工程常用塑料管道应用及施工质量研究[D]. 孙晓晶. 山东建筑大学, 2016(08)
- [9]高层住宅建筑中给水管材的技术经济分析与选用[D]. 傅国.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10]建筑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优化[D]. 柳现锋. 河南科技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