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同校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
协同校务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1](2015)在《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高校管理制度也面临改革。大力推进高校电子校务建设,已成为高校行政部门转变管理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高效、规范、稳定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任。通过对电子校务与协同管理的研究为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5年15期)
张力[2](2015)在《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问题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运行状况、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提升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建设若干策略,以期在现有条件下突破原有结构和管理模式的限制,解决高校校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为我国电子校务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品牌》期刊2015年03期)
全力[3](2010)在《电子校务对高校行政协同管理的影响与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电子校务背景下高校行政组织结构发生的改变,以及电子校务对高校行政协同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影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校务协同管理的优势,提出了一些电子校务和协同管理的互动改进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电子校务协同管理的效率。(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0年01期)
吴汝明,辛小霞[4](2009)在《基于协同工作的高校校务管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协同工作的校务管理系统的定位和项目规划,对系统的信息资源模型、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介绍了系统的实施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S1期)
宋式斌[5](2008)在《北大:电子校务走向协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高校在电子校务建设的分类方法较多,以数据流方面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应用分散型;二是数据集中型;叁是数据交换型;四是协同工作型。北京大学在电子校务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经历了前叁个阶段,即应用分散型、数据集中型、数据交换型。上世纪80年~90年代初,北京大学应用主要停留在单机的业(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机用户》期刊2008年38期)
徐敏[6](2008)在《基于工作流的协同校务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各个部门都有较为成熟的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对独立,数据不能有效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研究和设计协同校务系统对高校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基于工作流的校务协同系统能够实现并予以实施,将使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工作流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信息、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生产制造、并行工程等领域,是实现业务过程建模、优化、过程管理与集成,最终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它提供了流程自动执行、流程统计分析、实例实时监控和跟踪等功能。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协同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要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在计算机上的自动协作处理;另一方面,要使用户方便地分析企业业务流程,找出不合理之处,快速给出流程重组的方案。采用工作流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和反应速度。在广泛收集和阅读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文章首先对高校校务管理特点和校务系统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研究和设计协同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简单介绍了协同校务系统涉及到的相关技术理论,对协同系统和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在分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接口和参考模型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优点;之后,文章结合实际,以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为例,提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该系统采用叁层B/S结构,采用基于J2EE MVC模式的Struts框架的Web应用体系进行系统设计,这样的体系结构有效地将业务逻辑、应用程序控制和数据显示功能模块区分开来,可以分别集中开发任意模块而不用担心耦合问题,提高应用程序的柔韧性,使整个系统的开发有条不紊、容易集成、便于维护升级。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工作流管理模块和实现异构系统数据库的互访。(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徐敏[7](2008)在《基于工作流协同校务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各个部门都有较为成熟的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对独立,数据不能有效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协同软件的国内外现状,对基于工作流的协同校务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工作流为基础的协同校务系统能有效实现系统间的流程整合和数据交换,从而使校内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08年02期)
协同校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运行状况、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提升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建设若干策略,以期在现有条件下突破原有结构和管理模式的限制,解决高校校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为我国电子校务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同校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力.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问题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
[2].张力.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问题策略研究[J].品牌.2015
[3].全力.电子校务对高校行政协同管理的影响与互动[J].江苏高教.2010
[4].吴汝明,辛小霞.基于协同工作的高校校务管理系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宋式斌.北大:电子校务走向协同[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
[6].徐敏.基于工作流的协同校务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7].徐敏.基于工作流协同校务系统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