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八卷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秦始皇陵园,万里长城,学术课题,九原郡,历史地理学,出版总社,秦都咸阳,简报,工程史,搔首
八卷本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理[1](2019)在《煌煌巨制 直道显形》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应该感谢两千年前我国的史圣司马迁,是他首先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记述了秦始皇帝修筑的国防快速大道——直道。不但明白它同万里长城结合对保卫京都的重要性,而且对探索中国交通史、工程史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其次,又是因为他亲自沿着直道走了一遍,更为后来治史者做出榜样(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01-22)
秦龙泉[2](2018)在《敦煌《妙法莲华经》汉文写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妙法蓬华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着作。敦煌本《妙法莲华经》约5300号,有两卷本、七卷本、八卷本、九卷本、十卷本、古本等,其中七卷本、八卷本和十卷本数量较多。本文以八卷本敦煌《妙法莲华经》为中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分析七卷本、八卷本和十卷本敦煌写卷的内容,简要介绍以上叁个版本的分卷情况及其对应《大正藏》的位置。第二方面对92号未定名残卷或残片进行考证,介绍每号残卷或残片的基本信息,并根据各个版本的分卷情况,对部分误定名为七卷本的写卷进行匡正。第叁方面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查明已定名的八卷本敦煌《妙法莲华经》汉文写卷157号,并逐号撰写叙録,简要地介绍卷号、存文起止、题记、存文内容对应《大正藏》的位置、写卷年代等方面的信息,为缀合与研究奠定基础。第四方面分析存文内容、写卷外貌,将27号八卷本《妙法莲华经》缀合为13组,每组缀合皆附缀合示意图以证实结论。缀合成果可为断代、定名等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文末附列敦煌本《法华经》缀合筒目,共计1333号,其中991号是我们普查后首次发现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4)
黄荭,钦文,张伟劼[3](2017)在《亦步亦趋的直译,更能体现原着的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宗岱不是依据普通民众的阅读喜好,而是考虑到中国社会、白话文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需求,怀着“为求学识的充裕,为求社会的进步,为求国家的幸福”去选择他的翻译文本的,体现了他强烈的译者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交错”是梁宗岱看待世界文学的眼光(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7-03-16)
萧永明[4](2016)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八卷本)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以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为载体,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揭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把握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积极的当代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共八卷,即:先秦卷、秦汉卷、(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陈才[5](2015)在《八卷本《诗集传》成书于明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着作,其版本问题向为学者关注。现存《诗集传》主要有二十卷本、十卷本和八卷本叁个版本系统,其中十卷本是元代所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八卷本产生于何时,与二十卷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则有过一些争论。本文对八卷本成书于明代说提供若干补证,并对其成书时间作出更具体的推测,敬请学界同好批评指正。(本文来源于《《天一阁文丛》第十叁辑》期刊2015-08-01)
赵启斌[6](2015)在《实录海外中国历代名画第一人——林树中师及他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师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望者、研究者,晚年耗费巨大精力主编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本)。林树中师以他的专业知识和巨大的学术毅力向我们的时代推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为中国美术史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5年02期)
