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风貌街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为,活力评估,传统风貌街道,流量分析
传统风貌街道论文文献综述
马冬青[1](2018)在《行为学视角下的传统风貌街道活力构成要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建设对历史风貌街区内的历史肌理与居民公共交往生活模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街道内部活力流失,传统街道逐渐丧失其场所性与生活性。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如今快文化、网络化的时代如何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通过街道的设计来让人们回归到原始街道生活体验中去。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一系列理论研究,确立了具有丰富活力来源与公共社会交往模式的传统风貌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上海市衡复保护区内的8条街道作为研究案例。希望从分析其街道内部使用者的行为以及其衍生的街道活力入手,探究活力与街道物质环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对街道活力的评估主要由街道内使用者流量统计和对街道整体评价两个方面综合而来,使用者的评价辅助了流量统计的量化结果,最终得出研究样本中的街道活力值。最后采用归纳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探究街道内物质环境构成要素与活力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可以真正解释街道活力的影响要素。通过对结果的抽象化,得出传统风貌街道整体的提升策略,包含风貌吸引力、业态混合以及城市业态的适当引入、便捷的服务设施、空间渗透及多层次感受、良好的慢行品质等,它们都对传统街道的活力有着促进作用。论文中提出的加入传统风貌街道内游客行为如观光、购物等是一个有趣的探索,它完善了活力街道研究的对象。街道内不同的使用者之间相互交融、制衡,因此衍生了许多难以预知的行为,希望研究不同行为之间的碰撞,分析其对街道业态分布、街道风貌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得出街道活力的真正体现方式。得出的结论优化了如何在保持风貌的同时提升整体街道活力的方法,切实增加了历史风貌街区的可持续性、宜居性,进而提升了整个街道的活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2)
姚文琪[2](2016)在《城市更新规划中传统风貌保护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布吉街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城市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际间人口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以及基础设施已经很难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紧约束资源环境条件下,对城市旧城区进行更新、对土地进行再开发成为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市政、交通与居住环境的有效措施。但同时城市的文化与生活传统,正在遭到高速发展的市政设施以及城市再开发建设的侵蚀与挑战,城市如何在更新改造与传统风貌保护过程中发展,是城市决策者和规划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城市在这方面的经验归纳,提出在城市更新规划中保护传统风貌策略,以期在新的城市发展时期,提升土地利用效能,保护和延续城市传统风貌。(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期刊2016-09-24)
徐勤怀[3](2015)在《特色塑造视角下的传统风貌街道保护利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市发展提速,很多传统街巷被新建的高楼大厦取代,城市特色在汹涌的城市化浪潮中渐渐模糊。在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导向下,城市特色,尤其是对存量空间的特色挖掘成为关注重点,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街道是体现城市"特色"最好的空间载体,而传统风貌街道作为街道资源中的艺术瑰宝,在当前却面临着保护地位"失名"、街道空间"失魂"和特色资源"失守"的尴尬,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特色资源,成了新时期的核心课题。本文将结合成都的规划实践,探索在城市特色塑造视角下对城市传统风貌街道的保护利用策略。(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期刊2015-09-19)
陈惠安[4](2013)在《传统风貌商业街区街道界面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传统风貌复古风格的商业街区是许多城市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和打造新的商业中心、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但因商业街区开发建设的品质良莠不齐,很多城市最终并没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导致了社会褒贬不一。重点从应承文脉、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有效的空间使用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对街道界面进行了模式化的分析,比较不同的空间界面形式关系下的空间体验,寻求街道的空间界面形式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淮阴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李江[5](2010)在《基于怀旧的更新——传统风貌街道建筑界面的更新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风貌街道的主要价值在于其拥有独特的地域风貌特征、隐含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的过度更新,致使许多地方的传统风貌街道风貌被破坏、文脉被中断,人们找不到之前的那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再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触发精神上的寻根。人们在不经意间体现出较为强烈的怀旧的情结——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渴求,怀旧上升为一种群体性的文化现象。所以,传统风貌街道的更新如何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结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性话题。怀旧在许多领域里都存在,在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一种“寻根”的情结和审美意象。当它与建筑学融合的时候,表现为对历史文脉的保留、修复和延续。本文在针对传统风貌街道建筑界面的研究中,如何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结、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研究重点,如何从街道整体、建筑界面、界面细部叁个层次去发掘、定位、保留、修复和延续文脉(建筑界面的保留是前提,修复和新建是延续和补充)成为亮点。本文结合大量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以期对传统风貌街道建筑界面的更新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本部分的任务是提出问题。