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教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教研,UTAUT模型,使用行为,影响因素
网络教研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姜淑敏[1](2015)在《基于UTAUT模型的网络教研平台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网络教研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趋势。网络教研平台作为教师参与网络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开展网络教研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为此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甚至部分区县、学校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网络教研平台,人们期待这些研修平台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型基地。然而这些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网络教研环境实际应用效果却不理想,一些平台注册人数屈指可数,或注册人数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活跃度却不足,教师对教研平台的利用率不高,参与程度不深,影响了网络教研的质量。因此,对网络教研平台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行为现象,网络教研发生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对网络教研虚拟环境的接受。本研究以技术接受与整合模型(UTAUT)为基础,结合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特点,引入了个人知识管理需求和交互动机两个新变量,构建了网络教研平台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初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九个研究假设,并编制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以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再通过对数据进行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个人知识管理需求正向影响教师对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意愿,其中社会影响对教师网络教研平台使用意愿影响程度最大;促成因素、使用意愿、个人知识管理需求正向影响教师对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行为,其中使用意愿对教师网络教研平台使用行为影响程度最大。文中最后对网络教研平台使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改善网络教研活动质量、完善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戴心来,严雪松,郭莹[2](2014)在《网络教研的采纳行为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教研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但近期一些网络社区教研活动却出现萎缩现象,绩效受到质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能否有效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的问题亟待回答。文章基于技术接受和采纳行为理论,从网络教研中教师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开展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行为意向、促成因素、使用行为等叁个维度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构建了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教师利用研修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参与研修活动等使用行为,能够正向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尤其对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影响最大;促成因素与行为意向对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明确的直接或间接的解释力度。(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10期)
郭莹[3](2013)在《网络教研的采纳行为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关键。实践表明,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施的网络教研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研相对单一、封闭的局限性,是教师教研活动发展的必然走向。然而,目前网络教研的总体质量不高,其效果还不理想。我们认为,网络教研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对网络教研的采纳行为,因此,本研究将以采纳行为理论为指导,从网络教研中教师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开展教师采纳行为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研究。本文以文献分析为基础,结合一定的问卷调查、访谈和内容分析法而开展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对网络教研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网络教研、教学能力等相关概念以及采纳行为理论深入分析。文中借助使用意愿、促成因素和使用行为叁个概念来解释网络教研中教师的采纳行为,并综合分析当前已有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类,通过内容分析法将其归纳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学业检查评价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假设,选取Z市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探讨网络教研的采纳行为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采纳行为叁个维度与教学能力叁个维度的解释关系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教师的人口学特征会引起教师间教学能力水平出现显着差异。网络教研教师采纳行为对教学能力提升有显着影响,尤其是对教学实施能力提升的影响最大。其中教师的使用行为对教学能力的直接效果最大,促成因素对教学实施能力和学业检查评价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达到显着,使用意愿通过使用行为间接影响叁种教学能力的发展。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网络教研中教师采纳行为的相关建议和策略,以期改善网络教研活动质量,进而更好地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服务。(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马卫民[4](2009)在《网络教研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坛是教师通过互联网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网络空间。研究、利用、控制影响网络教学研讨行为的因素,对提高互动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网络社区和教师个体两个方面入手,探索影响因素与教师网络教研行为的关系。研究以文献探讨为基础结合教师访谈进行。首先,笔者构建测量变量关系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其次,笔者自制网络教研社区满意度问卷、修定教师思考风格问卷、主观规范问卷、需求动机问卷,完善研究工具。再次,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Spss13.0社会学统计软件及Amos7.0、Excel2003软件分析相关数据。最后,结合抽样个案定性分析检验前一阶段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探究四个测量变量和网络教研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如下:1.不同学历、教龄、职称的教师在网络网络教研行为表现上存在显着差异。2.主观规范变量是影响网络教研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营造网络教研气氛,增加教师的网络教研认可度,是提高网络教研成效的基础条件。3.社区满意度变量对网络教研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技术构建、活动组织、通知服务、激励机制是整个网络教研社区建设四个焦点。支持知识管理的网络技术构架是促进专业成长必要条件;组织教学交流活动项目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选择;建设社区规范,促进网络教研社区法制化、生态化,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网络利用率是提高网络教研效率的重要调节手段。积极完善通知服务,提升社区人文素养,也是很好的增效措施。4.需求动机变量通过影响网络教研社区满意度,进而影响网络教研行为,然而亲和需求动机与网络行为显着负相关,对网络教研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5.教师思考风格对网络教研行为有显着预测作用,尽管保守型思考风格变量会干扰网络教研贡献行为,但是并不影响其收益效果。研究网络教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影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研讨的原因,不但为优化网络教研平台设计,筛选在职学习平台以及革新传统教研提供理论支持,而且该研究在教研网络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预测教师网络教研行为等方面亦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9-06-01)
网络教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教研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但近期一些网络社区教研活动却出现萎缩现象,绩效受到质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能否有效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的问题亟待回答。文章基于技术接受和采纳行为理论,从网络教研中教师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开展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行为意向、促成因素、使用行为等叁个维度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构建了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教师利用研修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参与研修活动等使用行为,能够正向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尤其对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影响最大;促成因素与行为意向对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明确的直接或间接的解释力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教研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姜淑敏.基于UTAUT模型的网络教研平台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戴心来,严雪松,郭莹.网络教研的采纳行为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
[3].郭莹.网络教研的采纳行为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马卫民.网络教研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