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光波长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长转换,受激喇曼散射效应,非对称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增益平坦
全光波长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巩稼民,侯玉洁,蔡庆,任帆,丁哲[1](2018)在《增益平坦的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多路波长转换实现增益平坦时引起的码间串扰和非线性影响,利用喇曼增益效率系数在L波段近似为常数的非对称双芯光子晶体光纤(ATC-PCF),设计了一种增益平坦的全光波长转换方案。建立了基于ATC-PCF中受激喇曼散射(SRS)效应的多路波长转换理论模型,给出了多路波长转换器的原理框图,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长转换器平坦度为0.3359dB,带宽为60nm。当泵浦光功率为1.6W、光纤长度为1.5km时,平坦度都可以保持在1dB内,为设计增益平坦的多路波长转换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王晓燕[2](2017)在《利用硅基波导的相干编码信号全光波长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通信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未来通信的需求,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网络得到了广泛关注。增大通信容量的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多进制相干编码提高单位符号上的信息容量;二是采用复用技术增加信道数。在波长路由全光通信网络中,实现全光波长转换对于提高波长的重用率、避免波长碰撞而引起的阻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集成波导器件因其稳定性高、可靠性强、重复性好、尺寸小、潜在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已成为光电子器件的长远发展方向。因此,本论文利用硅基波导中的四波混频效应,针对多进制相干编码信号,实现了全光波长转换以及组播功能,为全光通信网络的光信号处理提供了集成化解决方案以及有价值的参考。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1、基于绝缘体上硅(SOI)波导,实验实现了 QPSK和16QAM相干编码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和组播功能。采用单个和两个连续的泵浦光,实现了 20Gbit/sQPSK信号的波长转换和五通道组播,测试了信号光、转换闲频光和组播闲频光的眼图、星座图和误码率,在误码率为3×10-3时,转换和组播功率代价均小于0.7dB。对于36Gbit/s16QAM信号,在误码率为3.8×10-3时,转换和组播功率代价均小于0.96dB。2、基于SOI波导,实验实现了偏振复用(PDM)、波分复用(WDM)、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相干编码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和组播功能。在单个SOI波导中,利用具有一定偏振角度的泵浦光,实现了 PDM-QPSK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和组播,在误码率为3×10-3条件下,两个偏振信道的功率代价均小于2.0dB。提出了兼容WDM技术的自适应OFDM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并针对2×11.64 Gbaud/s的不同载波调制的OFDM信号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不增加转换功率代价的情况下,将信号速率提高了近12 Gbit/s。3、提出了 一种硅/富硅氮化硅(Si/SRN)混合硅基波导并用于相干编码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设计优化并制作了 Si/SRN混合硅基波导,测试了该波导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测得的非线性克尔系数介于Si和SRN之间,TPA系数小于Si。基于该混合硅基波导实现了20Gbit/sQPSK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在误码率为3×10-3时,转换功率代价为0.39dB,比SOI波导中的转换功率代价更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9-18)
杨正华[3](2017)在《基于微纳光纤的黑磷全光调制和波长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二维材料黑磷自从被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及光电特性,已经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黑磷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超紧凑非线性光学介质,其具有优异的非线性系数。本文在实验上利用光沉积法成功制备出黑磷-微纳光纤复合结构,这种复合结构就是将黑磷的优异非线性效应(饱和吸收、光克尔效应)和微纳光纤自身的优势相结合,并在实验上此复合结构在全光纤系统中实现全光调制和波长转换。由于黑磷-微纳光纤复合结构具有饱和吸收效应,使得该非线性器件在全光纤系统中可用于实现全光调制及全光阈值。当黑磷-微纳光纤复合结构作用于全光纤系统时,该器件不但可通过泵浦光的强弱来调节信号的开/关状态,而且可用于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实现了光调制器的消光比为4.7,以及光阈值器将脉冲信号的信噪比从3.54提高至17.5,光阈值器件的使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光调制的质量。