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短链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升温淋洗分级,热分级,校准线,分级温度
短链支化论文文献综述
薛彦虎,薄淑琴,姬相玲[1](2015)在《短链支化聚乙烯的升温淋洗分级校准线建立及分级温度点的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升温淋洗分级(TREF)是分析半结晶性聚合物分均匀性的常用方法,其可按照结晶能力对聚合物进行分级,对级份进行表征,就可得到较全面的聚合物链微结构信息,因此TREF校准线的建立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分级温度点显得尤为重要。以乙烯/1-己烯共聚物作为短链支化聚乙烯的研究对象,选取一系列样品进行组合然后利用P-TREF进行分级,建立了短链支化含量与淋洗温度之间的P-TREF校准曲线和DSC熔融峰峰值温度与淋洗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复杂支化结构的聚乙烯奠定基础。此外,借助于连续自成核与退火的热分级方法和TREF级份的熔融峰值温度与淋洗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半定量选择TREF分级温度点的方法,为TREF分级实验中分级温度点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 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5-10-17)
陈商涛,黄强,吴林美,王艳芳,娄立娟[2](2012)在《茂金属聚乙烯的短链支化结构不均匀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茂金属支化聚乙烯技术是聚烯烃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技术进展之一,该类产品具有优异的抗穿刺、抗撕裂、抗冲击性质,在薄膜、重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其力学性能与共聚单体的种类、含量及其在分子链上的分布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催化剂活性中心特点和聚合反应工艺条件两方面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出发,阐述了茂金属聚乙烯短链支化结构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通过核磁共振、升温淋洗分级和热分级等表征支化不均匀性的研究方法,介绍了茂金属支化聚乙烯分子主链上共聚单体的序列结构组成及分布,以及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2年04期)
薛英楠,王艳辉,刘枫,李杨,唐涛[3](2009)在《短链支化聚乙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类结构明确的乙烯共聚物,通过FTIR,GPC,1HNMR和13CNMR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分别研究了分子量和短链支化含量对两类共聚物结晶性能的影响.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备分子量(Mw)20000~110000、分子量分布为1.1的1,2-结构摩尔分数为7%左右的聚丁二烯.加氢反应后得到乙烯/1-丁烯模型共聚物的熔点和结晶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采用茂金属催化剂Et[Ind]2ZrCl2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制备分子量为100000左右,共聚单体摩尔分数为0~5.5%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DSC结果表明其熔点和结晶度随着共聚物中1-己烯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薛英楠[4](2009)在《结构可控短链支化聚乙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合成了结构可控的短链支化聚乙烯,主要调控了分子量和支化含量两个参数,并对得到的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结构表征。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以仲丁基锂为引发剂,通过丁二烯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可控、窄分子量分布的聚丁二烯,同时采用四氢呋喃一元调节体系对产物的1,2-结构含量进行了调控。通过GPC、FT-IR和~1H-NMR等表征手段对聚丁二烯的分子量和各种微观结构含量进行了研究,证明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在1至14万范围内可调,分子量分布≤1.15,1,2-结构含量在7.0~29.7mol%之间。采用对甲苯磺酰肼对合成的聚丁二烯样品进行常压非催化加氢反应,得到了模型聚乙烯分子(相当于乙烯/1-丁烯共聚物),通过FT-IR、高温~1H-NMR、高温~(13)C-NMR和高温GPC等手段系统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证明加氢度可达100%,基本不存在副反应,加氢后高温GPC测试的分子量比加氢前常温测试的分子量有所降低。通过DSC分别研究了加氢样品的分子量和支化含量对产物结晶性能的影响,在相同支化含量下,分子量的增加会导致产物熔点和结晶度降低;而在相同分子量下,支化含量的增加也会导致熔点和结晶度的降低。对高1,4-结构含量(≥99.4%)聚丁二烯样品进行加氢反应得到了近乎完全线性的模型聚乙烯。2、采用茂金属催化剂Et[Ind]_2ZrCl_2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反应,通过对聚合条件(温度、共聚单体浓度、Al/Zr比等)的控制,设计合成了分子量10万、支化含量0~5.5mol%的LLDPE系列样品和分子量5万、支化含量7.1~15.1mol%的LLDPE系列样品。通过FT-IR、~1H-NMR、~(13)C-NMR、GPC和DSC等手段系统表征了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1-己烯是无规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当共聚含量≥8.7mol%时,会出现HH二元组序列。对于10万分子量系列的样品,共聚单体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熔点和结晶度下降。3、对合成的两种短链支化聚乙烯(加氢聚丁二烯、茂金属乙烯/1-己烯共聚物)以及茂金属均聚聚乙烯与乙烯/1-己烯共聚物共混物进行了流变表征。由于加氢样品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支化含量与流变参数的对应关系;茂金属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合粘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短链支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没有发现茂金属聚乙烯共混物流变参数与分子结构参数间的确切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1)
