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序列论文-黄鲁豫,徐胜利,张明环

复合序列论文-黄鲁豫,徐胜利,张明环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弹,鸭舵,尾舵,复合控制,序列二次规划

复合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黄鲁豫,徐胜利,张明环[1](2019)在《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导弹鸭舵/尾舵复合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导弹鸭舵/尾舵复合控制方法,在导弹线性化小扰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鸭舵/尾舵复合控制系统,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优化了鸭舵/尾舵复合分配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对导弹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过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复合控制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还能够确保导弹的高空机动能力,证明了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空天防御》期刊2019年03期)

郑义[2](2019)在《基于复合混沌序列的融合图像加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传统系统对融合图像进行加密处理时,加密效果不理想且效率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混沌序列的融合图像加密系统设计。系统硬件主要由密钥选择模块、图像加密模块和解密处理模块组成,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加密置乱稳定性。在系统硬件模块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在对融合图像进行加密之前,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置乱预处理,并对置乱后的图像进行像素扩散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结合复合混沌序列完成对融合图像的加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所设计系统加密后的图像直方图变化更为平稳,证明图像的传输加密效果更好,同时在融合图像的加密、解密效率表现上耗时更少、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符彦飙,马德全,杨志龙[3](2019)在《类铑等电子序列双电子复合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理论的FAC程序包,详细计算了类铑等电子序列10个离子(Sn~(5+),Sb~(6+),Te~(7+),Xe~(9+),Gd~(19+),Tb~(20+),W~(29+),Re~(30+),Au~(34+),Tl~(36+))的双电子复合(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DR)速率系数,研究了激发通道和辐射通道,共振稳态跃迁、非共振稳态跃迁和辐射跃迁到可自电离态及随后的级联退激对双电子复合的贡献,分析了各种效应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级联退激的贡献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越来越小,至Tl~(36+)离子(Z=81),其贡献在4 000 eV处有19.98%,仍不可忽略.仅考虑共振稳态跃迁和非共振稳态跃迁贡献计算值与又考虑了级联退激贡献计算值的偏差在13.40%以内.为了方便使用,对得到的总DR速率系数进行了参数拟合.并且总结了总的DR速率系数的规律,得到了适用于类铑等电子序列中高温处的一个经验拟合公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宋建,薛俊,金凤媚,孙海波,张越[4](2019)在《ToCV和TYLCV复合侵染番茄后部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一种新的威胁番茄产业的病毒病害。为了研究复合侵染样品中2种病毒的互作和基因变异情况,对天津番茄产区发生的TYLCV全基因组和ToCV的CP基因和H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侵染样品进行比对,TYLCV的基因序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共有6处碱基发生了变异,分别为73位A→C、92位A→G、347位C→T、1 209位C→T、1 618位A→G、2 107位A→T,除73位和92位的变异未在编码区,其余的变异碱基均在ORF框内,其中1 209位为同义突变,其他均发生了错义突变。ToCV的CP基因有1处同义突变,ToCV的HSP基因共有4处碱基变异,其中826位由T→C和1 166位由G→A均为同义突变,1 395位和1 630位均由A→G,为错义突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番茄样品中TYLCV和ToCV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 TYLCV的拷贝数差异不显着,ToCV的拷贝数在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差异也不显着。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TYLCV的拷贝数约为ToCV的262~436倍。(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田明浩,徐晓丹,刘芳,冯永新[5](2018)在《基于扩频的复合混沌优选序列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一维混沌伪随机序列产生方式过于单一、易被反向截获、复杂度低等不足,通过对混沌序列的初值和分形参数进行相互控制,异或迭加,并选取合适的初值和分形参数的方式,提出新的复合混沌优选序列;然后从复杂度、平衡性、游程特性、相关性、随机性等角度对序列进行性能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复合混沌序列不仅提高了混沌序列的复杂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游程特性和平衡性,相比于单一混沌序列,其随机性和相关性也更好,满足扩频通信系统中伪随机序列的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晓博,陈家慧,彭进业,习敏[6](2019)在《基于复合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维度混沌系统的密钥空间小、加密系统安全性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种由sine混沌改变均匀分布logistic混沌排列次序形成复合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方法。首先,产生服从均匀分布的logistic混沌序列,用sine混沌序列重排该序列整数化后的重复部分,以此无重复数值的复合混沌序列进行像素位置置乱;之后,由于仅进行位置置乱不能改变图像的灰度统计直方图特征,用sine混沌重排整个logistic混沌序列形成复合混沌序列,以此进行像素扩散完成图像加密。对方法安全性从密钥空间、密钥敏感性、差分分析、统计直方图、相邻像素相关性、信息熵方面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密钥空间大、敏感性高,能有效地抵抗穷举分析、差分分析和统计分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黎野平,廖杰[7](2018)在《浅论复合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由一致收敛的函数序列生成的复合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的若干结论.对每一个结论,我们都给予了严格的证明.(本文来源于《高等数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谢晶琦[8](2018)在《复合碳纳米材料增敏DNA电化学传感及对转基因作物中CaMV35S序列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特异性DNA序列的检测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测、分子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现代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使得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引起公众的重视,转基因食品特定的碱基序列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要。