该器件可与全光纤系统无缝融合,有望在未来的全光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黑磷与微纳光纤波导相结合,成功在器件中观察到交叉相位调制以及四波混频现象,实现了消光比可达到26dB,波长工作转换范围为18nm以上的全光克尔光开关。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黑磷新型二维材料具有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全光纤系统中实现在通信波段的波长转换、光学信号的产生以及微型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刘宇[4](2017)在《基于PPLN波导和频与差频过程的可调谐全光波长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传输网中,全光波长转换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能实现光域上的信号在两个不同波长之间的转换,不受常规的光/电/光型波长转换器产生的速度限制。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例如波长路由、光开关和波长重用等领域。周期极化铌酸锂(Periodically Poled Lithium Niobate,PPLN)波导的级联二阶非线性效应在全光波长转换技术上的应用对比于其他几种常见的全光波长转换技术来说,具有很多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本文分别计算了波矢失配量在和频与差频(SFG+DFG)过程和倍频与差频(SHG+DFG)过程的允许范围,并在泵浦光波长变化量相等的条件下,对两种过程的波矢失配量进行了比较。同时本文给出了SFG+DFG级联型全光波长转换的耦合波方程组在慢变振幅近似条件下的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此过程中输入信号光、泵浦光、控制光、和频光以及输出光的叁维脉冲图。为了提高波长转换器的可调谐性和灵活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PLN波导,利用SFG+DFG二阶非线性过程的全光波长转换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将任意波长的信号光转换到任意波长的输出光,成功地完成信号光中信息到转换光的复制。同时为了使宽带波长转换特性更加平坦,本文首次利用阶梯分段光栅结构对基于SFG+DFG效应的波长转换过程进行研究,以此来改变其PPLN波导参数。在波形上对信号光可调谐和转换光可调谐两种情况的转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基于SFG+DFG二阶非线性过程的全光波长转换可调谐变换,得到的信号质量比较好,利用阶梯分段光栅结构对基于SFG+DFG效应的波长转换过程研究,获得了比较高的转换效率和增益平坦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全光波长转换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6)
龚嘉欣[5](2017)在《多模超信道全光波长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信息时代数据流量的爆炸增长,模式复用(MDM)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瓶颈,满足光纤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MDM技术要走向实用化,必须与现有的复用技术兼容,特别是波分复用(WDM)技术。全光波长转换(AOWC)是WDM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可以大大提升WDM系统的灵活性。面对多维复用的光纤通信系统,需要对AOWC技术进行升级,使得其适用领域从单模转换到多模上来。含有多个复用模式的波长通道称之为多模超信道,在多模超信道上集中所有复用模式进行波长转换,可以有效解决WDM系统中阻塞率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大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提高网络通信的速度。发展针对多模超信道的波长转换的关键技术研究是未来发展高速通信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多模超信道中同时进行波长转换的模式数目增多时,色散优化工作量大大上升,难以找到合适的多模光纤参数满足所有模式的相位匹配,模式可扩展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模超信道波长转换方案,利用光子灯笼将多模信号首先转为若干路单模信号,然后分别对每一路单模信号通过非线性器件同时进行波长转换,最后再将波长转换单模信号合成为多模信号。本方案中仅需对基模进行色散优化,模式数可扩展性得到解决。本文围绕此方案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基于四波混频型波长转换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由耦合模方程得到了四波混频转换效率的数学表达。偏振复用技术(PDM)的广泛运用对波长转换的偏振无关提出了要求,本文分析并对比了叁种实现偏振不敏感波长转换的方案,从中选取两泵浦光垂直偏振的方案对频率失谐及输入光功率变化对四波混频转换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2)构建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四波混频(FWM)效应的MDM-AOWC系统,采用光子灯笼作为模式复用器件,结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数字信号处理(DSP)数据恢复,完成了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六模模分复用超信道的波长转换,实现了104.2Gb/s OFDMQPSK信号传输以及185.8Gbit/s OFDM 16QAM信号传输,两者误码率分别低于前向纠错码(FEC)硬判决门限和软判决门限。