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吐昔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掺杂吐昔烯,电荷传输,Marcus半经典模型,量子化学计算.
吐昔烯论文文献综述
陈自然,何展荣,徐友辉,官泳华,王碧[1](2018)在《N、O、S及羰基掺杂吐昔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子转移的Marcus模型,以3,8,13-叁丙烷氧基吐昔烯(a分子)为母体,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M062X/6-31+G(d)水平计算研究吐昔烯刚性核上的叁个亚甲基被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及羰基取代后所得的b、c、d、e等5个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电荷传输性质.计算结果表明,b、d、e等3个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最低能量吸收峰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吸收波长在279-292 nm范围);掺杂氮原子、硫原子后,空穴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_+)与电子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_-)均明显增大,但μ_+比μ_-增加的幅度更大,更有利于空穴传输.掺杂氮原子,空穴迁移速率(μ_+)和电子迁移速率(μ_-)减小;掺杂羰基后,电子迁移速率(μ_-)增大,有利于电子传输,可设计为较好的电子传输材料.(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自然[2](2016)在《N、O、S及羰基掺杂吐昔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电子转移的Marcus模型,以3,8,13-叁丙烷氧基吐昔烯(a分子)为母体,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计算研究吐昔烯刚性核上的叁个亚甲基被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及羰基取代后所得的b、c、d、e等5个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电荷传输性质。计算结果表明,b、d、e等3个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最低能量吸收峰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吸收波长在398-327 nm范围);掺杂氮原子、硫原子及羰基后,空穴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_+)与电子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_-)均明显增大,但μ_+比μ-增加的幅度更大,更有利于空穴传输。尤其是亚甲基被羰基取代后,刚性核的π共轭度增大,电子与空穴传输能力显着增强,既可设计为空穴传输材料,也可设计为电子传输材料。(本文来源于《2016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A: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分子设计》期刊2016-08-02)
倪海亮,陈自然,余文浩[3](2014)在《吐昔烯化合物的NMR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吐昔烯盘状液晶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一维的1HNMR、13CNMR、DEPT,二维核磁共振gHMBC、gHSQC等实验技术对化合物的碳氢进行了归属;为该化合物结构的解析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谭英雄,阳涛,李权[4](2013)在《吐昔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理论水平理论研究吐昔烯(TR)及含不同支链的7个衍生物分子的电荷传输性质.结果表明,吐昔烯及其7个衍生物的空穴传输速率常数在2.71×1012s-1到1.80×1013s-1之间,介于六氮杂苯并菲109s-1和苯并菲1013s-1之间.8个分子的电子传输速率常数位于1.16×1012 s-1到7.48×1012 s-1之间,大于苯并菲1011s-1,小于六氮杂苯并菲1013s-1.在吐昔烯刚性盘上引入羟基和烷氧基,没有改变空穴和电子传输速率常数的数量级.我们计算得到TR(OH)3(OC8H17)3和TR(OC5H11)3的空穴传输速率分别为9.74×10-2 cm2·v-1·s-1和3.78×10-1 cm2·v-1·s-1,与实验测得的两个化合物TR(OH)3(OC10H21)3和TR(OC8H17)3的空穴传输速率接近.(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谭英雄,阳涛,李权[5](2013)在《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电子光谱与非线性光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对5个吐昔烯及其衍生物分子的吸收光谱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5个分子的吸收波长在281~307nm范围内,属于近紫外区.使用有限场(FF)方法理论计算5个化合物分子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显示,吐昔烯分子引入烷氧基将明显增大二阶和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质(!0和"值),此类化合物分子的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明显优于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陈文求,颜萍,庞龙,徐祖顺[6](2013)在《含吐昔烯支化结构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吐昔烯衍生物因其特殊的轮状分子结构而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液晶性能。而将其引入到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制备一种同时具有优异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光电性能和液晶性能的功能材料少见报道。本文首先合成了一种吐昔烯叁胺,然后将其与含有柔性结构的商品化二(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期刊2013-10-12)