在不同的DNA检测方法中,电化学方法引起了相当的关注,由于其简单、快速、低成本的优点,已成为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新型课题。本文分别以5'-TCA TCA TCA GTC TGA TAA CGT A-3'和花椰菜花叶病毒35S(Ca MV35S)启动子区的5'-GGC TCC TAC AAA TGC CAT CAT T-3'序列为检测对象,利用复合碳纳米材料如硫堇-氧化还原石墨烯(Thi-r GO)和血红素-还原氧化石墨烯(hemin-r GO)以及金纳米颗粒(Au NPs)等纳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了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低检测限的新型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部分:1.免标记的DNA/Thi-r GO电化学传感器该部分研究是在GCE上设计了一个转导界面,构建了免标记DNA生物传感器。界面由捕获DNA序列(CP),Au NPs和Thi-r GO组成。由于Thi在Thi-r GO纳米复合材料中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因此硫堇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直接诱导信号转导。然而,氧化还原反应将受到随后固定在GCE表面上的生物分子的阻碍。因此,通过检测CP和t DNA杂交前后Thi的伏安响应电流,可以实现靶序列(t DNA)的测定。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随着t DNA浓度的对数在1.0×10-17?1.0×10-12M范围内线性下降,检出限为4.28×10-19M(S/N=3)。DNA生物传感器显示出可接受的选择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优点。提出的DNA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实际生物样品中的t DNA检测,回收率高于95.61%。2.基于hemin-r GO和Thi修饰Au NPs双重放大的叁明治DNA传感器Ca MV35S序列的检测该部分研究以转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开发了一种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目的DNA片段。首先,根据我们以前的方法制备了hemin-r GO,然后修饰在GCE上,Au NPs电沉积在hemin-r GO表面上以固定捕获DNA。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叁明治型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当目标DNA存在时,用5'-SH标记的第叁条辅助DNA与目标DNA杂交,然后通过Au-S的共价结合吸附Au NPs。之后,将电极浸泡在硫堇溶液中,由于Au NPs与Thi分子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强烈,产生巨大的信号。在最佳条件下,安培信号与目标DNA浓度在1×10-10~1×10-1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9.45a M。所提出的DNA生物传感器显示出优越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该传感器已用于实际样品中Ca MV35S转基因序列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凡磊,周宗良,肖建玲,李秋媛[9](2017)在《黄骅坳陷中北区多元复合成因浅层气藏与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骅坳陷中北区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浅层气丰富。为提高浅层气的开发程度,进行了成藏因素和多元复合成因类型分析,浅层气浅层气分布主要受断层及曲流河砂体展布形态等控制,单一气藏的规模受河道砂体岩性边界的影响很大。气藏可分4种类型:"Y"字形断层控制型气藏、反向断块型气藏、断层-岩性控制型气藏、砂岩透镜体型气藏。浅层气源主要为油溶释放气和原油降解气,其形成机理主要表现在深部"端源"古近系生成油气沿大断层向上运移,二次油气分布主要是以游离气或油溶气、水溶气形式向上运移形成的古近系东营组及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油藏;这些浅层油藏经原油稠化后的油气分离、天然气渗滤扩散,在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浅层气成藏即第叁次油气再分布。根据对浅层气成因及成藏序列的分析,在选择浅层有利目标时,可以优先考虑下部油气富集、断层发育的构造高部位,这些部位一般也是浅层气藏相对发育、储量分布相对集中的有利部位。(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徐东明,王园慧[10](2017)在《一种复合混沌序列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一种复合混沌序列生成算法。将一维Chebyshev型混沌映射代入一维Logistic型混沌映射,并用m序列以异或的方式迭加到该混沌映射中,迭代产生一种新的复合混沌序列。数据仿真结果显示,新产生的复合混沌序列有着更强的初值敏感性和更高的复杂度,系统误码率低,在相关性、随机性和周期性方面优于一维Logistic型、Chebyshev型混沌序列。以所给方向产生的复合混沌序列适用于跳时扩频通信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复合序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传统系统对融合图像进行加密处理时,加密效果不理想且效率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混沌序列的融合图像加密系统设计。系统硬件主要由密钥选择模块、图像加密模块和解密处理模块组成,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加密置乱稳定性。在系统硬件模块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在对融合图像进行加密之前,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置乱预处理,并对置乱后的图像进行像素扩散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结合复合混沌序列完成对融合图像的加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所设计系统加密后的图像直方图变化更为平稳,证明图像的传输加密效果更好,同时在融合图像的加密、解密效率表现上耗时更少、效率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黄鲁豫,徐胜利,张明环.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导弹鸭舵/尾舵复合控制技术研究[J].空天防御.2019

[2].郑义.基于复合混沌序列的融合图像加密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3].符彦飙,马德全,杨志龙.类铑等电子序列双电子复合的理论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宋建,薛俊,金凤媚,孙海波,张越.ToCV和TYLCV复合侵染番茄后部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5].田明浩,徐晓丹,刘芳,冯永新.基于扩频的复合混沌优选序列生成方法[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8

[6].张晓博,陈家慧,彭进业,习敏.基于复合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7].黎野平,廖杰.浅论复合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性[J].高等数学研究.2018

[8].谢晶琦.复合碳纳米材料增敏DNA电化学传感及对转基因作物中CaMV35S序列检测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9].张凡磊,周宗良,肖建玲,李秋媛.黄骅坳陷中北区多元复合成因浅层气藏与序列[J].录井工程.2017

[10].徐东明,王园慧.一种复合混沌序列生成算法[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7

标签:;  ;  ;  ;  ;  

复合序列论文-黄鲁豫,徐胜利,张明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