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4例精神病患者血液4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2854例精神病患者血液4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湘西自治州荣复医院416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病者4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1-2018.3期间医院精神病专科收治的2854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入院行健康检查的2815例学生、老人、员工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次日空腹清晨抽静脉血,检查者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入院抽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艾滋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丙肝抗体(抗-HCV)、乙肝抗原(HBsAg)检测行传染病筛查,观察两组传染病标志物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对观察组不同性别标志物检出阳性率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流浪者与非流浪者标志物检出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抗-TP、抗-HCV、HBs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浪者传染病检出率高于非流浪者,P<0.05;不同性别标志物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是临床潜在传染病源,医院需要加强对患者监管、传染病检查;临床科室特别要加强病人待检标本的保管和运送,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关键词:标志物;精神病;传染病;检测

精神病患者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患者,其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紊乱,不注意自身卫生,加之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造成其脏器功能受药毒性影响受损,免疫力低下,易被HCV、HBV等病毒感染[1]。若医院未及时对这类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者给予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成为传染病潜在传染源,造成医院其他人感染疾病,给他人带来痛苦[2]。故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现,临床在患者入院后会对其行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本文通过对2016.1-2018.3期间2854例精神病者、2815例正常者行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对精神病者防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1-2018.3期间医院精神病专科收治的2854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经检查确诊为精神疾病,其中男性1822例,年龄9-90岁;女性1032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8.7±3.5)岁,其中流浪者87例;选取同期来院行健康检查的2815例学生、老人、员工为对照组,对照组均为正常者,其中男性1803例,年龄10-87岁;女性1012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8.6±3.8)岁,组间(年龄、性别)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试剂、方法

1.2.1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5ml,室温放置待其凝固后,进行离心处理,参数2500r/min,时间5分钟取上清液,将获得的血清以ELISA法对传染病标志物(抗-HIV、抗-TP、抗-HCV、HBsAg)进行初次筛查,对于当日无法检测的样本放于-18℃环境中保存,待检测时放置室温复溶后再行检测。所有检测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在初次筛查后再进行复检,对于抗-HIV复检呈阳性或一阴一阳标本送疾病防控中心检验,对于抗-TP初筛阳性者再以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法(TPPA)进行复检。

1.2.2仪器试剂:本次抗-TP、HBsAg、抗-HCVELISA检测试剂盒均由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使用酶标仪(型号ST-360科华)、洗板机(型号RT-3100Rayto),TP复检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赛乐迪亚提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传染病标志物检查结果,统计指标阳性者例数,组间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比较观察组不同性别标志物检出阳性率,同时分析观察组流浪者与非流浪者标志物检出率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x±s)表示,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组间比较传染病标志物阳性检出情况观察组抗-TP、抗-HCV、HBs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随着环境、社会、生活等变化,传染病感染率在逐年上升,这些感染者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是潜在的传染病源,给他人、社会带来极大隐患,危及他人身心健康,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人群,存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卫生差、多次住院等特点[3]。尤其对于有流浪史的患者极易在流浪过程中饮食不卫生食用或受到性侵害,故本文对医院收治的精神病者传染病标志物进行检查,分析结果亦为今后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中两组标志物检出比较,观察组抗-TP、HBsAg、抗-HCV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浪者传染病检出率高于非流浪者,P<0.05;但观察组男性、女性检出情况无差异,P>0.05,提示精神病患者合并乙肝、丙肝、梅毒疾病几率高于正常者,且无性别差异。分析原因艾滋病毒、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而精神者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流浪者缺少家庭的看护,还有部分存在精神失控,自我约束能力差,易成为性侵犯对象或实施者,从而成为艾滋、梅毒感染与传播的高危人群[4]。精神病者由于卫生习惯差、行为紊乱,时有外伤,乱服食物、药物等情况发生,易受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加之患者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抗精神药,使其肝功能损伤,肝细胞对外界病菌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感染几率上升。结果提示精神病患者病毒性肝炎、梅毒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建议可将这些指标作为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项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治疗时需注意自身防护,杜绝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次数多、时间长。针对住院病人,一旦检出发生感染立即安排到隔离室,餐饮及洗漱用具单独保管,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浸泡毁形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病情稳定有沟通能力者行相关知识宣教,以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降低感染风险[5]。同时医院需要加强对流浪精神病者监管、传染病追踪;社会需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监护和关爱,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治。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是临床潜在传染病源,医院需要加强对患者监管、传染病检查;临床科室特别要加强病人待检标本的保管和运送,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程肖锋,曹艺苧.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96-97,98.

[2]余建华,郭海燕,梅玉霞等.流浪精神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乙肝病毒状况调查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6):967-969.

[3]张平,张月芳,韩红梅等.187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HAV、HBV、HCV感染状况回顾性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9):1102-1104.

[4]潘锡龙,吴瑞萍,何淑玲等.中山市住院精神病患者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3):2443-2445,2456.

[5]潘锡龙,吴瑞萍,何淑玲等.中山市流浪精神病患者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学研究[J].广东医学,2013,34(12):1836-1838.

标签:;  ;  ;  

2854例精神病患者血液4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