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钴论文-邓庚凤,李志午,袁远亮,顾晓倩,鲁统鹏

氧化钴论文-邓庚凤,李志午,袁远亮,顾晓倩,鲁统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氧化钴,前驱体

氧化钴论文文献综述

邓庚凤,李志午,袁远亮,顾晓倩,鲁统鹏[1](2019)在《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钴纳米纤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硝酸钴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原料制备纺丝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前驱体纤维及煅烧后纤维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氧化钴纳米纤维的可行性及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VP(K30)质量分数为43%,硝酸钴质量为2 g以及最佳设备参数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直径约600 nm、均匀光滑的硝酸钴/PVP前驱体纤维,经600℃高温煅烧后,可得到直径约30 nm的氧化钴纳米纤维。(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何守锁,郝建军,牟世辉[2](2019)在《添加剂对电化学合成聚苯胺-氧化钴复合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苯胺-硫酸-硫酸钴溶液体系中,采用恒电位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合成了聚苯胺-氧化钴(PANI–CoO)复合膜。研究了硫脲、叁乙醇胺(TEA)和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这3种常见有机添加剂对PANI–CoO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0.3 g/L硫脲存在的情况下,所得的PANI–CoO复合膜均匀、致密,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腐蚀电位最正,极化电阻最大,能够耐10%(质量分数)盐酸点滴腐蚀420 s,中性盐雾试验48 h后表面无明显腐蚀。(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15期)

秦汝勇,张颖,黄亚祥,黄铁熙,郑世林[3](2019)在《两段沉淀法处理刚果(金)低品位氧化钴矿制备粗制钴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刚果(金)低品位氧化钴矿冶炼过程净化后液为原料,提出了采用两段逆流沉淀法制备高品质粗制氢氧化钴的新工艺,并考察了影响沉淀过程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25℃、氧化镁的加入量为溶液中钴的摩尔量的1.6倍、氯化铵的加入量为溶液中钴的摩尔量的0.4倍、搅拌速度350 r/min的条件下,钴沉淀率为99.29%,所得氢氧化钴中镁含量为1.50%。(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冶金》期刊2019年03期)

钟晓丽[4](2019)在《基于羟基氧化钴/铁纳米酶的甲基转移酶和砷酸根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优异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羟基氧化钴(CoOOH)纳米片及羟基氧化铁(FeOOH)纳米棒材料,并基于这两种纳米酶材料成功构建光、电传感平台分别用于甲基转移酶(MTase)和砷酸根(As(V))的灵敏检测。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纳米酶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的种类以及相关应用,着重介绍CoOOH和FeOOH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其作为纳米酶材料的应用。并介绍了甲基转移酶与砷酸根离子的检测意义及目前主要检测方法。最后阐述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2.基于ssDNA增强CoOOH纳米片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建立了一种简单的MTase活性比色测定法。ssDNA对CoOOH纳米片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可归因于酶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ssDNA之间的静电吸引和芳香堆积作用。基于MTase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paII的特异性识别以及CoOOH纳米片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实现了对M.SssI MTase活性的灵敏检测,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8-50 U/mL,检测限为0.069 U/mL。本方法还可用于检测肺癌细胞(A549)裂解液中的MTase。以代表性抗癌药物作为模型抑制剂,考察本方法对M.SssI MTase抑制剂的筛选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比色传感策略不仅能够灵敏地检测MTase活性,还可用于筛选M.SssI MTase抑制剂。3.基于FeOOH纳米棒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一种比色和电化学双信号传感方法用于高灵敏检测As(V)。制备的FeOOH纳米棒可在过氧化氢(H_2O_2)存在下将酶底物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氧化成深绿色产物(ABTS_(OX))。在As(V)存在下,As(V)可通过As-O键和静电作用吸附在FeOOH纳米棒上,As(V)的吸附阻碍酶底物ABTS接近纳米棒,从而抑制FeOOH纳米棒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导致绿色氧化产物ABTS_(OX)减少,观察相应溶液的颜色变化可实现对As(V)的可视化检测。通过记录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实现对As(V)的定量检测。该比色方法对As(V)的检测限为0.1 ppb。基于FeOOH纳米棒的优异的导电性,进而发展了电化学传感方法检测As(V)。将FeOOH纳米棒修饰在玻碳电极上,通过在FeOOH纳米棒上吸附As(V)抑制ABTS的还原电流信号实现高灵敏电化学检测As(V),其检测限低至12 ppt。比色和电化学双信号传感方法不仅对As(V)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而且可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As(V)的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14)

