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发性抑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发性抑郁障碍,季节,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
复发性抑郁论文文献综述
严敬琴,彭小冬,刘铁榜[1](2019)在《复发性抑郁障碍发病与季节气象要素变化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抑郁障碍的复发与季节气象要素变化的相关性,为复发性抑郁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深圳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复发性抑郁障碍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月入院量与同期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季节气象因素对抑郁障碍复发的影响。结果复发性抑郁障碍月入院量最多的叁个月份分别为5月[85例(10. 39%)]、7月[78例(9. 54%)]和8月[77例(9. 41%)];入院量最多的季节为秋季[226例(27. 6%)],其次为夏季[212例(25. 9%)]。不同性别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月入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 947,P>0. 05)。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月入院量与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 292、0. 370,P<0. 05),与月平均风速呈负相关(r=-0. 475,P<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月均风速越慢、月均湿度越高,复发性抑郁障碍入院量越高(P<0. 05)。结论复发性抑郁障碍发病具有季节性,气象要素变化与复发性抑郁障碍发病存在关联,尤其是湿度与风速变化。(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9年04期)
刘明矾,武厚,翁美绦,刘桥生,李侃[2](2014)在《复发性抑郁缓解者负性图片工作记忆的操纵能力的损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复发性抑郁缓解者在工作记忆加工时对情绪信息的操纵能力是否和抑郁症患者及正常个体有差异。方法:使用IAPS中的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采用工作记忆操纵任务分别对21名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22名抑郁症患者和22名正常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缓解者和抑郁症患者在反向排序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大于正常组,尤其是对负性图片的反应;叁组被试对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操纵成本高于中性图片。重要的是,与正常组相比,缓解组和抑郁组只对负性图片有更高的操纵成本,但两组之间的操纵成本无差异。结论:复发性抑郁缓解者和抑郁症患者一样,只对负性信息工作记忆的操纵能力不足,对正性信息的工作记忆操纵能力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徐西良,刘明矾[3](2014)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情绪面孔是否存在注意偏向及其注意偏向机制。方法:选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筛选出正常个体24人和抑郁情绪个体21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筛选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24人。选用悲伤和高兴两种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实验参与者的眼动指标(首视点次数、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总时间)来探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的注意偏向机制。结果:(1)抑郁情绪组被试对高兴面孔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显着大于正常组和缓解组,抑郁情绪组被试对悲伤面孔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显着小于高兴面孔。(2)缓解组对悲伤面孔首视点持续时间偏向分数显着小于抑郁情绪组和正常组,对高兴面孔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差异。(3)缓解组和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显着大于正常组,缓解组被试对高兴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偏向显着大于抑郁情绪组和正常组。结论:(1)缓解组和正常组被试对悲伤面孔和高兴面孔都没有表现出最初的定向偏向;抑郁情绪组对高兴面孔表现出最初的定向偏向,对悲伤面孔则没有表现出这样的特点。(2)缓解组对悲伤面孔表现出最初的注意逃避;抑郁情绪组被试对悲伤面孔存在最初的注意维持。(3)缓解组对悲伤和高兴面孔都存在总体的注意维持,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存在总体的注意维持。(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刘春红,马辛[4](2014)在《复发性抑郁突显网络内自发活动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复发性抑郁具有较高终身患病率,且具有认知损害、自主神经症状及自杀倾向。抑郁症复发的神经基础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索基线状态下复发性抑郁的脑自发活动改变。方法收集24例非缓解期复发抑郁患者,23例缓解期复发抑郁患者以及6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脑功能磁共振数据,患者均符合DSM-Ⅳ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被试年龄为18至60岁之间。全部被试均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4-09-18)
