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勘探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震勘探,无线传输地震仪,无线数据传输,无线传输速率优化
地震勘探仪论文文献综述
吴仕勇,张钊,徐佩[1](2019)在《煤矿地震勘探仪无线传输速率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无线传输地震勘探系统不仅高效便捷地采集和处理数据,还可以在线监测地震数据和地震仪的工作状态,大大简化了现场施工过程。基于目前煤矿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速率较慢且实时回传效果不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的新思路,在总结了地震勘探无线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后,详细介绍了单通道和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的数据无线传输过程和系统工作流程,最后进行了单通道和多通道的对比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通道较之单通道其无线传输速率成倍提升,且干扰和误码率降低不少。(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4期)
徐佩[2](2017)在《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重、磁、电、震、放射性五大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地震波勘探方法一直演绎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由于浅层地震勘探作业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与传统的浅层地震有线传输系统相比,无线传输系统的制作成本低、易于维护、轻质便捷、更适于复杂的施工环境。因此,对于浅层地震勘探仪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是一项有着重要实用价值和意义的工作。目前的“WGD-1”无线传输浅层地震勘探仪,其无线传输速率较低,且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的新思路,同时将嵌入式技术和433M无线收发技术融入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系统中,对“WGD-1”无线传输浅层地震勘探仪进行改进研究,提高了数据的无线传输速率,实现了实时传输功能,解决了仪器笨重、携带不便的问题。本文在概述了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无线网络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整体结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之后,详细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系统,即单通道无线传输系统。首先对比分析了几种无线通信方式的性能,选择了433M无线网络技术,采用了Silicon Labs的SI4463无线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电路设计、STM32与SI4463接口电路设计、JTAG调试接口电路设计、电源电路设计的实现,为无线传输系统奠定了硬件基础;同时利用ARM嵌入式技术,构建了软件环境,设计了各串口驱动程序、数据发送接收程序。最后通过系统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工作流程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过程。文中以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为例,重点阐述了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单通道无线传输系统中主机系统的主控模块上,再添加两个无线传输模块Radio,合计叁个无线模块。其中,专门用一个无线模块进行命令的发布和响应,另外两个无线模块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最后,实现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数据传输过程。最终分别对单通道无线传输系统和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双(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确实可行,两(多)个通道同时传输数据时,平行传输、互不干扰;同时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与单通道相比,其无线传输速率提升了近一倍,数据实时传输和处理效果均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7-04-01)
陈坤,王有杰,赵朋朋,秦鸿刚,徐冠南[3](2016)在《KDZ3113矿井地震勘探仪在煤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槽波地震勘探的特点和井下地震仪器的发展现状,研究了KDZ3113矿井地震勘探仪在煤矿中的应用。该仪器是最新一代高速、高分辨矿井地震勘探仪器,适用于煤炭井下槽波地震、井下二维地震、瞬态多点瑞利波等多种地震工作方法的地质构造勘查。利用KDZ3113仪器在山西某矿5316工作面进行槽波透射和反射联合勘探方法,并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共圈定出8条断层,及1个陷落柱,进一步验证了该仪器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中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6年06期)
王俊英,黄新华,江宁,石磊,游国忠[4](2015)在《S-FLEX全数字化多功能工程地震勘探仪在堤坝病险问题勘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层地震勘探对于解决浅层地质问题具有分辨率高和成果直观的特点,受到工程、环境、水利等领域的极大关注。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资料采集系统和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日趋完善。该文采用水利部"948项目"引进的S-FLEX全数字化纵横波两用多功能工程地震勘探高保真数据采集系统开展防洪堤、水库坝体病险问题勘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获得了一些坝体结构的地震波特征响应,对基于地震波方法的类似堤坝病险勘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5](2013)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KDZ3113矿井地震勘探仪——预防煤矿灾害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装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研制的KDZ3113矿井地震勘探仪适用于煤矿井下地质灾害预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探测回采工作面或盘区中的小断层、陷落柱、老窑采空区、火成岩侵入体、煤层的分叉与变薄带、煤层的冲刷与石化等其他地质异常体。该仪器可在煤矿井下开展多种地震工作方法勘查,完成多分量地震数据采集。应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水,可以完成超大回采工作面或盘区中的煤层结构和各种地质异常体的勘测。应用井下二维地震勘探技(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3年11期)
金辉[6](2013)在《浅议石油地震勘探仪的数传编码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石油地震勘探仪器差不多完全失去了当初的透明度,不过数据质量却有了更好的保障。通过对其数传编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先进的石油地震勘探仪器,对缩小与国际的技术差距以及对世界先进的石油数字地震仪器的跟踪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3年07期)
