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裂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轴压缩,DIC技术,损伤混凝土,力学特性
单裂纹论文文献综述
戎虎仁,张佳瑶,刘宏,牛良,张能[1](2019)在《单轴压缩下单裂纹混凝土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裂纹混凝土力学强度及其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对含不同长度的单裂纹混凝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高清摄像技术监测单轴压缩过程中试样裂纹扩展过程,运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综合分析单裂纹混凝土力学强度、裂纹演化特征、变形规律,阐释单裂纹混凝土破坏机理。结果表明:(1)混凝土强度随着单裂纹长度增大逐渐降低,且呈良好线性负相关;弹性模量随着单裂纹长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2)试样破坏模式分为3种:①轴向劈裂破坏(裂纹长度为10 mm);②剪切破坏(裂纹长度为20、30、40 mm);③拉-剪混合破坏(裂纹长度为50 mm)。(3)试样应变场演化规律:随着单裂纹长度的增加,由径向应变场控制绝大部分裂纹产生和扩展,向径向、剪应变场共同控制裂纹产生和扩展(径向应变场影响较明显),再向径向、剪应变场共同控制裂纹产生和扩展,(剪应变场影响较明显)转变。(4)单裂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单轴压缩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裂纹长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主要受到单裂纹周边产生的裂纹控制(影响系数为0.496)。(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0期)
郝大宽[2](2019)在《单裂纹岩体冻胀开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乌帕尔镇矿井冻结法施工为工程研究背景,选用含水层500m-600m红砂岩材料对应的力学参数,通过真实破裂系统RFPA2D—Thermal模拟饱冰裂纹岩体在单次温降条件下,研究岩体中不同的裂纹产状、宽度和含冰量对裂纹岩体冻胀开裂机制的影响。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岩石预制裂纹在低温作用下,探究不同饱和冰冻胀对新裂纹萌生、扩展的影响。在岩石模型的整个破坏过程中,不同含冰量的岩石模型累计的声发射数量有明显区别,其中含冰量较多的模型声发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型,并且根据声发射数量变化,将其破坏过程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线弹性变形阶段,模型单元损伤较少,零星分布;裂纹形成、贯通阶段,零星单元逐渐联结形成裂纹,并不断向前发育;失稳破坏阶段,模型完全破坏,形成宏观裂纹。对比各模型细观破裂图,根据其破裂单元的程度,分为了无损伤区、微损伤区和损伤破裂区,也解释了累计声发射不同的原因所在。应力分析发现影响岩石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最小主应力(拉应力)的作用,在发生破裂后,模型拉应力降至零点;裂纹附近各模型相同位置应力各不相同,含冰较多的裂纹对应的应力会稍大一些,同时意味着此处单元会先发生破坏。(2)在低温作用下,预制不等宽度裂纹岩石模型,探究不等宽度裂纹冻胀破坏对新裂纹的产生、扩展规律。观察破裂结果图发现,不等宽裂纹岩石模型的破坏模式基本一致,都是从预制裂纹中的冰先发生破坏,然后沿着预制裂纹尖端继续发育、扩展,直到贯通;声发射累计增长速率和累计数量几乎保持一致,不受宽度的影响,而没有预制裂纹的模型裂纹萌生的位置,扩展的方向和发生破坏的方式与含有裂纹的模型有着较大的区别,显然含有裂纹的模型比没有裂纹的岩石模型对岩石新裂纹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预制裂纹侧面竖向单元,在相同的温度加载步数情况下,预制较宽裂纹的模型单元产生水平位移的距离较大,这也是预制裂纹越宽的裂纹尖端更容易先发生破坏的原因。(3)岩石模型内部预制有不同倾向裂纹,在低温作用下,研究不同倾角饱和裂纹冻胀破坏对岩石新裂纹的出现、扩展规律变化。研究发现,岩石模型不论内部裂纹倾向多大,在发生完线弹性变化后,都会出现声发射集中出现的脆性破坏现象,此时模型水平应力达到最大值,之后立刻降至零点附近;同时对比声发射图发现,随着倾角的加大峰值应力呈现减小的趋势,声发射累计数量也逐渐减少,完成裂纹贯通破坏的温度荷载也在减少;模型竖直位置处的单元水平位移会随着预制裂纹倾角的加大而逐渐增大。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知道,岩石中裂纹与温度作用面的夹角越大,在相同温度作用下岩石更加容易发生破坏。(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期刊2019-02-01)