朱长强[5](2013)在《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PET脑功能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约1.2亿人口深受其害。目前,抑郁症是全世界排名第四的致残疾病,为全球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实质上是一种慢性且易复发的精神疾病。研究显示仅发作过一次的抑郁症患者随后再次发作的几率为50%,而已发作过二次或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其复发的几率高达70%~80%。因此,在抑郁症的治疗中,预防抑郁症的复发显得极其重要。就目前所知,虽然已有多种抑郁动物模型用于抑郁症病因的研究,但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未探明;并且抑郁症复发的病因也不清楚,关于抑郁症复发动物模型的研究更少。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能够可视化小型啮齿类动物脑内代谢的功能影像学技术―小动物PET(micro-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技术,为抑郁动物模型的脑功能代谢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本研究是在建立可靠的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基础上,运用小动物micro-PET技术研究抑郁大鼠模型在药物治疗恢复后及复发后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希望找到与抑郁症及其复发可能相关的脑区,为抑郁症及其复发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我们运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刺激及氟西汀干预方法建立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消耗实验、旷野实验及体重变化作为动物行为学评定的指标。实验前,大鼠在动物房适应环境一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筛选出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大鼠在建模过程中均正常饲养,实验组大鼠给予如下处理。首先,实验组大鼠接触4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随后筛选出CUMS诱导的抑郁样大鼠。接着,CUMS诱导的抑郁样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3周生理盐水对照,另一组给予3周氟西汀治疗,给药结束后筛选出恢复的大鼠。最后,氟西汀治疗恢复的大鼠再次接触4周CUMS刺激,随后筛选出再次抑郁大鼠。同时,在基线期,4周CUMS后,氟西汀治疗后及再次接触4周CUMS后,所有大鼠均进行行为学评定。分析各个时期大鼠的行为学测试数据显示:第一次4周CUMS后,与对照组、CUMS刺激后未抑郁样大鼠比较,CUMS刺激后抑郁样大鼠糖水偏好,总活动路程均显着下降,而不动时间增加(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CUMS造模大鼠的体重均增长缓慢。21天氟西汀或生理盐水治疗后,氟西汀治疗组有74%的抑郁样大鼠恢复,生理盐水对照组有72%的抑郁样大鼠恢复;并且恢复大鼠体重增长,糖水消耗实验,旷野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CUMS再次刺激后,与对照组、再次CUMS刺激后未抑郁样大鼠相比,再次CUMS刺激后抑郁样大鼠糖水偏好,总活动路程均明显降低,而不动时间增加(P<0.05);同时,和对照组比较,再次4周CUMS刺激大鼠的体重增长减少。以上大鼠的行为学结果表明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可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2.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PET脑功能成像氟[~(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小动物PET脑功能成像(~(18)FDG-micro-PET)技术是通过脑区内葡萄糖代谢变化间接地反映其功能代谢的改变。我们前期已研究过CUMS抑郁样大鼠PET脑功能成像。本研究是在建立复发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究CUMS抑郁样大鼠恢复后和再次CUMS刺激后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情况。首先,观察恢复大鼠脑内葡萄糖代谢。我们运用~(18)FDG-micro-PET技术对氟西汀治疗组(CUMS-DE+FLX)、生理盐水对照组(CUMS-DE+SAL)及对照组(Control)大鼠脑部进行扫描。使用SPM-2软件对~(18)FDG-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两组间t检验。通过对CUMS-DE+FLX vs. Control及CUMS-DE+FLX vs.CUMS-DE+SAL的脑功能成像结果的Venn分析,发现二者有6个葡萄糖代谢变化一致的重迭脑区,即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氟西汀治疗组大鼠听觉皮质、海马、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葡萄糖代谢均明显升高,而扣带回、纹状体葡萄糖代谢均显着下降。该结果提示氟西汀的作用可能与这些脑区相关,从而影响这些脑区功能活性的改变。其次,观察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脑内葡萄糖代谢。同样运用~(18)FDG-micro-PET对再次CUMS刺激后抑郁样组(RE-CUMS-DE)、未抑郁样组(RE-CUMS-w/o-DE)和对照组(Control)大鼠脑部进行扫描。使用SPM-2软件对~(18)FDG-micro-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两组间t检验。RE-CUMS-DE vs. Control和RE-CUMS-w/o-DE vs.Control的脑功能成像结果的Venn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再次CUMS刺激的大鼠视觉皮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海马、运动皮质葡萄糖代谢均显着降低,而小脑表现代谢升高;这些脑区代谢的改变可能与慢性应激密切相关。而RE-CUMS-DE vs. Control和RE-CUMS-DE vs RE-CUMS-w/o-DE结果的Venn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未抑郁样组比较,再次抑郁样大鼠在丘脑、海马、纹状体葡萄糖代谢均显着下降,结果提示这叁个脑区可能与大鼠抑郁样的再次发作密切相关,它们可能是复发性抑郁症的相关脑区。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CUMS刺激和氟西汀干预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2.氟西汀可能影响海马、扣带回、纹状体、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听觉皮质的葡萄糖代谢变化。3.海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脑、运动皮质、视觉皮质可能是与慢性应激密切相关的脑区。4.海马、纹状体、丘脑可能是抑郁样大鼠复发的相关脑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3-06-19)