王佳,朱永春,那宝双,辛士刚,张洪波[5](2019)在《纳米氢氧化钴修饰碳糊电极检测百菌清及其量化计算和交流阻抗》一文中研究指出百菌清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氯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由于其可以黏附在植物上或经过植物进入饮用水中,因此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运用微分脉冲伏安(DPV)方法通过修饰碳糊电极检测了百菌清。首先运用电化学方法将氢氧化钴恒电位沉积到碳糊电极表面。在电极电压的作用下,百菌清分子被萃取到电极表面,百菌清与氢氧化钴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在-0. 66 V处得到一个还原峰。还原峰电流与随扫速呈一次方正增长关系,证明还原过程受吸附控制。吸附过程满足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反应ΔG_r为-3 929. 94 k J/mol,可以自发进行。运用量化计算和交流阻抗的方法探究了反应过程,计算所得结果与电化学实验所得结果相一致。因此可以用该体系来检测百菌清。还原峰电流与百菌清浓度的对数在3. 333×10~(-5)~3. 333×10~(-12)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信噪比(S/N=3)达到3. 333×10~(-12)mol/L。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污水中百菌清的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于晓光[6](2019)在《氢氧化钴衍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今能源紧缺的状况日益加剧,研发可持续、可替代的清洁能源迫在眉睫。鉴于氢能具有高效和环保的特性,氢被用作有前途的能量载体和未来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化学构件。近年来,水的电化学分裂提供了灵活和可持续的前景,Pt等贵金属基材料是氢析出反应活跃的电催化剂。然而,稀缺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它们在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因此,设计和开发非贵金属氢析出反应的电催化剂正在积极开展氢能经济的未来,并引起了巨大的研究兴趣。以钴、镍、铁、钼等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因展现出可与贵金属相比拟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例如磷化物,硒化物,硫化物,硼化物,碳化物和金属合金,可作为氢析出反应的有希望的候选物。这里,一种含有丰富的P-S-Co界面的磷化钴/硫化钴中空纳米锥状催化剂,被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合成了。通过调节反应物的硫磷比,钴的磷化物/钴的硫化物的无序界面丰富度可被简单可控地调节。当硫化钠与前驱质量比为1:0.72时,Co_9S_8/CoP无序界面被成功大量地制备,此时OER与HER催化性能最为优异。界面无序区中存在的Metal-S-P-Metal键、Co-SO_x键可能是使OER、HER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0.5 M H_2 SO_4溶液中,硫化钴/磷化钴无序界面的丰富存在,使得HER过电位@10 mA cm~(-2)比缺少无序界面的催化体系降低了近230 mV,在1 M KOH溶液中,相比于缺少无序界面的催化体系,使得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的析氧过电位降低了270 mV。特别地,文中讨论了氧化还原电流平台对tafel斜率的影响及原因。另外,与单金属磷化物相比,由于不同组分的协同作用,双金属磷化物可以进一步提高析氢反应(HER)的催化性能。因此,具有良好控制的结构和组成的双金属基磷化物的合理设计和简便合成具有科学和技术重要性。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利用层状结构的Co(OH)_2 NCs作为自牺牲模板,通过插层反应策略成功地制备了Fe-Co普鲁士蓝类似物(PBA)纳米锥(NCs)。在煅烧和磷化过程之后,Fe-Co PBA NCs可以转化为Fe掺杂的Co_xP NCs而没有明显的收缩。电化学测试表明,由于协同效应,Fe掺入可以有效地促进Co_xP的电催化活性。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将有助于开发其他功能性Co基双金属化合物。此外,该策略可以扩展到制造一系列具有特殊结构和新颖形态的PBA材料,可以作为多种应用的有前途的平台,特别是在储能和转换方面。(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5)

