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相对称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相对称法,相邻频带噪声,噪声相关性,频带重迭
反相对称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久春,程永强[1](2018)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相邻频带噪声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如何在频域使用反相对称法来进一步提高通信中的信噪比问题,给出了一种计算噪声相关性的办法,研究了不重迭和有部分重迭两种情况下的相邻频带噪声的相关性.证实了相邻频带的噪声具有相关性,且这种噪声的相关性及其稳定性随着带宽的增加而减小.论证了相邻频带的噪声相关性随着频带重迭程度的减小而线性减弱,为使用反相对称法来进一步提高通信中的信噪比提供了指导,并为通信噪声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萧英喆[2](2014)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通信理论是以单用户系统和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为基础建立的,香农也是在这一假设下导出了着名的香农公式。而目前无线信道中除了AWGN之外还存在大量非AWGN。测试结果表明,相邻信道噪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熵功率小于或远小于它的实际功率,使信道具有潜在的传信率。反相对称法(Phase-Inversion Symmetric Method, PISM)是一种根据噪声相关性理论,利用相邻信道之间噪声的相关性来抑制噪声的通信方法。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关于反相对称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论文是整个国家资金资助项目下的一个子课题。目前,PISM已经应用在一些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论文的工作基础是“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理论”的研究任务。目的是研究基于PISM的分集技术的理论和实现方式,为当前的分集技术提供有效的补充,构架PISM与分集技术中核心部分结合的模型。PISM把两路互反的信号在相邻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通过电子器件或者软件算法将接收到的两路信号相减。与传统理论的假设不同,PISM理论是在噪声具有相关性的前提下提出的,因此,当两路噪声相关时,噪声可以得到抑制。所以,噪声的相关性就成了PISM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噪声不相关,课题组通过近年的工作,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发现,无论在相邻频率、相邻空间还是相邻时隙上,噪声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人为噪声的相关性更强,其相关系数甚至可以够达到0.9以上。基于噪声相关性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对时域PISM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PISM提出了时域反相对称分集技术。最后通过系统仿真、实验和硬件电路验证了相邻时隙噪声的相关性,实验与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然后再把时域的理论和方法推广至频域、空域,分别建立了基于频域和空域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与传统分集技术相比较,分析两者的适用条件和和噪声性能。理论与实践均表明,在同样的传输条件下,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性能优于一般的分集技术。本课题旨在进一步探索PISM的应用范围和实用价值,并对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PIS-DT)进行理论研究,利用相邻信道噪声的相关性,提高信道利用率,探索信道潜在的传信率,导出非AWGN条件下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及4G核心技术中。作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噪声相关性的研究是本文的研究基础,而反相对称法作为本课题组所提出的抗噪声方法,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另外,分集技术是3G甚至4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所以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研究也成为本课题的创新点。在导师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和协作努力下,我的研究子课题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和应用研究,发明的“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接收方法”获得了中国专利。(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11-01)
周若愚[3](2013)在《反相对称法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系统历经了1G、2G、3G、以及即将运营的4G发展阶段,呈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期间出现了以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以及频分多址(FDMA)等先进技术。它们可以让更多的信息稳定的传输,让传输达到更快的速度。但由于通信用户的不断增加、通信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人为噪声成了目前无线通信中的主要噪声源。噪声强度的增强致使有限的信道资源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第四代通信的核心技术,可以做到相邻子载波频谱重迭从而充分地利用频带资源。它具有很多的传输优点,可通过串并转换将高速信息流变为低速信息流,可以有效克服码间干扰;各个子载波相互正交,可以使信道利用率提高几乎翻倍;通过傅里叶变换来协助信号生成,利用集成芯片就可以实现,系统简单;上下行可以不对称,有效的解决了频带空余的问题。反相对称法是一种利用相邻信道间噪声的相关性来抑制噪声的方法,它的主体思想就是提高信号强度、抑制噪声干扰。