蹇磊,谭英雄,李权,赵可清[7](2013)在《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电荷传输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爱因斯坦方程和Marcus电荷传输模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理论水平计算6个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电荷传输性质.结果显示:6个吐昔烯的衍生物分子的空穴迁移速率为0.018—0.062 cm2·V 1·s 1,电子迁移率为0.055—0.070 cm2·V 1·s 1,其中3,8,13-辛烷氧基吐昔烯衍生物分子适合作为双极性传输材料.叁条烷氧基链的吐昔烯衍生物分子上引入叁个甲氧基或羟基,均使空穴和电子传输率降低.引入给电子基团或共轭性基团可减小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能隙,达到有机半导体的能隙要求.(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8期)
何展荣,陈自然[8](2012)在《烷氧链链长对吐昔烯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吐昔烯衍生物的盘状液晶分子,在有机电子材料领域被用作光导材料和载流子传输材料.使用电子转移的Marcus模型,在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5个含叁条烷氧链(n=1,3,5,8,10)的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电荷转移性质.计算表明,电荷转移矩阵元t是影响分子电荷转移的主要因素.5个分子中,随烷氧链长度(n)增大,空穴、电子传输重组能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01~16.91 kJ/mo1和22.35~23.68kJ/mol.空穴传输矩阵元t_+减小超过1.5倍,空穴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减小超过2倍.电子传输矩阵元t_-增大幅度不大,电子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_-增大2倍,表明烷氧链增长不利于空穴传输,有利于电子传输.(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陈自然,徐友辉[9](2012)在《3,8,13-叁辛烷氧基吐昔烯的电荷传输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电子转移的Marcus模型,在B3LYP/6-31G**水平上对3,8,13-叁辛烷氧基吐昔烯(3C8OTRX)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传输性质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子的空穴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0.15)和传输速率常数k+(5.49×1012s-1)均比电子传输约大5.0倍,预示可设计成空穴传输材料。与苯并菲和六氮杂苯并菲比较,空穴传输能力比羟基取代六氮杂苯并菲强,与苯并菲接近,电子传输能力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胡平,倪海亮,汪必琴,赵可清[10](2012)在《吐昔烯酮-苯并菲盘状液晶齐聚物的合成及介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吐昔烯(TR,truxene)类化合物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液溴取代的吐昔烯酮(truxeneone)与苯并菲(TP,triphenylene)硫醇类衍生物反应生成吐昔烯酮-苯并菲盘状液晶齐聚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吐昔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电子转移的Marcus模型,以3,8,13-叁丙烷氧基吐昔烯(a分子)为母体,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计算研究吐昔烯刚性核上的叁个亚甲基被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及羰基取代后所得的b、c、d、e等5个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电荷传输性质。计算结果表明,b、d、e等3个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最低能量吸收峰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吸收波长在398-327 nm范围);掺杂氮原子、硫原子及羰基后,空穴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_+)与电子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_-)均明显增大,但μ_+比μ-增加的幅度更大,更有利于空穴传输。尤其是亚甲基被羰基取代后,刚性核的π共轭度增大,电子与空穴传输能力显着增强,既可设计为空穴传输材料,也可设计为电子传输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吐昔烯论文参考文献
[1].陈自然,何展荣,徐友辉,官泳华,王碧.N、O、S及羰基掺杂吐昔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
[2].陈自然.N、O、S及羰基掺杂吐昔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C].2016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A: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分子设计.2016
[3].倪海亮,陈自然,余文浩.吐昔烯化合物的NMR解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4].谭英雄,阳涛,李权.吐昔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3
[5].谭英雄,阳涛,李权.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电子光谱与非线性光学性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3
[6].陈文求,颜萍,庞龙,徐祖顺.含吐昔烯支化结构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2013
[7].蹇磊,谭英雄,李权,赵可清.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电荷传输性质[J].物理学报.2013
[8].何展荣,陈自然.烷氧链链长对吐昔烯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2
[9].陈自然,徐友辉.3,8,13-叁辛烷氧基吐昔烯的电荷传输性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胡平,倪海亮,汪必琴,赵可清.吐昔烯酮-苯并菲盘状液晶齐聚物的合成及介晶性[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2012
标签:掺杂吐昔烯; 电荷传输; Marcus半经典模型; 量子化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