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收购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收购,上市公司,股东
反收购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董杰[1](2018)在《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爆炸式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行为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逐渐意识到抵御敌意收购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缺乏规制反收购活动的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各大上市公司在实施反收购策略的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甚至涉嫌违法,若不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极易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并使中小股东的利益置于极大的风险中。文章在比较研究中外收购立法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反收购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意见。(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袁满霞,梁英[2](2018)在《从万宝之争看反收购策略在我国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公司都希望到市场持续融资,不断扩展经营范围,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但融资要稀释股权,降低话语权,减少投票名额。更多的股票在市场流通,在带来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同时,也为股权流转和集中提供了便利,给公司控股主体带来了被收购的风险。每个优质上市公司都不希望被收购,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收购风险,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反收购意识,更要有更强的反收购预案和策略,保护自己的控股权,进而更好的依照自己的意志管理和发展公司。(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期刊2018年05期)
白露[3](2018)在《长园集团对沃尔核材敌意收购的反收购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并购活动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敌意收购与反收购也顺应时代而产生,虽然敌意收购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起到了一定的外部监督作用,但仍有部分收购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反收购策略的研究是必要的。我国对敌意收购和反收购的研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体系,从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角度对反收购策略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敌意收购与反收购的研究,并且可以为面临敌意收购的企业制定反收购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并购与反收购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长园集团对沃尔核材敌意收购的反收购策略开展了研究。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况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然后,依据长园集团对沃尔核材的敌意收购的反收购案的相关资料,分析长园集团反收购背景及动因,联系沃尔核材的收购动机及收购者类型,对长园集团反收购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制定的反收购策略和选择的反收购措施进行深入剖析,据此对长园集团的反收购策略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从中总结得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启示,可供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反收购策略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崔捷[4](2018)在《万科股权反收购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股权是公司治理的首要内容。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公司股权过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行为。2015年开始的万科股权之争备受关注,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万科最明显的变化是股权变化引起的企业管理层与宝能集团之间的主导权之争,折射出的是大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之争。自万科发展以来,其为了避免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削弱,采用分散的股权结构推动并维持万科的发展。很少有公司会去发起一场规模浩大的敌意收购,因此宝能集团花费大力气大手笔去收购万科集团,这其中的最大原因正是本篇论文的研究方向,即万科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给潜在的投资人可乘之机。这起股权之争事件暴露了目前存在于我国部分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事件所反映出的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也值得深入探究,因此,对万科股权之争中的反收购策略进行分析,可以为以后的反收购策略研究提供借鉴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对万科股权之争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创新点及不足。紧接着对万科事件相关公司进行了简要介绍,收集了与万科事件有关的重要信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对博弈关系进行了描述。在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从时间进程和资金流动两条线索同时进行梳理,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背景与市场经济环境,分析收购方与反收购方的操作流程与操作策略。通过以上的详细梳理,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对反收购策略选择展开探讨。最后,对万科股权之争进行深入思考,为我国上市公司在反收购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艳林,刘梦然,塞寒[5](2018)在《从“宝万控制权之争”看中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资本市场上频频发生的敌意收购,卓有成效的反收购策略是上市公司构筑反收购防线的根基所在。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剖析了"宝万控制权之争"中万科主要采取的反收购策略及其失效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对稀缺绩优"壳资源"的需求和反收购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是万科反收购策略失效的外部原因,万科过分分散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权力巨大等不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万科反收购策略失效的内部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健全反收购法律制度、建立双层股权结构和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嘉辰[6](2018)在《万宝之争反收购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万科经营情况和宝能系收购万科原因的分析基础上,按照万宝之争的不同阶段,将万宝之争共划分为六个阶段,详细分析在每个阶段中万科采取的不同反收购策略。研究发现,在万宝之争中,万科综合利用包括白衣骑士、停牌、法律诉讼等多种反收购策略获得最终的胜利。(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8年02期)