本文针对时域、频域两个方面对噪声的相关性进行了剖析。时域噪声相关性方面,我们对不同的时延状态下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进行了噪声相关性的测试;对人为噪声和自然噪声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频域相关性方面,我们通过不同中心频率以及不同带宽的情况对噪声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频谱重迭度不同的噪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证实了人为噪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利用反相对称法得到有效地抑制。本文通过对OFDM系统的分析,找出了反相对称法与OFDM系统结合方法。一、我们针对各子信号的相对增长的持续时间可以利用反相对称法的对OFDM系统的编码进行改进。二、我们利用OFDM系统中个子载波的重迭度,来使用频域的反相对称法对其传输系统进行改进。所以,我们首先利用时域反相对称法和扩频的思想来对OFDM的基带信号进行扩频编码,再利用频域反相对称法改进了原OFDM系统的传输流程,得到了新的传输系统PISM-OFDM,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所得出的结论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张俊[4](2012)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OFDM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网络通信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无线信道资源日趋紧张,干扰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提高信道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就成了目前无线通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很多方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有CDMA、OFDM和MIMO多天线等技术。我们课题组近年来所研究的反相对称法(Phase-Inversion Symmetric Method,PISM)是一种利用噪声的相关性来对抗强干扰的有效方法,在国家基金的资助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本文将PISM与OFDM结合研究了一种PIS-OFDM技术,研究结果表明PIS-OFDM的抗干扰性能优于现有的OFDM技术。我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完成了导师交给的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噪声相关性的测试对相邻频带噪声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测试,得到了下列结果。(1)目前无线信道中的噪声主要是人为噪声,其功率远大于自然噪声。(2)相邻频带噪声是正相关的。(3)相邻频带噪声的相关系数随着带宽的减小而增大。(4)相邻频带人为噪声的相关系数大于自然噪声的相关系数。(5) OFDM系统中相邻频带约有50%的重迭,因此具有很强的相关性。2.介绍了PISM原理,分析了其抗噪声性能得出PISM的信噪比增益为GPISM=2/(1-p),其中p为噪声相关系数,当p>0时,可使GPISM>2,其抗干扰性能优于一般的分集技术。3.将PISM与OFDM技术结合,提高OFDM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分析了OFDM技术的原理,用MATLAB实现了基本的OFDM通信系统,测试了其抗干扰能力;搭建了PIS-OFDM系统,同样用MATLAB测试了其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相同信道条件和相同信息速率下,PIS-OFDM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优于OFDM系统。(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王伟[5](2012)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速度的大幅提高,促进了现代分集技术的发展,但目前信道利用率和系统的信噪比仍不够高,主要是由于相邻信道之间具有相关性。根据传统理论,为了减小相关性,需要在频域、时域或空域上增大信道之间的间隔,于是增大了技术难度。反相对称法(PISM)是利用相邻信道噪声之间的相关性来抑制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将PISM与分集技术(DT)结合,可以在不增大信道间隔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信噪比。本论文研究了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PIS-DT),完成了以下任务:一、对相邻时隙、相邻频带和相邻空间的噪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通常条件下相邻信道噪声的相关系数ρ>0.8。对测试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噪声数据库。深入研究了相邻信道噪声的相关性,得到了以下结论:(1)同源噪声必相关;(2)相邻噪声正相关;(3)人为噪声强相关。这些结论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二、论述了PIS-DT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抗噪声性能,导出了PIS-DT的信噪比增益公式,并将其与迭加平均法和噪声抵消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PIS-DT的适用范围。叁、从频域、时域以及空域叁方面论证了PIS-DT的可行性,分别建立了PIS-DT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中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四、利用PIS-DT的原理对2FSK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再次证明了PIS-DT在抗噪声方面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韩晓锋[6](2011)在《时域反相对称法在CDMA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DMA属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DSSS简记为DS,它通过增大带宽来获得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由于相邻时隙噪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扩频增益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来获得更强的抗干扰能力,采用了各种技术。