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预警体系
群体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印晓天,王九硕[1](2019)在《网络群体事件预警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多,它产生的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也在日益变大,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尽早地检测出群体性事件,并对有一定危害性的话题进行预警,可以为网络监管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本文根据线上和线下两个大的分析空间,提出包括信息发布点击与转发总量、涉及的地域个数、情绪负面者比例、是否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境外势力、重大社会事件敏感程度、事件组织者和信息来源在内的七个群体性事件预警体系指标。并根据提出的预警体系,对相应的案例实践进行预警等级分析。(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2期)
赵翠[2](2019)在《高校校园网络暴力危机事件处理——一个来自高校校园的群体性网络暴力攻击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网络暴力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一种新型暴力行为,文章从实际案例分析着手,发现高校校园网络暴力存在事件矛盾点、爆发时间短、参与面广但参与人可控等特点,面对校园网络暴力,高校在管理中要注重网络新闻发布的实际性,也要开通多种线下渠道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要加强学生情绪管理教育。(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2期)
张书维[3](2019)在《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输入-输出”机制:冰山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出发,探索群体性事件的"输入-输出"机制,据此提出"冰山模型"。冰山模型的理论意义体现在实现群体性事件两大主体的有机互动,打通过去割裂分化的群体性事件研究路径,串联群体性事件从酝酿到爆发的全过程;实践价值凸显为对输入环节的探讨将服务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输出环节的探讨将服务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合起来必将有利于基层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本文来源于《贵州省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学英,朱建定[4](2019)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民族群体性事件治理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果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处置此类事件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立场和主张,忽视道德分歧的客观存在的线性治理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民族群体性事件这一复杂问题。新时代下处置民族群体性事件要能够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吻合,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从共享的价值取向,保障少数民族群体的"参与感、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感",既有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又尊重不同民族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在应对民族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加强与少数民族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在沟通交往中形成和谐的官民互动机制,在合作、协商治理的视域下通过特定的公共论辩过程寻找沟通共识,回应民族群体性事件中各方代表的合法利益,尊重少数民族群体的自主权;各社会主体也要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林森[5](2019)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逐渐从相对封闭的空间向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开放大环境演变。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中发生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加,给高职院校的教育秩序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理清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明确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分类,分析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对提升高职院校应急管理水平,保障校园稳定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2期)
李小平[6](2019)在《区块链技术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干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会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政府采取的干预策略。基于区块链技术条件,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与演化层面,信任因素的影响将降低,立场冲突型网络群体性事件可能加剧,谣言型网络群体性事件会被抑制,而旧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则趋于复杂;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干预层面,积极有效的干预在大数据支撑下将变得更加精准,应对速度不当引发的次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会减少,删帖类消极应对行为则将被制约。除此之外,对政府而言,建设具有推送功能的区块链平台属于当前的迫切任务。(本文来源于《行政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谢瑞洪[7](2019)在《群体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如何占领舆论制高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业已进入一个利益博弈时代,群体性事件也随之进入高发期。在信息平台多元背景下,如何在群体性事件报道中占领舆论制高点,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种公民基于利益表达的集体行动,群体性事件已公开进入主流媒体正常报道范围。新闻媒体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群体性事件报道要真实、客观和专业,要摒弃和改造传统的报道话语方式。(本文来源于《城市党报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姚万勤[8](2018)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理与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在满足了社会公众个体需求价值的同时,也隐含着诱发网络群体事件的风险。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新闻的传播者,对社会事件不再居于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分分秒秒便可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随时参与各类事件的讨论。通过对实践中发生的150起网络群体事件进行分类解析,可以确定网络群体事件存在"利益相关""网络谣言""舆论导向""不法操纵"等类型。因而在寻求最佳的治理对策之时,需要依据不同类型的不同传播机理,结合造成网络群体事件的内因以及外因等因素,最终建立"沟通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加强舆论引导"的治理措施。(本文来源于《新媒体与社会》期刊2018年04期)
张楚越[9](2019)在《新媒体对青年知识群体的“去政治化”话语表达的影响维度——基于PX百度词条事件的实地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X百度词条事件的实地调研,围绕PX毒性"不确定性"所衍生出的辩论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知识青年群体对于媒体报道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且对环境议题的表达呈现出"去政治化"的话语倾向;而媒体在形塑社会认知与进行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切合并迎合了市场竞争及受众心理的需求,进而强化了口语化、符号化、去政治化等表达形式的话语框架。为此,从媒体知识的空间书写、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以及知识青年群体的话语表达风险叁个常规维度来考察和分析当下知识青年群体"去政治化"话语的表达模式。从中探究媒体知识生产的平衡性与多样化,重建媒体与社会的信任关系与和谐的知识再生产效应。(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温志强,李永俊,高静[10](2019)在《跨越塔西佗陷阱:全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官微话语权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政务微博、微信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全媒体时代的转型社会具有风险化和媒介化的特征,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政府官微若话语不当,很容易使其陷入信任危机的"塔西佗陷阱"。全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特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官微话语权建构面临诸多挑战。政府要避免"塔西佗陷阱",必须转换理念,合理运用网络,规范权力运作,打牢政府信任基础,实现政府官微话语权的有效建构。(本文来源于《管理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群体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校园网络暴力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一种新型暴力行为,文章从实际案例分析着手,发现高校校园网络暴力存在事件矛盾点、爆发时间短、参与面广但参与人可控等特点,面对校园网络暴力,高校在管理中要注重网络新闻发布的实际性,也要开通多种线下渠道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要加强学生情绪管理教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印晓天,王九硕.网络群体事件预警技术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
[2].赵翠.高校校园网络暴力危机事件处理——一个来自高校校园的群体性网络暴力攻击案例[J].科技风.2019
[3].张书维.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输入-输出”机制:冰山模型[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9
[4].杨学英,朱建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民族群体性事件治理现状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5].林森.新时期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成因分析[J].科技视界.2019
[6].李小平.区块链技术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干预的影响[J].行政科学论坛.2019
[7].谢瑞洪.群体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如何占领舆论制高点[J].城市党报研究.2019
[8].姚万勤.自媒体时代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理与治理对策[J].新媒体与社会.2018
[9].张楚越.新媒体对青年知识群体的“去政治化”话语表达的影响维度——基于PX百度词条事件的实地调研[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10].温志强,李永俊,高静.跨越塔西佗陷阱:全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官微话语权建构[J].管理学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