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线圈炮论文-蒋丽萍,路梅,杨洪

感应线圈炮论文-蒋丽萍,路梅,杨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应线圈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磁发射,感应线圈炮,有限元仿真

感应线圈炮论文文献综述

蒋丽萍,路梅,杨洪[1](2019)在《单级异步感应线圈炮的设计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步感应线圈炮是一种多相电源供电的电磁推进装置,线圈炮的性能分析对电磁结构优化和后期实验研究非常重要。在初级的发射过程中,影响电枢出口速度的因素很多,在电容参数一定的条件下,首先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确定最佳电枢初始位置,接着分析驱动线圈连接方式和电枢材料两因素对电枢电磁力和出口速度的影响,为下一步设计多级电磁感应线圈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03期)

路梅,蒋丽萍[2](2019)在《低速小过载异步感应线圈炮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线圈炮分同步和异步感应线圈炮两大类。异步感应线圈炮不存在需要开关动作与抛体精确同步的问题,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异步感应线圈炮进行仿真研究,主要有数值仿真和有限元仿真两种方法。文章采用仿真软件Ansoft对一种低速小过载(出口速度≥20m/s,过载<100g)的异步感应线圈炮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对异步感应线圈炮的设计优化及后期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向红军,雷彬,苑希超,吕庆敖[3](2017)在《感应线圈炮中电枢感应电流产生机理及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枢感应电流方向与驱动线圈放电电流方向相反时,电枢才会受到电磁推力,因此电枢感应电流的特性将影响电枢的加速性能。介绍了电磁感应线圈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感应线圈发射器的数学模型。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分析了影响电枢感应电流的因素:驱动线圈电流变化和电枢运动,并给出了驱动线圈放电电流的峰值点和电枢感应电流反向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电枢中感应电流主要由感生电流和动生电流构成;电枢在运动过程中,其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反向,反向时刻与电枢的速度相关,电枢的速度越高,电流反向时间越早,反之越晚。(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国伟,苏子舟,曹斌,张博,范薇[4](2016)在《单级感应线圈炮弹丸出口速度与效率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驱动线圈是同步感应线圈炮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储能型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模型,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短距、中距、长距3种结构驱动线圈模型,计算了多种弹丸启动速度下的最佳触发位置及单级线圈效率。计算结果表明:3种结构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均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向线圈底部(炮尾)方向移动;短距线圈效率最低,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降低;中距线圈效率最高,先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值随后再降低;长距线圈效率居中,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汉军,张培星,罗文博,严仲明,王豫[5](2015)在《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外电路对电枢捕获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楞次定律可知,在感应线圈炮发射的过程中,为阻止驱动线圈剩余电流减小,电枢上涡流将产生与驱动线圈同向的磁场,此时电枢受捕获效应的影响而感应出减速力,使电枢的出口速度减小,发射效率降低。为减弱电枢捕获效应的影响,可在放电回路串接电阻或电容。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了改进后的外围电路对减弱电枢捕获效应的效果,并搭建单级感应线圈炮实验系统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放电回路串接一个合适的大电阻或小电容,能加快驱动线圈剩余电流的释放,有效减弱电枢捕获效应,从而提高了电枢的出口速度,改善了感应线圈炮的发射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牛小波,刘开培,张亚东,周亮,令狐选霞[6](2015)在《基于电流丝法的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电枢温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同步感应线圈炮常用的导体圆筒式电枢,结合电流丝法,建立了电枢温升计算模型;通过搭建叁级同步感应线圈炮试验平台,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电枢材料和剖分设置对电枢温升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过程中电枢的最高温升位于其底部外侧,电枢前端也有较高温升;当调节载荷使铜、铝电枢等质量时,前者的温升虽然更高,但温升对其发射效率的影响却小于后者,这是因为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小于铝;电枢的剖分设置对电枢温升的计算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从电枢温升对发射过程的影响来看,铜电枢比铝电枢更适合用于高速发射。(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5年09期)

