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烧结颈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相烧结,烧结颈,Surface,Evolver,传质机理
烧结颈部论文文献综述
牌君君,方斌[1](2018)在《烧结过程中颗粒的平衡形态演变和颈部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urface Evelver软件模拟陶瓷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在叁维空间下的理想烧结过程中的形态演化和颈部生长。依据Kuczynski的经典双球颗粒模型,通过模拟颗粒的边界运动尽量减小颗粒的边界能量,以获得最终的平衡构型。模拟结果表明:两个球形颗粒通过分享一个平坦的圆形界面形成键合,在烧结中形成一个能量稳定的粒子对;随着颗粒质心距离的减小,双球颗粒系统能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颈部生长明显,颗粒颈部尺寸随着模拟时间的演变规律满足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刘雪梅,宋晓艳,张久兴[2](2009)在《放电等离子烧结中颗粒颈部长大“自调节”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纯铜球形粉末颗粒为烧结原料,研究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过程中颈部组织的演变特征,并建立模型进行定量描述。对同一颗粒与周围多个颗粒接触表面形成的各颈部的温度分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某一烧结温度下尺寸小的颈部由于温升高于尺寸大的颈部而发生优先长大,随烧结过程的进行颗粒间颈部尺寸分布趋于均匀化。据此,我们提出SPS过程中粉末颗粒烧结颈部组织的演变具有独特的"自调节"特征。模型预测结果得到了实验结果的证实。(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0-16)
刘雪梅,宋晓艳,张久兴[3](2006)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内部温度场的模拟及颈部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用于模拟导电材料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过程中粉末颗粒热传导行为的计算模型.以球形铜粉为研究对象, 对颗粒内部温度分布和颈部尺寸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SPS过程中颗粒内部的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烧结颈部的长大速率在烧结过程中并不一致.不同烧结阶段颈部尺寸变化的模拟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基本吻合.揭示了SPS过程中烧结颈部形成和长大的根本原因是颗粒接触部位的局部高温.(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刘雪梅,宋晓艳,张久兴,王再秋[4](2005)在《SPS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内部的温度场模拟及颈部尺寸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简称SPS)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一种烧结技术,与传统烧结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低电压高电流的直流脉冲电源直接通过压头作用于烧结试样,其烧结机理不同于传统烧结。目前,关于SPS烧结机理国内外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对于导电材料的SPS烧结,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当电流流过烧结试样时,使颗粒的局部温度升高,促进颗粒间的烧结。对于烧结机理的定量描述,尤其是对于直流脉冲电流对关键烧结阶段作用的定量化表征,目前除了宋晓艳等对给定脉冲电流下从粉末颗粒中心到颗粒之间接触部位的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外,尚未见其它相关报道。因此,建立并完善烧结坯料内颗粒温度分布的系统计算并对烧结颈部尺寸进行预测,由此对烧结颈部的形成和长大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定量研究影响烧结质量的工艺因素,可以为确定导电材料SPS 烧结的最佳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并对SPS技术制备新型及先进材料提供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刘雪梅,张久兴,宋晓艳,姜喆,高金萍[5](2004)在《放电等离子烧结中颈部形成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简称SPS)是一种新的固体压缩烧结技术,它具有升温速度快、烧结时间短、冷却速度快、外加压力和烧结气氛可控、节能环保等鲜明特点,成为材料发展和组织优化的有力工具.SPS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现阶段对SPS烧结过程的认识远未形成统一观点.SPS过程中颈部的形成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影响到整个烧结过程.本文针对火花等离子烧结颈部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认为:(1)在SPS烧结非金属材料过程中颈部的形成机理可能是塑性变形和蠕变;(2)导电材料烧结颈部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火花放电现象发生,其主要机理可能是熔化和凝固、塑性变形、蠕变。同时,本文以纯铜为例,对其SPS烧结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烧结过程中颈部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并给出了解释。(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期刊2004-09-01)
烧结颈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纯铜球形粉末颗粒为烧结原料,研究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过程中颈部组织的演变特征,并建立模型进行定量描述。对同一颗粒与周围多个颗粒接触表面形成的各颈部的温度分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某一烧结温度下尺寸小的颈部由于温升高于尺寸大的颈部而发生优先长大,随烧结过程的进行颗粒间颈部尺寸分布趋于均匀化。据此,我们提出SPS过程中粉末颗粒烧结颈部组织的演变具有独特的"自调节"特征。模型预测结果得到了实验结果的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烧结颈部论文参考文献
[1].牌君君,方斌.烧结过程中颗粒的平衡形态演变和颈部生长[J].工具技术.2018
[2].刘雪梅,宋晓艳,张久兴.放电等离子烧结中颗粒颈部长大“自调节”机制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3].刘雪梅,宋晓艳,张久兴.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内部温度场的模拟及颈部演变[J].金属学报.2006
[4].刘雪梅,宋晓艳,张久兴,王再秋.SPS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内部的温度场模拟及颈部尺寸的预测[C].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5].刘雪梅,张久兴,宋晓艳,姜喆,高金萍.放电等离子烧结中颈部形成机理探讨[C].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