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比论文-赵远航

载荷比论文-赵远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载荷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折类型,愈合时间,胫腓骨,外固定治疗

载荷比论文文献综述

赵远航[1](2019)在《利用轴向载荷比评估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部不同骨折类型的愈合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骨轴向载荷比评估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部不同骨折类型的愈合时间,探讨不同的骨折类型在愈合时间上的差异。方法:选择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部骨折的患者85名,其中A组为42-A3型骨折患者44名,B组为42-C3型骨折患者41名,A组患者男性35名,女性患者9名;B组患者男性38名,女性患者3名。全部患者平均年龄44.72±5.8;全部患者均为非开放性骨折,无内科疾病。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3月开始进行骨痂刚度轴向载荷比力学测试,若测试结果小于5%,则拆除外固定支架,若不满足条件,则隔一个月后再次进行测试,直至拆除外固定支架。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单样本分析。结果:经过测试,其中A组患者平均带架时间为207.05天,中位数为192,最短带架时间为87天,B组患者平均带架时间为276.34天,中位数为271.5,最短带架时间为147天。A组患者带架时间低于B组患者。结论:胫腓骨干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中,胫骨中下叁分之一处因软组织覆盖少、血供差等原因,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甚至是不愈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血运破坏少等优势,在患者患肢局部存在皮擦伤、张力性水泡等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的条件下,选择外固定治疗可以更快速的固定骨折断端,为患者的早日功能锻炼提供条件。而外固定支架的拆除时机选择一直是临床应用外固定支架时不得不谨慎对待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临床医生仅凭借自身经验和影像学资料评估骨折愈合程度,导致患者的带架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痂刚度轴向载荷比力学测试是根据骨痂愈合过程中的不同力学特性对骨折愈合强度的测定,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出骨与外固定所承担的力的比例,相对准确的判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的带架周期。不同的骨折愈合时间提示我们在面对同样类型的骨折时,需要更加严谨的操作,更全面的思考。(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艾婷,张永波,饶爽,蔡文涛,张敦凤[2](2019)在《机械臂轻质高载荷比末端夹持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机械臂末端夹持器载荷比低的情况,设计了一款轻质高载荷比的末端夹持器。首先,采用Solid Works软件执行叁维建模,并用Matlab软件优化分析。通过ADAMS和ANSYS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应力分析。最后通过实验论证表明:该夹持器机构设计合理,提高了夹持器的载荷比。(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张振潮,铁晓艳,王虎强,郑志功[3](2018)在《不同载荷比下圆锥滚子轴承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近年来,高铁、动车及轻轨地铁发展迅速,圆锥滚子轴承作为高铁轴箱轴承、轻轨轴箱轴承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学者对高铁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承载能力与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同时也有学者针对深沟球轴承的内部载荷进行分析。但是,针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内部载荷分布对寿命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追其溯源,从轴向径向载荷比作为考量点来分析圆锥滚子轴承载荷分布对寿命影响的研究更是无从借鉴。(本文来源于《智能制造》期刊2018年12期)

崔智强,李勇,王世红,赵长辉[4](2018)在《一台大载荷比Φ32mm六分量天平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隐身巡航导弹的气动特性,需要采用风洞试验测力天平进行气动载荷的测量。隐身布局导弹的气动特性反映到气动载荷上是较大的升阻比和较大的升侧比,而常规测力天平升阻比为15∶1左右,升侧比为2∶1左右,不能满足隐身巡航导弹气动载荷测量的需求。针对此问题,采用片梁组合方式测量侧力,采用大偏心"π"形梁阻力元件结构测量阻力,实现了升侧比为21∶1且升阻比为42∶1的大载荷比测力天平的研制,解决了载荷不匹配这一严重的测力天平研制难题,为进一步研究隐身巡航导弹的气动特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善乐,王红岩,芮强,陈冰[5](2018)在《高速履带车辆转向载荷比分析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履带车辆稳态转向载荷比的变化规律,根据履带车辆转向过程中履带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履带车辆稳态转向模型和履带车辆转向载荷比模型。分析了转向机构、接地压力分布形式、转向速度对转向载荷比影响。最后对某安装差速式转向机构的履带车辆开展了稳态转向试验,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车辆转向载荷比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转向载荷比模型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履带车辆转向机构动力源的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4期)

李荣利,李善乐,芮强,王红岩,陈冰[6](2018)在《考虑履带滑动的履带车辆转向载荷比分析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履带车辆稳态转向载荷比的变化规律,根据履带车辆转向过程中履带与地面之间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建立了稳态转向平衡方程和稳态转向载荷比模型。分析了履带车辆转向功率及整车转向载荷比随转向半径的变化规律,履带滑动对转向载荷比影响。最后对某高速履带车辆开展了稳态转向试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整车转向载荷比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转向载荷比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8年01期)