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城市文脉的割裂引发怀旧情结,传统风貌街道亟需得到有效更新。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最后分别提出并且阐释了“传统风貌街道建筑界面”、“怀旧”和“基于怀旧的更新”等概念。第二部分(第3、4章):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对传统风貌街道建筑界面的功能、特征、问题进行了认知,然后对建筑界面面临的和更新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怀旧角度出发,对建筑界面的体验方式和更新途径进行了解析。第叁部分(第5、6章):此部分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首先提出合适的设计原则,然后从整体、界面和细部叁个层次提出了基于怀旧的更新策略,并做了重点论述。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如何通过基于怀旧的更新发掘、保留、延续历史文脉,获得场所感”。第四部分(第7章):此部分是结语。首先对基于怀旧的更新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分别做了分析,然后进行了全文总结。(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0-05-01)
扈万泰,魏英[6](2008)在《传统风貌街道解析——以重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风貌街道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承担着城市的交通功能,增强对其价值的认识,建立价值评价体系,成为开展传统风貌街道规划与研究的关键。对重庆市传统风貌街道的研究,可遵循先进行总体规划研究,确定街道的定位和性质,其次分类、分级进行规划,采取相应的规划策略;再进行规划导则研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08年05期)
魏英[7](2008)在《城市传统风貌街道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城市历史街区在保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机更新已经被认可,但是城市发展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还是有着一定的矛盾。同时,同样作为城市历史的城市街道,对城市肌理、城市形态城市风貌和特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保护和更新发展的形势与问题也是一样的,所以研究探索传统风貌街道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以车为本”的思想越来越主宰城市街道的规划,城市传统街道空间逐渐丧失,城市的肌理也不断不破坏。本文结合国内外对传统风貌街道保护较好,维持了传统的城市肌理空间的成功经验,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从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传统风貌街道的规划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传统风貌街道的规划和发展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论文第一部分(第一章)阐述了传统风貌街道的内涵与意义并对当前传统风貌街道规划的国内外社会背景及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内容、及研究工作的框架与思路并对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可行性进行阐述。论文第二部分(第二章)对与传统风貌街道价值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下面的章节中提供研究基础。论文第叁部分(第叁章)从城市设计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交通学的角度探讨了传统风貌街道的相关理论和观念,以此重新认识传统风貌街道规划的指导理念。论文第四部分(第四章)从城市和传统风貌街道层面探讨传统风貌街道的规划原则和策略,提出了涵盖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城市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规划策略。论文第五部分(第五章)基于以上原则和策略,以重庆市传统风貌街道规划为案例进行研究,总体规划层面,通过对重庆市传统风貌街道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传统风貌街道的规划对策,进行了传统风貌街道价值评价并提出了传统风貌街道的初步名单。以中山四路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5-01)
王瑞珠[8](1993)在《国外历史名城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问题(四)——城市传统风貌的保护、协调及街道立面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够长期保持一种风格和情调的城市是迷人的,意大利的许多中,小历史名城就属于这种类型。在这些城市的市政厅里,很多都保存有珍贵的有关城市历史景色的绘画。拿一幅两个世纪以前佛罗伦萨市全景的图画和我们今天在阿尔诺河南岸的山坡上看去的城市景色相比,就可以发现,除了河南岸有些变化以外,对岸老城中(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1993年01期)
传统风貌街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城市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际间人口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以及基础设施已经很难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紧约束资源环境条件下,对城市旧城区进行更新、对土地进行再开发成为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市政、交通与居住环境的有效措施。但同时城市的文化与生活传统,正在遭到高速发展的市政设施以及城市再开发建设的侵蚀与挑战,城市如何在更新改造与传统风貌保护过程中发展,是城市决策者和规划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城市在这方面的经验归纳,提出在城市更新规划中保护传统风貌策略,以期在新的城市发展时期,提升土地利用效能,保护和延续城市传统风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风貌街道论文参考文献
[1].马冬青.行为学视角下的传统风貌街道活力构成要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姚文琪.城市更新规划中传统风貌保护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布吉街道为例[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2016
[3].徐勤怀.特色塑造视角下的传统风貌街道保护利用策略[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2015
[4].陈惠安.传统风貌商业街区街道界面初步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
[5].李江.基于怀旧的更新——传统风貌街道建筑界面的更新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
[6].扈万泰,魏英.传统风貌街道解析——以重庆为例[J].规划师.2008
[7].魏英.城市传统风貌街道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8
[8].王瑞珠.国外历史名城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问题(四)——城市传统风貌的保护、协调及街道立面的控制[J].城市规划.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