宋军朋[7](2015)在《《物类相感志》科技史料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释赞宁(919-1001)是五代末北宋初的名僧,兼擅内外学,尤以博物着称,所着《物类相感志》是继张华《博物志》之后又一部相当重要的传统博物学着作,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古代科技史料,具有独特的科技史料价值。这一科技史料价值具体体现为保存着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物类相感”的感应论自然观和作为传统博物学着作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然而长期以来至今,学术界对该书的文献状况仍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以至于《物类相感志》的科技史料价值少有关注而且缺乏深入研究。本文的宗旨,就是要在考订《物类相感志》最优传本的基础上,以该传本为中心,对《物类相感志》的科技史料价值做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以弥补此方面空白。本论先从历代着录、着作徵引和版本源流叁个方面入手,对《物类相感志》的四种传本(五卷本、十卷本、十八卷本和一卷本)分别进行文献考辨,明确五卷本、十卷本和一卷本皆非科技史料价值研究的最优传本,而十八卷本中的陈鳣清抄本则为最优传本。不过,要指出的是:先前的研究者己经证明了十八卷本的作者为赞宁。对于这一结论,本论则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以大量新证据进行补证。接着,本论还对《物类相感志》成书的佛教渊源和编撰体例进行了考察。更为重要的是,《物类相感志》不但保存了前代和赞宁时代的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学、医药学等领域;而且还确立了一种新的感应论自然观——“物类相感”的感应论自然观。这种感应论自然观是对从先秦至北宋初期的感应论自然观传统的总结和发展,是开启宋代泛化感应论自然观的先声。最后,还要指出的是:作为传统博物学着作的《物类相感志》,不但在中国传统博物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即它将传统博物学发展的主导倾向从“博物不惑”转向“博物穷理”;而且还以其着作模式对后世诸多传统博物学着作(比如《物理小识》等)产生深远影响。总之,通过对《物类相感志》的科技史料价值的研究,为全面探入地认识该书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贡献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李小龙[8](2014)在《东瀛访书纪事(十二) 雅典堂——《鹤林玉露》十八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击壤能生雅颂音,程朱七字例规箴。论诗可有疏凿手,玉露纷纷入鹤林。雅典堂是位于福井的一家书店。他们店里有一套宽文二年版的《鹤林玉露》,我其实在最开始上网查书时便注意到了,并收藏了页面,但一直下不了决心,因为网上还有几家比这个便宜的,但或者注明有"虫损";或者全书仅叁册,则定有过重装;或者为后印本——总之,各有各的问题。经过很长时间的考量,最后还是决定在这家下单:一是此本绝非后印;二来其为六册(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4年12期)
袁晶靖[9](2014)在《八卷本《日知录》之早印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存八卷本《日知录》刻本,有国家图书馆藏两部及上海图书馆藏一部。国图藏本之一,为傅增湘旧藏(以下简称傅本),首《〔再印〕初刻日知録自序》,末附《谲觚十事》,有一九六一年影印本;上海图书馆藏本(以下简称上图本)文字特点与傅本相合,有一九八五年影印本;国图所藏另一本,无《〔再印〕序》《谲觚十事》,乃为未经修改之早印本(以下简称早印本)。以往学者,将现存八卷本《日知录》统称为初刻本,未尝留意修改前后印本之差异。笔者对校早印本、傅本与上图本,并参照之后的潘耒遂初堂刊叁十二卷本及各家校记,将两者(本文来源于《文史》期刊2014年04期)
葛业文[10](2014)在《《纪效新书》十八卷本与十四卷本的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纪效新书》传世有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本两个版本,前者为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期间所着,后者为其晚年对前者的雠校删定本,增加补充了不少新的内容,并且吸收了另一部兵书《练兵实纪》的精华。虽然在部分篇目和文字上,十四卷本同十八卷本有相同、相似之处,但绝非简单重复,而是对十八卷本的完善和升华。十四卷本文字更简练,内容更丰富,理论阐述显得更完整系统,因而学术价值亦更高。(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八卷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妙法蓬华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着作。敦煌本《妙法莲华经》约5300号,有两卷本、七卷本、八卷本、九卷本、十卷本、古本等,其中七卷本、八卷本和十卷本数量较多。本文以八卷本敦煌《妙法莲华经》为中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分析七卷本、八卷本和十卷本敦煌写卷的内容,简要介绍以上叁个版本的分卷情况及其对应《大正藏》的位置。第二方面对92号未定名残卷或残片进行考证,介绍每号残卷或残片的基本信息,并根据各个版本的分卷情况,对部分误定名为七卷本的写卷进行匡正。第叁方面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查明已定名的八卷本敦煌《妙法莲华经》汉文写卷157号,并逐号撰写叙録,简要地介绍卷号、存文起止、题记、存文内容对应《大正藏》的位置、写卷年代等方面的信息,为缀合与研究奠定基础。第四方面分析存文内容、写卷外貌,将27号八卷本《妙法莲华经》缀合为13组,每组缀合皆附缀合示意图以证实结论。缀合成果可为断代、定名等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文末附列敦煌本《法华经》缀合筒目,共计1333号,其中991号是我们普查后首次发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卷本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学理.煌煌巨制直道显形[N].中国文物报.2019
[2].秦龙泉.敦煌《妙法莲华经》汉文写本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3].黄荭,钦文,张伟劼.亦步亦趋的直译,更能体现原着的美感?[N].文学报.2017
[4].萧永明.《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八卷本)出版[J].伦理学研究.2016
[5].陈才.八卷本《诗集传》成书于明初考[C].《天一阁文丛》第十叁辑.2015
[6].赵启斌.实录海外中国历代名画第一人——林树中师及他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本)[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
[7].宋军朋.《物类相感志》科技史料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8].李小龙.东瀛访书纪事(十二)雅典堂——《鹤林玉露》十八卷本[J].文史知识.2014
[9].袁晶靖.八卷本《日知录》之早印本[J].文史.2014
[10].葛业文.《纪效新书》十八卷本与十四卷本的相互关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