陈冰[7](2016)在《履带车辆转向载荷比分析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履带车辆转向的功率增长程度,运用履带与地面的剪切关系,推导载荷比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接地压力分布方式下,载荷比随相对转向半径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履带车辆稳态转向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均匀接地压力分布形式相比,集中载荷分布载荷比更大,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迟媛,张荣蓉,任洁,李寒寒,王勇[8](2016)在《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时载荷比受土壤下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究履带车辆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需要对载荷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该文主要考虑下陷量及土壤参数的影响,对试验样机进行差速转向试验,得到了下陷量与实际载荷比的关系、下陷量与转向半径的关系以及载荷比与转向半径的关系,根据载荷比公式计算的数值与试验测得的数值接近,误差范围在0.16~1.74。试验中,载荷比从1.65增加到6.08,下陷量从3.60 mm增加到10.42 mm,转向半径从1.00 m减小到0.29 m。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车辆在松软地面进行差速转向时,下陷量随着实际载荷比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转向半径的减小而增大。该文试验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可以进一步完善履带车辆差速转向理论。(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7期)

吴南,苗张木,曾政,夏子钰[9](2016)在《基于BS7910载荷比修正值的CTOD允许值评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S7910《金属结构缺陷可接受性评定方法指南》标准的高强钢焊接接头CTOD(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值的评定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各国规范CTOD允许值的差异,但是评定结果的保守度一直被关注.文中通过高强钢E47的CTOD试验测试数据,以有限元模拟辅助手段通过δ5法模拟得到裂纹尖端的真实应力.基于BS7910中的2A级评定方法,对失效评定曲线评估点的横坐标即载荷比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横坐标值小于1,评估点在失效评定曲线安全范围内,且修正后的评估点位置偏于安全.由临界韧度比确定的CTOD允许值δmin较修正前有明显降低,使基于失效评定曲线求CTOD允许值方法更为精确.(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迟媛,王洪涛,石丹丹,张荣蓉[10](2014)在《履带车辆小半径差速转向时滑转的载荷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在考虑滑转的履带车辆实际转向情况的基础上,对履带车辆小半径差速转向时其载荷比和转向半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获得两者间关系。通过样机试验和数据计算获得小半径差速转向且考虑滑转时的载荷比和转向半径数值,并绘制考虑滑转时载荷比与转向半径的实际关系曲线,发现在考虑滑转条件下实际转向时消耗的功率小于理论转向时消耗功率,且小半径差速转向时内侧履带滑转率大于外侧履带滑转率,同时发现根据土壤剪切作用也可以计算出考虑滑转的载荷比,虽然该方法计算的载荷比在数值上与实测载荷比有一定误差,但因其无需进行扭矩测试,可作为载荷比的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可为采用液压机械双功率流的差速转向机构履带车辆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载荷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机械臂末端夹持器载荷比低的情况,设计了一款轻质高载荷比的末端夹持器。首先,采用Solid Works软件执行叁维建模,并用Matlab软件优化分析。通过ADAMS和ANSYS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应力分析。最后通过实验论证表明:该夹持器机构设计合理,提高了夹持器的载荷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载荷比论文参考文献

[1].赵远航.利用轴向载荷比评估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部不同骨折类型的愈合时间[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艾婷,张永波,饶爽,蔡文涛,张敦凤.机械臂轻质高载荷比末端夹持器的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3].张振潮,铁晓艳,王虎强,郑志功.不同载荷比下圆锥滚子轴承性能研究[J].智能制造.2018

[4].崔智强,李勇,王世红,赵长辉.一台大载荷比Φ32mm六分量天平的研制[J].弹道学报.2018

[5].李善乐,王红岩,芮强,陈冰.高速履带车辆转向载荷比分析与试验验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李荣利,李善乐,芮强,王红岩,陈冰.考虑履带滑动的履带车辆转向载荷比分析与验证[J].机械工程师.2018

[7].陈冰.履带车辆转向载荷比分析与试验[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6

[8].迟媛,张荣蓉,任洁,李寒寒,王勇.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时载荷比受土壤下陷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

[9].吴南,苗张木,曾政,夏子钰.基于BS7910载荷比修正值的CTOD允许值评定方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迟媛,王洪涛,石丹丹,张荣蓉.履带车辆小半径差速转向时滑转的载荷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载荷比论文-赵远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