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速风力发电机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桨距控制,可再生能源,变速,风力发电机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论文文献综述
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1](2019)在《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变桨距控制的变速风电机组的运行。我们研究如何控制系统在产生最大能量的同时最小化负载。能量的最大化仅在静态基础上进行,并且仅将传动系负荷视为约束。在低到中等风速下,发电机和功率转换器控制风电机组从风中获取最大能量。在高风速区域中,控制风电机组以维持由其本身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本文研究了两种调节空气动力的方法:变桨距控制和发电机负载控制,两者都用于调节风电机组的运行。通过我们的分析和仿真,风电机组可以在最小化负载的同时以最佳能量捕获的状态运行,并且适用于各种风速。(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岑昊,岑益南[2](2019)在《双风轮随风变速风力发电机的创新与增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用于提高风力发电效率的创新技术理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风力发电机遵循"额定功率不能改变"的设计原则,这点制约了风速动能的有效利用率,也影响了风电的有效产出率以及实用性。本文提出双风轮理论以及"许用风速"随风变速理论,使得整个机组风场年总作功量是现有技术的4.4倍。这将大大提高风电的使用效益和普及率。(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9年05期)
张群,邓秋玲,柯梦卿,龙夏,向全所[3](2019)在《变速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变速风能系统的轴向磁场永磁发电机,建立了包括风轮机、驱动轴、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桨距控制器与速度控制器的综合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上实现仿真.通过动态仿真,测试并分析了轴向磁场永磁发电机在不同运转风速以及变速风况下的动态响应,验证了桨距控制器在高风速条件下的控制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胜男,李文杰,安忠良,于慎波[4](2019)在《变速恒压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的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损耗分布、散热条件和运行状态复杂的特点,以一台100kW变速恒压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发电机进行热计算,揭示不同运行状态(最大增磁、额定运行和最大去磁)下发电机的温升分布规律。分析电励磁电流零点设计对发电机励磁绕组铜耗和温升分布的影响,确定了电励磁电流零点设计原则;同时分析风速和散热面积对发电机温升的影响。对100kW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样机进行温升实验,通过实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孙伟[5](2019)在《变速恒频双馈式异步风力发电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风电,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可作为风力发电设备的重点发展方向。因此,详细分析了双馈式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崔靖涵,刘向杰[6](2019)在《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模型预测控制是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经济模型预测控制,旨在用一个优化问题实现不同区域控制目标,同时实现运行区域间的高效切换。以5 MW风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经济模型预测控制不仅实现机组不同区域的控制目标同时提高闭环经济性能,尤其在区域切换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风能利用,减小结构疲劳,对改善风电的电能质量,延长机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刘展[7](2018)在《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振动故障诊断技术与减振降载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是我国电力、能源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风能利用主要的转换形式,截止2017年底我国风力发电占电网总发电量已达到4%,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在我国已经形成规模化应用。由于,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分布式供电特性,传统的针对大型单机火电水电发电设备的基于故障的运维模式难以有效支持我国风电产业大规模批量运行,基于状态评估的主动运维模式将逐步成为未来运维的主流模式,也是支持我国风电向无人化值守转变的必经途径。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机械环节除了旋转机械部分还有大量的结构部分,同时由于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为随动控制系统,其振动形态往往表现为旋转机械振动特征与结构振动特征复合迭加,一些振动故障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特点。单独的采用传统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难以有效支撑覆盖典型故障,特别是对多组件耦合系统振动故障难以实现有效分析。本文针对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典型系统振动故障诊断技术及与之配套的减振降载方法展开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针对传统叶素-动量理论不能实现风切变、塔影效应导致风轮平面受风不平衡建模仿真问题,提出叶片受风不平衡桨距角度不相同时的风轮致动盘气动载荷的建模仿真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推导得出载荷计算关键变量轴向诱导因子和切向诱导因子求解解析表达式,并实现气动载荷求解,结合现场实际检测数据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验证了 3倍低速轴转频(3P)特征振动分量是典型塔影效应动载荷特征,也是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最主要的气动载荷波动特征,而在正常工况下风切变作用对风轮载荷波动影响较小的结论。