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贷配给论文-陈晓丽,徐丽

农村信贷配给论文-陈晓丽,徐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信贷配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贷配给效率,农业,农村中小企业

农村信贷配给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丽,徐丽[1](2016)在《新疆农村信贷资金配给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地区农村信贷配给效率,为制定更加高效的农村信贷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北疆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伊犁、博尔塔拉州、塔城以及阿勒泰地区农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测评新疆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结果】新疆北疆农业信贷资本的投资产出弹性为-1.15,似然概率的对数值是70.56,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资本的投资产出弹性为2.27,似然概率的对数值是51.37。新疆农村信贷配资金配给效率较低下,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相对高。新疆北疆地区农业信贷资源在分配时对于高增长部门的敏感度不高,新增的农业信贷投入中,具有高增长性和高盈利性特征的农业部门获得贷款数量较少,而农业信贷资金较多的流向了经营业绩一般且盈利性较差的部门。【结论】加强制度建设和信贷后续监管,从源头上解决农村信贷配给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新疆农村信贷资金配给效率,确保信贷资金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焦琳[2](2016)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在改善农村信贷配给效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借助具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成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假设的结论: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和农户金融供给的成本存在差异,农村信用社对农户金融供给成本过高,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抑制了对农户贷款的投放效率。(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9期)

胡娅[3](2016)在《我国农村信贷市场配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13年安徽省部分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文献查阅和理论分析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与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赵航,孟晶[4](2015)在《利率市场化视阈下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纵使普通农户以高于市场均衡利率向金融机构信贷却依旧贷不到或者贷不到足够的款项,这导致农业经济一直得不到有效健康发展,也必然会抑制我国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对农户实施的信贷配给制度。因此,本文将依据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提出的信贷配给理论,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视阈下金融机构实施农村信贷配给的原因,同时给出适当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5年09期)

王静,王智恒[5](2014)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影响下的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研究——来自陕西省300多户农户借贷调查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利用陕西省300多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影响下的农村信贷配给程度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和直观的理解不同,参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与没有参与的农户相比,其融资满足程度受到抑制,信贷配给程度更高;"公司+农户"形式的参与形式与其他类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别;参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这种影响作用在不同的群体中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4年06期)

刘艳,范静,许彩丽[6](2014)在《农村信贷配给程度与贷款定价变动的关系分析——以吉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的背景下,借助农村信贷配给变动程度与利率浮动、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变动的关系图,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的差别定价对农村信贷配给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率与其对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历经叁个阶段。首先,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其次,利率定价与信贷需求达到平衡;最后,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4年10期)

杨尚君[7](2014)在《农村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首先对农村信贷配给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做了讨论,然后选取了我国1985-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状态空间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相关关系;并且农村信贷配给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农村信贷配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在动态演进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鉴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金融》期刊2014年08期)

刘艳,范静[8](2014)在《金融机构利率差别定价策略对农村信贷配给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为背景,描绘了利率浮动、金融机构差别定价与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趋势变动图,进而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应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8期)

李方训[9](2013)在《我国农村信贷配给及解决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自从提出就受到党和人民的密切关注,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有序安定的首要任务。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改善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解决“叁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经济发展中,资本投入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已经为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明。中国的部分学者,如朱衍强等(2004)研究认为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叁农”问题的根源,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叁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我国农村虽然建立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财政补贴为一体的广覆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在信贷支持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水平较低,产出效益低下,缺乏投资吸引力,信贷资金大量外流,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资金短缺的困扰。早在18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就阐述了信贷市场中存在未满足的信贷需求现象,即借款人愿意按照现行利率支付利息却仍然无法取得贷款,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此后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信用可获性、风险控制、隐含性信贷合约、不完全信息、合同执行与法律制度和产权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思路。其中,不完全信息理论应用于信贷配给问题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我国农村地区也大量存在信贷配给现象,农民贷款难成为抑制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破除信贷配给难题,成为解决“叁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农户和乡镇企业无论从金融覆盖率和满足程度来讲均受到了信贷配给。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最高为46.8%,最低为20.96%,信贷满足度最高为52.45%,最低只有15%左右;而乡镇企业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最高50.37%,最低为28%,信贷满足度最高为62.8%,最低27.9%。从农村经济整体来看,受到的信贷配给程度高达72.58%。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信贷市场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担保保险体系和金融配套制度等方面探讨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形成原因。然后主要借鉴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村信贷市场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如何导致信贷配给的产生,并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提供抵押和担保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信贷供给。进一步地,由于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户和乡镇企业信用不足又缺乏足额的担保物品,金融机构出于理性考虑实施信贷资金限量供给。所以在提出解决思路时,以增加金融机构信贷供给,提高农户和乡镇企业的信用为基点,构建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本文共分为5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说明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本文的研究视角、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和文章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论述了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起源,信贷配给定义和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主要的理论成果进行了概括说明,重点介绍了作为本文理论基础的不完全信息理论。然后介绍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有益研究,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做了概括总结。第叁章是我国农村信贷市场是否存在信贷配给的现状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信贷数据进行加工,以检验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存在的信贷配给及配给程度。事实证明,我国农村地区确实受到了严重的信贷配给,并且配给程度有逐渐增大趋势。第四章是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信贷配给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信贷市场垄断程度较高,缺乏竞争;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导致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缺少对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的机制;以及农村金融市场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均会导致信贷配给的产生。其次,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构建模型来解释我国农村信贷配给产生的深层原因,得出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导致信贷配给的微观原因,在分析模型中加入抵押物后,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些措施。第五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导致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原因,从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对农村的信贷支持作用,加快政策性金融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完善担保保险体系及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希望可以减轻我国农村受到的信贷配给程度,增加资金供给,早日解决“叁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除了信息经济学之外,还应用了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农村金融理论等相关知识,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二,由于缺乏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的数量统计,无法通过直接比较供需差额来说明信贷配给问题。一些学者单一运用调查或宏观经济数据来证明信贷配给的存在,而在本文中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第叁,不同于以往大多数学者在分析中国农村信贷配给问题时,侧重于宏观层面,主要分析政府约束和制度性问题,本文试图从信贷交易系统的内部出发,以信贷配给的微观基础——主要是信贷市场不完全信息下金融机构和借款入的行为特征为基础,来解释中国农村的信贷配给现象。(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3-03-01)

谢玉梅,胡基红[10](2013)在《农村信贷配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配给不足现象,严重减低了农村经济主体贷款可获得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原因,还有农村金融环境方面的原因,应从多方面着手探讨缓解农村信贷配给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农村信贷配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借助具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成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假设的结论: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和农户金融供给的成本存在差异,农村信用社对农户金融供给成本过高,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抑制了对农户贷款的投放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信贷配给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丽,徐丽.新疆农村信贷资金配给效率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6

[2].焦琳.MultinomialLogit模型在改善农村信贷配给效率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6

[3].胡娅.我国农村信贷市场配给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4].赵航,孟晶.利率市场化视阈下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5

[5].王静,王智恒.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影响下的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研究——来自陕西省300多户农户借贷调查的实证[J].经济经纬.2014

[6].刘艳,范静,许彩丽.农村信贷配给程度与贷款定价变动的关系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4

[7].杨尚君.农村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J].浙江金融.2014

[8].刘艳,范静.金融机构利率差别定价策略对农村信贷配给的影响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

[9].李方训.我国农村信贷配给及解决思路[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0].谢玉梅,胡基红.农村信贷配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13

标签:;  ;  ;  

农村信贷配给论文-陈晓丽,徐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