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曹冬雪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孙庄学校056200

教学目标:

1、感受苏州园林的美,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说明文先总后分的写法。

3、学习本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二、正课

1、初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交流。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请同学们交流)。

2、讨论同学阅读提纲的正误(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1~2段):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3~9段):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10段):尾声,回味无穷。

3、提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4、提问: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5、提问: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6、本文说明的语言很讲究准确性。

(1)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区别吗?(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7、提问:课文中还能找出类似这样的语言准确简明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三、课堂总结

作者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无论在哪个点上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时,主要突出了“四个讲究”,即“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然后以分项说明的方式,详细阐述每一处园林景物所展现出来的“图画美”。最后又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领起文章的后三节,分别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还表现在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建筑的色彩美。这样作者以“先总后分”的形式把各种材料组合在一起,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广博而不杂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苏州园林》虽是说明文,作者却糅合了多种表达手法,记叙与描写的运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章的第5段中,作者不仅描写了各种树木花草安排错落有致、四季常青、四时飘香的情景,还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园林的繁华气氛,给人以生机盎然、沁人心脾的美的享受。在“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中,作者运用描写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古藤枝蔓婆娑的模样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笔者觉得把“嶙峋”解释为“突兀的样子”更能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更符合文章的本意。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标签:;  ;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