王佳,朱永春,那宝双,辛士刚,张洪波[7](2019)在《纳米氢氧化钴原位修饰碳糊电极固-液微萃取及电化学检测辛硫磷》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纳米氢氧化钴原位修饰碳糊电极微分脉冲伏安(DPV)法检测了辛硫磷。在外加电位下辛硫磷分子被萃取到电极表面,并与纳米氢氧化钴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在-0.489 V处得到1还原峰,且还原峰电流随扫速线性增长,表明电极上的还原过程受吸附控制。吸附过程满足Temkin等温吸附模型。pH与电位的关系表明辛硫磷的还原过程为1电子1个质子反应。运用交流阻抗方法考察了反应过程,并辅以理论计算,表明反应为自发过程,计算结果与循环伏安法一致。采用该体系检测辛硫磷,其还原峰电流与辛硫磷浓度的对数分别在3.333×10~(-13)~3.333×10~(-8) mol/L和3.333×10~(-8)~3.333×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可达3.333×10~(-13) mol/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及选择性,用于菠菜中辛硫磷农药的检测,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超,覃忠祥,宋振纶,张杰,王海[8](2019)在《刚果(金)某氧化钴矿还原酸浸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对来自刚果(金)某钴含量为1.10%的氧化钴矿进行了还原酸浸试验研究,考察了还原剂用量、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液固比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优浸出条件为:反应温度70℃,液固比1.5,还原剂用量为钴锰完全还原理论用量1.8倍,在此条件下钴的浸出率可达94.86%,锰浸出率97.43%,铁浸出率15.56%,铝浸出率42.53%,浸渣含钴0.059%。对浸出前后的物料进行分析表明,还原酸浸过程充分破坏了金属矿物结构,使有价金属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实现了有价元素的选择性浸出。(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4期)

韩霜[9](2019)在《交叉棒状钼酸钴/氧化钴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锂电池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储能设备,在过去几十年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锂电池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选择。其中,对电池负极材料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开发和选择新型多元金属化合物,或者合成更具优势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本文通过简单的试验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从未报道过的表面粗糙的交叉棒状钼酸钴/氧化钴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应用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6期)

周移,王艳丽,林琳,吴晓燕,何丹农[10](2019)在《氧化钴及其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储能设备能解决清洁能源利用、转换和储存等关键问题,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移动通讯等领域,促进了储能材料的发展。氧化钴由于其较高的理论容量而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氧化钴及其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归纳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氧化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苯胺-硫酸-硫酸钴溶液体系中,采用恒电位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合成了聚苯胺-氧化钴(PANI–CoO)复合膜。研究了硫脲、叁乙醇胺(TEA)和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这3种常见有机添加剂对PANI–CoO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0.3 g/L硫脲存在的情况下,所得的PANI–CoO复合膜均匀、致密,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腐蚀电位最正,极化电阻最大,能够耐10%(质量分数)盐酸点滴腐蚀420 s,中性盐雾试验48 h后表面无明显腐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钴论文参考文献

[1].邓庚凤,李志午,袁远亮,顾晓倩,鲁统鹏.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钴纳米纤维[J].粉末冶金技术.2019

[2].何守锁,郝建军,牟世辉.添加剂对电化学合成聚苯胺-氧化钴复合膜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9

[3].秦汝勇,张颖,黄亚祥,黄铁熙,郑世林.两段沉淀法处理刚果(金)低品位氧化钴矿制备粗制钴盐的研究[J].中国有色冶金.2019

[4].钟晓丽.基于羟基氧化钴/铁纳米酶的甲基转移酶和砷酸根检测研究[D].南昌大学.2019

[5].王佳,朱永春,那宝双,辛士刚,张洪波.纳米氢氧化钴修饰碳糊电极检测百菌清及其量化计算和交流阻抗[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于晓光.氢氧化钴衍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7].王佳,朱永春,那宝双,辛士刚,张洪波.纳米氢氧化钴原位修饰碳糊电极固-液微萃取及电化学检测辛硫磷[J].分析测试学报.2019

[8].李超,覃忠祥,宋振纶,张杰,王海.刚果(金)某氧化钴矿还原酸浸试验[J].金属矿山.2019

[9].韩霜.交叉棒状钼酸钴/氧化钴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锂电池应用[J].西部皮革.2019

[10].周移,王艳丽,林琳,吴晓燕,何丹农.氧化钴及其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9

标签:;  ;  ;  ;  

氧化钴论文-邓庚凤,李志午,袁远亮,顾晓倩,鲁统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