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论文-房晶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论文-房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业结构差异,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工业地价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房晶[1](2018)在《产业结构差异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工业地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地价在地方政府中,对其地方工业用地的合理使用还有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文本简要概述产业结构差异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工业地价,主要分析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工业地价的影响,旨在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8年18期)

刘广之[2](2018)在《政府产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既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把地方政府推向主政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包括主导辖区产业发展,培植市场力量,推进体制创新。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被誉为“增长奇迹”。地方政府经营型治理行为与经济增长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引领了区域经济增长。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更像一个公司,深深地卷入地方经济活动。如何理解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已有的研究更多地从压力型体制、政治激励(政治锦标赛)等角度来作出解释。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产权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因为,地方政府产权是一种更能从本质上反映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利益问题的分析视角。本文的基本问题意识是:地方政府产权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卷入经济活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产权,以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地方政府深度卷入地方经济的现象,如何从政府产权的角度找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化路径?本文以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政府产权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地方政府深度卷入经济活动的诱因。结合N市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并从政府产权理论的角度提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化路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冯梅,陈鹏[3](2018)在《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梳理国内外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内涵、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类、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影响因素和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产生的结果等四个方面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述评,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2期)

曹君怡[4](2017)在《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怎样既顺利地完成这一过度并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关系,政府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这种发展能否持续下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调控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充当准市场主体角色的地方政府考虑地方利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地方政府以发展导向的经济行为,本质上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在市场体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这种替代具有必然性。但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加,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差异性日益展现,中央考虑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地方政府关注更多的是当地经济的局部利益。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中一贯饰演着重要角色,中央应对地方政府进行恰当的分权,并发展和完善其经济行为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要放在一个大的框架内,从宏观、微观上全面分析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地方政府以发展为导向的经济行为在现实中有很多表现,如追求GDP高速增长、政府参与招商引资、兴建各类开发区等。本文主要是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和真实案例,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和现实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与分权制理论等为我国政府经济行为提出发展建议。本文意在指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存在是源于自身的特性,即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目标的多重性,存在着寻求自身利益的动机,同时意识到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具有路径依赖性,一经产生就会延续下去,所以引导其良性发展是一个长期宏观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应做到正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在不违背整体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尊重地方政府的利益,最终达到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自愿服从全国一盘局的利益格局。本文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方向、原则,并从完善政府层级之间关系、完善财政分权制度、调整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措施,引导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良性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良好局面。(本文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1)

倪宁[5](2015)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二次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政府就在经济道路上做了一次重大选择,那就是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经济行为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政府通过其权力试图控制市场,大项目、大工程接连启动,最后反而限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经济行为与市场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政府经济行为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证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政府选择改革开放后面临的第二次选择——是否要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守夜人"。(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15年06期)

贾凤凤[6](2015)在《城市土地出让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土地使用制之后,土地市场与地方政府之间,其关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土地出让当中,由于地方政府的失范行为,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在转型期的财政分权当中,地方政府之间分化独立,形成了一个利益主体。它对于当前制度框架中的地方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资源的掌控加以推动,从而对租金进行最大化的垄断。这就使得地方政府介入经济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地方政府在实现效用目标函数最大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形成了房地产、金融信贷、招商引资、地方财政、土地等方面复杂的格局,从而搅乱了土地市场秩序。(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24期)

徐艳飞,刘再起[7](2014)在《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由分税制改革以前的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企业转变为分税制改革以后以"土地开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土地。本文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均显着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方政府投资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门限效应,经济行为模式的塑造需要政府通过投资予以强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结构分解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的影响差异显着:市场分割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呈正U型关系;土地开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加剧态势。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地方政府的自利经济行为。(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4年10期)

刘再起,徐艳飞[8](2014)在《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产业结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模式由分税制改革以前的"市场分割"转变为分税制改革以后的"土地开发"。本文综合采用传统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分税制改革以前,地方政府市场分割的行为模式加剧了地区产业同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相邻省区的市场分割、贸易壁垒是导致地区产业同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虽然市场分割对地区产业专业化的影响总体不显着,但本地市场分割对产业专业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邻省区市场分割会显着制约本地产业专业化发展;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模式对地区产业同构影响不显着,但对产业专业化发展具有制约作用。模型中考虑到空间因素后发现,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对本地产业专业化的影响不显着,相邻省区经营土地的政府行为模式却有助于本地产业专业化发展。比较而言,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改变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是趋弱的。(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4年09期)