王岗,潘一山,肖晓春[3](2018)在《预制大尺度单裂纹煤样破坏特征及电荷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提取含有宏观构造煤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采用试验方法开展了完整煤样和预制不同倾角大尺度单裂纹煤样单轴压缩过程破坏特征及电荷信号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预制裂纹倾角(裂纹与轴线方向的夹角)减小,煤样的峰值应力逐渐降低,达到峰值应力时间逐渐缩短,煤样由拉伸劈裂破坏向剪切滑移破坏转变,同时新生翼裂纹由垂直预制裂纹面的翼裂纹向平行预制裂纹面的翼裂纹转变;预制裂纹煤样由于宏观裂纹的存在,更容易发生破裂,在应力峰前就有显着电荷信号产生,因此预制裂纹煤样破裂前兆信息比完整煤样更容易被捕捉;随预制裂纹倾角由60°→45°→30°减小,煤样破裂首次高值电荷信号出现的时间逐渐提前,分别为68.5%σ_c和65.5%T,60.5%σ_c和47.0%T,37.5%σc和30.0%T(T为煤样全程破坏时间),应力峰后破坏阶段电荷信号幅值逐渐减小,电荷累积量曲线突变点增多且首次突变点有所提前;预制裂纹的存在通过改变煤样的变形破裂过程及形式从而实现对煤样破裂产生电荷规律的影响;可根据预制裂纹煤样破裂电荷信号相关特征,对现场进行宏观地质构造探测、以及对煤岩体节理或断层的产状进行合理的推断。有望为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江峰,王振华,臧冀川[4](2018)在《利用RFPA~(2D)对单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研究裂纹起裂的过程、裂纹扩展方向和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裂纹的条件改变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利用RFPA~(2D)软件建立相应的模型,改变参数将模拟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研究了裂纹的倾角、裂纹的长度和均质性对单裂纹岩体强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张文东,董登科,陈莉,李叁元[5](2018)在《随机疲劳载荷谱加重对单裂纹扩展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疲劳载荷谱加重已成为加速试验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对单裂纹扩展影响的研究很有价值。以Paris裂纹扩展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提出了单裂纹在加重谱作用下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方法,分别是基于循环次数的次估算法和基于谱块数的块估算法。利用原始载荷谱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得到加重谱下的两种估算结果,设计试验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作为加快全尺寸飞机结构疲劳试验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宋彦琦,李向上,李国庆,刘小珍[6](2018)在《7085-T7452铝合金复合型疲劳单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7085-T7452铝合金I-Ⅱ复合型加载下疲劳裂纹扩展机理,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含裂纹T7452铝合金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最大环向拉应力准则计算复合型裂纹扩展方向,计算出T7450铝合金复合型加载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同时研究了复合型裂纹扩展过程中I、Ⅱ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炼,罗林,吴礼舟,王启智[7](2018)在《岩石偏心圆孔单裂纹平台圆盘的动态裂纹扩展与止裂》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平台圆环构型的优点,提出偏心圆孔单裂纹平台圆盘(cracked eccentrically holed flattened disc,CEHFD),该试样具有更长的断裂路径。利用霍普金森压杆加载系统,径向冲击CEHFD试样,完成Ⅰ型动态断裂实验。砂岩试样表面粘贴应变片和裂纹扩展计,用于监测裂纹动态起裂、扩展和止裂的全过程。实验表明,在整个断裂过程中,裂纹非匀速扩展,裂纹扩展速度在裂纹起裂后加速上升,在裂纹止裂前有明显的减速,与地震时断层的动态破裂全过程完全吻合。采用实验-数值-解析法得到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其时间历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据断裂过程不同时刻,得到相应的动态起裂韧度、扩展韧度及止裂韧度。在动态断裂全过程中,动态扩展韧度为速度的函数,变化趋势与速度一致,随着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动态起裂韧度大于动态止裂韧度,止裂韧度随着裂纹最大扩展速度的增大而降低,并且有较大的离散性。(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8年06期)
