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交指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社交指示语,定义,范围,文化因素分析
社交指示论文文献综述
杜秋爽[1](2019)在《汉语社交指示语的文化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指示语是一种语言表现,在传达一定社交指示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面貌。社交指示语指那些能够反映交际双方不对等的社会身份和关系的词语和语法类别。社交指示语包含以下五个部分:谦辞、敬语、称谓语、通用称呼语、人称标记。本文拟从汉语社交指示语的定义和范围入手,探讨每种汉语指示语背后的文化因素。(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2期)
张丙翠[2](2019)在《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使用情况的语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指示语是传递社交信息和达到语用效果的手段。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浅析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分析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在实际交际中的语用功能,以使交际顺利流畅进行,达到预期交际效果。(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7期)
陈瑞哲[3](2016)在《英汉学术论文第一人称社交指示用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对比英汉学术论文第一人称社交指示用法的异同,为英语本族语者撰写英语论文提供参考。检索了一百八十篇英汉学术论文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的使用和社交指示用法归类总结,发现论文写作风格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英汉论文第一人称的使用。(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6年20期)
陈瑞哲[4](2016)在《英汉学术论文第叁人称的社交指示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英汉学术论文第叁人称社交指示用法差异。文章对四十篇中英学术论文进行了小范围语料检索,总结英汉论文第叁人称不同社交指示用法和功能,帮助非英语本族语者撰写英语论文。(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6年07期)
李璐[5](2016)在《《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翻译的文化顺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分析指出《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以文化顺应理论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其中社交指示语蕴含的文化现象的英译原则。旨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者产生启示,让其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注重文化现象,遵循文化顺应的原则,以便于让目的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学作品。(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04期)
程刚[6](2015)在《语用视角下的汉语古诗英译——以人称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最早和最基本的议题。一般认为,指示语分为五类,其中人称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都涉及言语交际中的参与者,在汉语古诗英译过程中,二者经常交叉使用,其翻译则主要依据语意表达与语法规范。(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34期)
王俊[7](2014)在《从社交指示语的应用看礼貌的相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从交际内容、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叁个社会因素以及恰当的称呼语出发,对礼貌的相对性和社交指示的相对性作了探讨。然后分析得出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补益,水乳交融的。礼貌包括社会指示的正确、得体使用与否,社交指示是礼貌中的一个部分。由此,对社交指示语的研究能够丰富对礼貌的研究,从而促进语用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21期)
陈英[8](2014)在《汉英社交指示语的语用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概述了社交指示语的概念、国内外研究概况,接着陈述了汉英礼貌原则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从人称指示、称呼语、敬语谦词叁个方面分析了汉英社交指示语的异同。指出了跨文化交际中应当重视社交指示语的用法差异,以使交际顺畅进行。(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刘亚立[9](2014)在《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论的角度分析《水浒传》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高速发展,随之产生的文化问题在翻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如今,文学作品的翻译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也比以往更大,不再仅仅是对外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还担负着彰显民族文化特性和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任务。尤其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学作品在对外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以西方文化或价值观为中心”的问题。签于此,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并积极传播中文作品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保持生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四大名着中的《水浒传》蕴涵了丰富的汉文化,因此它的出现不仅具有文学意义,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小说以生动流畅的白话口语为基础,语言自然、通俗生动、贴近生活,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而其中包含的大量社交指示语,很具时代特色,而其中包含的大量社交指示语,很具时代特色,反映了我国宗法制度、社会风貌、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值得展开深入研究。本论文拟探讨《水浒传》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社交指示语是指示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了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及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交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和表示称谓的词。本论文只探讨后者。由于中西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不同,社交指示语也蕴含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一种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宗法关系。