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东开发区论文-王艳丽

港东开发区论文-王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港东开发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剩余油,精细地质研究,开发层系,注采井网

港东开发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丽[1](2018)在《老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研究——以港东开发区二区六断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地下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稳产难度加大。为解决老油田剩余油开发难问题,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二区六断块为研究对象,在精细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岩石学、储集层地质学和测井地质学为理论指导,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详细描述了该区块高含水率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根据剩余油分布类型,综合运用渗流力学、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开发层系重组、注采井网重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开展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研究,提出了在井况差、井网稀疏的部位,通过加密调整动用剩余储量;重塑注采井网,挖掘低渗透带及砂体边部的剩余油,通过改善注水剖面,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深化长停井潜力研究,恢复利用停产井,通过转注、恢复注水、大修等进行注采井网的完善等不同的挖潜技术对策。通过针对性实施,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进而实现了断块产量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齐振勤,闫辛酉,石慧敏,李泉凤,张莉[2](2014)在《港东开发区曲流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港东二区四断块为例,针对储集层横向变化较大、砂体内部剩余油潜力不明的难题,综合运用测井、地震、沉积模式及动态信息,从单一河道入手,对二区四断块主力油藏进行单砂体刻画及内部构型研究,通过单井相分析,对点坝内水平井进行侧积泥岩夹层识别,分析侧积体的规模,勾画末期河道边界,重建地下地质模型,总结出末期(废弃)河道和侧积泥岩是影响该类油藏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进行点坝内部构型分析,有助于开发井网部署的设计,提高产能建设。(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何文祥,刘逸[3](2010)在《港东开发区明化镇组储集层特征及其物性差异的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港东开发区明化镇组发育曲流河沉积,其中NmⅠ、NmⅡ、NmⅢ储集层物性主要为高孔隙度、高渗透率,而NmⅣ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储集层较其余层位偏多。为了探讨相同沉积背景下河道砂体物性差异的原因,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电镜扫描、铸体薄片、压汞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DJ5井区取心井岩心进行了储集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主要为细砂岩及粉砂岩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喉道类型主要为孔隙缩小型喉道和缩颈喉道,部分为片状喉道;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其中泥质和方解石含量高是导致NmⅣ储集层物性变差的根本原因,NmⅣ储集层具有形成高岭石的地质条件。(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马永东[4](2010)在《港东开发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港东开发区构造特征,从断层的纵向和横向封堵特征入手,确定了断层的整体封闭性。依据现代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油层组,47个小层,118个单砂体,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储层微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四性”关系、非均质性的研究,系统的总结了储层地质特征。详尽论述了注水开发储层的特征,注水后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增大,微观非均质性增强,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增大,泥质含量减小,储层出砂现象严重。综合数学、地质学科信息,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有利储集层占70%左右。通过对注水前后储层地质特征的研究,引入了可操作性的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分类方法,为油田剩余油的叁次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0-06-01)

何文祥,许雅[5](2010)在《港东开发区水淹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水驱前后储层微观变化规律,指导油田注水开发,以探井和开发中后期检查井的岩心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储层地质学和开发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港东开发区水淹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总体表明,水淹后次生粒间孔隙更加发育,特大粒间孔隙增加;中粗砂岩孔径和喉道增加,而粉细砂岩孔径和喉道减小;对于河道砂体,储层的孔、渗物性变好,泥质质量分数降低,颗粒中值变小;储层的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发展;室内实验结果显示,注水后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一定程度增加。认识上述变化规律,对油田开发后期制定生产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0年02期)

