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建筑论文-谢屾

江南传统建筑论文-谢屾

导读:本文包含了江南传统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元素,乡村风貌,可视性价值,可读性价值

江南传统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谢屾[1](2019)在《上海乡村建筑元素和风貌再认知——基于《上海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上海江南水乡文化来源,调查提炼上海乡村建筑元素和符号,上海市开展《上海江南水乡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工作,通过调研、文献研读和分析,以风貌元素提炼研究为载体,对行政建置沿革、自然地形地貌要素和水系交通条件等多方面文脉因素追溯迭合分析,探索并总结出上海江南水乡的文化来源,并创新建立4个文化圈的基础认知框架。探索性分析乡村风貌的两方面价值,即可视性价值和可读性价值,进一步总结未来上海乡村地区风貌提升的路径和目标。(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5期)

张若兰,王艳敏,高佩佩[2](2018)在《基于江南传统建筑元素的公共电话亭创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公共电话亭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实地调研,了解公共电话亭的时代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的意义,进而基于江南传统建筑元素探究公共电话亭在功能上的合理拓展以及外观上的创新设计,从实用与美观的角度对公共电话亭进行改良设计,以提高公共电话亭的使用率并发挥公共电话亭本身的功能属性。(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08期)

徐海曼[3](2017)在《江南传统建筑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城市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景观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景观设计水平。目前,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往往会融入一些传统的建筑符号,并且在文化传承、体现东方人精神、再现古典造园技术、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等方面发挥了作用。针对江南传统建筑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我国景观设计水平。(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陈一楠[4](2017)在《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谈江南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的意象概念出发,体验美的意境,并分析传统美学思想是如何在锦溪古镇的建筑空间形态中外化出来,探寻古镇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意象之美。(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23期)

陈鑫[5](2016)在《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及其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升温,一种对地域性文化的呼唤成为当代人们内心的本真诉求。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外显,更应该以一种多样化的表达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回应。因此,以一种传统话语权的回归和对本土意识的重视来抵抗文化大同,成为当代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筑创作的内在追求。本论文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从江南传统文化背景入手,对江南传统建筑的"理(哲学思想)——意(艺术审美)——形(形式语言)"叁个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文化溯源和理论构建。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思想意识、审美倾向以及形式表达中呈现的问题进行审视,期望以颇具东方哲思和审美特质的江南视角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特征进行研究,以一种文化自省的方式对当代建筑创作中的某些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与启示。论文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通过与北方(中原)建筑文化以及其它地域建筑文化的比照,对江南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理)、艺术审美(意)、形式语言(形)特征进行论述。下篇以江南传统建筑文化特征为基本视角,对当代建筑创作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论述。在对"理"的挖掘中,论文归纳出"自然——自我"的江南建筑思想本源,并以此为基点对江南传统建筑天人合一论、物我关系论、时空观、自然观进行阐述。在"意"的论述中,论文以江南"诗性美学"特征入手,对江南建筑、园林空间意境特征、生成机制以及审美情趣进行探讨。在"形"的表述中,论文从宏观层面的江南聚落形态结构、中观层面的空间尺度、界面特征以及微观层面的建筑细部构造特征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与归纳。通过对"理、意、形"自上而下的论述完成对江南传统建筑文化理论框架的系统架构。通过研究发现,江南传统建筑哲学思想是源于中华文明肌体自身的东西;审美意识更贴近于东方艺术情调特征;形式表达也是最自然本土的言说。在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今天,这些对我们当代建筑创作中恢复文化主导权以及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鉴于此,论文下篇以江南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为基础,延续上篇理、意、形的思想路径,首先从现象入手,剖析了当代建筑的意义价值、艺术审美以及形式语言表达等创作思维与表达层面所凸显的问题,继而从理论线和实证线两个角度分别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特征进行梳理与研究:以江南建筑"自然——自我"思想对当代建筑"境界本体"进行构建;以江南审美的诗性精神实现当代建筑创作中的主体情感自由;以江南建筑的本土言说来完成当代民俗话语体系构建,以此作为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对我们当代建筑创作的启示。论文立足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并结合当代创作语境,试图以民族文化的复归来树立当代建筑创作的文化自信。然而由于文化的自适性,当代建筑的问题不可能完全从江南建筑文化中寻找到解决途径,论文期望以一种批判眼光和文化自省的方式激发当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意识,以一种最本源的视角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朱启仁[6](2016)在《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符号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乡土设计是当代多元化的一种设计倾向,充满着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化材质符号在新乡土设计风格的观念下,以它特有的文化属性进入到现代生活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寻求传统乡土材质符号和现代材质语境符号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设计手法,成为设计者的新课题。(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6年02期)

