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陶瓷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碳产品认证,国家认监委,目录,检索工具
建筑陶瓷砖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讯[1](2016)在《建筑陶瓷砖(板)列入低碳产品认证第二批目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第二批低碳产品认证目录公告,建筑陶瓷砖(板)、轮胎、纺织面料3种产品纳入认证目录。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工作于2010年9月启动,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监委共同组织实施。2013年8月,第一批《低碳产品认证目录》发布,通用硅酸盐水泥、平板玻璃、铝合金建筑型材、中小型叁相异步电动机等4种产品列入其中。(本文来源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期刊2016年04期)
吴智强,顾幸勇,罗婷,董伟霞,李鑫浩[2](2015)在《紫砂泥对瓷质建筑陶瓷砖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瓷质建筑陶瓷砖配方中,创新地添加景德镇本地新开发的紫砂泥劣质原料(可塑性较差部分)和景德镇煤矸石废料作为主要原料,并引入长石、宜春砂来改善坯体的性能。通过测试样品的吸水率和抗折强度,结合XRD衍射分析和SEM电镜扫描的方法,探讨紫砂泥不同的加入量对样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多的加入紫砂泥对降低样品的吸水率、提高抗折强度不利。当紫砂泥加入量为37.5%时,试样的吸水率达到最小值0.04%,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108 MPa。通过XRD和SEM分析结果可知,该样品主晶相为莫来石相和石英。(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5年04期)
叶力佳,申士富,王志平,曹桂萍[3](2015)在《利用铜钼尾矿制备建筑陶瓷砖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中条山铜矿峪的铜钼尾矿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建筑陶瓷地砖及内墙砖的工艺,并确定了该工艺条件和坯体配方,并在辊道窑中生产出了合格的地砖和内墙砖。(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5年03期)
王元荪[4](2015)在《一种用花岗岩废料湿法浇注成型制备建筑陶瓷砖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申请号:CN201410367939.1公开号:CN104086166A申请日:2014.07.30公开日:2014.10.08申请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花岗岩废料湿法浇注成型制备建筑陶瓷砖的方法,采用花岗岩废料为主要原料,水为分散介质,外加卡拉胶、田箐胶、低分子聚丙烯酸钠为添加剂混合得到(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5年04期)
吴智强[5](2015)在《景德镇紫砂泥、煤矸石制备瓷质建筑陶瓷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创新地在瓷质建筑陶瓷配方中添加景德镇本地原料紫砂泥和景德镇煤矸石废料作为主要原料,并引入长石来改善坯体的性能。采用正交实验法和单因素实验法对配方进行优化。从而制备出一种吸水率低、强度高的瓷质建筑陶瓷。国家标准技术指标为坯体吸水率在0.5%以下,抗折强度在35MPa以上,本实验最高强度达到108MPa,吸水率为0.04%,烧成范围为 1070—1100℃。采用XRD、SEM及其它常规测试等手段对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主要生成产物是莫来石和石英,莫来石能够提高制品的抗折强度;在烧成范围内,随着紫砂泥和煤矸石用量的变化,样品的吸水率和烧成收缩有一定变化。在优化配方的基础上,当烧成温度1100℃时,试样的吸水率达到最小值0.04%,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108 MPa;当紫砂泥的添加量在34.1%—40.5%范围内时,样品的吸水率都小于0.3%,抗折强度大于70 MPa;当煤矸石的添加量在37.5—45.7%范围内时,样品的吸水率都小于0.1%,抗折强度大于70MPa。优化配方基础上的单因素实验表明:当长石添加量在32.4—35.9%范围内,样品烧成温度降低,在1070℃时,样品的吸水率都小于0.3%,抗折强度大于80MPa。以MY-3配方为基础的单因素实验表明:长石的添加量在23.8—30.4%范围内时,样品烧成温度降低,在1070℃时,样品的吸水率都小于0.3%,抗折强度大于70MPa。利用景德镇紫砂泥和景德镇煤矸石废料为主要原料来制备瓷质建筑陶瓷,样品性能满足瓷砖建筑陶瓷砖要求,紫砂泥和煤矸石废料的应用不仅有效地缓解景德镇本地陶瓷原料稀缺的压力,而且还开辟了废物利用的新途径,对环境保护和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期刊2015-04-01)
罗婷,吴少泠,顾幸勇[6](2013)在《环保型建筑陶瓷砖性能与湿法浇注成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废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讨论粉煤灰的大量引入(≥65 wt%)对坯体工艺性能和红外性能的影响。以粉煤灰掺入量达85 wt%为基础配方,探讨高掺量粉煤灰湿法浇注成型的相关工艺。实验结果显示:粉煤灰的增加会提高坯体的弯曲强度和远红外发射率,当粉煤灰掺入量达85 wt%时,坯体弯曲强度达82 MPa,红外发射率达到0.91;湿法浇注成型较传统压制粉料成型能较大程度提高生坯的强度,当加入65 wt%水,4 wt%淀粉,0.04 wt%分散剂和0.6 wt%PVA在60~80℃干燥后生坯强度达到1.48 Mpa,较干压成型生坯强度(0.28 MPa)提高约5.3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3年11期)
