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滇中城市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群,滇中,城市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农工党,区域城镇化,城市聚集,城市经营,中心城市,生产力布局
滇中城市群论文文献综述
田钿[1](2019)在《集中力量打造滇中城市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与全国一道驶入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但因自身条件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此,农工党云南省委在提案《关于加快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的建议》中建议,集中力量打造滇中城市群(本文来源于《云南政协报》期刊2019-11-11)
赵建鹏,赵俊叁,袁磊[2](2019)在《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因素综合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用地的扩展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2009—2015年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因素综合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各驱动因素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路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总效应,进而揭示了驱动因素对城镇用地扩展的综合影响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对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总效应分别为0.83、0.62、0.55和0.46,是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主要驱动因素;总人口主要通过影响第二产业产值、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间接影响城镇用地扩展,影响路径分别为0.32、0.15和0.52,并且总人口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用地扩展的直接影响(0.63)最大,而第二产业产值对城镇用地扩展的间接影响(0.83)最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仙春,赵俊叁,陈国平[3](2019)在《基于“叁生空间”的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多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生空间"功能优化是进行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滇中城市群"叁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基于不同的行政尺度,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滇中城市的4个州市和42个县区的"叁生空间"功能格局分布特征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在市域尺度上,滇中城市的"叁生空间"功能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和信息熵空间分布中、东部高西部低的现状;集中化程度空间分布整体较低且各地相差不大;优势度整体较高;各州市区位特征不显着。(2)在县域尺度上,滇中城市的"叁生空间"功能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和信息熵空间分布东部高,西部低的现状;集中化程度除昆明市主城区外其他各地分布趋近;优势度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现状。(3)通过县域与市域尺度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各尺度间"叁生空间"功能分布格局的相互关系,实现各尺度间的良性约束和优化配置,为城市群的国土空间功能优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绍波[4](2019)在《我市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绍波)从省委、省政府确定加快滇中城市群建设战略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滇中城市群发展工作,围绕把曲靖建成支撑滇中城市群跨越发展的东部增长极目标,始终坚持“主动融入、一体共赢”的发展理念,制定《曲靖市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强(本文来源于《曲靖日报》期刊2019-08-23)
林伊琳,赵俊叁,张萌,陈国平[5](2019)在《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识别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化规律和分异特征,揭示国土空间数量结构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耦合机理,开展了区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高原山区城市——滇中城市群为例,选取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从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对4个时点上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原山区为主导的地形特征影响了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分布,其垂直差异性显着,滇中城市群生态空间为绝对主体,生产、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市群中部以东区域; 2000—2015年叁生空间变化速度加快,且区域差异明显,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增加,生态空间持续减少,总体呈现"入不敷出"的态势,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面积的相互转换构成了国土空间格局图谱演变的主要类型;国土空间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程度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 4个时点上,研究区国土空间格局总体沿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生产、生活空间在东北方向的分布最为聚集,生态空间格局分布较随机;生产、生活空间核密度测算值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部、西部及东北部高,南部、西南部及西北部低,多核扩散破碎化明显,生态空间核密度测算值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部以东较为密集,受人类活动干扰,破碎化严重,分布不均匀;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相应土地政策实施促使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彭玲,黄义忠,彭秋志,唐铃,陈相泽[6](2019)在《滇中城市群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偏移份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群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引擎,探究其内部各城市的用地结构变化偏移特征,可为编制更趋协调高效的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2年和2016年的城市用地结构数据,运用偏移份额模型研究了近15年来城市用地变化在不同地类之间和不同城市之间的偏移特征。结果表明:①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属于增长性地类,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属于衰减性地类;②呈现增长性特征的城市多为区域内较高级别中心城市,呈现全面衰减性特征的城市均为传统工业城市;③城市用地结构变化特征同时受城市级别、类型、区位和规划定位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情报》期刊2019年06期)
钟朝功[7](2019)在《杨斌迟中华率队赴省级部门汇报对接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6月12日,州委书记杨斌,州委副书记、州长迟中华率州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汇报对接,并就我州重点产业发展、“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地质灾害搬迁治理、(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9-06-13)
孙佳[8](2019)在《基于建设用地角度的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群是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交融的必然产物,它不但发挥着强大的地区辐射作用,而且还会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所以城市群成为了新型城镇化体系中,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群的土地开发利用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极大,而且城市范围也在不断的向四周扩张,传统的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多为蔓延式扩张,主要是通过吞噬城市周边的耕地以达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也未充分挖掘出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原本是建设用地类型或者已经转变为建设用地类型的土地,也普遍存在着闲置和低效利用的现象,浪费资源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不但影响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而且也不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滇中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多个国家相接壤,是我国面向印度洋地区国家的辐射中心,在对外开放与区域协作发展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但是滇中城市群的极速发展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群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等等。