刘文涛[6](2009)在《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复杂断块油藏为例,应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河流相储层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水平井的优化方法,为今后类似油藏应用水平井开发提供研究方法和参考。论文研究中结合港东开发区油藏特点,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开发目的层的筛选评价方法以及目的层精细建模与剩余油定量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采用油藏工程分析和数值模拟手段对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研究;结合地质基础研究,开发机理及油藏工程研究,应用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对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与优化进行了方法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突出成果:1、结合港东开发区油藏特点,应用经济动态平衡方法对水平井开发的油藏与经济效益相关的参数开展界限研究,研究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开发的筛选评价方法,确定了水平井开发目的层所需参数界限。2、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开发目的层,以地震资料、油藏静态资料、动态资料为基础,根据岩性组合关系,应用测井分段分相离散合成记录精细标定技术实现了薄砂体的精确层位标定。3、从沉积微相入手,综合静、动态资料,通过全叁维多体交互等时界面解释、多信息融合储层评价、河道砂体的识别与描述,精细的研究砂体规模、连续性、连通性及各种界面特征,实现了单砂体展布形态、厚度、油层非均质性的定量描述,建立精细的储层结构模型。以单砂层为级别,将地质模型与油藏数值模拟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研究了目的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量化剩余油分布,为水平井的实施奠定基础。4、结合实例,采用油藏工程分析和数值模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复杂断块不同油藏类型水平井方位、位置、长度的优化与设计进行详细研究,总结了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5、在对解析法产能预测理论收集、整理、分析基础上,首次将相渗数据引入到产量预测中,结合实例对层状砂岩油藏、底水油藏、高含水阶段存在夹层的正韵律厚油层水平井进行产能预测与优化方法研究。(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牟智全,周立宏,蒲秀刚,常红,赵仕民[7](2009)在《河流相砂体追踪与预测技术——以港东开发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港东开发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属于河流相沉积,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在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砂体细分小层的基础上,以叁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精细层位标定确定储层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遵循层序对比的原则加密解释到小层,利用先进的分频处理解释技术和叁维可视化技术,追踪河道砂体的分布范围。运用以点带面和以面促点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成果与实际钻井开展匹配分析。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地质效果,为河道追踪预测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尹艳树,翟瑞,吴胜和[8](2007)在《综合多学科信息建模——以港东开发区二区六区块储层微相叁维分布模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遵循从点(单井)到面(二维平面分布)再到体(叁维空间分布)的研究流程,提出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动态资料等多学科信息对储层微相分布进行预测的思路,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井点岩心资料细分沉积微相来建立岩电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井相分析并结合砂体二维等值线图和地震资料识别的河道(带)来建立储层微相平面分布模型;利用动态资料,确定砂体连通及延展情况,精细解剖砂体,获得不同微相储层的结构特征参数;利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储层微相叁维展布特征。根据以上思路,建立了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河流相储层叁维分布模型,为油田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也为随后的储层物性预测乃至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徐振永[9](2005)在《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综合岩心、测井、试井以及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露头、现代沉积地质知识库为指导,分层次对储层进行解剖。具体步骤包括沉积微相分析,复合砂体内识别单一河道、单一河道内识别点坝、点坝内识别侧积体,最终建立研究区代表性点坝叁维结构模型。点坝内部发育的泥质侧积层在剖面上呈迭瓦状,后期侧积体呈一定倾角迭置在前期侧积体之上,形成一系列倾向凹岸的斜列式排列砂体。在构型分析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与开发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曲流河点坝“半连通体模式”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认为,在高含水的情况下,侧积体内部存在剩余油局部富集区。精细解剖点坝砂体内部构型特征将是下一步精细油藏描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05-04-01)

石占中,张一伟,熊琦华,吴胜和,刘卫林[10](2005)在《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为例,研究了储层层内、平面、层间渗流差异,油层正向微构造、砂体上倾尖灭、断层屏蔽等地质因素以及油层未射孔、井况恶化等钻采工程因素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的渗流差异是影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垂向上层内渗流差异导致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正韵律型砂体的中上部;平面上的砂体拼接带及主砂体边缘相对低渗透区域是剩余油富集的重要场所。砂体规模与形态、层间渗流差异等地质因素与井网部署等工程因素的非耦合性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井网控制不住、注采关系失效等多种作用机制,结果形成平面剩余油滞留区、未动用的油砂体、憋高压的剩余油层等多种形式的剩余油分布。(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港东开发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港东二区四断块为例,针对储集层横向变化较大、砂体内部剩余油潜力不明的难题,综合运用测井、地震、沉积模式及动态信息,从单一河道入手,对二区四断块主力油藏进行单砂体刻画及内部构型研究,通过单井相分析,对点坝内水平井进行侧积泥岩夹层识别,分析侧积体的规模,勾画末期河道边界,重建地下地质模型,总结出末期(废弃)河道和侧积泥岩是影响该类油藏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进行点坝内部构型分析,有助于开发井网部署的设计,提高产能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港东开发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丽.老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研究——以港东开发区二区六断块为例[J].录井工程.2018

[2].齐振勤,闫辛酉,石慧敏,李泉凤,张莉.港东开发区曲流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J].录井工程.2014

[3].何文祥,刘逸.港东开发区明化镇组储集层特征及其物性差异的机理探讨[J].录井工程.2010

[4].马永东.港东开发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5].何文祥,许雅.港东开发区水淹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

[6].刘文涛.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优化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7].牟智全,周立宏,蒲秀刚,常红,赵仕民.河流相砂体追踪与预测技术——以港东开发区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

[8].尹艳树,翟瑞,吴胜和.综合多学科信息建模——以港东开发区二区六区块储层微相叁维分布模型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

[9].徐振永.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

[10].石占中,张一伟,熊琦华,吴胜和,刘卫林.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05

标签:;  ;  ;  ;  

港东开发区论文-王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