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入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热输入,界面孔洞,力学性能
输入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杜亚杰,李京龙,熊江涛,石俊秒,豆建新[1](2019)在《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热输入对界面孔洞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焊接热输入及接头力学性能,研究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的最佳焊接工艺参数。方法在传统搅拌摩擦点焊产热基础上,结合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搅拌头具体运动形式,将产热功率对时间进行积分,得到热输入解析方程,测得不同热输入下接头孔洞大小与力学性能,获得热输入对界面孔洞大小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在其他焊接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转速由2000 r/min提高至2300 r/min,焊接热输入由54 kJ增加至62 kJ,孔洞面积由9.3×104μm2迅速减小至7.7×103μm2,接头拉剪强度由3.2kN提升至7.2 kN。当转速进一步提高至2600 r/min时,热输入达到70.2 kJ时,孔洞的缩减速率与拉剪强度提升速率减缓,孔洞大小减小至3.8×103μm2,拉剪强度减小至8.4 kN。结论在相同的焊接时间下,接头的热输入随着焊接转速的提升而增加,接头孔洞面积减小,拉剪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方怡,吕悦军,彭艳菊,陈国兴[2](2018)在《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选取合理与否对设计地震动参数有重要影响。基于唐山地区钻孔剖面,分别选取剪切波速为500m/s的硬黏土和800m/s的岩石顶面作为基岩输入界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讨论中硬场地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都随输入界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增,且这种递增与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及频谱特性都有密切联系;(2)随着输入界面深度的增加,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几乎全频段内增大,仅在短周期内出现减小的情况,但幅度十分有限;(3)中硬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基岩输入界面宜取剪切波速为800m/s的土层顶面。(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璐[3](2018)在《移动端输入法交互界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键盘从实体过渡到虚拟,与此同时,用户也对移动端设备的交互设计给予了更多关注。在国内,移动端交互界面设计概念比较模糊,相比北美和欧洲国家,其发展并不明显,在功能表现及设计呈现方面并不突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设计师更加意识到交互界面设计的重要性,由此更多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被提出,产品交互界面设计更是成为了设计的基础和中心。移动端输入法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媒介工具,对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的整体用户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移动端输入法交互特征、用户行为逻辑两方面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探索国内外关于交互界面设计、输入法设计的研究,对移动端输入法用户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交互界面设计现状和输入法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问卷结果,建立移动端输入法功能属性变量的统计分析模型,研究各功能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户对输入法功能的期望和依赖度;基于对用户在功能及关注度上的研究,得知移动端输入法各功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联系,用户对功能的使用频率和依赖程度影响其对移动端输入法的评价;总结交互界面设计流程及原则。2、通过对移动端输入法用户感性因素的统计,定义移动端输入法的交互特征,分析用户需求和用户层级,同时对眼动实验进行设计:制定叁组移动端输入法交互界面的眼动实验方案,根据眼动实验数据显示的热点图及视觉运动轨迹图,研究用户视觉影响因素、第一视点关注点、用户视觉习惯及行为逻辑。眼动实验结果表明:色彩对用户产生影响;在用户的移动端输入法认知中,功能转换键位置在界面边缘,而按钮的形状对用户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用户仍然能根据行为习惯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在界面中,干扰信息越少,用户辨识度越高。3、根据前两部分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分析用户行为逻辑、移动端输入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及物理属性,通过定义的移动端输入法交互界面交互特征研究符合相符的外在形式功能键,进一步设计以用户行为逻辑为主的个性化的简约界面布局。最后根据交互界面的设计流程及原则,以移动端输入法功能关系和用户行为逻辑为基础,对移动端输入法交互界面视觉图进行简约设计,而后进行设计评估。移动端设备已然成为市场主流设备,只有以用户交互界面为主,才能延伸和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确定移动端输入法交互特征的前提下,研究用户行为逻辑,设计更加适应用户行为逻辑的移动端输入法,且合理利用空间资源,方能充分提高用户体验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11-16)
