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巴山水青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山水青冈,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
巴山水青冈论文文献综述
张群芳,彭培好[1](2015)在《巴山水青冈天然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巴山水青冈天然更新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动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巴山水青冈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巴山水青冈幼龄个体较丰富,中老龄个体较少。考虑外界环境干扰时,种群结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0.03%,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都表现为生长前期小于生长后期,个体平均期望寿命在第1龄级最大。时间序列预测表明,该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但其老龄个体数呈急剧减少趋势,需要加强巴山水青冈林的管理,重点是对现有种群及其生境的保护和维持,减少人为活动的破坏,并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黎燕琼,郑绍伟,龚固堂,刘兴良,慕长龙[2](2014)在《米仓山巴山水青冈群落结构特征及更新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山水青冈林在四川盆地北缘中山地带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以米仓山为重点,开展了对巴山水青冈群落结构特征及更新状况分析,结果表明:①巴山水青冈林林冠整齐,分层明显,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巴山水青冈为乔木主要优势树种。②在巴山水青冈天然林群落中,生长季节具有温热多湿的特征,群落高位芽植物分布最多,占了56.4%,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占35.1%。③巴山水青冈林木胸径和年龄的分级均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对称分布,林下巴山水青冈幼苗株数每hm2在2 800株以上,表现了群落结构稳定。(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胡进耀[3](2009)在《巴山水青冈(Fagus pashanica)原始林及天然次生林生态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不同采伐时间和坡位选择下坡位巴山水青冈成熟林(成熟林Ⅰ)、中上坡位巴山水青冈成熟林(成熟林Ⅱ)、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5个样地。从林地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建群种幼苗的光合生产力差异、凋落量及凋落物水文生态功能差异、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土壤肥力差异、土壤碳库等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特有的巴山水青冈林皆伐后自然更新过程中群落生态特性的变化。结果如下:(1)四种林型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综合指数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各个样地的均匀度与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成熟林Ⅰ、近熟林与幼龄林的均匀度最低,中龄林与成熟林Ⅱ达到最高。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中度干扰理论解释。对中上坡位和下坡位巴山水青冈成熟林乔木的径级结构与自然干扰研究表明,下坡位由于光照较少,对下层乔木限制较大,但由于湿度等原因,幼树数量仍比中上坡位多。各样地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物理性质等有显着的相关性,且大多数成负相关,为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2)下坡位成熟林干基干折与枯立木数量较多,中上坡位成熟林干中干折和掘根比例高于下坡位成熟林。下坡位成熟林每年的死亡率是18.8棵,/hm~2(5-20 cm DBH 16.8,>20 cm DBH 2.1)。每年各茎级的死亡率在1.4%左右(5-20cm DBH 1.6%,>20cm DBH 0.7%)。较长寿命期望值是71yr(5-20cm DBH 61yr,>20cm DBH 149yr)。周转的时间5-20cm DBH需要61yr,>20cm DBH149yr。中上坡位成熟林每年的死亡率是10.2棵/hm~2(5-20cm DBH 7.6,>20cm DBH 2.7)。每年各茎级的死亡率在0.66%左右(5-20cm DBH 0.68%,>20cm DBH 0.59%)。较长寿命期望值是152yr(5-20cm DBH 147yr,>20cm DBH169yr)。周转时间是:5-20cm DBH 147yr,>20cmDBH169yr。(3)下坡位成熟林、中上坡位成熟林、幼龄林叁个样地中,幼龄林中巴山水青冈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其次是下坡位成熟林(成熟林Ⅰ),中上坡位成熟林(成熟林Ⅱ)最小。叁个样地的巴山水青冈幼苗光合能力随生长季节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生长盛期>生长初期>生长末期,且后两个阶段光合指标波动较大,CO_2补偿点也较高。巴山水青冈幼苗的光合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说明水分和光照与巴山水青冈幼苗更新密切相关,肥力的影响是次要的,下坡位比中上坡位更适合巴山水青冈幼苗生长。(4)五个样地中,凋落物层年凋落量大小关系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含水量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与凋落量情况一致。从坡位上来说,年凋落量和含水量成熟林Ⅰ>成熟林Ⅱ;巴山水青冈林具有明显的凋落高峰期,呈现单峰曲线。各样地一年中凋落量大小的顺序是:11月>9月>7月>5月。各样地的蓄积量多少与年凋落量有一些差异。用浸泡法测定五个样地的凋落物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从凋落物持水率的角度来看,幼龄林的凋落物持水率最高,而成熟林Ⅱ的凋落物持水率最低。综合凋落物层蓄积量、持水率和自然含水率叁个方面的结果:最大持水量:成熟林Ⅰ>成熟林Ⅱ>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最大拦蓄量:成熟林Ⅱ>成熟林Ⅰ>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有效拦蓄量:成熟林Ⅱ>成熟林Ⅰ>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5)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容重的特征是成熟林Ⅰ<近熟林<成熟林Ⅱ<中龄林<幼龄林,非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则与此相反,成熟林Ⅰ的非毛管空隙度最高,反映其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巴山水青冈林下土壤持水率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大小依次是成熟林Ⅰ>近熟林>成熟林Ⅱ>中龄林>幼龄林,0-20cm土壤持水能力要高于20-40cm。