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务员流动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聘任制公务员,流动机制,流动困境
公务员流动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燕[1](2017)在《广东省聘任制公务员流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顺畅的公务员流动机制是公务员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我国实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是为了构建一个更为灵活、富有弹性的公务员流动机制,真正实现人才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合理流动。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聘任制公务员招录的地区,广东省对公务员聘任制度进行了多年探索,然而在深圳市和佛山市顺德区聘任制公务员的实践中,却存在各种流动困境,不仅部分职位难以招录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而且聘任制公务员在区域间流动上屡屡受阻,内部流动机制有待完善,同时退出保障缺失,也反映出用人单位的考核机制和淘汰制度未发挥实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出台,从法律层面肯定了聘任制公务员的地位,广东省作为全国第一个进行试点的省份,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聘任制公务员流动困境具有现实研究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公务员流动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的文献、政策法规,在肯定广东省公务员流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省聘任制公务员目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然后从人员流入、内部流动、人员流出等方面深入探究了广东省聘任制公务员在流动上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借鉴其他省、市的有效经验,运用公共管理学知识,从政策法规、思想认识、现实条件叁个方面剖析造成流动困境的原因,最后从拓宽入口渠道、打破区域间流动壁垒、畅通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构建一套可行的聘任制公务员流动制度,完善广东省聘任制公务员流动机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张雪飞,云祖轩[2](2010)在《州市以上机关补充公务员注重从基层选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雪飞)和慧颖原来在玉龙县财政局工作,去年8月报名参加公务员公开选调,今年1月调到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工作。谈起这段选调经历,和慧颖感慨地说:“从我参加选调的过程看,公务员公开选调很公平、公开、公正。” 和慧颖是我省众多受惠于《(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0-04-29)
周改玲[3](2009)在《新疆公务员流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和谐有序的公务员流动机制,是公务员队伍实现新陈代谢,增强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新疆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务员队伍建设事关党和政府同各民族群众和谐及地方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和完善公务员流动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新疆公务员实现新老更替、增强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是吸引高素质人才,促进新疆地方政府提高效能及机构优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于新疆,通过借鉴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的经验,结合新疆地区的特色和实际情况,着重对新疆公务员流动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新疆公务员流动机制完善的对策展开描述和思考,力图为他人了解和研究新疆公务员流动机制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成果。(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9-05-24)
于伟[4](2009)在《公务员流动机制的生成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务员合理有序流动,是公务员队伍实现新陈代谢,增强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务员流动机制入手,分析了公务员流动机制的生成基础,试图找到这一机制的历史坐标。(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学术版)》期刊2009年04期)
梁丽芝[5](2008)在《我国公务员流动激励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务员流动激励机制是指政府通过有效激励整合各流动要素,使公务员在流动过程中采取有利于行政组织需要的流动行为的方式方法体系。激励目标是激励机制构建的出发点,要素分析是激励机制构建的依据,政府与公务员的博弈平衡最终确保激励机制效用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武晓彬[6](2008)在《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6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我国五十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公务员法确立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是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作为一部上位法,公务员法为未来留下了许多制度空间。本文借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分析的框架,探讨完善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可能途径,应该说有助于丰富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理论探索。公务员流动机制形成基础植根于公务员队伍实现新陈代谢、公务员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对于人才流动的客观要求。公务员流动机制具有整合关系、化解矛盾、新陈代谢、提高效能等功能。我国现行公务员流动机制对于政府效率的提高和公务员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为了完善和健全我国的公务员流动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做了认真的现状分析,通过寻求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借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健全我国公务员流动管理的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体系和实施机制叁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流动管理机制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10-01)
王峻岚[7](2008)在《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的社会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一方面对我国政府效率的提高和公务员个人价值的实现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应正确对待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双刃剑效应。(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08年08期)
于伟[8](2008)在《公务员流动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国际人才竞争日益加剧,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愈演愈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人才流动也日渐频繁。为了及时应对环境的变化,任何社会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在内)都应该对其人力资源的流动进行科学管理、有效控制,以使人员的流动能够与组织的战略决策相适应。公务员合理有序流动,是公务员队伍实现新陈代谢,增强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公务员流动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务员的入口太窄,报考人数居高不下。2、考核机制不健全,造成公务员“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3、内部流动难、难流动甚至流不动的现象比较突出。4、优秀人才外流情况严重,使政府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严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务员流动机制不健全。因此,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务员流动机制,是我国公务员管理中目前面临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的迫切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从探析中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内涵和功能入手,分析了公务员流动机制的生成基础,通过回顾中国公务员流动机制建立和发展的历程,试图找到这一机制的历史坐标,继而描述了当代中国公务员流动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流动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对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8-05-10)
李曾[9](2007)在《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表明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开始了公务员制度建设。10余年来,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取得很大的进展和显着成效,但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现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的要求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公务员流动性很差是突出表现之一。公务员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公务员队伍实现新陈代谢、增强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是公务员制度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企业化的观点,吸收发达国家公务员管理机制,从政府改革视角拓展到市场化改革视角,研究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应该说是推进完善公务员流动机制的一次理论探索,有助于丰富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理论。本文首先从我国公务员流动现状分析入手,得出影响我国公务员流动不畅的原因。然后,介绍国外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典型模式,探讨了国外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各个环节,尝试分析国外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共性与个性。接着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政府改革趋势——企业模式改造政府,分析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模式及其优缺点。最后,借鉴国外公务员流动机制的典型模式和企业员工流动的主要模式,提出多数雇佣制原则和渐进式的运行模式,力图为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构建提出总体构想。围绕这一总体构想,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一些具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6-01)
梁丽芝,贺永祥[10](2007)在《论我国公务员流动约束机制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务员流动约束机制是指通过价值评判、制度规范等途径,促使整个公务员流动走向科学、合理、规范的机制。由于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公务员流动约束机制存在着法律约束不足、道德约束乏力、权力约束不够、整合约束不强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应针对这四个方面来完善公务员流动约束机制。(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07年03期)
公务员流动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张雪飞)和慧颖原来在玉龙县财政局工作,去年8月报名参加公务员公开选调,今年1月调到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工作。谈起这段选调经历,和慧颖感慨地说:“从我参加选调的过程看,公务员公开选调很公平、公开、公正。” 和慧颖是我省众多受惠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务员流动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燕.广东省聘任制公务员流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2].张雪飞,云祖轩.州市以上机关补充公务员注重从基层选调[N].云南日报.2010
[3].周改玲.新疆公务员流动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9
[4].于伟.公务员流动机制的生成基础[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5].梁丽芝.我国公务员流动激励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武晓彬.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探索[D].兰州大学.2008
[7].王峻岚.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效应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08
[8].于伟.公务员流动机制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
[9].李曾.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10].梁丽芝,贺永祥.论我国公务员流动约束机制的完善[J].理论探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