刘结平,张发军,傅强,何天白[5](2001)在《短链支化对低分子量聚乙烯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金属茂催化的低分子量支化聚乙烯和线性聚乙烯的结晶及熔融行为 ,发现支化聚乙烯的结构与线性聚乙烯相同为正交结构 ,但晶格略有膨胀 .支链的存在对熔融行为影响不大 ,两种聚乙烯的熔点均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非线性增加 ,表现出低分子量样品的共同特征 .但支链的存在对结晶行为却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支链的存在降低了晶体的结晶速率从而影响结晶过程 ,使得低分子量的支化聚乙烯的结晶行为与高分子量线性聚乙烯的结晶行为相似而与低分子量的线性聚乙烯不同 .动力学分析表明 ,低分子量的支化聚乙烯的结晶生长方式的转变温度比同等分子量的线性聚乙烯降低了约 2 0℃(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张发军,刘结平,傅强,何天白[6](2000)在《窄分子量分布茂金属短链支化聚乙烯结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用DSC方法对叁种不同支化度的茂金属短链支化聚乙烯的等温、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 .样品为乙烯和己烯 1的共聚物 ,短支链主要为正丁基 ,分子量Mw =2 0 ,0 0 0 ,Mw/Mn<1 15 ,支化度 (每10 0 0C中CH3 数目 )分别为 1 6、10 4、40 .实验结果表明 ,茂金属短链支化聚乙烯结晶方式Ⅰ Ⅱ转变温度随支化度增加而降低 ,分别为 119 8℃、115 9℃、113 3℃ ;同时支链的存在降低了二次成核速率 ,增大了方式Ⅰ的结晶范围 ,总的结晶速度随支化度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闫铁良[7](1993)在《顺丁橡胶短链支化度及其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 前言影响顺丁橡胶物理性质和加工行为的因素有: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结构、凝胶含量等,并由此形成了与之对应的表征高聚物性能物理参数。顺丁橡胶分子结构中,除 C—1,4、T—1,4、V—1,2叁种微观结构外,还有支化结构存在。支化结构,按 Vollmert 对聚合物结构的分类法,是较微观结构更为复杂的结构。当高聚物分子中产生支化结构时,将引起许多(本文来源于《燕山油化》期刊1993年04期)
S,A,Liebman,D,H[8](1982)在《采用高温裂解氢化气相色谱和~(13)C核磁共振分析法来研究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短链支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研究小组已发表许多文章,论述了应用高温裂解氢化气相色谱(PHGC)、放射分解,红外光谱,和~(13)C傅里叶交换核磁共振谱(FTNMR)(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1982年03期)
曾焕庭[9](1979)在《核磁共振对高聚物短链支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聚物主链上支化的类型和数量是决定低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物理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短链支化影响聚合物的形态和半结晶聚合物的固态性质,而长链支化对溶液的粘度和熔体流变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长链支化是由于分子间链转移反应产生,短链支化是分子内链转移反应引起的。在这类聚合物的结构测定中,除了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之外,支化度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报导》期刊1979年04期)
短链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茂金属支化聚乙烯技术是聚烯烃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技术进展之一,该类产品具有优异的抗穿刺、抗撕裂、抗冲击性质,在薄膜、重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其力学性能与共聚单体的种类、含量及其在分子链上的分布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催化剂活性中心特点和聚合反应工艺条件两方面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出发,阐述了茂金属聚乙烯短链支化结构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通过核磁共振、升温淋洗分级和热分级等表征支化不均匀性的研究方法,介绍了茂金属支化聚乙烯分子主链上共聚单体的序列结构组成及分布,以及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链支化论文参考文献
[1].薛彦虎,薄淑琴,姬相玲.短链支化聚乙烯的升温淋洗分级校准线建立及分级温度点的选择方法[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5
[2].陈商涛,黄强,吴林美,王艳芳,娄立娟.茂金属聚乙烯的短链支化结构不均匀性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2
[3].薛英楠,王艳辉,刘枫,李杨,唐涛.短链支化聚乙烯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
[4].薛英楠.结构可控短链支化聚乙烯的合成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09
[5].刘结平,张发军,傅强,何天白.短链支化对低分子量聚乙烯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1
[6].张发军,刘结平,傅强,何天白.窄分子量分布茂金属短链支化聚乙烯结晶动力学[J].高分子学报.2000
[7].闫铁良.顺丁橡胶短链支化度及其测定[J].燕山油化.1993
[8].S,A,Liebman,D,H.采用高温裂解氢化气相色谱和~(13)C核磁共振分析法来研究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短链支化作用[J].聚氯乙烯.1982
[9].曾焕庭.核磁共振对高聚物短链支化的研究[J].广东化工报导.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