例如采用正交码、准正交码、混沌序列等进行扩频,但都无法克服噪声的相关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的导师提出的反相对称法(Phase-Inversion Symmetric Method, PISM),利用噪声的相关性来抑制噪声,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显着提高了信噪比,并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本文主要对时域PISM进行了研究,将PISM与DS结合,在不增大带宽的条件下,使系统信噪比得到了提高。主要工作如下:(1)对带限噪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对相邻时隙噪声的相关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邻时隙噪声具有相关性,且时隙越小相关性越强。用示波器测试了相邻时隙人为噪声和自然噪声相关性的数据,结果表明相邻时隙人为噪声的相关性大于自然噪声。经多次测试表明,无论是自然噪声还是人为噪声,它们在相邻时隙都是正相关的,相关系数p>0。(2)介绍了PISM基本原理,对时域PISM抗噪声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通过对PISM原理的分析,得到PISM系统信噪比增益公式为GPISM=2/(1-ρ)。分析了PISM与香农定理的关系。得出了PISM的适用范围。比较了PISM与现有分集技术的抗噪声性能。通过对时域PISM可行性的理论分析,得到在带限噪声的条件下,时域PISM系统信噪比增益GPISM≈3.1。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码片速率下PISM的抗噪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3)将PISM与DS结合搭建了PISM-DS系统模型,测试了该模型对高斯白噪声、窄带干扰、梳状干扰、宽带干扰的抗干扰能力。利用Multisim软件设计了PISM的编解码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带宽、相同传信率和相同信噪比条件下,PISM-DS系统比D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韩晓峰,萧宝瑾[7](2011)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直扩通信解调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样的通信系统,不同的解码方式对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以及通信质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提出了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应用反相对称法编解码时一种不同的解码方式,并与传统的编解码方式进行了MATLAB建模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式在小信噪比的情况下明显优于传统方式。(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韩晓锋,萧宝瑾[8](2010)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CDMA通信方式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证实了将反相对称法用于CDMA通信系统可使误码率减小,在信噪比为-5dB的情况下误码率约降低为原来的3%,证实了基于反相对称法的CDMA通信方式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萧宝瑾,郝乐乐[9](2010)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空间分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邻信道之间噪声存在相关性,使得现有的MIMO系统获得的信道容量总是达不到理论计算值的实际情况,将反相对称法与空间分集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反相对称法的空间分集技术,利用噪声的相关性来抑制噪声,提高输出信噪比。通过实际测试证明,当天线间距小于半波长时,噪声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0以上。此时利用该技术可使系统输出信噪比提高9倍以上,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郝乐乐[10](2010)在《基于反相对称法的MIMO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证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在收发天线数目较大时其信道容量近似地与天线数成线性关系。然而,实际的MIMO系统所获得的信道容量总是达不到理论计算值,这是由于上述结论是在空间各信道之间噪声相关系数ρ=0的前提下得到的,而实际上,相邻信道之间的噪声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将反相对称法(Phase-Inversion Symmetric Method, PISM)与MIMO技术结合,可以有效地利用相邻空间噪声的相关性,使系统输出信噪比得到进一步提高。PISM是我的导师首先提出的一种通信方法,并获得了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文主要研究了PISM在空域的应用,实现了PISM与MIMO技术的结合,解决了现有的MIMO技术在对抗噪声相关性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PISM基本原理,对空间相邻信道之间噪声相关系数进行了实际测试:通过抗噪声性能分析可知PISM系统输出端信噪比增益为2/(1-ρ)。测试结果证实,当天线间距小于半波长时,相关系数ρ>0.80。此时利用PISM,可以使系统的信噪比增益大于10,从而使PISM在空域的应用成为可能。2、介绍MIMO技术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PISM的空间分集(Sapce Diversity, SD)技术——PISM-SD:MIMO技术可以通过空间复用提高传输速率,也可以通过空间分集提高性能。传统的空间分集技术为了使信道之间噪声的相关系数ρ→0,要求天线间距足够大,使得分集技术的应用场合受到限制。