徐艳飞[9](2014)在《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经济增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积极介入、干预当地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动力。本文以地方政府面临的客观环境→行为主体的意图和动机→行为本身→行为产生的结果这一完整行为因果链,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在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政治集权下的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本文论述了地方政府集体官员的利益偏好是追求预算外收入,核心或高层官员在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绩效考核指标的激励和约束驱动下,追求经济增长型的政治晋升。以此为逻辑起点,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的利益偏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分税制改革以前,地方政府追求以国企留利为主的预算外收入可以显着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反过来会对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扩张产生制约效应。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追求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预算外收入与经济增长二者相互促进,表明分税制改革前后的两个时期经济增长型的政治晋升激励在地方政府多样化的激励偏好中处于主导地位。然后总结出了分税制改革前后两个时期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分别是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的经营企业行为模式和以“土地开发”为主要表现的经营城市行为模式。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与能力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面分别用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和企业绩效衡量,本文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造成的影响。(1)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发现,两种经济行为模式均显着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结构分解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的影响差异显着:分税制改革以前,地方政府市场分割的行为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呈正U型关系,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着;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土地开发的行为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加剧态势,但对技术进步显示出微弱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投资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门限效应,经济行为模式的塑造需要政府通过投资予以强化。不同经济行为模式下政府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着差异:分税制改革以前,在地方政府市场分割的行为模式下,政府投资显着制约技术进步。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转变为土地开发,政府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也由制约效应转变为促进效应。(2)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分税制改革以前市场分割的行为模式加剧了地区产业同构,相邻地区的市场分割行为显着制约本地产业专业化。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模式对产业同构影响不显着,相邻地区政府经营土地行为有助于促进本地产业专业化发展。在市场分割模式下,地方政府投资促进了产业同构,抑制产业专业化发展,进入土地开发模式以后,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着。(3)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土地开发行为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工业企业绩效的其他因素以后,地方政府土地开发行为模式显着制约企业绩效提升,其负面影响呈先减缓后增强的倒U型关系,对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负面效应大于经营绩效差的企业,土地开发行为大大削弱了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正负两种影响途径。在剥离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后,政府投资对工业企业绩效具有明显制约作用,并对融资需求较为迫切的经营绩效最差和最好的工业企业的制约程度高于经营绩效处于中等的工业企业。分地区、分企业类型和分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开发行为对沿海地区、非国有企业或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绩效负面影响大于非同类工业企业。与此相反,政府投资对沿海地区、非国有企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要小于非同类工业企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自利的经济行为模式显着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如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和企业绩效均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市场化前期,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应取代政府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无论如何,“有为”的中国地方政府是我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市场化进程后期,我国首先需要优化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鉴于中央政府权限下放使得地方政府纵向自主性不断扩张和横向集权显着增强的行政体制是地方政府政治晋升激励强于财政激励的制度基础,当前尤其要优化地方领导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破解地区经济长期发展形成的惯性与路径依赖,这是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其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则可为”,完善市场经济需扩展、保护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合理自主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通过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自主行为空间,藉此限制地方政府对市场的随意干预。并且通过大力培育各类型中介组织,将地方政府的多种经济职能赋予中介机构,实现对市场主体的间接调控。第叁,纠正地方政府投资失范。消除地方政府经营性投资冲动,削弱地方政府自利经济行为模式塑造的基础。第四,引入自下而上的监督,弥补中央政府的监管不足。(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4-05-01)

谷国锋,姚丽[10](2014)在《健康城镇化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速发展使城镇化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如城镇化中出现的"城市病"和"农村病"问题。因此要走健康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府经济行为主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要明确行政职责,实现政府转型;约束经济职能,提升城镇化进程中的极化效应;巩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布局。(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既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把地方政府推向主政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包括主导辖区产业发展,培植市场力量,推进体制创新。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被誉为“增长奇迹”。地方政府经营型治理行为与经济增长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引领了区域经济增长。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更像一个公司,深深地卷入地方经济活动。如何理解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已有的研究更多地从压力型体制、政治激励(政治锦标赛)等角度来作出解释。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产权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因为,地方政府产权是一种更能从本质上反映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利益问题的分析视角。本文的基本问题意识是:地方政府产权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卷入经济活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产权,以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地方政府深度卷入地方经济的现象,如何从政府产权的角度找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化路径?本文以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政府产权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地方政府深度卷入经济活动的诱因。结合N市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并从政府产权理论的角度提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化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房晶.产业结构差异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工业地价分析[J].经贸实践.2018

[2].刘广之.政府产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8

[3].冯梅,陈鹏.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2018

[4].曹君怡.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5].倪宁.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二次选择[J].党史博采(理论).2015

[6].贾凤凤.城市土地出让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J].商.2015

[7].徐艳飞,刘再起.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8].刘再起,徐艳飞.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产业结构演进[J].经济管理.2014

[9].徐艳飞.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经济增长研究[D].武汉大学.2014

[10].谷国锋,姚丽.健康城镇化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优化策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论文-房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