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策略

浅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策略

张巍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中学075636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传统的化学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学习活动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有利的课堂教学情境。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点,增设趣味小实验,如自制红葡萄酒、自制牛奶、红色或蓝色喷泉等,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同时,激发了形象思维,有效提高了学习过程的利用率。如学习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看有关溶洞或钟乳石的图片、图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溶洞是怎么形成的吗?那倒挂的钟乳石又是怎么来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自然就会去探讨其中的奥秘,研究有关的化学原理。

二、加强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习前,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自学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三、推进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要保证实验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必须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促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实验规范的要求,力求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化知识掌握、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牢基础。

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教师必须要用高超的教学业务水平和优良的心理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做出榜样,用科学的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待科学的态度,对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科学态度将会产生无形的巨大影响,科学态度的培养必须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还要培养学生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和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

五、突出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成绩。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同学,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所谓的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六、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空间。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我们可以播放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而实现化学学习的课堂与生活的衔接。

以上,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标签:;  ;  ;  

浅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