郭赟,鲁军勇,龙鑫林,关晓存,李超[7](2015)在《单级同步感应线圈炮堵驻电磁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堵驻状态下,单级同步感应线圈炮(SSICG)的电枢位置固定,电枢与线圈间的互感和互感梯度保持不变,且电磁力与线圈电流平方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分别利用Matlab和Ansoft软件建立了SSICG电流丝等效电路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放电电压下的堵驻电磁力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利用实验室设计生产的SSICG样机对堵驻电磁力进行了测量,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电磁力与线圈电流平方的线性关系,为SSICG动态发射提供了试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5年05期)

关晓存,鲁军勇[8](2014)在《多级感应线圈炮最优发射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路理论,建立了多级感应线圈炮数学机电控制模型;分析了电枢受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枢受力决定于驱动线圈和电枢的电流大小和它们之间的互感梯度。总结了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设计原则,根据设计原则,提出了感应线圈炮的最优发射控制策略,并从理论上证明其可行性,最后以10级线圈炮为例,归纳了多级感应线圈炮的触发公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其结果表明,通过修正触发公式,仿真结果与测量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4年05期)

国伟,张涛,苏子舟,曹斌,张洪海[9](2014)在《同步感应线圈炮的电枢减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同步感应线圈炮获得较大的出口速度和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对同步感应线圈炮固有的电枢减速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从集总参数模型推导并分析了电枢减速特性产生的原因,采用场路耦合的方式进行了定量的仿真计算。根据分析结果,从驱动线圈和电枢线圈之间磁场耦合的角度提出了减小电枢减速特性的方法,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变电源参数如提高电容初始电压或者增加电容值,改变电枢参数如减小电枢质量、采用绕线式电枢,都可有效减小电枢减速特性,提高系统效率。搭建4级线圈炮发射系统进行了实验,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电枢参数减小电枢减速特性符合实际需求。结论可供同步感应线圈炮的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王旻,陈佳林,曹延杰[10](2014)在《同步感应线圈炮出口速度控制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同步感应线圈炮对发射体出口速度的控制能力,以保证其精确地打击目标。通过对发射体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发射器发射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区域分解法对发射体模型进行了高效准确的散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了触发控制方案,通过实例说明了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发射体按照合理的方位和速度离开炮管。同步感应线圈炮发射体出口速度控制方案灵活高效,实用性强,可实现对不同情况目标的有效打击。(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感应线圈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感应线圈炮分同步和异步感应线圈炮两大类。异步感应线圈炮不存在需要开关动作与抛体精确同步的问题,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异步感应线圈炮进行仿真研究,主要有数值仿真和有限元仿真两种方法。文章采用仿真软件Ansoft对一种低速小过载(出口速度≥20m/s,过载<100g)的异步感应线圈炮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对异步感应线圈炮的设计优化及后期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应线圈炮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丽萍,路梅,杨洪.单级异步感应线圈炮的设计仿真分析[J].微电机.2019

[2].路梅,蒋丽萍.低速小过载异步感应线圈炮的仿真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向红军,雷彬,苑希超,吕庆敖.感应线圈炮中电枢感应电流产生机理及特性[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7

[4].国伟,苏子舟,曹斌,张博,范薇.单级感应线圈炮弹丸出口速度与效率影响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6

[5].刘汉军,张培星,罗文博,严仲明,王豫.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外电路对电枢捕获效应的影响[J].高压物理学报.2015

[6].牛小波,刘开培,张亚东,周亮,令狐选霞.基于电流丝法的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电枢温升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

[7].郭赟,鲁军勇,龙鑫林,关晓存,李超.单级同步感应线圈炮堵驻电磁力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

[8].关晓存,鲁军勇.多级感应线圈炮最优发射控制策略[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

[9].国伟,张涛,苏子舟,曹斌,张洪海.同步感应线圈炮的电枢减速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4

[10].王旻,陈佳林,曹延杰.同步感应线圈炮出口速度控制方案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4

标签:;  ;  ;  

感应线圈炮论文-蒋丽萍,路梅,杨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