郑浩[8](2017)在《通风机叶片单裂纹故障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作业场所提供连续不断新鲜空气的通风机,不但可以调节环境所需要的风量、湿度和温度,同时还能稀释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改善劳动条件,特别是在矿井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叶片作为通风机的关键零部件,它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一旦叶片出现裂纹故障,往往对风机机组运行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甚至导致重大事故的产生,所以能够实现对叶片的裂纹监测及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快速有效地对叶片裂纹进行定量研究,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而且可靠的通风机叶片裂纹识别方法,并通过搭建试验系统平台,进行了模态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叶片裂纹损伤以及叶片振动的相关理论,得到了含裂纹的叶片横向振动的特征方程,通过求解方程获得了含裂纹叶片固有频率与裂纹位置、深度的关系分析并得到了裂纹位置及裂纹深度对叶片固有特性的影响规律。(2)通过对叶片结构离散化的振动动力学方程分析,理论推导得出了叶片结构任意阶模态的“频率变化平方”均包含有相同单元损伤信息的结论。为此,提出基于固有频率变化平方比识别叶片裂纹位置的方法,即利用固有频率变化平方比置信度识别准则作为判断两个工况之间相似程度的依据,以相似性最大的两个工况来判断裂纹的位置所在。(3)通过将系统的脉冲或自由振动响应分离成为对应于每个刚度区域的局部响应,提出了基于双线性系统的裂纹识别方法。从分离后的每组局部响应中分别提取其固有频率,通过比较两组局部响应的固有频率的百分比差异来判定呼吸裂纹是否存在以及确定裂纹深度。(4)利用搭建的叶片结构裂纹识别模态试验平台,进行了验证性实验。通过锤击法激励叶片结构,获得加速度响应,应用模态试验DASP软件识别出全局响应固有频率,在MATLAB中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两个局部响应的固有频率。从全局响应中得到前5阶固有频率,得到完好叶片结构与带有裂纹的叶片结构固有频率变化平方比,与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从相似性中判断裂纹位置所在;利用得到的局部区域固有频率百分比差异与裂纹深度呈单调变化的性质来定量识别裂纹的深度。实验验证表明了所提的叶片裂纹位置和深度识别方法是可行性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赵程,刘丰铭,杨磊,田加深[9](2016)在《岩石单裂纹扩展及损伤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扩展离散元(EDEM)计算方法,模拟了单轴压缩下含不同预置倾角的单裂纹岩石试样的裂纹起裂、扩展和贯通过程,探讨了裂纹不同扩展阶段的应力变化,分析了不同预置倾角下单裂纹的扩展机制。研究表明:随着预置裂纹倾角α的增大,新裂纹的起裂应力和试样的抗压强度总体上呈增大趋势,但当α=30°时出现突变;α=30°时试样裂纹扩展最为迅速,α=15°,45°,60°,75°时的试样扩展速度依次减弱;当α=15°,30°时,新裂纹从预置裂纹尖端的两翼开始扩展,当α从45°增大到75°时,新裂纹的扩展逐渐向着预置裂纹两侧纵深发展,α=45°时为两种不同裂纹扩展模式的过渡倾角。(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郭金泉,陈垂福,杨晓翔,钟舜聪[10](2016)在《辅助质量块—单裂纹悬臂梁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研究了辅助质量块—单裂纹悬臂梁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用无缺陷悬臂梁固有振型迭加一个多项式来近似拟合含单裂纹悬臂梁的振型,由动力学方法推导了辅助质量块—单裂纹悬臂梁系统的固有频率方程的解析形式,系统频率随着质量块在梁上位置改变而改变,即可得到固有频率曲线,此频率曲线包含了缺陷信息,因此可对固有频率曲线进行平稳小波变换来识别梁上的缺陷.