徐西良[6](2013)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注意偏向的眼动及认知干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情绪面孔是否存在注意偏向及其注意偏向机制。(2)通过注意力训练实验,探讨该训练是否能引导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消极刺激的注意有所减少。方法:选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筛选出正常个体24人和抑郁情绪个体21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筛选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24人。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为眼动实验,选用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实验参与者的眼动指标来探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的注意偏向机制;实验二为认知干预实验,通过比较实验参与者在注意力训练前后的注意偏向特点,探讨注意力训练能否有效地使实验参与者表现出对消极图片的选择性回避。结果:(1)正常组和复发性抑郁缓解组被试在未到达兴趣区之前的注视时间上差异不大,而抑郁情绪组被试在未到达悲伤表情图片之前注视时间明显小于高兴表情图片。(2)正常组被试对高兴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与悲伤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没有差异,抑郁情绪组被试对高兴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大于悲伤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复发性抑郁缓解组被试对高兴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小于悲伤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3)对于高兴表情面孔图片,叁组被试在注视点个数上没有差异。对于悲伤表情面孔图片,在注视点个数上抑郁组要多于缓解组,缓解组要多于正常组。(4)对于高兴情绪面孔图片,总注视时间正常组大于抑郁组,抑郁组大于缓解组;对于悲伤情绪面孔图片,在总注视时间上缓解组要大于抑郁组,抑郁组要大于正常组。(5)与训练前相比,叁组被试在注意力训练之后对图像消极部分的注视点个数明显减少,对图像消极部分的注视时间明显减少。结论:(1)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情绪面孔图片存在注意偏向,且注意偏向的模式在悲伤面孔和高兴面孔之间存在差异。对悲伤面孔表现为一种注意警觉—注意维持的模式,对高兴面孔表现为注意回避的行为模式。(2)注意力训练不论对于正常个体、抑郁情绪个体还是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都是有效的。正常个体和缓解期个体在积极训练条件下,与训练前相比,他们在训练后对消极刺激的注意都明显减少,然而这样的训练效果在中性训练条件下并没有表现出来。(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李涛,赵阳,汪卫东,洪兰,林颖娜[7](2012)在《复发性抑郁障碍发病机制及与肝郁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初发与复发的机理有所不同,以往研究提示抑郁症的病理环路在长期病程中可能会有所调试,呈现动态改变,但目前无法清楚了解其初次发作期、缓解期及复发期的神经生化结构改变情况。中医肝郁证与心理应激有关,通过应激诱发抑郁状态可以很好地模拟情志异常引发肝郁证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2年05期)
宋丽娜,施旺红,杨兴洁,李米[8](2008)在《复发性抑郁患者的强迫症状及个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强迫症状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以及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个性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合临床,对56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伴有强迫症状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42例与不伴强迫症状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14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5%的患者伴有强迫症状,伴有强迫与无强迫患者相比EPQ的E分较低和N分较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强迫症状是复发性抑郁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人格因素中内向和神经质与强迫症状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复发性抑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复发性抑郁缓解者在工作记忆加工时对情绪信息的操纵能力是否和抑郁症患者及正常个体有差异。方法:使用IAPS中的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采用工作记忆操纵任务分别对21名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22名抑郁症患者和22名正常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缓解者和抑郁症患者在反向排序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大于正常组,尤其是对负性图片的反应;叁组被试对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操纵成本高于中性图片。重要的是,与正常组相比,缓解组和抑郁组只对负性图片有更高的操纵成本,但两组之间的操纵成本无差异。结论:复发性抑郁缓解者和抑郁症患者一样,只对负性信息工作记忆的操纵能力不足,对正性信息的工作记忆操纵能力正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发性抑郁论文参考文献
[1].严敬琴,彭小冬,刘铁榜.复发性抑郁障碍发病与季节气象要素变化的关联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9
[2].刘明矾,武厚,翁美绦,刘桥生,李侃.复发性抑郁缓解者负性图片工作记忆的操纵能力的损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
[3].徐西良,刘明矾.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4].刘春红,马辛.复发性抑郁突显网络内自发活动改变[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4
[5].朱长强.复发性抑郁大鼠模型PET脑功能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
[6].徐西良.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注意偏向的眼动及认知干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7].李涛,赵阳,汪卫东,洪兰,林颖娜.复发性抑郁障碍发病机制及与肝郁关系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2
[8].宋丽娜,施旺红,杨兴洁,李米.复发性抑郁患者的强迫症状及个性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