陈苗云[4](2018)在《非接触交互界面中空间分层输入模态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Leap Motion设备的垂直操作区域,通过手的不同高度来操作映射在屏幕上的多层离散的目标选择任务,得出适合用户操作的层数,以及相应的人因分析与讨论。本文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用户常用的垂直操作范围,再在常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实验,并且通过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任务困难度(Index of difficulty,ID)进行线性分析,最后对Fitts’law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任务困难度对任务时间在全视觉反馈和半视觉反馈下的线性拟合度分别为0.766和0.771,由于线性拟合度比较低,所以Fitts’law模型对于分层交互界面下的多层离散的目标选择任务并不适用;并且通过时间和错误率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在全视觉反馈和半视觉反馈下的用户可操作的最大可分层数分别为20层和18层,本研究结论可对基于多层的叁维界面的应用场景的技术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准则。本文研究目的:探索研究非接触式交互空间中分层输入模态的技术:包括交互操作的空间可以划分多少层适合用户进行交互操作;符合用户进行人机交互的常用的交互空间范围;对操作精度、速度等要求较高的操作范围;是否符合Fitts’law定理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实验1是为了得出用户的常用操作范围。在Leap Motion上方的可检测的范围中,实验者操作实验界面中随机出现的目标任务,完成目标选择任务,并且记录相关的手势高度和时间。整合数据分析,最终得出比较适合用户操作的常用范围。2、实验2是为了得出对识别精度和效率要求较高的范围。实验者将操作任务的层次颜色变化作为视觉反馈,根据颜色反馈将右手放入或者移出检测区域,以完成相应的手势交互任务,并记录手的高度和时间信息,这个结果可以应用在一个特殊应用场景,给用户提供一个准确,快速的操作范围区域,为之后的非接触交互界面中,对空间分层输入精度需求非常高的界面设计提供一个使用空间范围的设计指导。3、实验3是为了得出在常用范围中可以划分的用户可操作的层数以及该任务是否符合Fitts’law模型。在实验1得出的范围84—320(单位:毫米)中,首先对Fitts’law模型进行了验证:在实验设计中已经计算得出实验所要完成的点击目标的宽度、距离等信息;然后,在实验中完成不同的点击任务并且获得相应的时间;最终通过数据分析软件SPSS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根据每层任务的完成时间和错误率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相应的界限层次。4、最终得到:在Leap Motion硬件上方能够操作的用户常用范围中可以划分的层数,该结论对于其他的叁维位置识别设备如Kinect也是适应的。因此,在非接触交互界面中叁维空间操作区域的分层技术对于增加输入信息的方式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王冲,齐文浩,刘明军,莘海亮,李忠良[5](2016)在《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方法,在一个场地剖面的基础上,另外构造了一个特殊场地剖面,计算了两个剖面在6个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输入界面选择在不同位置时的峰值加速度A_(max),特征周期T_g和反应谱平台值α_(max),分析了两种土层剖面的地表地震动参数对输入界面改变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特殊场地的敏感性较差,输入界面深度相差44.4m,剪切波速相差111m/s,但得到A_(max)、T_g和α_(max)相差不到10%、12%和8%,所以深厚的特殊场地在确定输入界面时,可以适当放宽对输入界面深度和剪切波速的要求,可满足一般工程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张波[6](2016)在《笔+触控(Pen+Touch)界面中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异同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用户希望在选择较小的目标时,能保持甚至提高获取目标的效率。所以,目标大小,访问便捷性性和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量之间的权衡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在本文中,我们讨论笔+触控界面中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之间的异同点和应用场合。触摸输入准确率较低,我们称之为“模糊输入”;笔式输入准确率较高,我们称之为“精确输入”。我们设计了点击任务实验和轨道任务实验来比较两种输入方式的特征,并且综合两种输入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对两种输入方式相结合的交互方式进行了改进。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第一,本文设计了一个点击任务实验,并对用户使用惯用手和非惯用手执行点击任务的表现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实验中实验目标的最小尺寸。我们分别用惯用手手指和触控笔做相同的点击任务实验,通过对点击任务输入效率和出错率的数据分析,得出用户笔式输入执行点击任务的目标宽度不能小于16pixels,手指触控执行点击任务的目标宽度不得小于18pixels。第二,为了进一步研究用户输入的能力和局限性,我们完成了两个基于轨道任务的实验。同样是分别用手指和笔做相同的轨道任务实验,通过对轨道任务的时间和出错率的分析,我们得到用户笔式输入执行环型轨道任务的通道宽度不得小于23pixels,手指触控执行环型轨道任务的通道宽度不能小于27pixels。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到其他一些重要结论:1.非惯用手控制输入的能力明显低于惯用手。2.轨道任务比点击任务更难,笔式输入比直接输入更难。3.笔式输入的准确率高于触控输入,但是其输入的平均时间也同样高于直接输入。第叁,在本文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来自笔+触控的输入方式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几种笔+触控结合的交互方式。本研究是笔+触控交互输入的基础性研究,这些对笔+触控界面中的交互技术设计有明显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张波,殷继彬[7](2016)在《Pen+Touch界面中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之间的异同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用户希望在选择较小的目标时,能保持甚至提高获取目标的效率。因此,目标的大小,可访问性和屏幕上信息量之间的权衡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文章中,我们讨论Pen+touch界面点击交互任务中的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之间的异同点。我们设计了点击触控实验来比较两种输入方式的特征。目标在笔尖(指肚)第一次接触屏幕目标区域时被选中。实验显示,点击准确率受到目标尺寸变化的影响。然而,他们不受目标距离起始位置远近和笔(手指)移动方向的影响。笔能点击到的最小精度为8像素(2.11毫米),手指能点击到的最小像素为10像素(2.64毫米)。同时我们发现,10像素是一个边界尺寸,当目标大于10像素时,两种输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较小,当目标小于10像素时,两种输入方式的准确率却相差较大。我们也统计了两种输入方式在点击触控任务中,完成一次点击任务需要的时间。