同时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对上述固有频率理论推导进行验证,有限元结果与论文理论推导结果相一致.最后论文数值计算了质量块大小、缺陷深度、位置等因素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也探讨了平稳小波变换用于识别损伤,结果验证了该理论推导的可靠性和损伤识别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单裂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托乌帕尔镇矿井冻结法施工为工程研究背景,选用含水层500m-600m红砂岩材料对应的力学参数,通过真实破裂系统RFPA2D—Thermal模拟饱冰裂纹岩体在单次温降条件下,研究岩体中不同的裂纹产状、宽度和含冰量对裂纹岩体冻胀开裂机制的影响。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岩石预制裂纹在低温作用下,探究不同饱和冰冻胀对新裂纹萌生、扩展的影响。在岩石模型的整个破坏过程中,不同含冰量的岩石模型累计的声发射数量有明显区别,其中含冰量较多的模型声发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型,并且根据声发射数量变化,将其破坏过程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线弹性变形阶段,模型单元损伤较少,零星分布;裂纹形成、贯通阶段,零星单元逐渐联结形成裂纹,并不断向前发育;失稳破坏阶段,模型完全破坏,形成宏观裂纹。对比各模型细观破裂图,根据其破裂单元的程度,分为了无损伤区、微损伤区和损伤破裂区,也解释了累计声发射不同的原因所在。应力分析发现影响岩石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最小主应力(拉应力)的作用,在发生破裂后,模型拉应力降至零点;裂纹附近各模型相同位置应力各不相同,含冰较多的裂纹对应的应力会稍大一些,同时意味着此处单元会先发生破坏。(2)在低温作用下,预制不等宽度裂纹岩石模型,探究不等宽度裂纹冻胀破坏对新裂纹的产生、扩展规律。观察破裂结果图发现,不等宽裂纹岩石模型的破坏模式基本一致,都是从预制裂纹中的冰先发生破坏,然后沿着预制裂纹尖端继续发育、扩展,直到贯通;声发射累计增长速率和累计数量几乎保持一致,不受宽度的影响,而没有预制裂纹的模型裂纹萌生的位置,扩展的方向和发生破坏的方式与含有裂纹的模型有着较大的区别,显然含有裂纹的模型比没有裂纹的岩石模型对岩石新裂纹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预制裂纹侧面竖向单元,在相同的温度加载步数情况下,预制较宽裂纹的模型单元产生水平位移的距离较大,这也是预制裂纹越宽的裂纹尖端更容易先发生破坏的原因。(3)岩石模型内部预制有不同倾向裂纹,在低温作用下,研究不同倾角饱和裂纹冻胀破坏对岩石新裂纹的出现、扩展规律变化。研究发现,岩石模型不论内部裂纹倾向多大,在发生完线弹性变化后,都会出现声发射集中出现的脆性破坏现象,此时模型水平应力达到最大值,之后立刻降至零点附近;同时对比声发射图发现,随着倾角的加大峰值应力呈现减小的趋势,声发射累计数量也逐渐减少,完成裂纹贯通破坏的温度荷载也在减少;模型竖直位置处的单元水平位移会随着预制裂纹倾角的加大而逐渐增大。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知道,岩石中裂纹与温度作用面的夹角越大,在相同温度作用下岩石更加容易发生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裂纹论文参考文献
[1].戎虎仁,张佳瑶,刘宏,牛良,张能.单轴压缩下单裂纹混凝土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9
[2].郝大宽.单裂纹岩体冻胀开裂机理研究[D].绍兴文理学院.2019
[3].王岗,潘一山,肖晓春.预制大尺度单裂纹煤样破坏特征及电荷规律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8
[4].王江峰,王振华,臧冀川.利用RFPA~(2D)对单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8
[5].张文东,董登科,陈莉,李叁元.随机疲劳载荷谱加重对单裂纹扩展寿命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宋彦琦,李向上,李国庆,刘小珍.7085-T7452铝合金复合型疲劳单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李炼,罗林,吴礼舟,王启智.岩石偏心圆孔单裂纹平台圆盘的动态裂纹扩展与止裂[J].爆炸与冲击.2018
[8].郑浩.通风机叶片单裂纹故障识别[D].北京工业大学.2017
[9].赵程,刘丰铭,杨磊,田加深.岩石单裂纹扩展及损伤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郭金泉,陈垂福,杨晓翔,钟舜聪.辅助质量块—单裂纹悬臂梁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