程建远,王盼,吴海,江浩[7](2013)在《地震勘探仪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近60年来地震勘探仪历经的5个发展阶段——光点记录地震仪、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数字地震仪、遥测地震仪、全数字遥测地震仪;指出了地震勘探仪设计发生的4个转变——从集中式到分布式、从有线到无线、从模拟到数字以及目前的高密度全数字采集理念;认为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是推动地震勘探仪不断更新换代的内在驱动力;指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仪和国外同类产品尚存在着较大差距,预测今后地震仪将朝着单站、单道、叁分量、全数字、GPS定位与授时、节点数据采集、信号无线传输、观测系统灵活架构等趋势发展。(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李太全,孙先松[8](2012)在《无线网络浅层地震勘探仪的低功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浅层地震勘探仪低功耗设计,重点讨论了检测子站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AVR的AT32UC3B0256为核心,以低噪声、高分辨率模数转换器ADS1255实现数据采集,选用CC1101组建无线网络,实现了低功耗浅层地震勘探仪检测子站。针对模数转换器工作的间断特点,设计了可控电源模块,实现动态供电;利用CC1101的无线唤醒功能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待机功耗。测试表明,检测子站在测期间功耗约700mW、传输期间功耗约1 000mW、待机功耗约25mW。(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2年12期)
周承丞,熊剑平,屠升平[9](2008)在《基于IXP460的地震勘探仪交叉站嵌入式主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地震勘探仪的交叉站嵌入式主控系统应用设计。在分析交叉站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Intel Xscale系列网络处理器IXP460的性能与资源,给出了包括网络处理引擎、DDR内存、FLASH、外部总线采集接口、100M以太网口等模块的设计。系统软件采用Linux操作系统,相关硬件硬件模块、驱动软件已经开发完毕,并经过调试验证,即将进入试生产阶段。(本文来源于《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期刊2008-06-01)
常旭[10](1998)在《McSEIS-170f浅层地震勘探仪数据格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OYO公司生产的McSEIS-170f瞬时浮点浅层地震勘探仪野外观测数据具有软盘专用格式.本文对磁盘上文件头信息段与数据段存放方式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对文件头记录内容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说明.本文还提供了读取文件头信息和数据的标准C语言程序实例.此项工作补充了仪器说明书中缺少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1998年01期)
地震勘探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重、磁、电、震、放射性五大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地震波勘探方法一直演绎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由于浅层地震勘探作业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与传统的浅层地震有线传输系统相比,无线传输系统的制作成本低、易于维护、轻质便捷、更适于复杂的施工环境。因此,对于浅层地震勘探仪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是一项有着重要实用价值和意义的工作。目前的“WGD-1”无线传输浅层地震勘探仪,其无线传输速率较低,且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的新思路,同时将嵌入式技术和433M无线收发技术融入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系统中,对“WGD-1”无线传输浅层地震勘探仪进行改进研究,提高了数据的无线传输速率,实现了实时传输功能,解决了仪器笨重、携带不便的问题。本文在概述了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无线网络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整体结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之后,详细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系统,即单通道无线传输系统。首先对比分析了几种无线通信方式的性能,选择了433M无线网络技术,采用了Silicon Labs的SI4463无线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电路设计、STM32与SI4463接口电路设计、JTAG调试接口电路设计、电源电路设计的实现,为无线传输系统奠定了硬件基础;同时利用ARM嵌入式技术,构建了软件环境,设计了各串口驱动程序、数据发送接收程序。最后通过系统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工作流程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过程。文中以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为例,重点阐述了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单通道无线传输系统中主机系统的主控模块上,再添加两个无线传输模块Radio,合计叁个无线模块。其中,专门用一个无线模块进行命令的发布和响应,另外两个无线模块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最后,实现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数据传输过程。最终分别对单通道无线传输系统和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双(多)通道无线传输系统确实可行,两(多)个通道同时传输数据时,平行传输、互不干扰;同时双通道无线传输系统与单通道相比,其无线传输速率提升了近一倍,数据实时传输和处理效果均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勘探仪论文参考文献
[1].吴仕勇,张钊,徐佩.煤矿地震勘探仪无线传输速率优化研究[J].矿产勘查.2019
[2].徐佩.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研究[D].长江大学.2017
[3].陈坤,王有杰,赵朋朋,秦鸿刚,徐冠南.KDZ3113矿井地震勘探仪在煤矿中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6
[4].王俊英,黄新华,江宁,石磊,游国忠.S-FLEX全数字化多功能工程地震勘探仪在堤坝病险问题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科技.2015
[5]..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KDZ3113矿井地震勘探仪——预防煤矿灾害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装备[J].中国煤炭地质.2013
[6].金辉.浅议石油地震勘探仪的数传编码方式[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7].程建远,王盼,吴海,江浩.地震勘探仪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3
[8].李太全,孙先松.无线网络浅层地震勘探仪的低功耗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2
[9].周承丞,熊剑平,屠升平.基于IXP460的地震勘探仪交叉站嵌入式主控系统设计[C].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2008
[10].常旭.McSEIS-170f浅层地震勘探仪数据格式[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