(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张忠,任方,李海波,毕京丹,邹文[8](2015)在《基于振动台输入电流电压的界面力获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振动台结构动力学和电磁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振动台系统的机-电耦合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给出了振动台输入电流、电压与界面力的映射关系,形成了基于振动台输入电流、电压的界面力间接测量方案.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李建亮,李福海,亢川川,赵晶,何玉林[9](2015)在《地震动输入界面处剪切波速对加速度峰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维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程序对成都平原某典型卵石场地剖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不同输入地震强度下的加速度峰值随输入界面处剪切波速增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加速度峰值,还是地下5m处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的地震动输入强度下,均随着输入界面处剪切波速值的增大呈对数形式增大。且在小震输入下的增加速率最快,中震输入下的增加速率次之,大震输入下增加的速率最慢。当地震动输入界面处剪切波速值从500m/s增加至800m/s时,加速度峰值均增大20%以上,最大达到32%。统计得到的二者间的经验关系式,可作为本地区具有相似场地条件工程换算加速度峰值的经验公式,为工程抗震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地震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赵宇[10](2014)在《输入法界面风格编辑器的设计、实现与可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兴起,各种移动互联应用被数以亿计的用户所使用。为了满足用户快速输入汉字的需求,各种中文手机输入法广泛出现且迅速发展,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输入法的功能也不只是简单的汉字输入,许多新兴的功能及特性被添加到输入法应用上。输入法皮肤(界面风格)便是输入法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界面的美观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制作输入法皮肤的过程中,制作人员需要了解皮肤文件的格式才能制作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皮肤,而输入法的皮肤文件格式往往是复杂和难以理解的。因此,为了提高运营工作人员制作皮肤的效率和满足一些用户对制作个性化皮肤的需求,本文针对国内流行的一款流行的语音输入法应用讯飞输入法,开发了一款皮肤编辑器。通过对其输入法皮肤文件格式及皮肤加载过程的详细分析,在计算机端上模拟出一个与手机端相似的输入法界面,来方便用户对皮肤进行编辑以制作出满足需求的个性化皮肤;对于专业皮肤制作人员来说,该编辑器可以大大提高皮肤制作和测试的效率。该输入法编辑器分为五个模块:皮肤数据管理模块、解析器模块、序列化器模块、绘图组件模块及前端模块,在本文中对这五个模块的功能与设计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采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瀑布模型,通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等五个步骤完成了该输入法皮肤编辑器的开发,使用了UML工具来完成该软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过程的模型建立,并使用Java语言完成软件的编码实现,进行相关的功能及性能测试。在开发完成后,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输入法编辑器的可用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9-01)
输入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选取合理与否对设计地震动参数有重要影响。基于唐山地区钻孔剖面,分别选取剪切波速为500m/s的硬黏土和800m/s的岩石顶面作为基岩输入界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讨论中硬场地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都随输入界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增,且这种递增与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及频谱特性都有密切联系;(2)随着输入界面深度的增加,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几乎全频段内增大,仅在短周期内出现减小的情况,但幅度十分有限;(3)中硬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基岩输入界面宜取剪切波速为800m/s的土层顶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入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杜亚杰,李京龙,熊江涛,石俊秒,豆建新.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热输入对界面孔洞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精密成形工程.2019
[2].方怡,吕悦军,彭艳菊,陈国兴.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J].地震工程学报.2018
[3].徐璐.移动端输入法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4].陈苗云.非接触交互界面中空间分层输入模态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8
[5].王冲,齐文浩,刘明军,莘海亮,李忠良.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J].世界地震工程.2016
[6].张波.笔+触控(Pen+Touch)界面中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异同点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7].张波,殷继彬.Pen+Touch界面中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之间的异同点[J].价值工程.2016
[8].张忠,任方,李海波,毕京丹,邹文.基于振动台输入电流电压的界面力获取方法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9].李建亮,李福海,亢川川,赵晶,何玉林.地震动输入界面处剪切波速对加速度峰值的影响[J].华北地震科学.2015
[10].赵宇.输入法界面风格编辑器的设计、实现与可用性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