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起始区论文-王俊伶,李东红,王玮,景斌,李春林

发作起始区论文-王俊伶,李东红,王玮,景斌,李春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作起始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癫痫发作,EEG-fMRI,同步记录

发作起始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伶,李东红,王玮,景斌,李春林[1](2019)在《同步记录EEG-fMRI定位癫痫发作起始区及探索癫痫网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外科手术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首选治疗方式。精准定位致痫区是癫痫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但目前致痫区仍然是一个理论性的概念,尚没有可准确定位致痫区的技术方法。有研究表明癫痫异常放电引起的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BOLD)效应与癫痫发作起始区的位置和(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王晓,冯毅刚,郭强,朱丹[2](2013)在《癫痫发作结束时单侧肢体末次阵挛对发作起始区的定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视频脑电图研究部分继发全面强直阵挛(secondarily 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s,SGTCS)的发作起始区与发作结束时单侧肢体阵挛的侧别,进而探讨单侧肢体末次阵挛对发作起始区的定侧价值。方法2010年至今先后行头皮和颅内电极视频脑电图检查患者,这些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曾出现过SGTCS,并且在SGTCS结束时曾出现过单侧肢体末次阵挛。(本文来源于《第五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9-12)

王爽,王钟,Jorge,Gonzalez-Martinez,MD,Andreas,V.Alexopoulos,Imad,M.Najm2[3](2012)在《新皮质癫痫患者中脑电高频振荡与癫痫发作起始区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脑电高频振荡(HFO,80-500Hz)包括ripple(80-250Hz)和fast ripple(250-500Hz),它与癫痫患者的致痫区或发作起始区密切相关,能帮助指导癫痫手术。但现有的HFO研究大多基于颞叶内侧面癫痫,新皮质癫痫中HFO的特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新皮质癫痫患者中HFO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35例(12-59岁)接受长程颅内电极记录(SEEG或硬膜下栅格电极)的新皮质癫痫患者,采用2000Hz的采样频率记录颅内脑电图。我们选择了10-30分钟的慢波睡眠期脑电图,使用Multiview软件探测大脑新皮质中的fast ripple和ripple,所有的HFO均通过时间-频率分析确认。我们将Ripple分为两个类型,与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一同出现的定义为I型ripple,独立出现于痫样放电以外的ripple定义为Ⅱ型ripple。结果 35例患者中,21例(A组)有明确的单个发作起始区(SOZ),14例(B组)有2个以上的发作起始区。A组患者中,4例患者的新皮质中探测到fast ripple,均位于SOZ内。A组中的I型ripple特异的分布在SOZ或者癫痫的快速传播区(PP)内,并且I型ripple在SOZ分布的特异性高于棘波在SOZ中的分布;相反,Ⅱ型ripple的分布没有显着特异性。在B组患者中,I型ripple也很少分布在癫痫的晚期传播区域,Ⅱ型ripple的分布也没有特异性。为明确是否可能存在生理性ripple波,我们定义了Ⅱ-O型ripple:1、出现于发作起始区以外;2、发生于仅出现Ⅱ型ripple的电极中。在SEEG病例中,Ⅱ-O型ripple特异的分布在初级运动皮质和视觉皮质。并且,初级运动皮质中的手代表区和初级视觉皮质的Ⅱ-O型ripple发生率较其它区域更高,提示Ⅱ-O型ripple可能和运动、视觉信息加工有关。结论发作间期的fast ripple和I型ripple能特异的标记发作起始区,但fastripple在新皮质癫痫中并不常见。大脑新皮质的初级运动皮质和视觉皮质还可能存在的生理性ripple波,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本文来源于《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5-25)

王爽,王钟,Jorge,Gonzalez-Martinez,MD,Andreas,V.Alexopoulos,Imad,M.Najm[4](2012)在《新皮质癫痫患者中高频振荡与癫痫发作起始区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脑电高频振荡(HFO,80-500Hz)包括ripple(80-250Hz)和fast ripple(250-500Hz),它与癫痫患者的致痫区或发作起始区密切相关,能帮助指导癫痫手术。但现有的HFO研究大多基于颞叶内侧面癫(本文来源于《第叁届CAAE中国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5-10)

张华,田雪,姚庆和,李一明,王超[5](2006)在《脑皮层电刺激对功能区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皮层电刺激功能区的确定的可靠性和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辅助定位作用。方法19名患者,在最怀疑的区域进行颅内电极置入,条状电极和格子电极均采用。颅内电极置入后,手术后关闭手术切口,患者返回脑电监测室进行1~2周的长程视频颅内脑电监测,期间对患者的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进行分析和进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皮层电刺激方式本临床实验采用的脑皮层电刺激参数是50Hz,0.2ms电脉冲刺激。结果脑皮层功能区测定19例患者中,发作起源区与重要的皮质功能区(运动、感觉、语言、视觉)范围紧邻或有重迭的有7例。脑皮层电刺激癫痫发作诱发19名患者中,18名患者人为通过颅内电极电刺激诱发出患者的发作先兆或发作,诱发脑皮质位置均包含皮层脑电记录所确定的癫痫发作起始区,电刺激诱发先兆或发作的可重复率为94.7%。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局限视野缺损(术后7个月复查仍未改善),缺损为左上视野区;1例患者电极埋藏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2天后该症状缓解,切除术后未发生失语;1例患者术后3天内反应时有“星星闪光”样视幻觉,后未经特殊处理,自愈。所有其他患者经过检查,术后无神经功能和神经心理损害发生。结论皮层电刺激确定的神经功能区可靠性好,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保证,同时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发作起始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视频脑电图研究部分继发全面强直阵挛(secondarily 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s,SGTCS)的发作起始区与发作结束时单侧肢体阵挛的侧别,进而探讨单侧肢体末次阵挛对发作起始区的定侧价值。方法2010年至今先后行头皮和颅内电极视频脑电图检查患者,这些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曾出现过SGTCS,并且在SGTCS结束时曾出现过单侧肢体末次阵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作起始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伶,李东红,王玮,景斌,李春林.同步记录EEG-fMRI定位癫痫发作起始区及探索癫痫网络的实验研究[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2].王晓,冯毅刚,郭强,朱丹.癫痫发作结束时单侧肢体末次阵挛对发作起始区的定侧价值[C].第五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集.2013

[3].王爽,王钟,Jorge,Gonzalez-Martinez,MD,Andreas,V.Alexopoulos,Imad,M.Najm2.新皮质癫痫患者中脑电高频振荡与癫痫发作起始区关系的研究[C].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王爽,王钟,Jorge,Gonzalez-Martinez,MD,Andreas,V.Alexopoulos,Imad,M.Najm.新皮质癫痫患者中高频振荡与癫痫发作起始区关系的研究[C].第叁届CAAE中国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大会论文摘要集.2012

[5].张华,田雪,姚庆和,李一明,王超.脑皮层电刺激对功能区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作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

标签:;  ;  ;  

发作起始区论文-王俊伶,李东红,王玮,景斌,李春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