余国明,王勇[7](2013)在《建筑陶瓷砖装饰用高温大红釉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rSiO4包裹硫硒化镉色料为色剂和熔块釉为基础釉,在建筑陶瓷砖表面制备了高温大红釉。通过XRD和TEM等分析手段对硫硒化镉包裹色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熔块(基础釉)配方组成对制备的釉面砖面釉釉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降低熔块中助熔剂氧化物含量和提高SiO2含量,并加入少量高折射率PbO和TiO2及ZrSiO4等,可制备出在1130℃高温烧成后发色稳定,呈色鲜艳和无针孔的大红面釉。(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3年02期)
谭金华[8](2012)在《建筑装饰石材与建筑陶瓷砖的市场缝隙和营销模式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材协会邹传胜会长曾经在多次会议和多种场合提出,石材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营销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进军家装市场。那么年产超过90亿m~2的建筑陶瓷砖为何有如此大的销量,如今安在何处?而年产仅有区区4亿m~2的建筑装饰石材为何叫苦不迭,整日为产销所困(本文来源于《石材》期刊2012年04期)
宁红军,张明亮[9](2011)在《薄型化建筑陶瓷砖的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陶瓷产品由于其坚固耐用、色泽鲜艳经久不变,已与人们日常生活朝夕相伴。陶瓷外墙砖继承了陶瓷产品的优点,它具有品种丰富,耐酸、耐碱、吸水率低,易于清洁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适宜环境使其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陶瓷产品对资源和能源的(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1年12期)
周鹏,隋旭东[10](2011)在《建筑陶瓷砖(板)表面抛光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陶瓷砖(板)依据其物理特性及表面装饰等特点划分,其种类众多,本文针对被加工对象(各类建筑陶瓷砖(板))、加工介质、设备等组成的抛光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建立抛光技术模型,并给出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微晶玻璃板表面抛光技术、釉面砖表面抛光技术、水泥砖抛光技术等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亚洲陶瓷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1-04)
建筑陶瓷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瓷质建筑陶瓷砖配方中,创新地添加景德镇本地新开发的紫砂泥劣质原料(可塑性较差部分)和景德镇煤矸石废料作为主要原料,并引入长石、宜春砂来改善坯体的性能。通过测试样品的吸水率和抗折强度,结合XRD衍射分析和SEM电镜扫描的方法,探讨紫砂泥不同的加入量对样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多的加入紫砂泥对降低样品的吸水率、提高抗折强度不利。当紫砂泥加入量为37.5%时,试样的吸水率达到最小值0.04%,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108 MPa。通过XRD和SEM分析结果可知,该样品主晶相为莫来石相和石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陶瓷砖论文参考文献
[1].本刊讯.建筑陶瓷砖(板)列入低碳产品认证第二批目录[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6
[2].吴智强,顾幸勇,罗婷,董伟霞,李鑫浩.紫砂泥对瓷质建筑陶瓷砖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5
[3].叶力佳,申士富,王志平,曹桂萍.利用铜钼尾矿制备建筑陶瓷砖的试验研究[J].矿冶.2015
[4].王元荪.一种用花岗岩废料湿法浇注成型制备建筑陶瓷砖的方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
[5].吴智强.景德镇紫砂泥、煤矸石制备瓷质建筑陶瓷砖的初步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
[6].罗婷,吴少泠,顾幸勇.环保型建筑陶瓷砖性能与湿法浇注成型研究[J].中国陶瓷.2013
[7].余国明,王勇.建筑陶瓷砖装饰用高温大红釉的研制[J].中国陶瓷工业.2013
[8].谭金华.建筑装饰石材与建筑陶瓷砖的市场缝隙和营销模式对比[J].石材.2012
[9].宁红军,张明亮.薄型化建筑陶瓷砖的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J].陶瓷.2011
[10].周鹏,隋旭东.建筑陶瓷砖(板)表面抛光技术研究[C].第七届亚洲陶瓷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