文中提出的PISM-SD技术,不要求ρ→0,因此天线间距可以很近,从而为该技术在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方便。分析结果表明,当ρ>1/(1+4/SNR)时,PISM-SD技术性能优于等增益合并时的分集技术,仿真结果验证了PISM-SD适用于小信噪比环境的结论。3、介绍了分层空时码基本理论,构建了一种基于PISM的分层空时码——PISM-BLAST:分层空时码追求速率最大化,具有很高的谱效率,但性能较低,适用于大信噪比条件。针对这一情况,文中提出的PISM-BLAST,可以在小信噪比条件下提高分层空时码的性能。以实际例子分析比较了分层空时码的各种译码方法,给出了PISM-BLAST系统的编码方案和译码算法,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其抗噪声性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反相对称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典的通信理论是以单用户系统和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为基础建立的,香农也是在这一假设下导出了着名的香农公式。而目前无线信道中除了AWGN之外还存在大量非AWGN。测试结果表明,相邻信道噪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熵功率小于或远小于它的实际功率,使信道具有潜在的传信率。反相对称法(Phase-Inversion Symmetric Method, PISM)是一种根据噪声相关性理论,利用相邻信道之间噪声的相关性来抑制噪声的通信方法。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关于反相对称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论文是整个国家资金资助项目下的一个子课题。目前,PISM已经应用在一些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论文的工作基础是“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理论”的研究任务。目的是研究基于PISM的分集技术的理论和实现方式,为当前的分集技术提供有效的补充,构架PISM与分集技术中核心部分结合的模型。PISM把两路互反的信号在相邻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通过电子器件或者软件算法将接收到的两路信号相减。与传统理论的假设不同,PISM理论是在噪声具有相关性的前提下提出的,因此,当两路噪声相关时,噪声可以得到抑制。所以,噪声的相关性就成了PISM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噪声不相关,课题组通过近年的工作,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发现,无论在相邻频率、相邻空间还是相邻时隙上,噪声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人为噪声的相关性更强,其相关系数甚至可以够达到0.9以上。基于噪声相关性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对时域PISM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PISM提出了时域反相对称分集技术。最后通过系统仿真、实验和硬件电路验证了相邻时隙噪声的相关性,实验与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然后再把时域的理论和方法推广至频域、空域,分别建立了基于频域和空域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与传统分集技术相比较,分析两者的适用条件和和噪声性能。理论与实践均表明,在同样的传输条件下,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性能优于一般的分集技术。本课题旨在进一步探索PISM的应用范围和实用价值,并对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PIS-DT)进行理论研究,利用相邻信道噪声的相关性,提高信道利用率,探索信道潜在的传信率,导出非AWGN条件下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及4G核心技术中。作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噪声相关性的研究是本文的研究基础,而反相对称法作为本课题组所提出的抗噪声方法,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另外,分集技术是3G甚至4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所以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研究也成为本课题的创新点。在导师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和协作努力下,我的研究子课题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和应用研究,发明的“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接收方法”获得了中国专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相对称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久春,程永强.基于反相对称法的相邻频带噪声的相关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8
[2].萧英喆.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3].周若愚.反相对称法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3
[4].张俊.基于反相对称法的OFDM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5].王伟.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分集技术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6].韩晓锋.时域反相对称法在CDMA技术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
[7].韩晓峰,萧宝瑾.基于反相对称法的直扩通信解调方式研究[J].信息技术.2011
[8].韩晓锋,萧宝瑾.基于反相对称法的CDMA通信方式仿真研究[J].信息技术.2010
[9].萧宝瑾,郝乐乐.基于反相对称法的空间分集技术[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
[10].郝乐乐.基于反相对称法的MIMO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