(3)在验证了多模超信道波长转换的基础上,研究了多模超信道各路单模波长转换信道转换效率及光信噪比(OSNR)不均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系统误码率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容忍单模波长转换信道超过10dB的转换效率波动。各路信噪比不均衡情况下单路OSNR的劣化会使得系统性能变差。(4)在多模超信道中实现了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中的波长上路以及波长下路功能的传输,结果显示波长上路光与波长转换产生的闲频光误码率性能相比于背靠背传输有类似的OSNR代价,比较两者的误码率性能可知单模信道非线性器件带来的OSNR代价非常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巩稼民,孟令贺,杨萌,郭涛,郭翠[6](2016)在《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受激拉曼散射全光波长转换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纤中前向瞬态受激拉曼散射效应分析理论,利用光子晶体的高非线性特性,对光子晶体光纤拉曼波长转换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建立了全光波长转换设计方案的理论模型,给出了设计原理框图及实现方法。用OptiSystem对四路探测光进行波长转换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全光波长转换器同时对四路探测光实现波长转换,转换输出的信号光码型和输入泵浦信号光码型一致,并且所得到的眼图线迹清晰,"眼睛"张开度良好。论证了该设计方案可行。(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王兆群,张博华,高文慧,魏延洁,尹洪宗[7](2016)在《罗丹明B衍生物光波长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在农用转光薄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用塑料薄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引入转光材料可以使其具有光波长转化作用,将紫外光和部分不能起光合作用的可见光转换为作物可以利用的可见光,进而极大提高农作物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效增加农作物产量。实验选用荧光效应强的罗丹明B,以聚乙二醇1000为长链,通过酯化反应对其衍生,得到具有脂溶性长链的罗丹明B衍生物。并对获得的衍生物进行红外、荧光表征。对于获得的罗丹明B衍生物,其荧光激发波长为568 nm,而发射波长为603 nm,将该衍生物以一定比例加到农用塑料薄膜中,制备出可以使日光的黄绿光转化为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红橙光的有机光转化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武英晨[8](2016)在《全光波长转换及全光信号处理集成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波分复用(WDM)等技术,光纤中可以传输极大的数据量。然而,在路由节点或光网络数据中心,光纤中的光信号将被解复用、同步、整形、再生、提取头信息、转换波长后再路由到下一链路,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功能依赖于电域处理。光-电-光(O-E-O)转换成为制约通信带宽的重要因素。全光通信是指将光信号的处理更多实现在光层面,跨越电子瓶颈,在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大带宽。这是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交叉调制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注入锁定原理,提出了全光波长转换和触发式光缓存的实现方式。V型耦合腔激光器(VCL)是一种基于半波耦合器选模,通过两个有微小光程差的谐振腔的游标效应实现大范围波长调谐并有很高的边模抑制比(SMSR)的激光器。它不需要光栅,制作工艺简单,十分便于集成。本文基于Ⅲ-Ⅴ位移量子阱集成平台(Offset Quantum Well Integration Platform),优化了量子阱结构设计,结合V型耦合腔激光器,提出了延时马赫曾德干涉型(DI-MZI)的SOA交叉相位调制(XPM)波长转换结构,包括延时波导、多模干涉耦合器(MMI)、SOA、有源无源耦合器等器件,可实现10 Gb/s归零码型全光波长转换,获得10 dB以上消光比。将此结构进行扩展与级联,我们提出了一种光纤间信道的全光路由体系。凭借成熟的CMOS工艺、低廉的价格及高折射率差,Si成为理想的光路集成平台。然而Si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并不适用于做发光器件,因此,Ⅲ-Ⅴ/Si是实现超紧凑光子集成系统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结合Ⅲ-Ⅴ材料的高发光效率,可以实现有源无源器件的片上集成。本文基于聚合物BCB辅助晶片键合(DVS-BCB Adhesive Layer Bonding),完成了混合集成平台的非归零码(NRZ) 12.5 Gb/s单SOA的全光波长转换,并在40 Gb/s下获得清晰眼图。SOA有源长度仅为500 μm。在40 Gb/s时,10-5误码率下,功率代价小于3dB,转换波长覆盖1545 nm到1560 nm,功耗小于250 mW。