在维护这种等级森严的封建秩序中,社交指示语的作用非同小可。因此汉语中有庞大的亲属称谓系统和尊人卑己的敬称和谦称系统。英美由于受基督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而且西方以核心家庭为主,只有父子母女之间的关系比较清楚,其余的关系则非常笼统模糊,故其社交亲属称谓相当简单,缺少谦称词汇,敬称词汇也极少。因此,汉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非常困难。社交指示语本身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再加上英汉文化差异,导致汉语社交指示语在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词汇空缺和文化空缺现象。因此在英译汉语社交指示语时,要完全忠实、准确无误的传递原语的信息是非常难的。本文以沙博理的《水浒传》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语料均来自语料库,并且对《水浒传》中的社交指示语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并进行了大量的译例分析,试图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视角探讨社交指示语英译中的隐含文化信息传递。本文以耶夫.维索尔伦的动态顺应论为理论指导,在文化语境中研究社交指示语的翻译。研究结果表明应该在文化语境中进行社交指示语的翻译,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同一个社交指示语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社交指示语的翻译应在文化语境中进行。顺应文化语境不仅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传递社交指示语所含文化信息,而且也是解决汉语社交指示语在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词汇空缺和文化空缺现象的一个很好途径,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论文有叁部分组成即导论、主体、和结论。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导论。回顾了先前关于社交指示语的文献综述,并指出本论文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视角来探索社交指示语的翻译。还介绍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分为文献综述,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的研究。第二节主要介绍了汉语社交指示语和英语社交指示语的研究,中英社交指示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造成中英社交指示语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第叁节介绍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语境的定义和分类,文化和文化语境,动态顺应理论以及文化语境动态顺应和它在翻译中的作用。顺应论是由国际语用学协会秘书长、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提出的,并在1999年出版了专着《语用学新解》。维索尔伦认为,语用学应该研究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对于语言顺应来说,维索尔伦认为需要同时考察四个方面: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其中动态顺应是该理论的核心第四节。主要介绍了《水浒传》中社交指示语的分类。《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学名着,而且也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大量的社交指示语。本论文将他们分为了叁类:亲属称谓,敬称,以及谦称。亲属称谓分了叁类即与长辈相关的亲属词;反应男女之间区别的亲属词;反映家族成员之间区别的亲属词。敬称分为与听话者亲属相关的敬称;与说话者上级相关的敬称;与长辈相关的敬称。谦称分为与说话者相关的谦称和与说话者亲属相关的谦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文化语境动态顺应下亲属词的翻译。即与长辈相关的亲属词的翻译;反应男女之间区别的亲属词的翻译;反映家族成员之间区别的亲属词的翻译。第叁章主要介绍了文化语境动态顺应下敬称的翻译。即与听话者亲属相关的敬称的翻译;与说话者上级相关的敬称的翻译;与长辈相关的敬称的翻译。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文化语境动态顺应下谦称的翻译。即与说话者相关的谦称的翻译;与说话者亲属相关的谦称的翻译。第叁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该部分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之处,本文仅以沙博理的《水浒传》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没有与其他译本进行比较,所以选取的材料是不足的;其次一些社交指示语在小说中出现了不止一次,但由于时间限制本论文并没有一一列举,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对小说中社交指示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结论更有说服力。本论文还提出了一些对将来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4-01)
赵星植[10](2013)在《论社交媒体对“指示符号”的过度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示符号"是因为某种关系——尤其是因果、邻接、部分与整体等关系——而能与对象相互提示,让接收者能够想起对象,起到指示作用的那一类符号。指示符号的最根本特性,是把解释者的注意引向符号对象。在社交媒体中,对指示符号的大量使用是新媒体空间中一个特别(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3年08期)
社交指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交指示语是传递社交信息和达到语用效果的手段。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浅析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分析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在实际交际中的语用功能,以使交际顺利流畅进行,达到预期交际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交指示论文参考文献
[1].杜秋爽.汉语社交指示语的文化因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
[2].张丙翠.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使用情况的语用浅析[J].农家参谋.2019
[3].陈瑞哲.英汉学术论文第一人称社交指示用法对比研究[J].亚太教育.2016
[4].陈瑞哲.英汉学术论文第叁人称的社交指示用法[J].文学教育(上).2016
[5].李璐.《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翻译的文化顺应[J].海外英语.2016
[6].程刚.语用视角下的汉语古诗英译——以人称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为例[J].校园英语.2015
[7].王俊.从社交指示语的应用看礼貌的相对性[J].科技视界.2014
[8].陈英.汉英社交指示语的语用对比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9].刘亚立.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论的角度分析《水浒传》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D].辽宁大学.2014
[10].赵星植.论社交媒体对“指示符号”的过度使用[J].新闻传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