各样地0-20cm土壤排水能力均高于20-40cm土壤,成熟林Ⅱ的排水能力高于成熟林Ⅰ。巴山水青冈林0-20cm土层的初渗值均高于20-40cm土层的初渗值,各样地之间初渗值的关系是成熟林Ⅰ>近熟林>成熟林Ⅱ>中龄林>幼龄林,其中成熟林Ⅱ和近熟林比较接近、中龄林和幼龄林较为接近。(6)各林型的土壤自然含水率变化特点如下:时间变化特点,为7月>5月>11月>9月;林型类型变化特点,为成熟林Ⅰ>近熟林>成熟林Ⅱ>中龄林>幼龄林,且各生长季节间变化幅度为成熟林Ⅱ>成熟林Ⅰ>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从土层深度差异分析发现,0-20 cm自然含水率均高于20-40cm土层。各林型之间0-20cm土壤自然含水率的变化值幅度大于20-40cm土层。在同一样方内,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之间自然含水率差异最大的是成熟林Ⅱ,最小的是幼龄林,其后依次是近熟林、成熟林Ⅰ和中龄林。各生长季节样地间0-20cm、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为成熟林Ⅰ>近熟林>成熟林Ⅱ>中龄林>幼龄林,且0-20cm土层含量高于20-40cm土层,不同生长季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均为9月>5月>11月>7月。巴山水青冈成熟林及其天然次生林0-4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含量之间相关性较好。容重与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全氮与容重负相关,而与总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通气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初渗系数和稳渗系数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毛管持水量与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呈正相关,非毛管持水量与所有的养分指标都呈正相关,但均不显着;毛管持水量与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呈显着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容重负相关,与毛管持水量极显着正相关,与其它物理指标呈显着正相关:其余各养分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均呈显着或者极显着正相关关系。(7)土壤有机碳总量(C_T)、土壤水溶性碳含量(C_(WS))、土壤活性有机碳(C_A)在各生长季节均为成熟林Ⅰ>近熟林>成熟林Ⅱ>中龄林>幼龄林,且各样地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总量均高于20-40cm土层,而且不同生长季节各样地土壤有机碳总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表现为9月>5月>11月>7月。7月份巴山水青冈5个样地0-20cm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初渗系数总体上均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C_(WS))、活性有机碳(C_A)、稳态碳(C_(UA))、水溶性有机碳与有机碳总量的比值(C_(WS)/C_T)、稳定态碳与有机碳总量的比值(C_(UA)/C_T)、碳库活度(A)、碳库管理指数(CPMI)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仅非毛管孔隙与CUA相关性不显着),而与活性有机碳(C_A)含量与有机碳总量(C_T)的比值(C_A/C_T)之间相关性不显着;非毛管持水量与所有额碳库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着,非毛管孔隙和稳渗系数与C_(UA)/C_T和A相关性不显着;土壤容重与C_(WS)、C_A、C_(UA)、C_A/C_T、A、CPMI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C_(UA)/C_T呈正相关关系;总孔隙、非毛管孔隙、初渗系数、稳渗系数与C_(WS)、C_A、C_(UA)、C_A/C_T、A、CPMI之间呈正相关,而与C_(UA)/C_T呈负相关。(8)巴山水青冈成熟林及3个天然更新林之间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在各月份的变化特点为成熟林Ⅰ>近熟林>成熟林Ⅱ>中龄林>幼龄林,且各样地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均高于20-40cm土层。不同时期各样地土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9月>7月>5月>11月。(9)巴山水青冈林地土壤呼吸作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且为单峰型,即从4月开始,土壤呼吸作用逐渐增强,至8月土壤呼吸作用达到全年最强高,土壤呼吸速率月均值达到2.78μmol·m~(-2)·s~(-1),此后土壤呼吸作用逐渐减弱。巴山水青冈林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形式,一般14:00-15:00土壤呼吸作用最强,而凌晨5:00左右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土壤呼吸作用强弱日变化动态与5cm土壤温度动态一致,而稍滞后于地表温度日变化动态。皆伐迹地幼龄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高于巴山水青冈林地。幼龄林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而林地出现在15:00-16:00之间,最小值都出现在凌晨5:00左右;与原始林地相比,幼龄林土壤呼吸速率比林地早约1h达到最高峰值,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极显着相关(p<0.01)。研究结果说明,坡位对于巴山水青冈幼苗更新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下坡位比中上坡位更适合巴山水青冈幼苗生长。保护巴山水青冈林对于提高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增加林地土壤水源涵蓄功能和减少地表径流损失,提高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各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指数,改善上壤结构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适当地干扰可增加水青冈林的生物多样性,但会减弱水青冈林的生态功能。