2)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由于叶片的气动特性原因导致在不同工作点载荷波动敏感性不同,在一些局部工作点可能因为叶片设计原因存在因风速波动导致载荷大幅度敏感随动变化特征,引起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振动故障;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基于典型塔影效应产生的3倍低速轴转频(3P)特征振动波动分析辨识实现典型气动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3)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基于结合整机运行原理判断偏航工作状态与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振动故障一致性关系,同时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振动故障为塔筒共振特征判断偏航扭振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4)针对在叶片根部安装振动传感器检测信号无法避免其它机械连接环节振动信号传导干扰、检测信息信噪比较低,难以有效实现故障诊断,提出基于直接在叶片根部检测分析应力波动的叶片故障诊断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基于应力检测分析的叶片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针对直接接触式检测叶片振动故障信息在其它振动源干扰、传感器安装及数据传输都存在限制的客观条件限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基于机舱晃度监测数据分析的叶片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不仅安装检测方便,有效提高检测效率,而且通过减少直接检测传感器实现检测成本降低。5)针对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减振降载解决方案实现,提出了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降载减振的核心参数有效设计方法,并通过现场实验测试有效量化论证风电机组在所有典型工作状态下基于不同指标的降载减振效果,减振效果表明在标准额定工况条件下所设计的TMD降载装置可有效大幅度降低风机整体结构振动能量40%以上,有效提高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12-25)
赵艳梅[8](2018)在《基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风力发电系统作为一种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关于风力发电机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也成为业内的重点课题。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在机组内起到控制电气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工作的保障作用,对风能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从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变速恒频机组的风力发电控制策略,并对监控软件设计进行优化。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为风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11期)
王岩,董雯,李成振[9](2018)在《基于变速变桨距的MW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MW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受外荷载及机电作用耦合下的数值仿真,对风力机叶片、塔架等柔性体进行简化,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叁维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在多体动力学软件下建立齿轮箱、轮毂及变桨机构的叁维模型,并进行装配,使风力发电机组的几何特性、结构特征和装配关系保持不变,以便进一步研究塔架及叶片在耦合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德[10](2018)在《基于模糊算法的风力发电机变速变桨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与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风能是自然界蕴含最多的能源之一,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当前人们利用风能的主要形式是风力发电,为了得到高质量的电能,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至关重要。采用变桨距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并且,通过控制风力机的输入功率,可以调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提高发电质量。本文主要研究风力发电机的变桨控制技术,文章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风力发电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风力发电机变桨控制的原理,并对当前主要的变桨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根据以上结论,对变桨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其数学模型,完成变桨控制系统的整机模型仿真,得到初步的仿真结果。然后,根据电动变桨控制系统的要求,提出一种变速率变桨控制的方法,基于模糊算法设计一个变速率变桨控制器,完成变速变桨控制系统的建模,得到仿真结果,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最后,设计一套基于TMS320F2812的风力发电机变桨距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思想,编写系统的控制程序,通过实验平台对控制系统的实际控制效果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用于提高风力发电效率的创新技术理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风力发电机遵循"额定功率不能改变"的设计原则,这点制约了风速动能的有效利用率,也影响了风电的有效产出率以及实用性。本文提出双风轮理论以及"许用风速"随风变速理论,使得整个机组风场年总作功量是现有技术的4.4倍。这将大大提高风电的使用效益和普及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论文参考文献
[1].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2].岑昊,岑益南.双风轮随风变速风力发电机的创新与增值[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9
[3].张群,邓秋玲,柯梦卿,龙夏,向全所.变速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吴胜男,李文杰,安忠良,于慎波.变速恒压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的热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9
[5].孙伟.变速恒频双馈式异步风力发电机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
[6].崔靖涵,刘向杰.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J].控制工程.2019
[7].刘展.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振动故障诊断技术与减振降载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8].赵艳梅.基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
[9].王岩,董雯,李成振.基于变速变桨距的MW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刘德.基于模糊算法的风力发电机变速变桨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