盛健微[7](2017)在《基于“宝万之争”的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实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在全流通的大背景环境下,我国的收购浪潮应运而生。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所以,在二级市场里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票的收购行为也愈来愈普遍。特别是,近些年险资作为一股强劲力量不断对创业企业家以及优秀管理团队为首的实体经济跨行业进行干预,从万科的股权之争到南玻“血洗”事件的相继发生,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已然成为“惊弓之鸟”。那么,在当今“资本为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敌意收购行为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公司治理、高级财务管理及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等有关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同时采用微观及宏观的分析方法,从实际理论出发,通过收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敌意收购和反收购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指出在当前我国股权分散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向上应该采取反收购策略的必要性,并且结合国外成熟的反收购案例,吸取国外资本市场反收购的成熟经验,深入剖析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反收购现状,并且研究国外反收购策略是否在我国资本市场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下具有适用性,最后,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以及法律视角上来完善公司反收购行为的建议,对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在反收购制度的规范建设方面提出宝贵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王璐璐[8](2017)在《从万科股权之争看中国反收购策略及立法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万科事件最终以华润退出、深圳地铁接盘、王石退位而落下帷幕。文章以万科事件为视角,对公司反收购策略予以探讨,并与国际反收购策略对比分析,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监管方面为中国反收购立法作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7年09期)
张继德,陈昌彧[9](2017)在《从万科控制权危机看反收购策略优化与健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企业的灵魂与先驱,创始人往往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尚缺乏对创始人维持控制权的有效保障。房地产上市企业万科陷入控制权危机难以自救,我国资本市场为之震动,该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控制权及相关企业制度的大讨论。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万科控制权危机为例,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旨在探讨我国反收购策略的实施效果,探索优化并健全反收购策略的路径,为稳定企业控制权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7年16期)
汪毅[10](2017)在《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推进和证券市场中新股上市速度不断地加快,行业整合和解决过剩产能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也面临着重组整合的机遇,收购和反收购将会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从改革的角度来看,由于反收购和收购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未来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规范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恶意收购的基础上,如果收购者发起对标的公司的收购未经过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同意,依然对公司强行收购,就会导致管理层采取反收购策略进行自我保护。反收购策略作为反收购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管理层对收购者的反抗行为,是收购过程中双方对于控制权争夺的博弈。上市公司在被收购时,应该根据公司被收购的进程来决定自己的策略。从时间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收购前、收购中、收购后叁个阶段,以持有公司5%的股份而进行信息披露为一个临界点,以要约收购为另一个临界点,公司应以自身所处的不同时间阶段来选择相适应的策略。从反收购策略的类型而言,包括以牺牲自身利益而实现的策略,例如毒丸计划、焦土战术,还包括白衣护卫、增发新股、法律诉讼等。基于我国当前法律的相关要求,上市公司在反收购中采取的措施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损害股东利益,否则相关条款被视为无效。因此,上市公司在研究反收购策略时,必须兼顾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本论文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为案例,对其在反击宝能恶意收购问题上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有两点贡献。第一,从理论上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争夺战中利益争夺的机理。本文通过对反收购策略的归纳总结,以及对影响反收购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合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以及外部监督理论,更加客观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反收购行为。第二,从理论上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对恶意收购展开反收购时的叁种手段。其分别为:通过选择定向增发股票;通过引进白衣护卫增加筹码;通过其他手段例如法律违规举报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典型案例万科宝能事件,针对当前市场中的险资举牌和多方博弈的资本状况,加深对过程中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分析,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标的公司反收购过程中由于反收购策略而形成的投资风险,且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置和策略选择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本论文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整理相关文献;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部分,阐述了收购与反收购所需理论;第叁部分开始介绍本文的案例宝能举牌万科事件的基本状况;第四部分为论文案例分析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反收购的动因、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叁个方面研究万科反收购策略选择的前因后果;第五部分为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启示。(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1)
反收购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每个公司都希望到市场持续融资,不断扩展经营范围,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但融资要稀释股权,降低话语权,减少投票名额。更多的股票在市场流通,在带来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同时,也为股权流转和集中提供了便利,给公司控股主体带来了被收购的风险。每个优质上市公司都不希望被收购,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收购风险,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反收购意识,更要有更强的反收购预案和策略,保护自己的控股权,进而更好的依照自己的意志管理和发展公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收购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董杰.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8
[2].袁满霞,梁英.从万宝之争看反收购策略在我国的应用[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
[3].白露.长园集团对沃尔核材敌意收购的反收购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8
[4].崔捷.万科股权反收购策略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
[5].王艳林,刘梦然,塞寒.从“宝万控制权之争”看中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
[6].王嘉辰.万宝之争反收购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8
[7].盛健微.基于“宝万之争”的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王璐璐.从万科股权之争看中国反收购策略及立法问题[J].法制与经济.2017
[9].张继德,陈昌彧.从万科控制权危机看反收购策略优化与健全[J].会计之友.2017
[10].汪毅.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