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置追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行器设计,弹体前置追踪法,弹道计算,过渡导引律
前置追踪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雷,唐胜景,师娇,郭杰[1](2010)在《一种弹体前置追踪过渡导引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弹体追踪法适用于空地导弹的过渡导引,提出了弹体前置追踪法,即在弹体追踪法的姿态角指令中增加前置角,从而使弹轴指向弹目视线上方。最大射程弹道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弹体追踪法作为过渡导引律时初始时刻舵偏角达到10°饱和值,导引律交接段舵偏角突变较大,命中点落角小于60°;而使用弹体前置追踪法时全弹道舵偏角均小于5°,导引律过渡平稳,落角大于60°。针对不同目标分布情况,推算了前置角的计算公式,多条弹道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弹体前置追踪过渡导引律并依据该计算公式选取前置角,各弹道均能达到需用舵偏角小于5°,落角大于60°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期刊2010年03期)
葛连正,赵立军,李瑞峰,于殿勇[2](2010)在《移动机器人非线性前置追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机器人跟踪移动目标过程中速度过大问题而提出的前置追踪方法,将机器人导引到目标运动的前方,并沿着与目标相同的方向运动,从而在目标运动轨迹的前方捕获目标,但要求移动机器人的速度低于目标的速度。在建立了移动机器人和目标的前置追踪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对系统干扰具有鲁棒性的特点,在目标机动加速度未知的情况下,以移动机器人的两后轮线速度为控制变量,提出了一种全局渐进稳定的非线性自适应变结构前置追踪算法。通过移动机器人对机动目标的追踪仿真验证了跟踪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葛连正[3](2009)在《前置追踪拦截方式的拦截器变结构制导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能拦截器是为了对付战术导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防空武器,多数采用红外成像寻的探测技术。在大气层内作战时,由于高速飞行会在拦截器头罩周围产生气动加热现象,从而会对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带来严重的探测干扰。为了降低这种探测干扰的影响,本文针对末制导阶段拦截器采用前置追踪拦截方式进行研究,设计了相应的非线性滑模制导律和跟踪微分器,并进行了全航迹拦截运动仿真。前置追踪拦截方式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导弹拦截技术,该技术是将拦截器导引到目标轨道的前方并和目标沿相同方向飞行,从而在目标轨道的前方拦截目标。在进行了运动分析和相应的模型简化的基础上,根据古典力学理论推导了前置追踪拦截方式拦截器和目标导弹的运动方程,建立了前置追踪拦截的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前置追踪拦截方式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拦截器前置追踪拦截方式的制导方程,并且通过对拦截条件的分析,给出了满足拦截条件的参数选择和初始条件。由于弹体气动系数变化、目标机动及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拦截器和目标的叁维拦截运动方程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不确定性。由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对干扰不敏感的特点,本文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一种在有限时间内收敛的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算法。同时在目标加速度未知的情况下,采用不确定性边界的自适应估计方法,设计了一种非线性自适应算法。针对所建立的前置追踪拦截运动方程,给出了有限时间收敛的非线性变结构制导律。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非线性变结构制导律的有效性。由微分包含和齐次性理论建立起来的高阶滑模变结构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普通变结构控制的抖振现象,实现系统的连续控制,同时保持滑模控制对干扰具有鲁棒性的优点。文中以二阶滑模控制为例设计了一种具有强鲁棒性的二阶滑模控制算法。同时采用一种微分观测器对目标加速度进行观测估计,得到了一种平滑的二阶滑模控制器,从而有效地消除了二阶滑模控制中不确定项的影响。结合前置追踪拦截的拦截器和目标的运动模型设计了前置追踪拦截的二阶滑模制导律,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二阶滑模制导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了实现前置追踪拦截过程中的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的跟踪观测,本文对跟踪微分器进行了设计。非线性滑模控制是跟踪微分器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高阶滑模具有抖振弱、强鲁棒性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跟踪微分器的鲁棒性,本文在深入分析非线性滑模跟踪微分器的基础上,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理提出了一种二阶滑模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降低了二阶滑模跟踪微分器微分输出抖动的方法。该跟踪微分器综合了线性跟踪微分器和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优点,可实现任意信号的跟踪和微分,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拦截器的姿态控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系统,文中对拦截器的姿态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利用喷气控制的拦截器设计了一种姿态稳定的变结构控制算法。由于描述导弹的空间运动方程组由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质量变化方程、几何方程和控制关系方程等组成。因此,本文在导弹刚体运动模型、空气动力、质量变化、目标运动以及轨控和姿控发动机开关控制的分析基础之上,采用非线性变结构制导律和变结构姿态控制算法,根据导弹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前置追踪拦截方式的全航迹拦截数字仿真,从而验证了拦截运动模型、制导律和姿态控制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7-01)
葛连正,沈毅,高云峰,赵立军[4](2008)在《叁维空间拦截的前置追踪变结构制导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导引头探测由于高速运动所引起的干扰问题,提出了空间拦截的前置拦截方式。在建立了前置追踪导引方式的叁维制导模型的基础上,对机动目标拦截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前置追踪非线性变结构制导律。前置追踪制导律将拦截器导引到目标轨道的前方进行拦截,要求拦截器的速度小于目标导弹的速度。拦截器和目标导弹弹道拦截的叁维数字仿真验证了制导模型和制导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期刊2008年03期)
前置追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移动机器人跟踪移动目标过程中速度过大问题而提出的前置追踪方法,将机器人导引到目标运动的前方,并沿着与目标相同的方向运动,从而在目标运动轨迹的前方捕获目标,但要求移动机器人的速度低于目标的速度。在建立了移动机器人和目标的前置追踪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对系统干扰具有鲁棒性的特点,在目标机动加速度未知的情况下,以移动机器人的两后轮线速度为控制变量,提出了一种全局渐进稳定的非线性自适应变结构前置追踪算法。通过移动机器人对机动目标的追踪仿真验证了跟踪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置追踪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雷,唐胜景,师娇,郭杰.一种弹体前置追踪过渡导引律(英文)[J].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2010
[2].葛连正,赵立军,李瑞峰,于殿勇.移动机器人非线性前置追踪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3].葛连正.前置追踪拦截方式的拦截器变结构制导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葛连正,沈毅,高云峰,赵立军.叁维空间拦截的前置追踪变结构制导律(英文)[J].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