研究结果为保护巴山水青冈林及巴山水青冈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巴山水青冈造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胡进耀,吴庆贵,杨冬生,胡庭兴,陈光升[4](2009)在《巴山水青冈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与温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定位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野外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仪研究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水青冈原生林地及皆伐13年后林地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原生林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中,土壤呼吸作用最强的季节是7-8月,最弱季节是4月和11月;昼夜变化中最强呼吸出现在14:00-15:00,凌晨5:00左右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存在显着线性关系,与近地面地表温度存在极显着指数关系。皆伐迹地经过自然恢复后土壤呼吸作用比原生林强。(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贺静,胡进耀,杨冬生,李家荣,景晓宏[5](2007)在《不同生境的巴山水青冈幼苗气孔密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在不同的生境下存在着差异,温度、光照、营养条件等因素都会对气孔密度产生影响。通过对两个不同生境(兰沟样地和采伐地样地)巴山水青冈幼苗叶片气孔密度的观测,结果表明:两个生境的巴山水青冈幼苗叶片气孔密度差异显着,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是引起气孔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光照强度作用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李勇威,胡进耀,吴庆贵,杨冬生,李国辉[6](2007)在《巴山水青冈叶面积表的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为了便于测定叶面积系数和生产率,编制了有使用价值的叶面积表。从8个回归方程中筛选出叶宽与叶面积相关密切的方程Y=aXb(相关系数达0.95以上),编制出叶面积表。该表应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对叶面积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叁种不同样地条件下巴山水青冈叶面积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熊莉军,郭柯,赵常明,刘长成[7](2007)在《四川大巴山巴山水青冈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山水青冈(Fagus pashanica)是川、陕、鄂、渝四省市交界处的特有植物。巴山水青冈林集中分布在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区。目前关于巴山水青冈群落的资料极其匮乏。作者在大巴山区通过对7个样地39个样方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巴山水青冈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主要结果有:(1)巴山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7科142属217种。乔木层物种集中于壳斗科、杜鹃花科、蔷薇科、山矾科等科;灌木层物种集中于蔷薇科、忍冬科、壳斗科、槭树科等科;草本层植物个体数量以苔草属(Carex)植物和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占绝对优势。(2)群落乔木层物种多度对数呈倒"J"型分布,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度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群落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的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的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东坡、南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坡。乔木层Shannon指数与土壤第二层厚度回归关系显着;草本层Shannon指数与土壤第一层厚度的回归关系显着;灌木层的物种数和Shannon指数与土壤第一层有机质回归关系显着。(4)群落建群种和乔木层主要树种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但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关系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到环境因子和群落自身特征的双重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07年04期)
巴山水青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山水青冈林在四川盆地北缘中山地带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以米仓山为重点,开展了对巴山水青冈群落结构特征及更新状况分析,结果表明:①巴山水青冈林林冠整齐,分层明显,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巴山水青冈为乔木主要优势树种。②在巴山水青冈天然林群落中,生长季节具有温热多湿的特征,群落高位芽植物分布最多,占了56.4%,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占35.1%。③巴山水青冈林木胸径和年龄的分级均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对称分布,林下巴山水青冈幼苗株数每hm2在2 800株以上,表现了群落结构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山水青冈论文参考文献
[1].张群芳,彭培好.巴山水青冈天然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5
[2].黎燕琼,郑绍伟,龚固堂,刘兴良,慕长龙.米仓山巴山水青冈群落结构特征及更新状况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4
[3].胡进耀.巴山水青冈(Faguspashanica)原始林及天然次生林生态学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
[4].胡进耀,吴庆贵,杨冬生,胡庭兴,陈光升.巴山水青冈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与温度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09
[5].贺静,胡进耀,杨冬生,李家荣,景晓宏.不同生境的巴山水青冈幼苗气孔密度比较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6].李勇威,胡进耀,吴庆贵,杨冬生,李国辉.巴山水青冈叶面积表的编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7].熊莉军,郭柯,赵常明,刘长成.四川大巴山巴山水青冈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J].生物多样性.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