除了光纤通信领域,在微波无线通讯中,也可以用光学方法得到更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双波长激光器可以通过拍频获得太赫兹(THz)信号载波,并把此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以极低损耗,覆盖更大范围,消除无线信号盲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OI混合集成平台的双波长激光器,通过微环上覆盖光栅,达到对称单模劈裂,通过调节光栅反射系数及微环与波导的耦合系数,可以获得0~1 nm波长间隔可变的双波长激光。SOA在用于交叉调制时,需要工作在饱和区,伴以高功率的光信号注入。并且,为了获得更快的载流子回复时间,需要有大电流注入,这就伴随而来高功耗及芯片散热问题。在器件紧密集成的时候,热串扰是影响芯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能使芯片更为紧凑,功耗更低,基于VCL,我们实现了2.5 Gb/s 200 GHz信道间隔的NRZ波长转换,消光比(ER)达4 dB以上,边模抑制比(SMSR)达36 dB。通过对VCL的优化设计,我们发现了其波长切换的双稳态效应。通过将VCL偏置在调谐回线的中间点,注入波长与激光器双稳态的一对波长之一相符的一个控制信号,即可达到激光器触发式工作状态切换。在WDM系统中,可用于光信号头信息的提取和存储。触发脉冲光信号只需1 pJ,激光器存储和擦除的响应时间仅为150 ps左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7-05)
王兆群[9](2016)在《新型光波长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在农用转光薄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用薄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对其添加转光剂使薄膜具有转光作用可以显着的提高农作物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传统的转光剂主要包括有机染料类、稀土配合物类、无机盐类等,这些传统转光剂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往往存在发光效率低下、易团聚、成膜困难、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因此研制更加高效的转光材料对高效利用光能至关重要。本文制备了叁种新型转光材料,并将其制备成膜,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以荧光效应较强的稀土铽为中心,选择高分子长链聚乙丙交酯为第一配体,对水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铽、聚乙丙交酯以及甘氨酸为优良协配体的最佳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可以对配合物荧光强度产生增强的效果,其中十二烷基磺酸钠效果最好;同时探究了酸碱性对体系荧光的影响。最终确定在pH为9的情况下,铽:聚乙丙交酯:甘氨酸:十二烷基磺酸钠为1:0.5:3:1时荧光效果最强。对于获得的铽-聚乙丙交酯-甘氨酸配合物,其荧光激发波长为249nm,发射波长为544 nm,将该配合物以掺杂法制备聚氯乙烯薄膜,得到的薄膜可将太阳光的紫外光转化为作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可见光。(2)选择荧光效应较强的稀土元素铕为中心离子,以甲基苯骈叁氮唑为第一配体,以邻菲罗啉为协配体,对乙醇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荧光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铕、甲基苯骈叁氮唑和邻苯二甲酸癸酯的最佳体积配比。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会显着的增强配合物的荧光。对于获得的铕-甲基苯骈叁氮唑-邻苯二甲酸癸酯-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配合物,将其掺杂到塑料薄膜中,并对薄膜荧光表征。得到荧光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613 nm,即得到可以使太阳光的紫外部分转换为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红橙光的稀土光转换膜。(3)选用荧光效应强的罗丹明B,以聚乙二醇1000为长链,通过酯化反应对其衍生,得到具有脂溶性长链的罗丹明B衍生物。并对获得的衍生物进行红外、荧光表征。对于获得的罗丹明B衍生物,其荧光激发波长为568 nm,而发射波长为603 nm,将该衍生物以一定比例加到农用塑料薄膜中,制备出可以使日光的黄绿光转化为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红橙光的有机光转化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6-10)
潘玮[10](2016)在《基于光纤四波混频的模式复用信号全光波长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复用技术是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如波分复用、时分复用、偏振复用等。近年来,利用光纤或波导中不同模式携带不同信息的模分复用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复用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模分复用信号,面向未来的全光通信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波长转换方案。在双模光纤中使用两种模式(LP01和LP11)的泵浦光,实现双模信号光两个模式的同时波长转换。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双模泵浦光和双模信号光之间的四波混频效应,建立了其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为了使两种模式获得相近的转换效率,本文对多模光纤的结构以及折射率分布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在其中传播的两种模式色散特性接近,从而获得相近的相位匹配条件。采用优化结构的光纤作为介质,本文通过数值仿真论证了该多模信号全光波长转换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泵浦光波长以及功率的调整,双模式信号光的波长转换带宽可达69.3nm,转换效率为-4.7dB,模间信噪比大于15dB。这一工作为模分复用光通信系统的全光信号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21)
