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损失论文-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

径流损失论文-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径流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径流损失,种植体系

径流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我国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氮磷径流损失通量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施卫明研究员课题组,联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Kronzucker教授,对我国蔬菜主产区露天菜地氮磷损失及阻控措施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生产系统中氮磷径流损失相对处于一个更高水平,尤其是果菜生产体系具有很高的环境风险。研究发现:(1)我国蔬菜地化肥氮磷单茬投入量远高于粮食作物,分别是稻田氮磷单季投入的1.4(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10期)

[2](2019)在《新观察:我国蔬菜生产系统氮磷径流损失处于更高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5月,中科院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叁家科研机构联合发表了一篇题为《N and P runoff losses in China’s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s:Loss characteristics, impact,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我国蔬菜生产系统氮磷径流损失特征、影响及管理实践)文章,揭示了我国蔬菜生产系统中氮磷径流特征。(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9年05期)

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3](2019)在《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径流氮磷损失的影响,在洱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7种轮作模式(大蒜-玉米、大麦-水稻、油菜-水稻、蚕豆-烤烟、大蒜-烤烟、蚕豆-水稻、大蒜-水稻)和3种施肥方式(速效肥、缓释掺混肥、不施肥)下的作物产量以及地表径流氮磷损失特征。与习惯施肥处理(CF)相比,施用缓释掺混肥(BB)能够减少肥料使用量,氮、磷肥减少量分别为9.85%~47.49%和10.81%~63.33%;同时部分作物产量有明显提高,大麦-水稻轮作下水稻产量提高19.69%,蚕豆-水稻轮作下蚕豆产量提高16.99%,大蒜-水稻轮作下大蒜产量提高24.32%,油菜-水稻轮作下油菜产量提高35.79%。7种轮作模式下施用BB肥均能降低土壤径流中氮磷损失,BB处理较CF处理土壤径流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10.72%~28.80%和17.13%~47.87%。种植烤烟施肥量偏高,易造成土壤径流氮磷流失,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达到5 907.00g·hm-2和821.25 g·hm-2;油菜-水稻轮作易造成土壤径流磷损失,总磷损失量达到1 045.77 g·hm-2。研究表明,在洱海地区,施用相应作物专用BB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径流氮磷损失,蚕豆-水稻轮作是一种较好的减少氮磷面源污染的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4](2019)在《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5—2016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T1)、减量施肥(T2)及优化施肥(T3)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磷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梅雨季、台风季)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雨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也集中在水稻季,各处理条件下,其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的比例达74.75%~81.46%。农户习惯性施肥模式(T1)处理条件下,蔬菜季径流总磷平均浓度(0.55mg/L)显着高于水稻季(0.29mg/L),但磷素径流流失量(0.49kg/hm2)却显着低于水稻季(2.13kg/hm~2)。减量施肥(T2)和优化施肥(T3)模式处理可显着降低蔬菜季、水稻季径流磷素浓度和菜—稻周年磷素径流流失量。较T1处理,T2和T3处理显着降低菜—稻周年TP径流流失量分别达22.48%和4 5.66%。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显着的施肥模式差异和季节差异,周年盈余量高达260.90kg/hm~2,且主要集中在蔬菜生长季(70.63%)。较T1处理,T2、T3处理显着降低周年磷素盈余量达3 8.47%~64.87%(P<0.05)。同时,虽然蔬菜产量在T2、T3处理下均显着下降,但较T2处理,T3处理对蔬菜、水稻及周年产量均无显着影响。可见,菜—稻轮作种植模式下,蔬菜季施用适量生物炭,稻季不施磷具有磷素减排、维持作物稳产和磷素表观平衡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唐丽,谢勇,杨威,黄佳怡,黄卓江[5](2019)在《稻草覆盖和厢边种植大豆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及径流损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稻草覆盖或厢边种植大豆等农艺措施对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利用和径流损失的影响,为探索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的有效农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且无农艺措施(CK)、施化肥但无农艺措施(CF)、施化肥+覆盖稻草(CF+R)、施化肥+厢边种植大豆(CF+S)和施化肥+稻草覆盖+厢边种植大豆(CF+R+S)5个处理,探讨稻草覆盖和厢边种植大豆对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利用及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CF+R和CF+R+S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显着增加16.0%和23.2%(P<0.05,下同),玉米生育期内总径流量分别显着减少18.5%和22.0%,地上部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显着提高20.1%和25.6%、15.2%和20.1%,磷素累积量无显着变化(P>0.05,下同),氮、磷、钾径流损失量显着减少33.6%和40.2%、38.0%和40.0%、38.8%和46.6%。CF+S处理对玉米增产和氮、钾肥料增效的影响不显着,未能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和减少氮钾养分的径流损失,但可显着减少17.7%的磷素养分损失。【结论】稻草覆盖或稻草覆盖结合厢边种植大豆的农艺措施能显着增加玉米产量,显着提高氮素和钾素利用率,并显着减少氮、磷和钾素径流损失。其中稻草覆盖结合厢边种植大豆农艺措施的增产效应、肥料利用效应和养分损失环境效应相对较佳,可在南方丘陵地区大田旱地作物种植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钱银飞,谢江,陈先茂,才硕,徐涛[6](2018)在《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原位监测,研究了节肥控污施肥与习惯施肥两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形态特征及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地表径流主要受降雨驱动,当降雨量大于24.4 mm时产生地表径流;氮磷径流流失量主要与径流中氮磷浓度相关; NH_4~+-N和悬浮颗粒结合态磷分别是氮、磷流失中比重最大的形态;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全稻季的TN、TP、NH_4~+-N、NO_3~--N的流失量及氮磷流失系数均较常规施肥模式减少。(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7](2018)在《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氮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4—2015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减量施肥及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蔬菜地氮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达1 729.20m~3/hm~2,且与降雨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农户习惯性施肥(T1)处理条件下,菜地TN径流流失量达47.66kg/hm~2。减量施肥(T2)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T3)处理显着减少了氮素径流流失量,分别达13.95%和23.6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可显着降低菜地氮素径流流失量达11.31%。菜地径流氮素以NO_3~-—N损失为主,各处理条件下,其流失量占TN的比例达81.11%~85.94%。菜地氮素平衡盈余量达158.24kg/hm~2,且随着氮素输入量的减少,氮素盈余量显着降低。T2、T3处理条件下,盈余量显着降低29.03%~39.81%。同时,T2、T3处理显着降低甘蓝叶球产量达16.12%~19.11%,而球形指数则显着增加6.17%~7.41%,氮素偏生产力也显着提高24.39%~28.9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处理可小幅提高甘蓝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但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岳芳,郭智,刘红江,周炜,王鑫[8](2018)在《水稻直播增加稻季氮素径流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水稻不同播栽方式的稻季氮素径流特征,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的精确估算及合理水稻播栽方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2013、201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设置的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播栽方式对中国东南部集约农田稻季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传统手栽(对照)、机械栽插、旱直播和水直播。测定内容包括径流水量、径流中养分(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籽粒产量。【结果】2013和2014两年稻季径流水量变化范围为775~2397 kg·hm~(-2)。与传统手栽相比,水直播和旱直播2013年的径流水量分别增加了76%和30%,2014年分别增加了46%和26%。稻田径流的季节性总氮损失范围为1.99~10.18 kg N hm~(-2),占稻季氮肥投入量的0.74~3.77%。与传统手栽相比,水直播的径流总氮损失2013和2014年分别增加了169%和143%,而旱直播则分别增加了31%和84%。直播稻(旱直播和水直播)在生长初期显着增加径流氮损失,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径流水量或是径流水中的氮浓度。【结论】在农村劳动力短缺与劳动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采用水稻机械栽插比直播有利于控制农田氮素径流流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8-07)

