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我国教育正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素质教育是注重公民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双管齐下,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而学校教育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如何构建合理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思考;构建
前言: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是精神文化生活却出现匮乏、滞后的现象,物质与精神的失调,造成了伦理道德及环境等众多的问题。基础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重中之重。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尽管高级中学在地理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是众望所归,相信在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
(1)脱离实际情况的书本理论教学,阻碍了人文精神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很多的中学教师在进行地理教课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往往忽视了地理知识的一些实际情况。地理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自然地理所涉及的地质构造、板块活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连行星的运行轨道也是时刻在变化的;社会地理涉及的城市规模、人口迁移等也是不停在变化的。地理教师尽管不能身临其境地教学,但是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也应多借助网络资源及时了解知识内容最新的动态,防止学生发现教师的授课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造成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质疑,不仅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看到教师都没有端正态度和足够的知识面去教授地理,可能自身也产生了地理课的抵触情绪,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2)地理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学的人文性。很多的地理教学,仍以教师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人文思想的关怀,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3)认知型教学,人文精神难以强化与内化。由于经费等原因,很多学校的地理实践教学只是单靠互联网进行体验,不能进行外出体验,关于有的问题教师也无法给以合理的解释,甚至出现一些地理术语认识上的错误,比如混淆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不同,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的差异区别,学生也会在考试中将知识点搞错,知识无法内化到实际生活里。
2.构建中学地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策略
(1)注重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关系,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现象,从中获得感知认识,观察身边的人文事物,不断提升人文素养。结合一个优秀的课堂案例来讲一下:中学地理课程中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学习城市交通运输的问题。交通问题是一个极具引发共鸣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要遇到这个问题,特别是中国式过马现象,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围绕城市交通设计了循序渐进的答题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内在的本质问题从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我国城市交通有哪些特点、通过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交通有哪些特点、我们同学该如何做等展开积极的讨论,最后在正确回答了前三个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同学们得出造成城市交通运输尤其是中国式过马现象的原因,除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约束外,人们缺乏交通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式的马路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公共规则的藐视,缺乏法律观念和集体意识,甚至是道德修养层面的问题。作为学生也是我国的公民,一定要从自我做起,身边做起,积极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维护良好的交通环境。在这个案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发挥了地理教学的人文性。(2)充分发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中学地理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人文元素,这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夯实了基础。高中地理课程提出的每个现代公民都要具备地理素养的教学理念,以这理念为出发点,可以把世界遗产相关知识植入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体验文化多元性,同时要启发学生尊重不同的民族观与文化观,接受不同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投入到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人类文化的发扬行动中,为促进世界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3)增进师生感情交流,增加人文主义的关爱。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关乎到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的优劣,也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也要重视他们的情感和内心需求。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级分层,并结合这些指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提高地理教学的具体性与针对性。但是这种做法的前提是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避免发生学生认为自己不受重视的情况发生。要做好及时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学生体会到这样教学方式的意义与重要性。教学中可以通过调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探索地理学中的博大奥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也慢慢地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社会进步的提心。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华兵.试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2014[7]
[2]闫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学研究,2017[6]
[3]未友才.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