吴尧,朱蓉[7](2015)在《江南传统建筑构造与技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现实状况,以较为宏观视角审视当前关于江南传统建筑构造与技术问题研究环境与成果现状,从建筑分类学角度梳理分析相关研究成果,阐明对其系统研究之重要性,并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进行了评述,有针对性提出下一步研究内容及未来研究方向,最终构建较为完整的江南地区营造技术资料库,推进开展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与可适应性利用方法研究。(本文来源于《创意与设计》期刊2015年01期)

褚晓慧[8](2015)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被动降温策略在大进深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和总结适用于该地区的被动降温策略,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转化中心大楼设计为例,重点分析被动降温策略在实际案例中的具体应用。江南地区范围的气候特征较为一致,夏季炎热潮湿,正确有效的被动降温设计措施不仅能缓解夏季建筑微气候过热并适当延长过渡季节、缩短夏季机械制冷时间、减少能耗,同时能提高使用者的人体舒适度。但是,大进深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是所有建筑中最难利用自然方式来解决建筑微气候舒适度的建筑类型,因此针对此类建筑的有效被动降温策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为一、二章。本文第一章介绍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关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阐明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第二章阐述了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区概况和建筑特征等,并根据现代设计软件,对其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化、定量化分析。其次,第二部分为叁、四章。在第叁章中,针对属于江南地区的上海市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并对其中典型的传统建筑进行实测,通过相关资料的整理,从整体规划布局到建筑平面立面和细节构造等几个方面,通过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建筑隔热和植被绿化等不同手法,分析总结有效的被动降温策略。第四章结合具体被动策略在大进深建筑中应用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应用手段和设计方法,探讨传统建筑被动降温方式启示及应用于大进深建筑展望。最后一部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转化中心的被动冷却策略的改造设计过程中,辅助应用软件的可视化分析,验证被动降温策略的可行性,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2-03)

邱晨[9](2013)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建筑研究,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当代全球化经济和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具有本土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因而使得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现代传承的研究变得异常的紧迫和重要。本论文以江南地区为例,通过对传统建筑内涵的深层挖掘,指出文化是传统建筑的核心内涵。在人文的维度下,从生活模式和思想意识两个层面梳理出江南地区特有的水乡文化和园林文化两个脉络线,分别从聚落和建筑两个角度去探讨其自然性和文人性。然后从整体空间形式、内部空间关系、整体空间内涵对水乡聚落和江南园林进行分析并对其做现代审视。最后以人的体验为线索,从建筑中的水乡体验和建筑中的自然体验两个目标出发,整体提出场所精神的重现和延续以及传统空间的理性抽象两个要点,借助典型实例,从水乡空间形式的再现、水乡空间结构的转化、水乡空间内涵的表达叁个方向转译江南水乡聚落空间;从建筑边界化设计、路径多元化设计、空间片段化设计叁个方面抽象表达江南园林空间。以期对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5-01)

潘雄华,杨茂川[10](2011)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解析及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地区古建筑具有很强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结合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衍生而出的建筑符号学理论,对中国这一地域性古建筑中的建筑装饰符号进行解析和阐释,并提出有效将这些符号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1年02期)

江南传统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公共电话亭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实地调研,了解公共电话亭的时代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的意义,进而基于江南传统建筑元素探究公共电话亭在功能上的合理拓展以及外观上的创新设计,从实用与美观的角度对公共电话亭进行改良设计,以提高公共电话亭的使用率并发挥公共电话亭本身的功能属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南传统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谢屾.上海乡村建筑元素和风貌再认知——基于《上海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9

[2].张若兰,王艳敏,高佩佩.基于江南传统建筑元素的公共电话亭创新设计[J].设计.2018

[3].徐海曼.江南传统建筑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

[4].陈一楠.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谈江南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J].山西建筑.2017

[5].陈鑫.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及其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的启示[D].东南大学.2016

[6].朱启仁.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符号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

[7].吴尧,朱蓉.江南传统建筑构造与技术研究综述[J].创意与设计.2015

[8].褚晓慧.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被动降温策略在大进深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9].邱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D].郑州大学.2013

[10].潘雄华,杨茂川.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解析及传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

标签:;  ;  ;  ;  

江南传统建筑论文-谢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