魏光辉,张洛晨,姜振盈[9](2018)在《新疆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道径流损失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为研究对象,对河道损耗进行了分类分段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渗漏与漫溢是径流损耗的主要构成,平均约占总耗水量的95.77%;研究10%、25%、50%、75%和90%来水频率下,研究区年水面蒸发量、河道渗漏量、河道漫溢量。开展河道损耗定量分析,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8年07期)

田昌,周旋,谢桂先,刘强,荣湘民[10](2018)在《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田径流氮素变化、损失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双季稻田典型自然降雨径流过程中氮(N)的输出特点,采用田间径流池法,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比较普通尿素(U)和控释尿素(CRU)减施稻田径流水中总氮(T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动态变化及N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结果表明:稻田施肥初期出现N素径流峰值,是防控N素径流损失的关键时期。早、晚稻季生育期间施N处理径流水中以NH_4~+-N为主要形态,分别占TN径流损失量的64.5%~66.3%,61.0%~68.6%。早、晚稻季U处理径流水TN流失量(率)分别为5.6(2.2%),5.0(1.7%)kg/hm~2;CRU处理较U处理径流水TN流失量分别降低17.4%~34.1%,17.3%~37.7%;且随着N肥用量的减少,TN流失量(率)逐渐降低。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早稻季N素径流损失较晚稻季高,且晚稻季CRU处理N素径流损失减排效果优于早稻季。早、晚稻季及连作周期CRU处理TN径流累计损失量和籽粒产量与施N量呈显着线性关系,随着N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总之,U处理显着提高径流水中N素浓度以及NH_4~+-N占TN的比例。CRU处理有效减缓N素释放速度,降低施肥初期N素径流损失量,实现增产;而CRU减施有利于进一步防控稻田N素流失风险,促进农业面源污染减排,且以减N 10%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径流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年5月,中科院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叁家科研机构联合发表了一篇题为《N and P runoff losses in China’s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s:Loss characteristics, impact,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我国蔬菜生产系统氮磷径流损失特征、影响及管理实践)文章,揭示了我国蔬菜生产系统中氮磷径流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流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我国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氮磷径流损失通量及特征[J].蔬菜.2019

[2]..新观察:我国蔬菜生产系统氮磷径流损失处于更高水平[J].腐植酸.2019

[3].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4].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唐丽,谢勇,杨威,黄佳怡,黄卓江.稻草覆盖和厢边种植大豆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及径流损失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9

[6].钱银飞,谢江,陈先茂,才硕,徐涛.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8

[7].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氮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

[8].张岳芳,郭智,刘红江,周炜,王鑫.水稻直播增加稻季氮素径流损失[C].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9].魏光辉,张洛晨,姜振盈.新疆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道径流损失的定量分析[J].人民珠江.2018

[10].田昌,周旋,谢桂先,刘强,荣湘民.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田径流氮素变化、损失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

标签:;  ;  

径流损失论文-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