因此,为了保证滇中城市群稳定有序且高效的发展,可以对其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滇中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此来促进滇中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滇中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构建滇中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滇中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然后分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格局分布,进而尝试提出有利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滇中城市群建设用地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Malmquist(马尔姆奎斯特)指数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滇中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处于DEA有效的区县有: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麒麟区、红塔区、通海县和元江县;其他区县均处于DEA无效的状态,需要通过调整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等方式来促进效率的提升。(2)规模报酬不变的区县主要位于各地州市的中心城区,生产规模较为合理没有扩大的必要;其他区县多数是郊区和郊县,处于规模报酬持续递增的状态,还有一定的潜力尚未发掘,可以适当的扩大生产规模。(3)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分析表明除了少部分区县的资源利用较为充分之外,其他区县的各种要素利用程度尚有提高的潜力。(4)滇中城市群各区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差异是由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但是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更大。(2)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Natural Breaks(自然断裂)法和Getis-Ord Gi~*(热点分析)模型等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滇中城市群42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空间集聚状态分析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滇中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效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显着的聚集模式。(2)滇中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形态分布规律从2012年到2016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大体上的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布较为一致。(3)热点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2012年还是2016年,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的数量都比较少,都有约70%的区域都是热点和冷点不显着的区域。(4)综上所述,虽然滇中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全局自相关,呈现出集聚模式,但是局部联系不够紧密,这说明滇中城市群各区县之间合作水平太低或者不存在合作关系,不利于该区域的建设发展,应出台相关政策或者通过大力推动区域合作项目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水平和城市的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9-06-12)
何萍,邵敏锋[9](2019)在《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暴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利用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近40年各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各气象站年、季、月的暴雨量和暴雨频次,建立暴雨的时间序列,利用对比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滇中城市群的暴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滇中城市群的暴雨量、暴雨频次的月分布极不均匀,暴雨集中分布在雨季5~10月份,其中以6~8月最为集中,6月份最多,11月至次年4月暴雨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滇中城市群暴雨频次、暴雨量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匀,但年代际变化幅度不大,波动较小。在空间分布上,滇中城市群的年均暴雨量呈放射状分布,昆明市为高值中心,向四周递减。通过对滇中城市群4个主要城市之间对比分析和城郊对比分析发现:城市化对降水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增加了降水的不稳定性,使得城市暴雨等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城市越大诱发暴雨的几率也越大。大气环流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原因,城市的发展使城市上空凝结核增多,热力对流运动增强,增加了城市降暴雨的强度和概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对暴雨影响最大的自然因子是相对湿度,最大的人文因子是建成区面积。(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吉岗,杨红娟[10](2019)在《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与空间联系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动态演化趋势:人口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极化—收敛态势;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收敛—收敛—极化态势;第叁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收敛—收敛态势。空间联系动态演化趋势:昆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互影响力逐渐增强但增长速度放缓,且存在显着差异,交通距离已成为滇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的主要障碍,蒙自市与蒙自城镇组团其他城市之间的影响力也呈现该特征;昆明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速度也放缓,主要原因是2008年后滇中城市群的发展速度均下降且总体呈收敛趋势,蒙自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弱。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昆明市,强化辐射带动能力,依托蒙自市的区位优势,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贸易中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滇中城市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镇用地的扩展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2009—2015年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因素综合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各驱动因素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路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总效应,进而揭示了驱动因素对城镇用地扩展的综合影响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对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总效应分别为0.83、0.62、0.55和0.46,是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主要驱动因素;总人口主要通过影响第二产业产值、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间接影响城镇用地扩展,影响路径分别为0.32、0.15和0.52,并且总人口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用地扩展的直接影响(0.63)最大,而第二产业产值对城镇用地扩展的间接影响(0.83)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滇中城市群论文参考文献
[1].田钿.集中力量打造滇中城市群[N].云南政协报.2019
[2].赵建鹏,赵俊叁,袁磊.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因素综合影响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陈仙春,赵俊叁,陈国平.基于“叁生空间”的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多尺度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9
[4].李绍波.我市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N].曲靖日报.2019
[5].林伊琳,赵俊叁,张萌,陈国平.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识别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9
[6].彭玲,黄义忠,彭秋志,唐铃,陈相泽.滇中城市群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偏移份额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19
[7].钟朝功.杨斌迟中华率队赴省级部门汇报对接工作[N].楚雄日报(汉).2019
[8].孙佳.基于建设用地角度的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9].何萍,邵敏锋.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暴雨特征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张吉岗,杨红娟.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与空间联系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J].生态经济.2019
标签:城市群; 滇中; 城市经济; 辐射带动能力; 农工党; 区域城镇化; 城市聚集; 城市经营; 中心城市; 生产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