全光波长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通信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未来通信的需求,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网络得到了广泛关注。增大通信容量的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多进制相干编码提高单位符号上的信息容量;二是采用复用技术增加信道数。在波长路由全光通信网络中,实现全光波长转换对于提高波长的重用率、避免波长碰撞而引起的阻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集成波导器件因其稳定性高、可靠性强、重复性好、尺寸小、潜在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已成为光电子器件的长远发展方向。因此,本论文利用硅基波导中的四波混频效应,针对多进制相干编码信号,实现了全光波长转换以及组播功能,为全光通信网络的光信号处理提供了集成化解决方案以及有价值的参考。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1、基于绝缘体上硅(SOI)波导,实验实现了 QPSK和16QAM相干编码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和组播功能。采用单个和两个连续的泵浦光,实现了 20Gbit/sQPSK信号的波长转换和五通道组播,测试了信号光、转换闲频光和组播闲频光的眼图、星座图和误码率,在误码率为3×10-3时,转换和组播功率代价均小于0.7dB。对于36Gbit/s16QAM信号,在误码率为3.8×10-3时,转换和组播功率代价均小于0.96dB。2、基于SOI波导,实验实现了偏振复用(PDM)、波分复用(WDM)、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相干编码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和组播功能。在单个SOI波导中,利用具有一定偏振角度的泵浦光,实现了 PDM-QPSK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和组播,在误码率为3×10-3条件下,两个偏振信道的功率代价均小于2.0dB。提出了兼容WDM技术的自适应OFDM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并针对2×11.64 Gbaud/s的不同载波调制的OFDM信号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不增加转换功率代价的情况下,将信号速率提高了近12 Gbit/s。3、提出了 一种硅/富硅氮化硅(Si/SRN)混合硅基波导并用于相干编码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设计优化并制作了 Si/SRN混合硅基波导,测试了该波导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测得的非线性克尔系数介于Si和SRN之间,TPA系数小于Si。基于该混合硅基波导实现了20Gbit/sQPSK信号的全光波长转换,在误码率为3×10-3时,转换功率代价为0.39dB,比SOI波导中的转换功率代价更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光波长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巩稼民,侯玉洁,蔡庆,任帆,丁哲.增益平坦的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8
[2].王晓燕.利用硅基波导的相干编码信号全光波长转换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杨正华.基于微纳光纤的黑磷全光调制和波长转换研究[D].深圳大学.2017
[4].刘宇.基于PPLN波导和频与差频过程的可调谐全光波长转换[D].沈阳工业大学.2017
[5].龚嘉欣.多模超信道全光波长转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6].巩稼民,孟令贺,杨萌,郭涛,郭翠.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受激拉曼散射全光波长转换研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
[7].王兆群,张博华,高文慧,魏延洁,尹洪宗.罗丹明B衍生物光波长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在农用转光薄膜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武英晨.全光波长转换及全光信号处理集成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
[9].王兆群.新型光波长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在农用转光薄膜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6
[10].潘玮.基于光纤四波混频的模式复用信号全光波长转换[D].浙江大学.2016
标签:波长转换; 受激喇曼散射效应; 非对称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增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